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在山东省邹城市,每年的孟子诞辰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奠 孟母、 孟子的活动。 祭祀的场所就在庙户营村中的孟母三 迁祠。孟母三迁最终找到了适合孟子成长的环境,使孟子 成为了为忧世忧人而谋国、 谋天下的“圣人”。今天就让我 们追溯历史,重回那个诸侯争霸、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 时代,去探求以“亚圣”孟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思想。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你知道他的思想对后世有 何影响吗? 1.理解掌握:了 解战国时期百 家争鸣形成的 背景,知道儒、 墨、道、法、 兵家等诸子百 家的代表人物 及其思想。 2.综合运用:探 究各家学说对 后
2、世的影响。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知识点五 知识点六 孟子、荀子与儒家 人 物 时 期 历史地位 人性论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孟 子 战 国 儒家学派的 重要奠基人, 被尊称为“亚 圣” 认为人性本善,倡导 “养浩然之气”,强调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发展了孔子 仁的学说,提 出“仁政” 荀 子 战 国 战国时期百 家思想的集 大成者 主张“性恶论”,认为 可以通过教育导人 向善 发展了孔子 礼的学说,提 出“礼法并 重” 认为“天行有 常”,强调“制 天命而用之”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知识点五 知识点六 自主思考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的历史条件。 提示
3、: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 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阶层崛起,对社会现实发表 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 跃和受到重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知识点五 知识点六 墨子与墨家 1.历史地位:墨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2.主要学说 (1)主张“兼爱”,是不同于儒家的没有等级差别的爱;“非攻”,是反对不义的兼并 战争。 (2)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的重要性;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 葬”。 3.评价: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
4、者的利益,战国后不再受人重视。 自主思考墨家学派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 提示:战国时期,奴隶制已经崩溃,大量的小生产者应运而生。墨家学派 的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所以能够在小生产者群体中产生共鸣,在 当时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知识点五 知识点六 庄子与道家 1.历史地位: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主要学说 (1)哲学思想: 提出“齐物”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本质相同,没有区别。 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 (2)个人修养论: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对事物的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知识点四 知识点
5、五 知识点六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韩非与法家 1.历史地位 韩非是战国后期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 想。 2.基本主张 (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 3.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以后,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 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知识点四 知识点五 知识点六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孙膑与兵家 孙膑,其思想受孙子兵法的影响,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 知识点四 知识点五 知识点六 知识点
6、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 内所形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传 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画龙点睛“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 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这个 时期的两座文化高峰。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史料导入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7、。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互动探究(1)史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2)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提示:(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 (2)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集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正确认识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
8、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的际关系,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 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例题1】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 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
9、皆引领而望之矣!诚 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 应是( )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解析:材料意思是:如今各国的君主,却没有一个不是喜欢杀人的。 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 望着他了!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随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 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由此可见,作者主张实行仁政,故选C项。 答案:C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史料导入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 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
10、 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 太史公自序 互动探究(1)结合史料,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探究“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提示:(1)儒学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墨家“强本节用”。法家“严 而少恩”。 (2)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名师精讲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
11、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 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 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例题2】 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 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对此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大力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利用“法”来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C.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 D.有力地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解析:材料认为:“废弃常道去尊尚贤人就
12、会发生混乱,舍弃法制而 任用智者就会产生危险。所以说:要尊尚法制而不能尊尚贤人。” 这反映了韩非的“法治”主张,其本质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地主 阶级的利益,排除A、D两项;C项的观点与材料不符。 答案:B 2 3 4 5 1 1.史记载,“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孟子发扬孔子 思想提出的主张是( ) A.民贵君轻 B.人定胜天 C.克己复礼 D.仁者爱人 解析:A项“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B项“人定胜天”是荀子的思 想,C项“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D项“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思想。 故排除B、C、D三项,选A项。 答案:A 2 3 4 5 1 2.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义以化之
13、,起法正以治之,重刑 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 A.孟子 B.韩非 C.墨子 D.荀子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名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即主张礼法并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答案:D 2 3 4 5 1 6 7 3.“看破生死界,识得天地心,梦里迷蝶知忘我;学来养生术,去做逍遥 游,濠上观鱼能齐物。”这段话评述的是( )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墨子 解析:从材料中的“养生”“逍遥”“齐物”等关键词可知,这段话评述的 是庄子。故选C项。 答案:C 2 3 4 5 1 6 7 4.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殆仅知有政治,
14、 而不知有文化。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仅知有君主,而不知 有民众”。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应是( )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老子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仅知有政治仅知有国家仅知有君主” 说明该学派强调树立君主的权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与法家学 派的主张一致。故选C项。 答案:C 5.图文探究:稷下学宫图 稷下学宫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 场所和机构,当时各国著名的文学游说之士多曾在此著书讲学,互相切磋 辩论。这些士人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碰撞出璀璨的思想火花,掀起了当 时思想界的一大波澜,形成了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1)稷下学宫图反映了战国时期怎样的社会历史背景? (2)稷下学宫在先秦思想文化发展史上起着怎样的作用? 2 3 4 5 1 2 3 4 5 1 参考答案:(1)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取得争霸战争的优 势、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重视人才,接纳文学游说之士;当时思想 文化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稷下学宫是各国学术文化交流的中心,对先秦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百家争鸣”的文化风气起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