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1.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69998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98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223344556671.1.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12P12第第1 13 3自然段及自然段及“学习思考学习思考”、P13“P13“资料资料卡片卡片”,探究分析:,探究分析:(1 1)“法令出一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皆决于上”分别是什么意思?说明中国古代分别是什么意思?说明中国古代“皇帝皇帝”制度制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的突出特点是什么?7 1.阅读教材P 1 2 第1 3 自然段及“学习思考”、P 1 3“资8提示提示:“法令出一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的意志。“天下

2、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别黑白而定一尊别黑白而定一尊”: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皇帝具有天下独尊的地位。特点:皇权至高无上。特点:皇权至高无上。8 提示:“法令出一”: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9(2 2)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提示提示:继承了,而且日益加强。满足统治者的私欲和权力欲,继承了,而且日益加强。满足统治者的私欲和权力欲,巩固巩固“家天下家天下”局面。局面。9(2)历朝皇帝制度是否继承了这一特点?为什么?10

3、(3 3)为什么说皇帝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政治?)为什么说皇帝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政治?提示提示:皇帝天下独尊,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皇帝天下独尊,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因此,皇帝雄才大略,国家往往兴盛。反之,国家则性。因此,皇帝雄才大略,国家往往兴盛。反之,国家则陷入衰败动荡。陷入衰败动荡。1 0(3)为什么说皇帝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政治?112.2.阅读阅读P13P13第第4 4自然段,分析西汉相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自然段,分析西汉相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为什么说中外朝

4、制度的实行加强了皇权?为什么说中外朝制度的实行加强了皇权?提示提示:(1 1)相权的转移过程是从)相权的转移过程是从“外朝外朝”离皇帝较远的三离皇帝较远的三公九卿转到靠近皇帝、侍奉皇帝的公九卿转到靠近皇帝、侍奉皇帝的“内朝内朝”。(2 2)内朝人员是皇帝亲信,地位低微,容易控制,利于皇)内朝人员是皇帝亲信,地位低微,容易控制,利于皇帝决策。而外朝人员虽地位较高,但实际上已成执行机构,帝决策。而外朝人员虽地位较高,但实际上已成执行机构,权力被极大削弱。权力被极大削弱。1 1 2.阅读P 1 3 第4 自然段,分析西汉相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123.3.阅读阅读P13P13第第5 5自然段,结合以下

5、材料:自然段,结合以下材料:(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贞观政要论政论政体体探究分析:为什么说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探究分析:为什么说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

6、熟?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 2 3.阅读P 1 3 第5 自然段,结合以下材料:13提示提示:三省六部制是一种专制体制下的民主形式。三省长官三省六部制是一种专制体制下的民主形式。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能够有效弥补皇帝决策的失误,又有利于中都是宰相,既能够有效弥补皇帝决策的失误,又有利于中央各部门之间互相牵制;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够央各部门之间互相牵制;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够避免宰相专权。避免宰相专权。1 3 提示:三省六部制是一种专制体制下的民主形式。三省长官都是144.4.结合教材结合教材P14P14第第1 1自然段,分析中国古代削弱相权的基本自然段,分析中国古代削弱相权的基本手段是

7、什么?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具有怎样的趋势?手段是什么?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具有怎样的趋势?提示提示:(1 1)分割宰相权力,形成相互制约机制。)分割宰相权力,形成相互制约机制。(2 2)皇权不断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皇权不断强化,相权逐渐削弱。1 4 4.结合教材P 1 4 第1 自然段,分析中国古代削弱相权的基本151 5161 6171 7181.1.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15P15第第1 1自然段,思考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从程序自然段,思考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从程序上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上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提示提示:“世官制世官制”是世袭,是世袭,“察举制察举制”主要是地方举荐,科主要是地

8、方举荐,科举制是中央选拔。可见,官吏的选拔任免权越来越集中到举制是中央选拔。可见,官吏的选拔任免权越来越集中到中央直至皇帝的手中。中央直至皇帝的手中。1 8 1.阅读教材P 1 5 第1 自然段,思考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从程序192.2.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15P15第第5 5自然段,结合以下材料:自然段,结合以下材料:唐太宗在金殿大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唐太宗在金殿大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

9、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百六十余人也。”探究分析:(探究分析:(1 1)如何理解科举制的推行是中国古代王朝加)如何理解科举制的推行是中国古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1 9 2.阅读教材P 1 5 第5 自然段,结合以下材料:20提示提示: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由世家大族收归中央,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由世家大族收归中央,起到抑制门阀作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起到抑制门阀作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官吏来源,笼络各阶层优秀之士,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提来源,笼络各阶层优秀之士,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更新官吏的结构成分,利于提高行政高

10、了官员文化素质,更新官吏的结构成分,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巩固政权。效率和巩固政权。2 0 提示: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由世家大族收归中央,起21(2 2)如何认识八股取士的弊端及危害?)如何认识八股取士的弊端及危害?提示提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使他们专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使他们专心儒学,忽视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成为顺从皇帝的奴才。心儒学,忽视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成为顺从皇帝的奴才。导致官风、文风日下,严重影响了人才的成长与选拔。导致官风、文风日下,严重影响了人才的成长与选拔。科举指挥教育,使学校失去了培养人才的意义并成为科科举指挥教育,使学校失去了培养人才的

11、意义并成为科举的附庸。所以,明清时期中国的落伍,举的附庸。所以,明清时期中国的落伍,“八股取士八股取士”也也是重要原因。是重要原因。2 1(2)如何认识八股取士的弊端及危害?223.3.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中国现代的干部选拔制度都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中国现代的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西方人将之称为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西方人将之称为“中国第中国第五大发明五大发明”。请分析其主要依据是什么?。请分析其主要依据是什么?提示提示:科举制追求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公开考试、平等竞科举制追求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是世界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

12、才争、择优取士,是世界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选拔制度。2 2 3.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中国现代的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232 3242 425知识点知识点1 1:法令出一:法令出一1.“1.“陛下陛下”本是对人的尊称,本是对人的尊称,“陛陛”是台阶,称人是台阶,称人“陛下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但秦以后,你说话;但秦以后,“陛下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A.皇位世袭皇位世袭B.B.皇帝独尊皇帝独尊C.C.君权神

13、授君权神授D.D.家天下色彩家天下色彩【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陛下陛下”一词由一词由对人的尊称到由皇帝专享,反映了皇权的独尊地位,对人的尊称到由皇帝专享,反映了皇权的独尊地位,A A、C C、D 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2 5 知识点1:法令出一26知识点知识点2 2:君权和相权:君权和相权2.2.(20102010温州高一检测)右图是一温州高一检测)右图是一幅中国古代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中央机构示意图”。这。这一政府架构当始于(一政府架构当始于()A.A.秦始皇秦始皇B.B.汉武帝汉武帝C.C.唐太宗唐太宗D.D.

14、康熙帝康熙帝【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图示为。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图示为西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其中,中朝是决策机构,外西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其中,中朝是决策机构,外朝即秦朝时的三公九卿制,为执行机构。朝即秦朝时的三公九卿制,为执行机构。2 6 知识点2:君权和相权273.3.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僚的选拔问题,二是

15、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A.废分封,置郡县废分封,置郡县B.B.建立法律体系建立法律体系C.C.确立三省六部制确立三省六部制D.D.实行科举制实行科举制【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信息注意信息“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从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从而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而分散了

16、相权,加强了皇权。2 7 3.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28知识点知识点3 3: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4.4.现今各国注重廉政建设,官员的清廉与否直接影响社会现今各国注重廉政建设,官员的清廉与否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公元前秩序的安定。公元前106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13州部,各州州部,各州部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部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A.监督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监督诸侯王和地方高官B.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C.C.加强对中央官吏的控制和管理加强对中央官吏的控制和管理D

17、.D.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是概念型选择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本题是概念型选择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刺史是西汉时期设置的监察人员,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政刺史是西汉时期设置的监察人员,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 8 知识点3: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29知识点知识点4 4: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5.5.(20102010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余秋雨在其作品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余秋雨在其作品十万进十万进士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十万进士”,“其中包括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

18、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管理专家”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A.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B.导致了导致了“重文轻武重文轻武”的现象的现象C.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2 9 知识点4: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30【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科举制度保。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科举制度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19、,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这与题干材料反映的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这与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相一致,说明科举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内容相一致,说明科举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3 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科举制度保证了31知识点知识点5 5:行省的设置:行省的设置6.6.(20102010金华高一检测)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金华高一检测)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流动的中央政府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0、B.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D.D.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流动的流动的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则表明了地方行省制的实行,受中央政府(皇帝)则表明了地方行省制的实行,受中央政府(皇帝)的管辖,从而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管辖,从而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B、C C、D D三项表述错三项表述错误。误。3 1 知识点5:行省的设置327.7.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

21、将上,得者再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奉行”而已。而已。朱子语类朱子语类材料二唐太宗说: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意见,每

22、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贞观政要3 2 7.阅读下列材料:33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太宗被迫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收回

23、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3 3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34请回答:请回答:(1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圣旨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圣旨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2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3 3)材料三所述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材料三所述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果怎样?果怎样?(4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结合上述材料指

24、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识。3 4 请回答:35【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第(1 1)题由材料中题由材料中“中书中书”“”“门下门下”“”“尚书尚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第(是三省六部制。第(2 2)、()、(3 3)题要结合材料二、三中的)题要结合材料二、三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得出答案。第(关键信息,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得出答案。第(4 4)题根据)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初君主权力

25、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认材料信息可知: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认识:虽然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但要根据皇帝识:虽然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但要根据皇帝个人的政治品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人的政治品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第(1)题36答案答案:(1 1)包括了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包括了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2 2)特点是皇权之下的)特点是皇权之下的“民主民主”。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唐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3 3)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果:法律的权威占据)

26、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果:法律的权威占据上风。上风。(4 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认识:我国封)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认识: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至上,但在建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至上,但在唐朝时期皇权并非是绝对的权威。但皇权能否受到限制主唐朝时期皇权并非是绝对的权威。但皇权能否受到限制主要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政治品质。要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政治品质。3 6 答案:(1)包括了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3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 8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4 4分,共分,共3232分)分)1.1.(201020

27、10龙岩高一检测)龙岩高一检测)汉书汉书载:载:“中朝,内朝也。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西汉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西汉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A.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B.加强君权加强君权C.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D.D.加强对中央官员的监督加强对中央官员的监督3 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小题4 分,共3 2 分)38【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鉴于汉初的国家。本题考查分

28、析问题的能力。鉴于汉初的国家大权掌握在丞相手中,汉武帝时期成立中朝,目的是为了大权掌握在丞相手中,汉武帝时期成立中朝,目的是为了加强君权。加强君权。3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鉴于汉初的国家大权392.2.(20102010湛江学业水平检测)唐时宰相李绛说:湛江学业水平检测)唐时宰相李绛说:“人臣人臣死生,系人主喜怒,敢发口谏者有几?就有谏者,皆昼度死生,系人主喜怒,敢发口谏者有几?就有谏者,皆昼度夜思,朝删暮减,比得上达,什无二三夜思,朝删暮减,比得上达,什无二三”。出现上述现象。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主要是因为()A.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B.朝中大臣畏

29、惧残暴的君主朝中大臣畏惧残暴的君主C.C.唐朝没有群臣上谏的规定唐朝没有群臣上谏的规定D.D.唐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唐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 9 2.(2 0 1 0 湛江学业水平检测)唐时宰相李绛说:“人臣40【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人臣死生,系人主喜怒人臣死生,系人主喜怒”、“比得上达,什无二三比得上达,什无二三”等信息反映了人臣的生死、谏言等信息反映了人臣的生死、谏言采纳与否都要取决于皇帝的喜好,说明了君主专制的不断采纳与否都要取决于皇帝的喜好,说明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30、。加强。4 0【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413.3.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载: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B.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C.C.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D.D.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解题提示解题提示】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相互牵制,大臣集体议政,三省六部制下,三省相互

31、牵制,大臣集体议政,不失为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是决策内不失为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是决策内容最终要听命于皇帝。所以三省六部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中容最终要听命于皇帝。所以三省六部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中央政令的错误和官员的腐败现象。央政令的错误和官员的腐败现象。4 1 3.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42【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注意题干中“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这一信息,它反映这一信息,它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在这一制度下中书

32、掌决策、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在这一制度下中书掌决策、门下掌审议、尚书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它在一定程度门下掌审议、尚书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工明确,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极大地提高了上体现了分工明确,有利于避免决策失误,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政府工作效率。4 2【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434.4.(20102010潍坊模拟)历史学家钱穆说:潍坊模拟)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观点的是()西汉设立中朝魏晋实行九品

33、中正制隋唐实行三西汉设立中朝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设立枢密院省六部制北宋设立枢密院A.A.B.B.C.C.D.D.【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魏晋实。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主要是一种选官制度,它的出现有利于加强行九品中正制主要是一种选官制度,它的出现有利于加强皇权,也有利于加强政府的权力,排除即可。均皇权,也有利于加强政府的权力,排除即可。均是加强皇权的措施。是加强皇权的措施。4 3 4.(2 0 1 0 潍坊模拟)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445.5.元史元史张雄飞传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记载,元世

34、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A.A.行政管理行政管理B.B.访贫问苦访贫问苦C.C.监察官吏监察官吏D.D.缉捕侦查缉捕侦查【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

35、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材料“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劾之”反映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监察百官。故选反映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监察百官。故选C C项。项。4 4 5.元史 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456.6.校长推荐学生上北大的依据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国校长推荐学生上北大的依据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国古代也有相类似的举荐人才为官的制度,这种选官制度的古代也有相类似的举荐人才为官的制度,这种选官制度的举荐标准是(举荐标准是()A.A.被举荐对象家产的多少被举荐对象家产的多少B.B.被举荐对象出身的高低被举荐对象出身的高低C.C.被举荐对

36、象人品和学问的好坏被举荐对象人品和学问的好坏D.D.被举荐对象与举荐人关系的亲疏被举荐对象与举荐人关系的亲疏【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注意题干中“地方举荐人才为官地方举荐人才为官”这一信息,这一制度应这一信息,这一制度应是察举制,举荐的是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故是察举制,举荐的是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故选选C C项。项。4 5 6.校长推荐学生上北大的依据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国古代464 6477.7.(20102010嘉兴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虽嘉兴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中国古

37、代社会虽有阶层之划分,但基本上是公平的社会,因为发迹的阶梯有阶层之划分,但基本上是公平的社会,因为发迹的阶梯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文中的流动性。文中的“发迹的阶梯发迹的阶梯”是指(是指()A.A.以以“孝廉孝廉”行天下行天下B.B.科举制度科举制度C.C.商业经济发展商业经济发展D.D.王朝的更替王朝的更替【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公平公平”等信息,由此可等信息,由此可知其反映

38、的是科举制在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对于地知其反映的是科举制在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对于地主阶级来说,是一次发迹的机会。主阶级来说,是一次发迹的机会。4 7 7.(2 0 1 0 嘉兴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虽488.8.(20102010南通模拟)南通模拟)“(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行省是元朝

39、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D.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元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包括宣慰司元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包括宣慰司的设立,从而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的设立,从而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4 8 8.(2 0 1 0 南通模拟)“(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49二、非选择题

40、(二、非选择题(1818分)分)9.9.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现在来简略观察一下古代选举在中国传统社材料一我们现在来简略观察一下古代选举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所达到的地位,首先看由选举入仕的官员在政治上的会中所达到的地位,首先看由选举入仕的官员在政治上的重要性。根据研究,在两汉作为察举常科的孝廉已列出的重要性。根据研究,在两汉作为察举常科的孝廉已列出的307307人中,任用情况可考者计有人中,任用情况可考者计有183183人。其中由孝廉拜官授人。其中由孝廉拜官授职者为职者为159159人,占人,占183183人的人的86.9%86.9%;察孝廉后又被辟除者为;察孝廉后又被

41、辟除者为1616人,占人,占8.7%8.7%;举孝廉后被再察举者(例如察举茂才等);举孝廉后被再察举者(例如察举茂才等)8 8人,人,占占4.4%4.4%。孝廉所拜授的官职,中央属官约占。孝廉所拜授的官职,中央属官约占69.8%69.8%,地方官,地方官吏约占吏约占30.2%30.2%,孝廉拜授官职,其秩最高者为千石,不孝廉拜授官职,其秩最高者为千石,不过这过这4 9 二、非选择题(1 8 分)50部分人所占比例很小(大约不超过部分人所占比例很小(大约不超过9%9%),秩六百石者为数也),秩六百石者为数也不多(约占不多(约占11%11%),而绝大多数还是秩六百石以下的低级官),而绝大多数还是秩

42、六百石以下的低级官吏(约吏(约80%80%)。)。同样是作为察举特科的被举为贤良方正同样是作为察举特科的被举为贤良方正者的资历,绝大多数都是现任官吏(或故官出身者),以及者的资历,绝大多数都是现任官吏(或故官出身者),以及州郡的属吏。贤良方正经过对策,高第者所授官职基本都秩州郡的属吏。贤良方正经过对策,高第者所授官职基本都秩比六百石以上,个别特殊情况者,起家即为九卿。与茂才、比六百石以上,个别特殊情况者,起家即为九卿。与茂才、贤良方正比较,孝廉的任用规格是比较低的。事实确实如此,贤良方正比较,孝廉的任用规格是比较低的。事实确实如此,但如果我们考虑到茂才、贤良方正多为已入仕者,而孝廉多但如果我们

43、考虑到茂才、贤良方正多为已入仕者,而孝廉多为初入仕者,是由一介草民转登仕途,则其最初的任用又决为初入仕者,是由一介草民转登仕途,则其最初的任用又决不低,至少在总体上不低于后来远为辗转艰难的科举时代的不低,至少在总体上不低于后来远为辗转艰难的科举时代的初入仕者,另外我们还须注意他们最后可以达到的地位。初入仕者,另外我们还须注意他们最后可以达到的地位。何怀宏何怀宏选举社会选举社会5 0 部分人所占比例很小(大约不超过9%),秩六百石者为数也不51材料二唐代宰相中进士出身所占比例(据黄留珠)材料二唐代宰相中进士出身所占比例(据黄留珠)5 1 材料二唐代宰相中进士出身所占比例(据黄留珠)52(1 1)

44、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察举制在选官上的特点。与西周)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察举制在选官上的特点。与西周的选官制相比它有何进步性?(的选官制相比它有何进步性?(1010分)分)(2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任用宰相有怎样的趋势?反映了什)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任用宰相有怎样的趋势?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你有何看法?(么问题?对此你有何看法?(8 8分)分)5 2(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察举制在选官上的特点。与西周的选53【解析解析】本题主要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为主题,考本题主要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归纳能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45、。第(力。第(1 1)题,第一问解题时注意在察举制下孝廉与茂才、)题,第一问解题时注意在察举制下孝廉与茂才、贤良方正的不同任职情况相比较,由此入手概括、归纳察贤良方正的不同任职情况相比较,由此入手概括、归纳察举制的特点;第二问依据材料概括、归纳即可。第(举制的特点;第二问依据材料概括、归纳即可。第(2 2)题)题第一、二问要注意紧扣材料,从唐代宰相中进士出身的比第一、二问要注意紧扣材料,从唐代宰相中进士出身的比例入手,概括、归纳其趋势、反映的问题;第三问要注意例入手,概括、归纳其趋势、反映的问题;第三问要注意结合教材对科举制的评价,阐述看法、观点。结合教材对科举制的评价,阐述看法、观点。5 3

46、【解析】本题主要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为主题,考查学生54答案答案:(1 1)特点:孝廉入仕比例较高,任中央官职者较多;)特点:孝廉入仕比例较高,任中央官职者较多;孝廉与察举茂才、贤良方正相比,任用规格较低;孝廉多孝廉与察举茂才、贤良方正相比,任用规格较低;孝廉多为草民。进步性: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对象是王族、功为草民。进步性: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对象是王族、功臣、帝王后代,其爵位世袭,不利于人才选拔;察举制是臣、帝王后代,其爵位世袭,不利于人才选拔;察举制是自下而上推荐人才,选官有一定标准,有利于人才选拔。自下而上推荐人才,选官有一定标准,有利于人才选拔。(2 2)趋势:通过科举考试的进士出身占宰相总数比例越来)趋势:通过科举考试的进士出身占宰相总数比例越来越高。反映:唐朝科举制在选官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看越高。反映:唐朝科举制在选官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看法:以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法:以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由于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由于科举内容的限制,不利于文化全面发展。科举内容的限制,不利于文化全面发展。5 4 答案:(1)特点:孝廉入仕比例较高,任中央官职者较多;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一第三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1.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