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老子》四章 ppt课件32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615737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6.1《老子》四章 ppt课件32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6.1《老子》四章 ppt课件32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6.1《老子》四章 ppt课件32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6.1《老子》四章 ppt课件32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6.1《老子》四章 ppt课件32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出自老子的成语上善若水 祸福相倚 大器晚成 虚怀若谷绝圣弃智 自知之明 大智若愚 宠辱若惊功成不居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上善若水,指最高的善像水那样。老 子四 章老子名片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

2、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名片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zn,箭)。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周王室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作品:老子/道德经老子思想n政治思想: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

3、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n哲学思想: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文化常识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后分为81章,其中1-37章为道经,38-81章为德经。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宗纲,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道德经是中

4、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车轮上的车条车轮的中心部位介词,在(某处、某时、某方面)车毂的中空处和泥(制作陶器)门窗以:来 为:建造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和泥制作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陶器中空地方的“无”。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产生于房屋四壁中空地方的“无”。所以“有”给人便利,“无”让它们发挥了的作用。第十一章1.“有”和“无”的关系是什么?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

5、之用三十根辐条聚合在毂上。毂中间是空的圆孔,用来插车轴。正因为车轮有中间的“空”“无”,车轮才可转动,才有了车子载人运货的用处。古代车轮:轮、辐、毂、轴轮:最外面部分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辐:连接轮毂的木条。无中生有,无有大用第十一章1.“有”和“无”的关系是什么?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器皿没有中间“空虚”部分,就不能盛东西。房屋没有凿出门窗的“空处”,人就无法居住。没有“空”和“无”,就不能发挥“有”的作用。事物有用而给人便利,是借助了“无”才发挥了价值和作用。第十一章1.“有”和“无”的关系是什么?不要把

6、“无”的地位、作用过分夸大。.没有墙壁、梁柱、砖木的“有”,也就没有供起居的空间,只是一片空旷的开阔地,虽有空间(“无”),却不能居住。思考:“无”是万能的吗?为什么?有无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第十一章比喻论证。用生活中常见的车轮、陶器、房屋等来说明。2.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车毂的中空处陶器的中空部分房屋的内部“空”使事物发挥作用“有”与“无”的关系,强调“无”的作用第十一章3.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学习、读书、交友等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有”和“无”?现在有些人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在意有”,去占有,去拥有,大享有,而恰恰忘记了“无”的作用。各种欲念把心都装满了,所以生活会很焦虑

7、,很痛苦。人的一生不能一直都想“有”,还一定要有无”。如果换个角度把心放空,去掉杂念私欲,做什么事情都刻意给自己的心灵留有空间,留有余地,留出无”。之后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没有多余的有形物质,人生会变得更轻松美好。老子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用无的原则去为,做到有若无,实若虚,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屈为伸,以弱为强,以不争为争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踮起脚的人彰显xin,显露认为正确自我夸耀这些众人长久常常为,做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

8、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第二十四章1.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分别是怎样的行为?老子举这些例子意在说明什么?企者跨者自然状态才最适合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迈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状态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急于表现、贪功冒进余食赘行比喻论证结果:令人厌恶第二十四章1.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分别是怎样的行为?老子举这些例子意在说明什么?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9、,不足取的。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也同样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告诫人们为人应谦恭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不好高骛远,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方可长久。第二十四章【以经解经】【第二十二章】节选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反能有功;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人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

10、怎么会是空话呢?它确实能使人得到保全,回归大道。第二十四章启示:1、做人不要“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而要谦虚、谦让。“曲则全”的处世哲学:求全之道,莫过于不争,不争之道,在于不自见、不自足、不自伐、不自矜;2.做人不要“企立”“跨行不要主观妄为,而要遵循遵循自然规律,顺“道”而行。【第二十二章】节选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以经解经】第二十四章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辩证法辩证法即概括性的二分法。老子初步认识到事物普遍具有许多矛盾的对立项,如美恶(丑)、有无、难易等,而且这些对立

11、项都是对立统一的,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不能存在。另外,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还有相互转化的趋势。比如本课中的“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就点明了“自见”与“不自见”“自是”与“不自是”、“自伐”与“不自伐”、“自矜”与“不自矜”之间的矛盾转换。第三十三章2.【经典之用】现实中,有的老师或家长特别鼓励孩子去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你对这种做法怎么看?请联系实际简要回答。参考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一定程度的自我表现与能力展示固然应该有,但需要有个度。过度的自我表现,一味让孩子刻意不自然地炫耀,不仅得不到称赞,反而会让人觉得幼稚浅薄,缺少内涵。如果为了某种目的而不顾孩子是否愿意、是否

12、有能力,就更令人生厌。所以尊重孩子的愿望不加干涉,顺其自然发展才是最好的选择。何况真正的自我表现、自我展示,需要真才实学。而抛却浮华,修炼真学问,真功夫,才是正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宾语前置,“知自”消亡“胜自”代词,他的表转折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聪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坚强。知道满足的人能够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第三十三章1.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知人者:自知者:胜人者:自

13、胜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强者。第三十三章以“自知”“自胜”为立身之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欲知人,必先自知人欲胜人,必先自胜第三十三章2.“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两句话与上文有何联系?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对已经达到的境界(自知、自胜的程度)感到

14、知足,可称得上富有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才称得上有(求道的)意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知足者立身长久强行者紧承上文第三十三章章解:本章讲个人的修养。1.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胜更重要;2.通过知人与自知,胜人与自胜,知足与强行,不失其所与死而不亡,两两比较辨析,告诉人们:人生唯有自知,自胜,自强,才能实现天地之志,与道长存。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代指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保持、持守谋求“判”,分离、分散状语后置,“于未有为之”形容很高“蔂”,土筐由,从事物安然未生变数的时候容

15、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要在祸乱没有产生时就处理妥当。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第六十四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助词,调节音节控制,把持因此做事接近助词,调节音节失败动手去做的就会败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顺应自然,因此不会失败,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

16、(慎重),就不会失败。第六十四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动词,想要名词,想要的东西不珍视 贵:以为贵弥补,补救不妄加干预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重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第六十四章分层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治事者要善于把握先兆、抓住苗头,因为凡事在初始阶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决。分层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举了三个现象,说明“大”是由“小”发展起的,“高”是从“低”积累起来的,“长”是从“短

17、”变化而来的,因此要实现远大、宏伟的目标,必须重视细微处。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有备无患/防患未然第六十四章分层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对比说明肆意妄为会导致失败,抓住权柄不放会有所失。因此,圣人主张无为而治,对权柄没有执念。分层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重在阐释百姓做事经常功败垂成的原因,强调必须从始至终保持谨慎,越到收官结尾处越要小心。第六十四章分层5: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圣人不以常人之欲为欲,不以那些难得之物为贵;学习常人所不学的道理,来补救众人的过失。以此辅助万物的自然之理,而不敢妄动、妄为。章解:本章重在“治国”。强调治事者要居安思危、处盛防衰,要循序渐进,慎终如始,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妄加干预。小结(一)自然(二)无为(三)不争(四)辩证:事物对立统一;事物发展变化老子四章中蕴含的老子思想要义:第六十四章语言特色行文简洁,凝练畅达本文的行文,是格言,由如歌如诗,语句简短精炼又充满哲理,显示出独特的魅力。设喻生动、形象,使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选文第1则以“车”“器”“室”设喻,形象地阐明了对一切事物起决定作用的是“无”的道理;选文第4则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设喻,形象地阐明了任何事情都要从开头积累才能成功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6.1《老子》四章 ppt课件32张-(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