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洲人应制作什么样的电影?我认为非洲电影应当是关于非洲社会的,讲述革命和性别平等,并用现代的电影符号来装饰的当代电影。乌斯曼塞姆班电影导论电影导论之之 第十五讲第十五讲 种族种族一、压抑与叛逆的青年一、压抑与叛逆的青年二、充满争议的二、充满争议的“种族种族”概念概念三、后殖民主义与三、后殖民主义与“第三电影第三电影”四、互为镜像的四、互为镜像的“他者他者”本讲大纲哈拉(乌斯曼塞姆班,1977)一、压抑与叛逆的青年 从从“5050年代的叛逆青年年代的叛逆青年”说起说起1、无因的反叛(尼古拉斯雷,1955)2、开罗车站(尤瑟夫夏因,1958)无因的反叛(尼古拉斯雷,1955)开罗车站(尤瑟夫夏因
2、,1958)一、压抑与叛逆的青年 从从“5050年代的叛逆青年年代的叛逆青年”说起说起“无所顾忌的盯视”(reckless eyeballling)“情节剧”(melodrama)与时代的愤怒万隆会议(1955)与“第三电影”苦雨恋春风(道格拉斯塞克,1956)远离天堂(托德海因斯,2002)二、充满争议的“种族”概念 问题问题1 1:什么是:什么是“种族种族”(racerace)?)?林奈:1735年自然的系统以肤色为标识,将人类由高到低分成四类(白色的欧洲人、红色的美洲人、黄色的亚洲人、黑色的非洲人)种族“本质”(essence)论?达尔文:“社会达尔文主义”(Social Darwini
3、sm)与种族主义(racism)亨利路易斯盖茨:“种族”在生物分类的意义上是一种“虚构”“种族化他者”(racial other)种族与族裔(ethnicity)人猿泰山(范戴克,1932)二、充满争议的“种族”概念 案例案例1 1:“全白奥斯卡全白奥斯卡”好莱坞电影是否存在“种族主义”倾向?唐纳德博格尔:好莱坞电影中的黑人形象,几乎都是刻板印象“反再现”:查尔斯伯奈特与斯派克李杀羊人(查尔斯伯奈特,1977)没有更好的布鲁斯(斯派克李,1990)三、后殖民主义与“第三电影”“第三电影第三电影”(Third CinemaThird Cinema)费尔南多索拉纳斯和奥克塔维奥基塔诺:电影是一个现
4、代的宣传、教育和鼓动的工具,看电影也并非消遣娱乐而是一种集会和团体行动,电影院是“社区的心脏”世界上的电影可以被分成三类:商业性的好莱坞电影、艺术性的欧洲电影和政治性的第三电影土狼(吉布列迪奥普马贝提,1992)三、后殖民主义与“第三电影”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postcolonialism)理论理论否定一切欧洲中心主义的主导叙述否定“同一性”而提倡“异质性”三大基石: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法侬的“民族文化”、福柯的“话语”和“权力”萨义德:“东方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霍米巴巴:“混杂性”和“模拟”斯皮瓦克的“底层”切奴瓦山女人们的乐声(阿西娅杰巴尔,1977)
5、三、后殖民主义与“第三电影”案例案例2 2:非洲的:非洲的“第三电影第三电影”乌斯曼塞姆班:黑女孩(1966)与哈拉(1977)吉布列迪奥普马贝提:反差之城(1968)、土狼(1992)萨菲法耶:来自乡村的信(1975)阿西娅杰巴尔:切奴瓦山女人们的乐声(1977)加斯顿卡波雷:上帝的礼物(1982)海尔格里玛:收获:3000年(1976)收获:3000年(海尔格里玛,1976)四、互为镜像的“他者”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电影往往借由对于“他者化”种族或族裔的再现来建构认同“他者”成为一个镜像,能够映射出“自我”在某一特定阶段的发展特征与问题案例案例3 3: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与中国电影中的
6、美国白人中的华人与中国电影中的美国白人大地(西德尼富兰克林,1937)四、互为镜像的“他者”1 1)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中的华人20世纪30年代之前,华人大多被塑造为“黄祸”入侵者与异教徒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二战的爆发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形象负面再现有所淡化,“黄祸”变成顺服于美国的子民随着二战结束和冷战开始,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好莱坞银幕上的华人带有一种“政府世界的疯狂和无所顾忌的破坏欲”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形象变得丰富而多元花木兰(巴里库克、托尼班克罗夫特,1998)四、互为镜像的“他者”2 2)中国电影中的美国白人)中国电影中的美国白人在1978年以后新时期的中国大陆电影中,美国白人是除了日本人之外在银幕上出现最多的外国人群体,而且对其评价仅次于苏联和朝鲜大都是正面角色,有些甚至是历史名人或英雄这些角色基本上都是配角,而且往往需要中国军队和人民的救援新时期的中国大陆电影对美国白人所呈现的整体态度是一种“羡慕与恭敬”黄河绝恋(冯小宁,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