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刿论战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三国时官渡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以弱胜强的战例。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文体常识 左传又
2、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关于左传文体常识关于历史散文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为中心,按年、月、日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春秋
3、、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编年体最早起源于中国,其他地区类似形式的历史书则称为年代记,编年体也是年代记的一种。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背景简介 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
4、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检查预习刿(gu)又何间焉(jin)鄙(b)弗敢专也(f)小惠未编(bin)轼(sh)玉帛(b)小信未孚(f)公与之乘(chng)辙(zh)夫战(f)旗靡(m)掌握重点词语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参与。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衣食所安: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专:独自亨有。徧:同“遍”,遍及,普遍。整体感知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
5、指猪、牛、羊等。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孚:诚信感人。福:作动词,赐福,保佑。狱:诉讼案件。鼓:作动词,击鼓进军。驰:驱车(追赶)。盈:充沛,旺盛整体感知古今异义1又何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2肉食者,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轻视,看不起)3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4弗敢也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5必以 (古义:实情 今义:诚信)整体感知6小大之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7.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8.神弗也 (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9.而
6、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整体感知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2.以:凭借(何以战)(可以一战)按照(必以信)把(必以分人)整体感知3.请:请求(曹刿请见)允许(战则请从)4.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又何间焉)兼词,于此,在哪里。(惧有伏焉)一词多义通假字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整体感知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击鼓。3.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4.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5.下视其辙:名词作动词,下车。6.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大败。7.必以情:名词用作动
7、词,(以)实情判断整体感知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忠之属也:判断句“,也”,表判断。3.可以一战:省略句“以”后省略了宾语“之”。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再”和“三”后省略了宾语“鼓”。5.何以战: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6.战于长勺:倒装句,“于长勺”,介宾短语,后置。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的主语应为曹刿整体感知分析课文研习第一段。提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曹刿身份卑微。却能关心国家大事,为国事深谋远虑。分析课文提问: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明
8、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惠未循,民弗从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之属也。可以一战。分析课文 提问: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解释下列加线的词浯。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作出牺牲 越狱逃跑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以情动人 忠于人民课堂练习参考答案: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狱:案件;监禁
9、罪犯的地方。情:实情;感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背诵全文 分析课文研读课文第二段 提问: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分析课文研读课文第三段。教师提问:本段写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明确: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
10、识。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人物形象(1)关于曹刿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品读课文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综合以上,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
11、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品读课文(2)关于鲁庄公(3)关于比照映衬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品读课文关于详略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品读课文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课堂小结背诵原文课堂练习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请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阅读。课后作业曹刿论战 一: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二:战争的经过和结局 三:写曹刿对战争的分析总结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