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三单元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学习目标】1、识记新朝和东汉的建立,掌握“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2、理解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危害,认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的突出表现。3、识记黄巾起义的时间和领导者,理解起义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自主学习】我的疑问:请你将自学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一、光武中兴1、西汉灭亡新朝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2、东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3、找出并理解光武中兴的目的。4、光武中兴的措施和表现(含义)探究:两汉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和作用。二、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表现和危害。三、黄巾起义1、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2、黄巾起义的爆发时间和领导人。3、黄巾起义的特点和性质。4、黄巾起义的结果和影响。光武中兴一、光武中兴1、西汉灭亡新朝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公元公元9 9年年 王莽王莽2、东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公元公元2525年年 刘秀刘秀 洛阳洛阳(今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一、光武中兴3、找出并理解光武中兴的目的: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4、光武中兴的措施:(1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2 2)合并郡县)合并郡县,裁减官员裁减官员,加
3、强对官吏的监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惩处贪官污吏;贪官污吏;(3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社会出现了比较出现了比较安定安定的局的局面,面,经济经济得到得到恢复恢复和和发展发展,史称,史称“光武中兴光武中兴”。光武中兴的表现(含义)夜夜郎郎探究:两汉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原因: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都休养生息,轻徭薄赋;都释奴为民,政策;都休养生息,轻徭薄赋;都释奴为民,减轻刑罚;都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统减轻刑罚;都加强中
4、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统治政策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等等。治政策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等等。作用:维护了社会的安定,推进了经济的恢复和维护了社会的安定,推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延续了王朝的统治和强盛。发展,延续了王朝的统治和强盛。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东汉中期后,皇帝年幼,太后临朝,外戚东汉中期后,皇帝年幼,太后临朝,外戚专权。皇帝长大,依靠宦官,诛杀外戚,夺回专权。皇帝长大,依靠宦官,诛杀外戚,夺回君权,宦官得宠,君权,宦官得宠,把持朝政。把持朝政。外戚权利落入辅政外戚手中,他們控制朝政,专横跋扈。一會兒他進來,你們合力誅殺他!皇帝借宦官之力夺回政权後,宦官专
5、权。皇帝皇帝驾崩驾崩,年幼皇帝即位,外戚,年幼皇帝即位,外戚宦官宦官專專权权的事件重的事件重演。演。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2)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走向衰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表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表现: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危害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危害:陶制东汉庄园城堡模型陶制东汉庄园城堡模型历史信息历史信息:城堡庭院深邃城堡庭院深邃楼台重叠错落楼台重叠错落外有高墙边有角楼外有高墙边有角楼读图学史:读图学史:反映了阶级对立、社会动乱反映了阶级对立、社会动乱 黄巾起义三、黄巾起义1、黄
6、巾起义爆发的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民不聊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民不聊生,自然灾害频发。生,自然灾害频发。2、黄巾起义的爆发时间和领导人:184184年年 张角张角3、黄巾起义的特点和性质:特点:有组织(创立了宗教太平道)有组织(创立了宗教太平道)有准备有准备 规模大规模大性质: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结果:结果:起义失败。起义失败。影响:影响:沉重打击了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使其一蹶不振。振。4、黄巾起义的结果和影响:1.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国力强盛,史称()A.
7、光武中兴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开元盛世A随堂演练随堂演练2.下列关于东汉中后期政治局面,下列关于东汉中后期政治局面,说法正确的是(说法正确的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人民生活贫困人民生活贫困时局动荡不安时局动荡不安农民起义一触即发农民起义一触即发A.B.C.D.A3.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A A下令释放奴婢下令释放奴婢 B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C惩治贪官污吏惩治贪官污吏 D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8、4.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农民起义风起云涌5 5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C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CB B6.6
9、.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刘秀洛阳建东汉材料一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释奴减租并郡县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任用廉吏惩贪官。材料二光武中兴太短暂材料二光武中兴太短暂,外戚宦官争外戚宦官争专权专权;黄巾起义平息后黄巾起义平息后,东汉瓦解割据现。东汉瓦解割据现。请回答请回答:(1)(1)你能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调整你能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的措施吗统治政策的措施吗?(2)(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有什么变化社会有什么变化?原因有哪些原因有哪些?(1)(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农民的负担
10、,合并郡县合并郡县,裁减官员裁减官员,减轻刑法减轻刑法,加强对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惩处贪官污吏。(2)(2)东汉走向衰亡。原因东汉走向衰亡。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割据势力壮大地方割据势力壮大,农民起义爆发农民起义爆发,外戚与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等。宦官交替专权等。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导入新课新课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始建于公元5
11、0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陵园呈长方形,占地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6.6万平方米墓塚位于陵万平方米墓塚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17.83米,周长米,周长487487米。米。刘秀在公元刘秀在公元25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东汉中期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朝政紊乱。东汉初期,盛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朝政紊乱。东汉初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亡的呢
1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光武中兴”局面形成原因。局面形成原因。2.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3.了解古代干支纪年。了解古代干支纪年。新课新课探究探究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汉书汉书王莽传王莽传材料展示 公元公元9 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新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新政更加剧了
13、社会动荡,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光武帝刘秀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前汉光武帝刘秀(前657657),字文叔,汉景帝),字文叔,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意,庙号世祖。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
14、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范晔范晔后汉书后汉书郡国一郡国一材料展示东汉建立后,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东汉建立后,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长期的战乱和伴之而来的饥荒疫疾,使得长期的战乱和伴之而来的饥荒疫疾,使得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凋敝。与此同时,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经济凋敝。与此同时,各地农民起义也时伏时起。各地农民起义也时伏时起。问题探究 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把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修养生息”政策作一比较,找出共同点)对比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修养生息”政策 “柔道”治理天下 (建武十七年
15、)幸章陵(建武十七年)幸章陵时宗室诸母因酣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是!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是!”帝闻之,大笑曰: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后汉书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帝纪问题探究 比较一下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异同,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相同点:都是治世局面;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不同点:光武帝着重解决奴婢问题,重视吏治整顿,重视文化教育,“柔道”滋养了豪强地主势力,使东汉政权有分裂割据的隐患;而西汉
16、的“休养生息”政策则为汉武帝的“有为”和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目标导学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外戚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皇后的家族;宦官宦官是指在宫中服饰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是指在宫中服饰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人。人。皇皇帝帝和和帝帝殇殇帝帝安安帝帝顺顺帝帝冲冲帝帝质质帝帝桓桓帝帝灵灵帝帝少少帝帝献献帝帝即即位位年年龄龄1010 1 1131311112 28 81515121214149 9寿寿命命27272 2313130303 39 93636343414145454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的平均年龄是什么?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的平均年
17、龄是什么?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9.59.5岁;岁;2424岁岁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问题探究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长期存在?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制。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制。光武帝加强了皇权,在中央光武帝加强了皇权,在中央“三公三公”只有名分只有名分却无实权,皇权缺少制约。当继位的皇帝年幼却无实权,皇权缺少制约。当继位的皇帝年幼或无能是,宰相不能发挥作用,大权很容易旁或无能是,宰相不能发挥作用,大权很容易旁落到外戚或宦官之手。落到外戚或宦官之手。问题探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对东汉王朝统治造成了什么影响?外
18、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使得政治统治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使得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朝走向衰亡。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黄巾起义的原因、爆发时间、领导人、创立的组织分别是什么?(1 1)原因:政治腐败、租税严重、灾荒连年;)原因:政治腐败、租税严重、灾荒连年;(2 2)爆发的时间:)爆发的时间:184184年;年;(3 3)领导人:张角;)领导人:张角;(4 4)创立的组织:太平道。)创立的组织:太平道。史料研读,了
19、解中国古代纪年方法建武二年(建武二年(2626年)下诏:年)下诏:“民有嫁妻买子欲归民有嫁妻买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后后汉书汉书光武帝纪光武帝纪)上述史料中出现的上述史料中出现的“建武二年建武二年”,使用了,使用了哪种纪年方法?哪种纪年方法?使用光武帝年号使用光武帝年号“建武建武”纪年,是年号纪纪年,是年号纪年法,它是帝王纪年法之一。年法,它是帝王纪年法之一。(1)帝王纪年法:包括国君纪年法和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西汉武帝时正式建立年号,年号作为一项制度被历代皇帝继承下来。年号制度形成后,年号纪年取代了国君纪年。国君纪年法:是我国最早的纪年
20、法,早在春秋时期就普遍使用,是按照国君在位的年数依次纪年。(2)干支纪年法(3)公元纪年法: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东汉的兴亡东汉的兴亡光武中兴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黄巾起义刘刘 秀秀张张 角角随堂训练随堂训练1.1.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他无关的一项是()A A下令释放奴婢下令释放奴婢B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C惩处贪官污吏惩处贪官污吏D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B B 2.2.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农民起义风起云涌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