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肝炎病毒传染性强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发病率高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庚、己、庚、己新病例新病例200300万万 年年 甲甲 50%自限性自限性 乙乙 20%肝细胞癌肝细胞癌 丙丙 3%-5%戊戊 10%自限性自限性 病原不明病原不明 15%-20%病毒类型病毒性质传染途径 潜伏(W)慢性化暴发恶变HAV单链RNA消化道26无0.1-0.4%无HBVDNA密切接触 4265-10%50%极少有HDV缺陷RNA输血注射 475%3-4%有HE
2、V单链RNA消化道28无20妊娠不详HGV单链RNA输血注射 不详无不详常见的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乙型肝炎发病机制 1 1、HBV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症反应。免疫细胞免疫细胞:T T细胞、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细胞、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T T细胞细胞(ADCCADCC)、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NK)、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细胞毒性细胞毒性T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CTLCTL)起双重作用起双重作用 杀伤杀伤HBVHBV感染的肝细胞感染的肝细胞 清除病毒清除病毒 损伤肝细胞损伤肝细胞 2 2、HBV抗原与肝细胞膜结
3、合形成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抗原与肝细胞膜结合形成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LSP),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抗(抗-LSP),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自身免疫反应。3 3、抗抗-LSP与细胞膜上的与细胞膜上的LSP结合,激活补体,导致肝细胞结合,激活补体,导致肝细胞损伤损伤抗体依赖细胞的细胞毒反应抗体依赖细胞的细胞毒反应(ADCC)。1 1 肝细胞变性肝细胞变性 3 3 炎细胞浸润炎细胞浸润 胞浆疏松化胞浆疏松化 气球样变气球样变 4 4 肝细胞再生肝细胞再生 脂肪变脂肪变 5 5 肝间质增生肝间质增生 嗜酸性变嗜酸性变 Kuffer细胞增生、肥大细胞增生、肥大 2 2 肝细胞坏死肝细
4、胞坏死 肝星状细胞增生肝星状细胞增生 嗜酸性坏死嗜酸性坏死 纤维细胞增生纤维细胞增生 点状坏死点状坏死 间叶细胞增生间叶细胞增生 碎片状坏死碎片状坏死 桥接坏死桥接坏死 亚大块坏死亚大块坏死 大块坏死大块坏死基本病理变化基本病理变化肝细胞变性肝细胞变性胞浆疏松化胞浆疏松化Acidophilic changeAcidophilic bodyhepatocyte apoptosisSpotty necrosispiecemeal nec.Bridging nec.肝细胞再生肝细胞再生Kuffer细胞增生、肥大细胞增生、肥大肝巨噬细胞(肝巨噬细胞(KC)电镜像)电镜像 24000Lu血窦腔血窦腔 H
5、肝细胞肝细胞 PS窦周隙窦周隙 内皮细胞孔内皮细胞孔肝巨噬细胞冷冻割断扫描电镜像肝巨噬细胞冷冻割断扫描电镜像肝星状细胞增生肝星状细胞增生肝细胞、肝血窦、窦周隙及胆小管的关系图解肝细胞、肝血窦、窦周隙及胆小管的关系图解人肝贮脂细胞电镜像人肝贮脂细胞电镜像 16000肝间质增生肝间质增生 普通型肝炎普通型肝炎 重型肝炎重型肝炎 急性肝炎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慢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 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 无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型肝炎 中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 重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肝细胞肿胀肝细胞肿胀 气球样变性气球样变性 血窦细胞反应活
6、跃血窦细胞反应活跃肝细胞和肝细胞和KupfferKupffer细胞胆色素沉积细胞胆色素沉积 毛细胆管淤毛细胆管淤肝细胞点状坏死肝细胞点状坏死Spotty necrosis90%90%以上预后良好以上预后良好1 12 2个月痊愈(完全愈复)个月痊愈(完全愈复)10%10%左右发展成为慢性肝炎左右发展成为慢性肝炎1%1%左右发展成为重型肝炎左右发展成为重型肝炎 1995年分类法年分类法 传统分类法传统分类法 轻度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 慢性持续性肝炎慢性持续性肝炎 中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 chronic insistent hepatitis 重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大面积坏死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大面积坏死广范围肝细胞溶解性坏死广范围肝细胞溶解性坏死 罕有炎性细胞浸润罕有炎性细胞浸润胆小管破坏胆小管破坏 新生肝细胞围成胆管状(新生肝细胞围成胆管状()含胆栓)含胆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