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原始社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生产关系的特点(特征)4.生活的基本单位及其管理机构5、解体(私有制怎样确立的?)(1)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以血缘关系结成)(2)管理机构:通过全体成年人组成的氏族议事会来讨论和决定集体事务。总结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极低)。具体表现在:(1)原始人的劳动技能低下。(从劳动者的角度看来讲)(2)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石器、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后来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从生产工具角度来讲)(3)劳动对象的范围很有限。(从劳动对象的角度看来讲)1、原始社会的地位及 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
2、)两个阶段: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1)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代替了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3)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当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时,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4)后来,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补充的重要知识:6、生产力包括哪三个要素?各要素的地位如何?(1)劳动者:在生产力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2)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3)劳动对象。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因为对劳动对象的改造越广、越深,表明:生产力水平就越
3、高。)7.生产关系包括哪三个要素?各要素的地位如何?(1)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它决定着 生产关系的另外两个要素。(3)产品如何分配(产品的分配方式)。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辩证)关系如何?(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第一课第一课必修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1、奴隶社会怎样产生(建立)的?(或:阶级是怎样产生的?)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怎样?3.生产关系的特点:二、奴隶社会6、对奴隶社会应怎样正确评价?(要一分为二去看:既要看到历史的 进步性,也要看到历史的局限性)4.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注意:千万不要写成: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1)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代替了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3)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当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时,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4)后来,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这时人剥削人成为客观需要,阶级的产生也就由可能变为现实。(5)可见,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阶级的出现
5、与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1)奴隶的劳动技能要比原始人高一些;(2)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使用、脑力和体力的分工。人类逐步摆脱愚昧。(3)劳动对象的范围比原始社会要广泛。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结论: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3)努力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5.奴隶制国家的产生?(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即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的工具。(2)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6、,必然遭到奴隶 的反抗。(3)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对、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了。(1)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 使用、脑力和体力的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逐步摆脱蒙昧野蛮的 状态。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这是历史的进步性)(2)但是,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毫无劳动积极性;被当成 “会说话的工具”,还可任意打骂、买卖甚至处死奴隶,成为奴隶主的陪葬品。可见,奴隶社会是一个极端残暴、毫无人性的社会。(这是历史的局限性)第一课第一课2、生产关系的特点:4、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
7、如何?(或:主要矛盾及其表现)1、封建社会的形成(产生):5 5、封建社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统治)特点特点:(其中,(其中,显著特征显著特征是什么)是什么)三、封建社会(1)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2)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3)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1)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关系。(2)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 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农民
8、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3)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当奴隶制日益 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时,就被封建制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状况:(1)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从生产(劳动)工具的角度看】(2)农民的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如:已掌握休耕、轮作、选种等技术。)(从劳动者的角度看)(3)水利事业、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大城市。(从劳动对象的角度看)经济剥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劳役、实物
9、、货币)其他方式:高利贷、苛捐杂税、徭役等。政治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思想钳制:散播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1)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2)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 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6、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即农民依附地主)的基础及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7、封建社会束缚中国人民的“四大绳索”:(1)基础:经济依附。(请与第5个问题的第(1)问区别开来。(2)根本原因:农业生产力的落后,小土
10、地生产者难以维持生计。不得不受 大土地所有者的剥削,从而形成实际上的经济和政治依附关系。(1)政权。(是指:国家制度或国家系统:封建君主专制、等级森严。)(2)族权。(是指:由宗祠、支祠以及家长构成的家族系统)(3)神权。(是指:由阎罗天子、城隍庙、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玉皇大帝、各种神怪组成的神仙系统,总称为鬼神系统。)(4)夫权。(是指:女子的一切都受男子支配,听从男子安排,没有自主权。)第一课第一课1、生产关系4、经济危机5、基本矛盾(1)产生的原因及表现:(2)特点:(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建立的基本条件:2、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四、资本主义社会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 内部萌生出来。表现:不仅有分工精细的手工工场,而且有买卖劳动力的市场。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要有开班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做资本。(1)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的原因:封建制度的存在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 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2)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的措施: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 劳动人民的力
12、量,去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3)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意义: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4)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2)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 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3)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 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4)根本原因:生产社
13、会化 和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内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表现: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影响:(或: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
14、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类社会发展 的一般规律。也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必然结果。3、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特点:(1)秘密:资本家是靠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家致富的。(2)特点:具有隐蔽性。因为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隐藏在生产过程中的。第一课第一课五、科 学 社 会 主 义 的 理 论 和 实 践(1)形成背景:(详见课文P11-2)(2)地位: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3)经历了哪三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课文P11-探究与分享)(4)不能实现目标的原因?(或: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的原因)(课文P12-1)(
15、5)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既有积极影响: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社会 的诉求,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来源。又有消极影响:看课文P12-1 可分四个要点)(1)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其基本矛盾和各种矛盾尖锐化,加速自身的灭亡。为科社的产生提供条件;(2)工人运动的兴起:三大工人运动是指: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纺织工人起义。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P12-小字)工人运动的意义:A 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条件。(具体请看课文P12-2)(1)唯物史观的创立:(2)剩
16、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怎样创立的?(课文P14-1)创立的意义:三个“揭示”和一个“基础”(详细内容见课文P14-1)怎样创立的?(课文P14-2)创立的意义:三个“揭示”和一个“找到”(详情见课文P14-1)回答: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时可以用课文P15-1内容概括。(1)诞生的时间:1848年2月(2)基本内容:(P15-3、P16-1、2)(3)意义:(P15-3、P16-1、2)(1)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及意义: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起义爆发,不久巴黎公社建立。其意义是: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夺取政权,进而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统治的范本。(2)俄国的十月革命的爆发及
17、意义:1917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其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其意义意义是: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理论变为现实,实,实 现了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3)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 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
18、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 何等强大的生命力。(4)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二战后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许多国家建立了社会,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许多国家建立了社会 主义国家,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但是,到了主义国家,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但是,到了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末年代末9090年代初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5)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出现严重曲折?答:这个曲折是暂时的。(答案转到左边了)1、科社产生的思想
19、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2、科社产生的历史前提3、科社产生的理论基石4、科社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6、科学社会主义从 一国到多国的实践:5、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鲜明特征:它是它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发展的开放的理论。理论。(见课文P17-“相关链接”的2、3、4、5 段)第一课第一课(接右边最后一行)但它不会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它不会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 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发展的趋势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发展的
20、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只要把目光投向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21世纪焕发出何等强大的生命力。世纪焕发出何等强大的生命力。1、为什么近代 中国需要救?4、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 才能救中国(补充知识)2、哪些阶级(阶层)曾经 拯救过中国?结果如何?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农民阶级:曾经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但结果失败了。因为农民阶级缺乏严密的组织纪律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如果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农民起
21、义即使 建立了政权,最终还是会退化变质为封建政权。(2)地主阶级的改良派:曾发动过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运动,但因地主阶级先天的局限性,仍是封 建势力的 代表.在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的矛盾面前,都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采取了符合本阶级利益的行动.所谓改革也 是在封建制度上做的修修补补,是不能从根本上触及封建体制的。所以也失败了。(3)资产阶级改良派:曾经发动戊戌变法运动等。只是进行自上而下的一些改良,也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统治 的根基。所以,也不能拯救中国。(4)资产阶级革命派:曾经发动过辛亥革命等起义。中国资产阶级自身实力本身就很弱,加上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所以,也不能拯救中国。3、为什么资本主
22、义道路 在中国走不通?(1)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的。具体体现在:(2)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的特权。它们 绝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3)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 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1)当近代西方国家冲破封建制度的罗网,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时,中国仍处于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
23、化都落后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差距越来越大)(2)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我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了内忧 外患的境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鸦片战争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 起来,中国的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力量太弱小,自身具有的软弱 性和妥协性,这就决定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我国,
24、中国人民从马列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并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做了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5)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 起来,中国的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
25、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力量太弱小,自身具有的软弱 性和妥协性,这就决定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当时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对我国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条件,奠定基础。(3)十月革命后马列主义传入我国,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 各族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4)党的八大及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说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
26、路具有历史必然性。5、为什么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5、中国共产党探索拯救中国的胜利征程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是什么?为什么分两步走?哪两步?这两步的关系如何?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哪里?(1)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促进了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性质的理论)(社会主义性质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先进分子从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中国问题的出路,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中国问题的出路,起到了起到了 思想启蒙的作用的作用(2)五四运动的运动的意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
27、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 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促进了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的准备。(3)中共成立的意义它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的它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的主心骨主心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核心领导核心。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取得全国胜利的新
28、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取得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意义:意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为实现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创造了前提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国际意义:意义:壮大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的力量。鼓舞了鼓舞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的发展。打击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势力。6、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性质
29、: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资的民主革命。(2)分两步走的原因: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3)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4)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1)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具有决定意义的。(2)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三是
30、就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经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 革命的一部分。特别温馨提醒: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9、中国共产党的的历史功绩(1 1)创立了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2 2)完成了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建立了中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3 3)确立了)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实现了中国历史上 最伟大、最深刻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进步 奠定了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根本政治前提和和制度基础制度基础
31、。接上一页1、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3、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4、中共面临新的历史课题是什么?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1)过渡时期起止时间时间:从从19491949年年1010月起至月起至19561956年底(也称为社会主义年底(也称为社会主义革命革命时期)时期)即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性质:过渡时期的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2)过渡时期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路线和和总任务总任务是什么?是什么?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
32、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 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3)中国为什么 能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或: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2、社会主义改造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实质与与意义意义(1)实质:就是调整生产关系(即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进行改造),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
33、平就是调整生产关系(即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进行改造),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意义: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合理调整资本,实行“一五”计划。(2)广大工人、农民的艰苦奋斗,有高涨的工作热情。(3)与他国建立友好关系,并得到友好国家的援助。5、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八大(1)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初步满足了
34、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 生活需求。(3)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4)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5)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6)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对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规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 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 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根本)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
35、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6、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 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7、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 探索中的曲折?(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很难避免。因为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2)但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以史为鉴,更好前进。1、背景 一、伟 大的改革开放4、改革开放的意义(重点)(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2)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
36、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 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我国与西方国家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拉大)(3)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 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2、历程(1)改革开放开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5、改革开放的趋势: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会议作出的重要决议(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
37、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实行上来,做出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的重大决策。会议的历史意义: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依据:一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二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38、;三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四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3、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 相适应,相适应,而而不是社会性质和和社会制度的改变。的改变。(2)改革 起步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 迅速发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39、新的阶段:19921992年年以邓小平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 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体制进行部署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着社会主义。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着社会主义 市场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建立和完善展开。展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着完善完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40、。全面深化阶段:2013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开放 起步阶段: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迈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关键步伐;步伐;1984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 为经济特区。为经济特区。199
41、01990年,开发开放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新的水平阶段:阶段:2001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新的水平。2013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的发展阶段:阶段:20172017年,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
42、放极大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的面貌。中华民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党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也是决定实现“
43、两个一百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年邓小平提出的)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 立完善和发展(三)四大理论成果之间的 联系(共同点)1、邓小平 理 论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 学 发展观 (1)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并且都形成、发展、统一 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3)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是改革开
44、放以后党的指导思想。(二)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实践探索中取得的四大理论创新成果(1 1)形成背景形成背景(怎样形成):(怎样形成):它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它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的基础上创立的。(2 2)基本内涵基本内涵:邓小平理论深刻地揭示了:邓小平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初级阶段的,确立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明确提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中
45、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等一系列基本问题。(3)贡献(意义):它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南。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形成背景(怎样形成):它是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醒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2)基本内涵:(回答了三个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
46、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 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执政为民。(3)贡献(意义):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向21世纪。(1 1)形成背景形成背景(怎样形成):(怎样形成):它是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它是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
47、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新形势下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基础上创立的。等重大问题的基础上创立的。(2 2)基本内涵基本内涵:包括:包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
48、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和先进性建设。和先进性建设。(3 3)贡献贡献(意义意义):成功的在):成功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1)形成背景形成背景(怎样形成):(怎样形成):它是在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它是在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 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基础上创立的。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基础上创立的。(2
49、2)基本内涵基本内涵:坚持统筹推进:坚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开放、共享)新思想新战略。(3 3)贡献贡献(意义意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
50、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 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 立完善和发展(三)四个自信之间 的 内在联系:1、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道路自信)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自信)3、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自信)(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内涵(含义):就是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下,立足基本国情,立足基本国情,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