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陆游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如此评价陆游。所谓亘古,不在于跨越千年的时间,而在于耗尽一生。陆游是这样一个真男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陆游,再次体会他那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
2、人情感。2.2.通过分析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通过分析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鉴赏能力。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11251125年。年。靖康之难靖康之难前一年。前一年。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作者简介陆游陆游(1125121011251210)背景背景靖康之难靖康之难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
3、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北宋北宋南宋南宋写作背景写作背景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一、因声求气 书书 愤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首联:“早岁那
4、知世事艰”中的“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诵读指导诵读指导“书书”:动词,写,抒发。“愤愤”:愤懑、悲愤。“书愤书愤”者,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也。思考思考:作者抒发了哪些“郁愤”之情?“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首联诗人回忆起了什么事?首联诗人回忆起了什么事?“世事艰世事艰”具体指的是什么?具体
5、指的是什么?回忆早年血气方刚,收复中原的豪心壮志。“世事艰”:奸臣当道,仕途多阻,屡遭罢黜。全文感知所愤之一所愤之一“世事艰世事艰”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抗金名将抱定“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志,杀得金兵闻风丧胆、节节败退,直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就是这样一位抗金骨干,却正因为此被汉奸秦桧等民族败类以“莫须有”之罪诬害而死,年仅三十八岁。报国不仅无功,而且有罪,竟至死罪,这难度似乎难于上青天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颔联回忆
6、了两次抗金的胜仗,颔联回忆了两次抗金的胜仗,“楼船楼船”“”“铁马铁马”写出了怎样的写出了怎样的战争场面?此时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战争场面?此时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展现了一幅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抗击敌寇、收复失地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慷慨悲壮的气氛。振奋、昂扬,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全文感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空空”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陆游虽自许为堪当抗金御敌的大将,但最终没能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空”字表现了他徒负才华、大志落空的无奈和怅惘。全文感知塞上长城:塞上长城:南史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传载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宋
7、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檀大怒道道:“:“乃坏汝万里长城乃坏汝万里长城”。比喻。比喻能守边的将领能守边的将领。所愤之二所愤之二“塞上长城空自许塞上长城空自许”之之“空自空自许许”所谓“塞上长城”是指自己年青时以捍卫祖国、扬威边疆的名将期待自己,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是就诗人的经历来看,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被出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着一“空”字,沉痛之极。“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镜中衰鬓已先斑镜中衰鬓已先斑”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绪?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绪?壮志未酬,时
8、不我待壮志未酬,时不我待当他一天天执着地等待报国之机的时候,发现两鬓已经斑白,此时他感到一切都来不及了,那种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的悲怆就变得更加浓重。全文感知塞上长城:塞上长城:南史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传载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檀大怒道道:“:“乃坏汝万里长城乃坏汝万里长城”。比喻。比喻能守边的将领能守边的将领。所愤之三所愤之三“镜中衰鬓已先斑镜中衰鬓已先斑”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壮志难伸。着一“已”字,悲凉之至。“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9、!”全文感知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典明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崇敬之情,并以此自勉,渴望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所愤之四所愤之四“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话正说出了陆游的心事。有谁比得上写作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陆游称道陆游称道出师表出师表的诗句:的诗句:出师一表出师一表通古今通古今,
10、夜半挑灯更细看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抒怀病起抒怀出师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游诸葛武侯书台游诸葛武侯书台渭滨星霣逾千载,一表何人继渭滨星霣逾千载,一表何人继出师出师!七十二岁吟七十二岁吟凛然凛然出师表出师表,一字不可删。,一字不可删。感秋感秋 小小 结结四愤 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 愤年华空老 愤无人领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探究思考陆游仰慕陆游仰慕出师表出师表中的哪些精神品格?
11、中的哪些精神品格?北定中原、还于旧都陆游抗金北伐、收复失地的毕生心愿;陆游抗金北伐、收复失地的毕生心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陆游忠心报国、矢志不渝的情怀;陆游忠心报国、矢志不渝的情怀;亲贤臣,远小人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借鉴的。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借鉴的。结语这首诗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陆游青年时的凌这首诗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陆游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沉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称为是陆游“一生爱国热情的艺术概括一生爱国热情的艺术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