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基础 (第三版)(第三版)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与报告的要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与报告的要求 会计假设会计假设 目目 录录 第三章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假设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条件假设,会计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条件假设, 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 会计分期会计分期 明确会计必须站在本企明确会计必须站在本企 业的立场观察、判断、业的立场观察、判断、 记录经济业务。
2、记录经济业务。 赊购与赊销赊购与赊销 明确会计必须划清企业明确会计必须划清企业 与企业的所有者之间的与企业的所有者之间的 经济活动的界限。经济活动的界限。 老板买车老板买车 1.1.概念:概念: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一、会计主体一、会计主体 2.2.会计主体会计主体VSVS法律主体(法人)法律主体(法人) 会计主体的范围比法律主体大会计主体的范围比法律主体大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一、会计主体一、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
3、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 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 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二、持续经营二、持续经营 设置的目的设置的目的:规定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时间范围规定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时间范围 企业都有中止经营而破产清算的可能性,但究竟何时企业都有中止经营而破产清算的可能性,但究竟何时 中止并不确定,若会计工作考虑这一不确定因素,就中止并不确定,若会计工作考虑这一不确定因素,就 会使一些工作不好开展,缺乏标准。会使一些工作不好开展,缺乏标准。 企业一旦进入破产清算企业一旦进入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前提就不复存
4、在持续经营的前提就不复存在, 就应改变会计的核算方法就应改变会计的核算方法。 意义:使会计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意义:使会计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从而解决了资从而解决了资 产的分类产的分类、计价以及收入计价以及收入、费用等确认的问题费用等确认的问题。 二、持续经营二、持续经营 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 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三)会计分期(三)会计分期 1.1.目的目的 定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定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 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
5、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的会计信息,满足有关方面进行决策的需要。金流量的会计信息,满足有关方面进行决策的需要。 2.2.具体要求具体要求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我国的会计期间:我国的会计期间:1 1月月1 1日日- -1212月月3131日日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三)会计分期(三)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会计确认、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 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四、货币
6、计量四、货币计量 1.1.目的:目的: 统一计量标准。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商品统一计量标准。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商品 价值的共同尺度,是最好的计量单位。价值的共同尺度,是最好的计量单位。 2.2.要求:要求: 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 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在境外设立的中国
7、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 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3.3.隐含假设:币值稳定不变隐含假设:币值稳定不变 四、货币计量四、货币计量 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 补充的关系。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 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
8、 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总结总结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 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与报告的要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与报告的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及其确认标准(一)会计要素确认及其确认标准 会计要素确认会计要素确认也称会计确认,是指将企业发生的也称会计确认,是指将企业发生的 交易或事项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交易或事项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和利润等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认定的过程。和利润等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认定的过程。 会计确认是会计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也是企业会计确认是会计计量
9、、记录和报告的前提,也是企业 处理交易或事项的起点。处理交易或事项的起点。 一、会计要素确认及其确认条件一、会计要素确认及其确认条件 一、会计要素确认及其确认条件一、会计要素确认及其确认条件 1.1.会计要素的初次确认与再次确认会计要素的初次确认与再次确认 对企业活动的原始经济信息在对企业活动的原始经济信息在 输入会计信息系统前,以能否输入会计信息系统前,以能否 货币量化为标准进行的辨认和货币量化为标准进行的辨认和 筛选,并以一定的项目和金额筛选,并以一定的项目和金额 将原始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将原始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 息的过程。息的过程。 初次确认初次确认 对会计信息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对会
10、计信息系统输出的经过加工 的会计信息,根据会计信息使用的会计信息,根据会计信息使用 者的信息需求,通过会计人员的者的信息需求,通过会计人员的 职业判断,进行的重新归类、组职业判断,进行的重新归类、组 合、提炼等的再加工并列入财务合、提炼等的再加工并列入财务 会计报告的过程。会计报告的过程。 再次确认再次确认 2.2.会计确认的标准会计确认的标准 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 可定义性可定义性 按照什么数量进行确认按照什么数量进行确认 可计量性可计量性 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反映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反映 已经发生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交易或事项。 可靠性可靠性 一、会计要素确认及其确认条件一、会计要
11、素确认及其确认条件 (二)会计要素确认的条件(二)会计要素确认的条件 会计要素的确认除了要满足定义的要求之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除了要满足定义的要求之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资产资产 负债负债 收入收入 费用费用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 够可靠地加以计量。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且必须以债权人能够接受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且必须以债权人能够接受 的资产或劳务,导致企业所拥有的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未来流出的的资产或劳务,导致企业所拥有的经济
12、利益的资源流出;未来流出的 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与收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与收入 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具体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经济利益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具体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经济利益 流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流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与费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与费用 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具体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经济利益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具体表现
13、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经济利益 流出的金额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流出的金额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会计要素计量,简称会计会计要素计量,简称会计 计量,是将符合确认条件计量,是将符合确认条件 的会计要素进行会计记录的会计要素进行会计记录 继而列报于财务报告文件继而列报于财务报告文件 并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主并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主 要包括会计计量尺度与计要包括会计计量尺度与计 量属性的选择。量属性的选择。 概念概念 实物计量实物计量 劳动计量劳动计量 货币计量货币计量 1.1.计量尺度计量尺度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2.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重置成本重置成本 现值现值 历
14、史成本历史成本 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 公允价值公允价值 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 可靠、简便、数可靠、简便、数 据容易采集;据容易采集; 如间隔时间长,如间隔时间长, 物价发生剧烈变动,物价发生剧烈变动, 可能误导会计信息可能误导会计信息 使用者作出错误的使用者作出错误的 决策。决策。 多用于财产、多用于财产、 厂房、设备及厂房、设备及 大部分存货的大部分存货的 计量计量 。 是指形成某项会是指形成某项会 计要素时所付出的计要素时所付出的 实际成本。实际成本。 资产:取得时的资产:取得时的 付出的价款。付出的价款。 负债:将来偿还负债:将来偿还 时要支付的金额。时要支付的金额。 应用应用 优缺点优
15、缺点 概念概念 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 资产:目前资产:目前 购置类似资产购置类似资产 需付出的价款。需付出的价款。 负债:现在负债:现在 偿还时要支付偿还时要支付 的金额。的金额。 盘盈固定盘盈固定 资产的计量资产的计量 亦称现时成本,亦称现时成本, 是指按照现在形是指按照现在形 成某项会计要素成某项会计要素 可能付出的成本。可能付出的成本。 应用应用 特点特点 概念概念 3.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 资产:预计从其持续资产:预计从其持续 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 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 的折现金额计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负债:预计期限内需负债:预计期限内需 要偿
16、还的未来净现金流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 出量的折现金额。出量的折现金额。 通常应用于通常应用于 存货资产减值存货资产减值 情况下的后续情况下的后续 计量。计量。 在正常生产经在正常生产经 营过程中,以资营过程中,以资 产预计售价减去产预计售价减去 进一步加工成本进一步加工成本 和预计销售费用和预计销售费用 以及相关税费后以及相关税费后 的净值。的净值。 应用应用 特点特点 概念概念 4.现值现值 资产:资产:按照其正常按照其正常 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 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 金额,扣减该资产至金额,扣减该资产至 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 的成本、估计的销
17、售的成本、估计的销售 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 的金额计量的金额计量 。 通常应用于通常应用于 对投资期限较对投资期限较 长的非流动资长的非流动资 产投资项目的产投资项目的 计量。计量。 是指对未来现金是指对未来现金 流量以恰当的折现流量以恰当的折现 率进行折现后的价率进行折现后的价 值,是基于货币时值,是基于货币时 间价值的一种计量间价值的一种计量 属性。属性。 应用应用 特点特点 概念概念 1 1 3 3 通常用于金融资通常用于金融资 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和投资性房地 产的计量。产的计量。 2 2 一般情况下,对一般情况下,对 于会计要素的计于会计要素的计 量,应当采用历量,应当采
18、用历 史成本计量属性。史成本计量属性。 5.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市是指市 场参与者在计量场参与者在计量 日发生的有序交日发生的有序交 易中,出售一项易中,出售一项 资产所能收到或资产所能收到或 者转移一项负债者转移一项负债 所需支付的价格。所需支付的价格。 三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与报告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与报告的要求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记账基础(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记账基础 会计记账基础,会计记账基础,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对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对 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所采用的原则。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所采用的原则。 在会计实
19、务中,有很多会计交易或事项发生的会计期间在会计实务中,有很多会计交易或事项发生的会计期间 与相关货币收支的会计期间并不完全一致,由此而产生与相关货币收支的会计期间并不完全一致,由此而产生 了会计上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两种记账基础了会计上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两种记账基础“应计制”“应计制” 和“现金制”。和“现金制”。 1.1.应计制基础应计制基础 应计制,亦称“权责发生制”或“应收应付应计制,亦称“权责发生制”或“应收应付 制”,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 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2016年年12月月 2017年
20、年1月月 2017年年2月月 2017年年3月月 20162016年年1212月月1818日,支付下年度的订日,支付下年度的订 阅报刊的费用阅报刊的费用30003000。 问:此时企业本期否发生了费用问:此时企业本期否发生了费用? ? 本期本期 1.1.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 凡是属于当期实现的收入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凡是属于当期实现的收入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 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 收付,都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都不应当作为当期
21、的收入和费用。 (1 1)实现概念,)实现概念,是指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引起的是指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引起的 现金或现金索取权(如应收账款)的流入。现金或现金索取权(如应收账款)的流入。 (2 2)配比概念,)配比概念,是指当某一给定事件既影响收入又影响是指当某一给定事件既影响收入又影响 费用时,这两方面的影响应该在同一会计期间加以确认。费用时,这两方面的影响应该在同一会计期间加以确认。 权责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确认发生制对收入的确认- -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都应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都应 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处理。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处理。 1月月
22、2月月 3月月 4月月 20172017年年2 2月月1818日,销售商品一批,日,销售商品一批, 货款货款50005000暂未收到。暂未收到。 问:此时企业是否实现了收入问:此时企业是否实现了收入? ? 虽然未收到货币资金,但完虽然未收到货币资金,但完 成了销售业务,已经获得收成了销售业务,已经获得收 款的权利,仍然作为款的权利,仍然作为2 2月份月份 的收入。的收入。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到,也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到,也 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处理。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处理。 3 3月月1010日预收款日预收款70207020 问:此时企业是否实问:此
23、时企业是否实 现了收入现了收入? ? 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确认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确认- - 预收款时不确认为收入,而确认预收款时不确认为收入,而确认 为负债。为负债。 实际提供产品时,确认为提供产实际提供产品时,确认为提供产 品期间(品期间(4 4、5 5、6 6月)的收入。月)的收入。 权责权责发生制对费用的确认发生制对费用的确认- - 凡是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凡是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支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支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 虽然利息在虽然利息在9月月2日支付,但是受益日支付,但是受益 期是期是3-8月,应当在此期间每月确认
24、月,应当在此期间每月确认 500的利息费用的利息费用。 3月月2日贷款日贷款100000,年,年 利率利率6%,6个月后归还个月后归还 借款本金和利息借款本金和利息3000。 问:问: 38月期间,企业月期间,企业 是否有费用发生是否有费用发生? 权责发生制对费用的确认权责发生制对费用的确认- -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凡是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 不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不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 2016年年12月月 2017年年1月月 2017年年2月月 2017年年3月月 20162016年年1212月月1818日,日, 支付下季度的房支付下
25、季度的房 租租60006000。 问:此时企业是问:此时企业是 否发生了费用否发生了费用? ? 虽然支付了货币资金,但虽然支付了货币资金,但20162016年年 1212月并不受益,不能计算为该月的月并不受益,不能计算为该月的 费用。费用。 应该按月分摊,并确认为应该按月分摊,并确认为20172017年年1 1、 2 2、3 3这三个月的费用。这三个月的费用。 权责发生制设定的意义权责发生制设定的意义 解决了将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在什解决了将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在什 么时间入账的问题。么时间入账的问题。 可以合理的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可以合理的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 费用和经营成果。
26、费用和经营成果。 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 现金制,现金制,亦称“收付实现制”或“现收现付制”,亦称“收付实现制”或“现收现付制”, 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计算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计算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 费用的一种记账基础。费用的一种记账基础。 凡是本期收到的收益款项和付出的费用款项,不凡是本期收到的收益款项和付出的费用款项,不 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确认为本期收入和费用;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确认为本期收入和费用; 现金制会计既没有实现概念,也没有配比概念。现金制会计既没有实现概念,也没有配比概念。 2.2.现金制基础现金制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八条规定
27、:基本准则第八条规定:“企业“企业 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 确认收入或费用确认收入或费用 根据收入费用的归属期来进行确认根据收入费用的归属期来进行确认 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 经济事项经济事项 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 收收 入入 销售商品未收款销售商品未收款 销售的月份确认收入销售的月份确认收入 收到款项的月份确认收入收到款项的月份确认收入 预收部分货款预收部分货款 交付商品时确认收入交付商品时确认收入 收到预付款时确认收入
28、收到预付款时确认收入 费费 用用 借款利息借款利息 借款期间内每月确认利息费用借款期间内每月确认利息费用 支付利息费时确认利息费用支付利息费时确认利息费用 预付下季度房租预付下季度房租 确认为下季度确认为下季度1 1- -3 3月的费用月的费用 确认为支付房租当月的费用确认为支付房租当月的费用 收入收入= = 120 + 120 + 50 + 50 + 200 + 200 + 160 = 530160 = 530 费用费用= = 100 = 100100 = 100 利润利润= 530 = 530 100 = 430100 = 430 收付实收付实 现制现制 要求:在两种制度下分别确定要求:在
29、两种制度下分别确定9 9月份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月份的收入、费用和利润 9 9月月2 2日销售产品,并收到现款日销售产品,并收到现款120120元。元。 9 9月月5 5日销售产品日销售产品180180元,收到现款元,收到现款5050元,余款尚未收回。元,余款尚未收回。 9 9月月1616日收到日收到A A公司公司8 8月份所欠货款月份所欠货款200200元。元。 9 9月月2020日收到日收到B B公司交来公司交来9 91212月份仓库租金月份仓库租金160160元。元。 9 9月月3030日计算本月员工工资,共计日计算本月员工工资,共计200200元,尚未发放。元,尚未发放。 9 9月月30
30、30日计算出本月应交所得税日计算出本月应交所得税8080元,尚未缴纳。元,尚未缴纳。 9 9月月3030日交纳上月所欠电话费日交纳上月所欠电话费100100元元 收入收入= = 120 + 120 + 180 + 160180 + 1604 = 3404 = 340 费用费用= = 200 + 200 + 80 = 28080 = 280 利润利润= 340 = 340 280 = 60280 = 60 权责发权责发 生制生制 (二)(二)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 目的:目的:正确计算各期损益。正确计算各期损益。 1.1.概念:概念:是指受益期不超过是指受益期不超过
31、1 1年年 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 生该项支出是仅仅为了取得本生该项支出是仅仅为了取得本 期收益期收益。 2.2.表现:表现:企业产生费用,企业产生费用,作为作为 当期损益当期损益列入列入利润表利润表。 收益性支出收益性支出 1.1.概念:概念:是指受益期超过是指受益期超过1 1年或一个年或一个 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 不仅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且也不仅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且也 是为了取得以后各期收益。是为了取得以后各期收益。 2.2.表现:表现:支出确认为资产,列入支出确认为资产,列入资资 产负债表产负债表。 资本性支出资
32、本性支出 (三)历史成本原则(三)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是指对会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是指对会 计要素的记录,应以本企业的会计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的取得计要素的记录,应以本企业的会计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的取得 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 具体要求具体要求 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 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应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应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 计价和记录计价和记录
33、; 资产减负债得出的所有者权益,自然也是以历史成本计价资产减负债得出的所有者权益,自然也是以历史成本计价 的,有别于报表日的重置价值、变现价值和市价。的,有别于报表日的重置价值、变现价值和市价。 可理解性可理解性 可靠性可靠性 及时性及时性 重要性重要性 谨慎性谨慎性 实质重实质重 于形式于形式 可比性可比性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相关性相关性 第三节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 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 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
34、会计信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 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可靠性可靠性 真实性真实性 中立性中立性 可验证性可验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 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 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 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与决策相关与决策相关 预测与反馈价值预测与反馈价值 2.相关性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 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财务报告使
35、用者理解和使用。 使用会计术语使用会计术语 对信息进行加工对信息进行加工 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 性。性。 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 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 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 得随意变更。得随意变更。 不同企业应采用规定的方法。不同企业应采用规定的方法。 会计政策如需变更,应当会计政策如需变更,应当 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 说明的内容有:变更的理说明的内容有:变更的理 由,变更的影响数等。由,变更的影响数等。 4.可比性可比
36、性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 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 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商品售后租回不确商品售后租回不确 认商品销售收入认商品销售收入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 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同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1 1、经营租赁、经营租赁 承租方承租方 使用权使用权 出租方出租方 所有权所有权 一次或分次支付租金。一次或分次支付租金。 租入设备(租期两个月),期满归还。租入设备(租期两个月),期满归还。 所有权所有权( (法律形式法
37、律形式) )不属于承租方,也不能按其自有不属于承租方,也不能按其自有 资产进行核算资产进行核算( (原值、折旧原值、折旧) )。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 承租方承租方 使用权使用权 出租方出租方 所有权所有权 租赁期满,一般是以一个象租赁期满,一般是以一个象 征性的价格购入,完成所有权征性的价格购入,完成所有权 的转移。的转移。或者返还设备。或者返还设备。 租入价值租入价值100100万的设备,租期万的设备,租期 5 5年,每年支付租金年,每年支付租金2525万。万。 所有权所有权( (法律形式法律形式) )不属于承租方不属于承租方 承租方长期租赁该设备,设备在经济使用年限内主要为承租方
38、长期租赁该设备,设备在经济使用年限内主要为 承租方服务,承租方能按自有资产承租方服务,承租方能按自有资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进行核算 2 2、融资租赁、融资租赁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6.重要性重要性 对不同的事项区别对待:对不同的事项区别对待: 重要事项:分别核算、重要事项:分别核算、 重点说明重点说明 次要事项:简化核算、次要事项:简化核算、 必要说明必要说明 重要性的判断标准:重要性的判断标
39、准: 性质性质:只要该事项可能对:只要该事项可能对 决策有重大影响。决策有重大影响。 数量:数量:当某一会计事项发当某一会计事项发 生达到一定数量时则可能对生达到一定数量时则可能对 决策产生影响,决策产生影响,5 5。 也称稳健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也称稳健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 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 计量:计量: 不得高估资产、不得高估资产、 所有者权益和利所有者权益和利 润;不得低估负润;不得低估负 债或费用。债或费用。 报告:报告: 尽
40、可能全面的报告尽可能全面的报告 会计信息,特别是会计信息,特别是 应报告有关可能发应报告有关可能发 生的风险损失。生的风险损失。 7.谨慎性谨慎性 确认:确认: 建立在稳妥合建立在稳妥合 理的基础上理的基础上 未来可未来可 能实现能实现 的收入的收入 4 4月月5 5日,购买股票日,购买股票 4000040000股,预计可以股,预计可以 获利获利30003000元。元。 不能高估,不能确认为不能高估,不能确认为 4 4月份的收入。月份的收入。 未来可未来可 能发生能发生 的费用的费用 5 5月月8 8日,仍有日,仍有5000050000 元销售款尚未收回,元销售款尚未收回, 预计会损失预计会损失150150元。元。 不能低估,充分预计可能不能低估,充分预计可能 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并确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并确 认为认为5 5月份的费用。月份的费用。 7.谨慎性谨慎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 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及时收集及时收集 及时加工及时加工 及时传递及时传递 8.及时性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