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级-初中综合实践活动-4.民族节日联欢会-ppt课件-县级优课-(配套教案编号:a000a)(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ppt

上传人(卖家):老黑 文档编号:48135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7-9年级-初中综合实践活动-4.民族节日联欢会-ppt课件-县级优课-(配套教案编号:a000a)(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7-9年级-初中综合实践活动-4.民族节日联欢会-ppt课件-县级优课-(配套教案编号:a000a)(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7-9年级-初中综合实践活动-4.民族节日联欢会-ppt课件-县级优课-(配套教案编号:a000a)(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7-9年级-初中综合实践活动-4.民族节日联欢会-ppt课件-县级优课-(配套教案编号:a000a)(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7-9年级-初中综合实践活动-4.民族节日联欢会-ppt课件-县级优课-(配套教案编号:a000a)(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 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 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 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 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 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 画面 春春 节节 , 农农 历历 正正 月月 初初 一一 元元 宵宵 节节 , 农农 历历 正正 月月 十十 五五 头头 牙牙 , 农农 历历 二二 月月 初初 二二 寒寒 食食 节节 , 清清 明明 节节 前前 一一 天天 清清 明明 节节 , 节节 气气 清清 明明 端端 午午 节节 , 农农 历历 五五 月月 初初 五五 七

2、七 夕夕 , 农农 历历 七七 月月 初初 七七 中中 元元 节节 , 农农 历历 七七 月月 十十 五五 中中 秋秋 节节 , 农农 历历 八八 月月 十十 五五 重重 阳阳 节节 , 农农 历历 九九 月月 九九 冬冬 至至 , 节节 气气 冬冬 至至 腊腊 八八 节节 , 农农 历历 腊腊 月月 初初 八八 尾尾 牙牙 , 农农 历历 腊腊 月月 十十 六六 祭祭 灶灶 , 农农 历历 腊腊 月月 廿廿 四四 除除 夕夕 , 农农 历历 十十 二二 月月 卅卅 日日 人们说,有海水人们说,有海水 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 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放眼中华有中华儿女

3、的地方,就有春节。放眼中华 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 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热闹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热闹 了中国,春节也正走向世界。了中国,春节也正走向世界。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 以夏年正初一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以夏年正初一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 “元旦”。“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

4、,遂称公历1月月1日为日为 “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 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 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 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

5、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 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年节也是祭祝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年节也是祭祝 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 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 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要内容之一。而且,诸

6、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 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 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 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 “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 各家焚香致礼,敬

7、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 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 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 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 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正值“立

8、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 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 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 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 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 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载体

9、,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 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 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 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 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 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 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强烈,春节等传统

10、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 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 迎新、祝福团员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迎新、祝福团员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 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 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节日由来 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 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 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史记 乐书

11、:“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4 6 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 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 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 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日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 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 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5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

12、称夜为“宵”,所以 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8 自隋、唐、宋以来,元宵节曾盛极一时。隋书 音乐志日:“每 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 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唐朝元宵节比隋朝更热闹。唐刘肃大唐新语记载:“京城正月望日 ,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 6 当随着社会和时 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之夜,大 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 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

13、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 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 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 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1 9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 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 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上古的改火旧习,即周礼所谓“仲春以 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2 寒食节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寒食节

14、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 、牵勾、斗鸡等风俗。由于北方寒冷,春三月气温上升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 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 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据后汉书载,最初的寒食 节时间很长,最长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生食, 对人的健康不利。 2 14 从先秦的文献记载可知,当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已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 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周礼中即明确记载当时有“司炬”之官,每当仲春季节, 气候干燥,不仅人类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

15、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 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 ”。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在禁火 与改火期间,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由于古代的禁火制度过于残酷和 严厉,并不顾各地具体情况,甚至影响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于是,汉代发生了周举 在太原一带废除禁火陋俗的事件。 15 汉代的寒食节,很多地方要禁火一个月,到了唐 代,寒食节变成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 。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16-17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端午”一词最早

16、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 ,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说文 解字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 ”。”。燕京岁时记燕京岁时记:“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 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岁时广记说:

17、“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 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15 盘古王表盘古王表与与三命通会三命通会等均有载,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古人等均有载,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古人 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 事之运。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事之运。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天干地支,根据,根据干支历干支历,按,按十二地支十二地支顺序顺序 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

18、”,午月午日谓之“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重午”,而午日又为“”,而午日又为“阳辰阳辰”,所以”,所以 端午也叫“端午也叫“端阳端阳”。”。 15-17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龙舟节 、重午节、重午节、端阳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菖蒲节、浴、浴 兰节、兰节、女儿节女儿节、午日节、午日节、地腊节地腊节、正阳节、正阳节、龙日节龙日节、粽子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五黄节、诗人

19、节、屈原屈原 日日、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 五月初五五月初五”,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别称,一跃成为主流的称呼”,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别称,一跃成为主流的称呼 。 1 端午的多个名称由来:端午的多个名称由来: 七夕节,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七姐诞等,是一个以“七夕节,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七姐诞等,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民间”民间 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

20、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 ”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上古时代,古人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上古时代,古人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 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就地理来说,称作“分分 野野”;牛郎织女星象对应地理分野的记载见于”;牛郎织女星象对应地理分野的记载见于汉书汉书 地理志地理志:“粤地,牵牛:“粤地,牵牛 、婺女之分野也”。经历史发展,牛郎织女天文星象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美丽传、婺女之分野也”。经历史发展,牛郎织女天文星象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美丽传 说,以及民间女性向

21、织女星乞巧智慧、祈祷姻缘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七夕赋说,以及民间女性向织女星乞巧智慧、祈祷姻缘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七夕赋 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 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的文化含义。 1-3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 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拜祭织女

22、、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 俗。古时候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会在七夕夜晚牛郎织女“俗。古时候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会在七夕夜晚牛郎织女“鹊桥会鹊桥会”时,对着”时,对着 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 洲国家如洲国家如日本日本、朝鲜半岛朝鲜半岛、越南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年5月月20日,日, 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6 冬至冬

23、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冬至被视 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 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 祭祖等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1-2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 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 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

24、阳气慢慢开始回 升。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 “冬至”。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冬至一阳生、天地 阳气回升,所以古人将冬至视为吉日,是冬季祭祖大节。 2-3 腊八节,俗称“腊八”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 神灵(包括神灵(包括门神门神、户神户神、宅神宅神、灶神灶神、井神井神)、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 ,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即是吃腊八粥)的习俗。相传十二月初,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即是吃腊八粥)的习俗。相传十二月初 八这天还是佛祖八这天还是佛祖释迦

25、牟尼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 节日之一。“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节日之一。“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 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1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 的意思(的意思(隋书隋书 礼仪志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 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

26、肉“冬祭”;三曰“腊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 者,逐疫迎春”。腊祭的对象,则是祖先以及五位家神。腊八节又谓者,逐疫迎春”。腊祭的对象,则是祖先以及五位家神。腊八节又谓 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 2-3 祭灶,是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祭灶,是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 释名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 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

27、,灶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 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民间传统上的祭灶日是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民间传统上的祭灶日是 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 ”,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1-

28、2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 ”,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 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 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

29、奶”。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灶神是中国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中国劳动灶神是中国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中国劳动 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 ,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大年夜、除夕夜除夕夜、

30、除夜等,时值年、除夜等,时值年 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除旧布新、阖家团圆阖家团圆、祭祀祭祀祖先祖先的日子,与的日子,与清明节清明节、七月半七月半、重阳节重阳节是是 中国民间传统的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 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1-3 “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31、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 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日,故又称该日为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 ,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4 除夕自古就有除夕自古就有祭祖

32、祭祖、守岁守岁、团圆饭、团圆饭、贴年红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中华文化的 影响,除夕也是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7年,除夕依年,除夕依全国年节及全国年节及 纪念日放假办法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成为中国正式成为中国法定节假日法定节假日。2014 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年,除夕依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全国年节及纪念 日放假办法日放假办法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决定进行调整,不再作为中国法定节假日。 1 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许许多多传统的民族节日,这些 节日不仅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 大民族,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大家庭的凝聚力。我 们要按照中华民族的风情过好自己的传统节日,同 时也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知道 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一起来 祝愿中华大家庭更加美满幸福、更加繁荣富强,让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综合实践活动 > 7-9年级综合实践(通用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7-9年级-初中综合实践活动-4.民族节日联欢会-ppt课件-县级优课-(配套教案编号:a000a)(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ppt)为本站会员(老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