1、源于大学的大学校训:华东理工大学校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自强不息”源自周易乾卦)河南师范大学校训:厚德博学,止于至善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校训是一个学校的座右铭。它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学校的教育目标。大学之道礼记教 学 目 标教 学 目 标1、积积累文学常识识。2、理解文意,准确翻译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词语和特殊句式。3、分析本文的论证论证特点。4、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现实意义义。知人论世,初入文本知人论世,初入文本壹戴圣戴圣(生卒年不详生卒年不详),字次君,
2、祖籍梁国甾县,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人合称为“大小戴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著作有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
3、书于汉建初七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80年年)。咸淳三年咸淳三年(1267(1267年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戴圣为“考城伯考城伯”。作 者 简 介作 者 简 介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篇,宋元宋元以后以后,大学中庸论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孟子成为
4、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大大学则是四书之首。学则是四书之首。作 品 简 介作 品 简 介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一帧礼记誉千秋 孙中山先生称大学为中国政治哲学,最为系统之学。无论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到,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大学一文不长,仅有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大学一文不长,仅有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总括性著作。“大学大学”二字在古代指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与学等方面的学问,与“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教之以洒扫、应
5、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书、数之文”的的“小学小学”相对。大学之道,讲的就是大人之学、成人之相对。大学之道,讲的就是大人之学、成人之学的基本原理。学的基本原理。题 目 解 说题 目 解 说大学:大学:是相对于是相对于“小学小学”而言的而言的,大人之学、成人之学大人之学、成人之学道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宗旨宗旨和原则。和原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贰 大学大学/之道,在之道,在/明明德,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亲民,在/止于止于/至善。知止至善。知止/而而后有定后有定,定定/而后能静而后能静,静
6、静/而后能安而后能安,安安/而后能虑而后能虑,虑虑/而后能得。而后能得。物有物有/本末,事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终始。知所/先后,则先后,则/近道矣。近道矣。古之古之/欲明欲明/明明德德/于天下者,先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欲/齐其家齐其家者,先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正其心者,先/诚诚其意。欲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在格物。物格/而后而后/知至,知至,知至知至/而后而后/意诚,意诚意诚,意诚/而后而后/心正,心正心正,心
7、正/而后而后/身修,身修身修,身修/而后而后/家齐,家齐家齐,家齐/而后而后/国治,国治国治,国治/而后而后/天下平。自天子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以至于/庶庶人,壹是人,壹是/皆以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为本。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使人去旧立新、去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使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恶向善,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美好的德行美好的德行形作动,彰显形作动,彰显宗旨,根本原则宗旨,根本原则至,达到至,达到亲近爱抚民众,使天下人亲近爱抚民众,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去旧立新、去恶向善译文:
8、知道要达到的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思虑精详思虑精详处事合宜处事合宜规律,宗旨规律,宗旨“本
9、”原指木之根为常;“末”指木之梢为迹。后分别引申为本根、本始和末迹、末节。指事物的根源和结局。志向坚定志向坚定 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开篇阐明宗旨,阐述开篇阐明宗旨,阐述“三纲三纲”,交代达到,交代达到“至至善善”的途径。的途径。“明明德明明德”是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完善自己的自,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己。“亲民亲民”即即“新民新民”,就是,就是帮助他人去除污染心灵帮助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的东西,即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即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
10、品质,为治国平天下奠定精神基础。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为治国平天下奠定精神基础。“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要将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齐,使齐。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修,修养。修养自己的德行。使端正 诚,使真诚。使意念真诚。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
11、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治理得好普通百姓一律,一概本源,根本译文: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译文: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
12、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
13、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第二段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段主要内容是什么?点明大学的点明大学的“八目八目”并阐述它们的关系。并阐述它们的关系。格物: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诚意: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正心: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
14、向。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修身: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高要求,它处在“八目八目”的中枢地位。的中枢地位。齐家:齐家: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是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治国治国和和平天下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深入研读,仔细品味深入研读,仔细品味叁“三纲”之间的关系?“三纲三纲”中,中,“明明德明明德”侧重于侧重于“内圣内圣”,“亲民亲民”侧重于侧重于“外王外王”,“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是最终追求最终追求,三者之三者之间是一个间是一个递进式的逻辑结构。递
15、进式的逻辑结构。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它表达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教化为手段、以为手段、以德政德政为目的的施为目的的施政主张。政主张。“内圣”指的是君主对国家内部的治理调和,同时也被认为是儒家学子对自身品格的修行依据;“外王”是指君主对其他国家和国内人民的政策战略,而在个人修行方面,也是儒家学子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指导。“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格物格物致知致知诚意诚意正心正心目的目的修身修身基础基础齐家齐家 治国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修身修身”是根本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自天子
16、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明确:“修、齐、治、平修、齐、治、平”是是礼记礼记大学大学的核心思想。的核心思想。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其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在修其身。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其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在修其身。这四者是这四者是一一递进一一递进的关系,而修身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诚意,的关系,而修身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诚意,诚意要先致知,致知在格物,乃是诚意要先致知,致知在格物,乃是“修、齐、治、平修、齐、治、平”的根本。的根本。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修、齐、治、平修、齐、治、平”的范围未免大了些。的范围未免大了些。
17、现在的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诚意、如何正心、如何修身。现在的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诚意、如何正心、如何修身。明确:明确: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八目八目”是实现是实现“三纲三纲”的具体步骤,的具体步骤,“三纲领三纲领”是是“八目八目”的指导思想。的指导思想。“八目八目”是对是对“三纲三纲”的补充和发挥,的补充和发挥,“八目八目”的目的是实现的目的是实现“三纲三纲”。大学之道中“三纲”“八目”之间有何关系?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大学之道”的?的?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影响:积极影响:大
18、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入世积极入世,注重自身修养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消
19、极影响:消极影响: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古代文人带来给古代文人带来思想僵化思想僵化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修、齐、治、平修、齐、治、平”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为离经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轻易不敢背离。同时,为离经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轻易不敢背离。同时,“达则兼济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的信念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带有此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浓厚的政治倾向性。1.1.论证结构严谨
20、,条理清晰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三纲”,然,然后提出实现后提出实现“三纲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2.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3.3.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夯实基础,当堂巩固夯实基础,当堂巩固
21、伍文言文言知识知识诚诚:知至而后意知至而后意诚诚诚诚如是如是,则霸业可成则霸业可成臣臣诚诚知不如徐公美知不如徐公美一 词 多 义一 词 多 义(形容词形容词,真真诚诚)(连词连词,如果如果)(副词副词,确实确实,的确的确)文言文言知识知识修:修:欲齐其家者,先欲齐其家者,先修修其身其身邹忌邹忌修修八尺有余八尺有余乃重乃重修修岳阳楼岳阳楼一 词 多 义一 词 多 义(动词动词,修养修养,修修行行)(形容词形容词,长长,高高)(动词动词,修建修建,修造修造)文言文言知识知识善:善:在止于至在止于至善善京中有京中有善善口技者口技者善善刀而藏之刀而藏之素素善善留侯张良留侯张良一 词 多 义一 词 多
22、义(名词,美好的品德、行为名词,美好的品德、行为)(动词动词,擅长擅长,善于善于)(动词动词,揩拭揩拭)(动词动词,友好友好,亲善亲善)文言文言知识知识安:安:静而后能静而后能安安风雨不动风雨不动安安如山如山燕雀燕雀安安知鸿鹄之志哉知鸿鹄之志哉君子食无求饱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居无求安安一 词 多 义一 词 多 义(形容词形容词,性情安性情安和和)(形容词形容词,安安稳稳)(疑问代词疑问代词,表示反问表示反问,相当相当于于“哪里哪里”怎么怎么”)”)(形容词形容词,安安逸逸)文言文言知识知识于:于:止止于于至善至善古之欲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于天下者天下者自天子以至自天子以至于于庶人庶人以:以:自
23、天子自天子以以至于庶人至于庶人壹是皆壹是皆以以修身为本修身为本一 词 多 义一 词 多 义(介词,在介词,在)(介词介词,与与“至至”连用,连用,表示所述对象讫止范围表示所述对象讫止范围)(介词,在介词,在)(连词,表示范围连词,表示范围)(介词,把介词,把)文言文言知识知识古 今 异 义古 今 异 义大学大学之道之道,在明明德在明明德自天子以自天子以至于至于庶人庶人古义古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今义今义:高等学府高等学府。古义古义:到到今义今义:表示另提一事表示另提一事文言文言知识知识词 类 活 用词 类 活 用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在在明明明德明德
24、欲欲齐齐其家者其家者欲欲正正其心者其心者欲欲诚诚其意者其意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彰明彰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使真诚真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整齐有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端正)文言文言知识知识词 类 活 用词 类 活 用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知知止止而后有定而后有定(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停止的地方,文停止的地方,文中指中指“至善至善”的境界的境界)特 殊 句 式特 殊 句 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情 境 默 写情 境 默 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大学之道中用大学之道中用“_”“_”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界。(2)(2)大学之道中,大学之道中,“_“_,_”_”两句从两句从“三纲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家。(3)(3)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大学之道中,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修身,修身的前提条件是的前提条件是“_”“_”。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先修其身先正其心布置作业,课后巩固布置作业,课后巩固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