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回顾孔子和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把握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本内容。3.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思想内蕴,体悟其现实意义。学习重难点:把握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本内容。学习过程:一、精彩导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中华民族辉煌千载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新时期我们不但要传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还要创造更辉煌的,还要自信自强将其传播并发扬光大,为社
2、会主义新时期的全面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助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论语从源头开始,体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二、课堂教学【学习任务一】 回顾初中知识,做到知人论世。(自学)学生查阅整理资料,掌握作家作品。学生展示,互相补充。要点提示:1.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2.作品简介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
3、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语录体: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不讲求篇与篇之间或者段与段之间在世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的散文体式。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学习任务二】 诵读文本,体悟传统文化魅力1、学生互助学习,解决字音与断句。2、反复诵读文本,优秀学生范读,小组之间互读。【学习任务三】研读本文,理解内容。(组学 展学 )1、小组同学之间互教互学,画出重点,掌握知识点,理解文本内容。2、小组同学分内容展示,
4、合作探究重难点。论语重点知识点1、2则敏:勤勉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正:使匡正。 而:表假设,如果。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3、4则闻道:得知真相 喻:知晓、明白5、6则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 齐:形作动,看齐。内:名作状,在心里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7、8则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而:表并列。以为:把作为。 已:停止为:堆积。 篑:筐。平:形作动,填平。覆:倾倒。 往:坚持。9、10则知:同“智”。克:约束。复:归复。一日:一旦。归:称赞。由:依靠。目:细则。事:实践11、12则行:实践。其:大概。小子
5、: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何莫:为什么不。 夫:那。兴: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指讽刺时政。迩:近。 事:通“侍”,侍奉。【学习任务四】 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当堂检测。1.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2.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3.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4.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5. 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
6、释,即“_,_。6.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7. 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自勉。8. 论语里仁中孔子用“_,_”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9. 论语泰伯中的“_,_”说的是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10. 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_,_,_”,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11. 论语卫灵公中的孔子的经典妙句、中华民族的重要信条,讲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的两句话是:_,_。12. 论语阳货中孔子用“_,_
7、,_,_”四句话概括了诗经这部书的四种作用。参考答案:1.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2.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3. 朝闻道 夕死可矣4.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5.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6.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8.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9.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10. 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11. 己所不欲 勿施于入12. 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课为单元初始课,也是诸子学说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内容,对学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需要落实基础。本课三个难点:语言障碍多,解读困难,各篇之间联系不紧密。所以重点应落在基础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