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枣庄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复习提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01.改革开放的成就(意义):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
2、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02.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03.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为什么改革不会终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强国
3、富民之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04.全面深化改革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05.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把共享作为发展理念?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共享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06.为了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
4、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07.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意义:个人: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社会生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08.创新对国家的意义:/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09.怎样正确认识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10.改革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
6、,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的分享改革发展成果。11.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该怎么做?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12.建设创新型国家,个人、企业该怎么做?/怎样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7、。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13.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教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14.创新精神的表现: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
8、怀。15.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16.民主在价值上要求、民主价值的实现、道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道路取决于:具体国情。17.我国新型民主“新”在哪?/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18.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
9、民主,又要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19.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0.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生活?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含义: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注意什么?珍惜民主权利,积极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看问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2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
10、民主权利的途径(方式):民主选举(形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差额选举等;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积极、主动、理性参与)。民主决策(形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要求:公民参与,认真听取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监督。23.民主监督的意义:/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24.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
11、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25.如何增强民主意识?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26.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公民角度: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国家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
12、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际共识: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27.法治的要求: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28.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
13、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的新蓝图。中国政府绘就的中国法治的新蓝图是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方针是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9.怎样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坚定不
14、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30.政府的作用: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的管理。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31.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工作要求: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32.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3.政府怎样依法行政?/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15、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34.怎样建设法治社会?/怎样厉行法治?(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家(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
16、道德的教化作用。35.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国家建设为什么要坚持德治、法治的统一?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36.中华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实践。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
17、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37.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38.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18、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39.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事准则。40.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
19、因。41.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42.民族精神的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4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
20、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44.青少年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身忘死、前赴后继。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4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46.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
21、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47.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48.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及新特点:基本特点:我
22、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新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49.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50.我国资源状况的特点: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
23、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51.我国的环境现状:/我国的环境特点: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5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是什么?/国家应该怎么办?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24、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3.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的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54.什么是美丽中国?怎样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
25、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要建设美丽中国:(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
26、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55.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青少年该怎么做?/青少年能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哪些力所能及的贡献?青少年应树立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向公众宣传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落实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同破坏生态建设的行为作斗争。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5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最终形成了我国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5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58.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
27、?各族人民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60.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少数民族经济、教育的发展较为落后,与其他省份经济水平有较大差距。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61.怎样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经济方面: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民生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
28、障制度。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62.公民怎样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学习并宣传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维护民族团结做贡献。尊重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63.如何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反对分
29、裂,就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64.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65.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政治基础:一个
30、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文化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锲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交流沟通: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6.一国两制的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
31、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67.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要求: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68.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体现了中华民
32、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69.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是什么?/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1921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1949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
33、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71.党在新时代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2.我国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两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3.国家如何实现中华民族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
3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74.实现中国梦,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伟大梦想中。青少年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做创新型人才。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75.中国自信的原因所在:(中国自信的根源:)
3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76.如何做自信中国人?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自信的中国人既做梦想家又做实干家。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枣庄市2
36、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说明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命题主要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年)和现行使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1.考试内容包括两部分:时事政治主要考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教材内容重点考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八年级上册第二、三单元,八年级下册以及九年级上下册全部内容。(说明:凡是应届毕业生实际学过的教材内容与20212022学年度使用的现行教材不一致的,以现行的教材为准。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内容)2.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约占32%,第卷为非选择题约占68%。选择题是客观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是主观试题,以主题设计并提出问题,比如“法律护航 健康成长”、“厉行节约 从我做起”、“捍卫正义 维护和平”、“学史爱党 促我践行”等主题。全卷考试内容,时事政治约占20%,教材内容约占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