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长学校培训正定县幼儿园 焦国英 不做赖床“小懒 猪“-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1、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2、通过本次学习家长学会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目标:(一)案例分析原因:1、白天的睡眠不规律 有的孩子午睡时间过长;有的孩子什么时候困了什么时候就睡;还有的根本就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根据自己的情况,比如自己需要安静地干点什么的时候,家长就把孩子哄睡,或者是自己想睡了,让孩子陪着一起睡等等。如果白天睡多了,晚上孩子自然就不会有睡意。2、睡前过于紧张、兴奋 心理学家认为,紧张的心情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有效的反应方式,是人对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但是,如果人持续处于
2、紧张状态中,则会扰乱机体内部的平衡。同时,也会使大脑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无法停歇。睡前孩子受到某些刺激(如:看了过于刺激的电视、听了惊险的故事或动感音乐、玩了激烈的游戏、与家长生气等等),孩子头脑过于紧张、兴奋,这种紧张、兴奋会使孩子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从而难以入眠。3、身体感觉不适 孩子身体不舒服(受凉、咳嗽、鼻塞、腹痛、腹胀、发烧、长牙等)也会导致孩子晚上睡眠不好、早晨不起床的现象。另外,孩子的衣服或大或小不合适、冬天太凉、或衣服质地让孩子感觉不够舒适等等,都有可能是导致孩子不愿起床的原因。4、缺乏适当运动 有的孩子晚上不愿意睡、早上不愿意起也可能与运动量的多少有关。一般情况下,孩子运动量适中
3、,适合孩子的身体需要,就会睡得好一些;如果缺乏运动量,就容易出现晚上不愿意睡、早晨不愿意起的现象。5、家长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孩子晚睡,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大人的影响。如果家长本身是“夜猫子”,晚上睡觉时间经常很晚,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容易形成晚睡的习惯。如果家长习惯晚起、睡懒觉,孩子也不会“勤快”,成为一个早起的孩子。6、日常生活发生变化 孩子不能早睡早起,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如家长带孩子外出过夜、搬新家、换房间、有新的保姆或陌生人来、周末家长带孩子尽情的玩耍(逛商店、游玩),这些日常生活的变化都可能使孩子不适应或者不能充分休息,从而影响孩子的正常睡眠。(二)了解孩子 你的孩子情况怎样?请按
4、下面10个事项认真观察自己的孩子,符合孩子行为的选“是”,不符合的选“否”。每题选“是”的计0分,选“否”的计1分。(1)午睡时间过长(两小时以上)。(2)睡前过于兴奋。(3)睡眠时间没有规律(4)找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上床。(5)习惯开灯睡觉。(6)睡眠质量差。(7)夜间起夜多(上厕所、喝水吃东西)。(8)上床入睡时间晚。(9)起床后情绪低落。(10)起床时需家长反复催叫。(三)建议 1、家长按时睡觉、按时起床 3、创设适宜的睡眠环境 4、使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 5、每天适当运动 6、日常生活有规律 7、正确看待个体差异 8、适当奖励2 2、控制白天的睡眠时间、控制白天的睡眠时间(四)大作业第
5、一阶段:让孩子意识到按时睡 觉、按时起床的重要性(7天)第一步:让孩子知道要按时睡觉、按时起 床。1、儿歌:早睡早起(p91资料),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是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知道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很重要。记录孩子的理解状况:-2、通过故事小猪嘟嘟(p91-92资料),是孩子明白:大家都喜欢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孩子,不喜欢赖床的孩子。家长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孩子:小猪嘟嘟是个可爱的孩子,可是他有个什么坏习惯?早上,小猫找小猪去跳舞,小猪说了什么?小兔找小猪去玩球,小猪说了什么?小狗找小猪去捉蝴蝶,小猪又说了什么?从那以后,大家还叫小猪起床吗?小猪睡醒了,自己在家待着有意思吗?他感觉怎么样?于是,
6、小猪打算怎么做?后来,小猪改掉了晚上不睡觉、早上不起床的坏习惯了吗?坏习惯改掉以后,小猪能和好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了吗?记录家长的进程及孩子的理解状况:-3、通过故事小公鸡和小花猫(p92-93资料),帮助孩子明白怎样就能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给孩子讲故事,家长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孩子:小公鸡和小花猫都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孩子,小公鸡早上睡醒后想什么了?干什么了?小花猫是怎样做的?你喜欢谁?为什么?小公鸡是怎么做到早睡早起的?小花猫后来做到了吗?他是怎么做到的?记录家长的进程及孩子的理解状况:-第二步:让孩子初步建立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时间观念。1、与孩子协商规定睡觉时间,午睡12:002:00,晚上9:00入睡。2、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10个小时左右)。3、规定起床时间:早晨7:00。为了让孩子能适应规定的作息时间,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建立表格,并帮助孩子及时在表格中记录相关的情况(表中列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能做的打“”第二阶段:帮助孩子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7天)在表格中家长可帮助孩子记录进展情况。能做到的画“”,并给予适当的奖励。第三阶段:巩固好习惯(14天)本阶段主要是针对上阶段的训练内容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了观察孩子的进展情况,请在相应的格内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