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63743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画思维导图,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洞察文章论证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结合现实全面认识孟子的思想。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自主翻译,梳理文意,理解孟子人性本善,施行仁政的核心观点,体会孟子思想的人性美。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仁”政思想的现实意义,提升自己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教学重难点梳理本文的说理思路,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并探究孟子论断是否有充分的合理性。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回顾旧知师问:关

2、于孟子,你知多少?回忆高一学过的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明确: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之产。齐宣王的不忍之心是对动物而言的,孟子让他把不忍之心扩充到人,做到这样才能施行仁政,才能保民统治天下。2.解题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不忍人之心”,指怜爱别人的心。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的观点,即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二、文本探究(一)一读:划出停顿节奏,读出雄辩气势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

3、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二) 二读:根据课下注释,读出文章大意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

4、。古代圣王有了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仁政;用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仁政,治理天下就好像把它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是因为如果有人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将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骇恐惧怜悯的心理。这不是因为想借此去结交那孩子的父母,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求取声誉,更不是因为厌恶孩子哭声才这样的。“从这看来,没有恻隐之心,就不能算是人;没有羞恶之心,就不能算是人;没有辞让之心,就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也不能算是人。恻隐之心,是仁的发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发端;辞让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样善端

5、,就像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端,却自已说不能为善的人,就是残害自己的本性;说他的君王不能施行仁政的人,便是残害他的君王。凡是认识到自己有这四端的人,就懂得全都加以推广且充实它,就好像火开始燃烧,泉水开始涌流一样。如果能够扩充这四端,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扩充它们,就连父母也不能侍奉了。”(三)三读:读出论证结构,分析论证特点问:孟子的文章有何论证特点?明确: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语言气势磅礴:使用大量排比句和判断句,富有雄辩色彩。(四)四读:读出论证冲突,结合现实生活,分析其论证是否合理 思考:文章以人突然看见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

6、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得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请结合自身经验和现实生活,探究孟子这些论断是否有充分的合理性,并分享交流。明确:观点:有合理性理由:1.孟子论证了“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之后,其他三种道德情感也就不证自明了。在孟子看来,其余“三心”与“恻隐之心”同出一源,只是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表现而已。“羞恶之心”是“不忍之心”的反面表达;“辞让之心”出于对他人的尊重,与“不忍之心”互为表里;“是非之心”是道德判断,其标准就是恻隐、羞恶、辞让。2.整个时代都在崇尚军事武力,导致民不聊生,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希望统治者实施仁政,用“不忍人

7、之心”像父母爱孩子一样爱百姓,使百姓免于战乱之苦。所以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思想上是积极的。观点:不合理理由: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说法过于果断,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当中忽视了诸多造就成功的必要因素,如统治的方向、目的、政策、手段,统治者的个人能力、统筹力、执行力等。2.一个孩子掉进井里大多数人会感到怵惕恻隐,假如快要掉进井里的是一个臭名昭著、大家厌恶至极、人人得而诛之的人,又或者是有矛盾、有仇恨的熟人,那人又是否会产生强烈的恻隐之心呢?所以有没有“不忍人之心”要看具体对象。3.一个孩子掉进井里,人必然会感到怵惕

8、恻隐吗?或许有的人是冷漠无视的心理,有的则是幸灾乐祸的心理,甚至是凑热闹的看客心理。所以有没有“不忍人之心”还要看具体的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4.见孩子将入于井而有怵惕之心只能说明人有恻隐之心,不能证明人有其他三心。5.没有“四心”的其中“一心”就“非人也”,说法过于武断绝对。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由“四心”直接判断得出“四端”,当中是否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还值得商酌。7.“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该说法也同样绝对。(五)五读:思考孟子思想的当今意义问:孟子的思想在现今有何意义?明确:观点一:孟子性善论、仁义论在现实生活中把人性向善的方面引导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鼓舞人们发挥主体能动性,自觉接受教化与环境的培育与熏陶,将社会道德作为人的行为的自觉规范,促进人们道德责任感的形成。观点二:孟子他强调治国要爱民、与民同忧同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深刻地阐述了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吸取孟子以民为本思想的精华,不断培养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