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咽旁间隙与咽旁肿瘤的影像诊断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沙 炎颈部的筋膜 颈浅筋膜 包绕颈阔肌 颈固有筋膜浅层(封套层)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鞘,腮腺囊、咀嚼肌 颈固有筋膜深层 包绕舌骨下肌群、与浅层形成胸骨上间隙 颈内筋膜(壁层/脏层)脏层包绕颈部器官、壁层向两侧形成颈动脉鞘 椎前筋膜 包绕椎前肌,与颈内筋膜壁层之间形成咽后间隙(器官后间隙)与脊柱之间形成椎前间隙上颈部的重要间隙 咽旁间隙 咽粘膜间隙 咀嚼肌间隙 腮腺间隙 颈动脉间隙 咽后间隙咽旁间隙的解剖学定义 位于咽周深部类似倒金字塔形,底为颅底,大部分为颞骨岩部颅外面尖端指向舌骨大角。内界为覆盖咽缩肌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的筋膜(颈内筋膜脏层
2、)前界为覆盖咀嚼肌间隙的筋膜(颈固有筋膜浅层)外界为覆盖腮腺深叶的筋膜(颈固有筋膜浅层)后方为颈动脉间隙和咽后间隙前缘的筋膜(颈内筋膜壁层)内容:脂肪成份为主,血管、神经、异位腺体等内界为覆盖咽缩肌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的筋膜(颈内筋膜脏层)前界为覆盖咀嚼肌间隙的筋膜(颈固有筋膜浅层)外界为覆盖腮腺深叶的筋膜(颈固有筋膜浅层)后方为颈动脉间隙和咽后间隙前缘的筋膜(颈内筋膜壁层)内容:脂肪成份为主,血管、神经咽旁肿瘤 占头颈部肿瘤的0.5%良性78%80%恶性18%20%原发咽旁间隙肿瘤 异位小唾液腺 神经鞘瘤 血管瘤 间叶来源肿瘤 临床表现 无痛性口腔或颈部肿块,常为体检时偶然发现 耳闷塞感及听
3、力下降,肿块位于鼻咽水平 吞咽困难,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肿瘤位于口咽水平 压迫-脑神经而产生相应症状,如声嘶,发音困难、吞咽困难等,累及颈交感链可产生Horner综合症。恶性肿瘤常可引起疼痛,侵犯翼内肌可引起张口困难甚至牙关紧闭 影像定位 周围见受压变薄的咽旁脂肪 颈内动脉位于肿块后方可受压 腮腺深叶与肿块间有脂肪分隔或形态基本完整 鼻咽口咽侧壁或翼肌为受压改变 颅底孔道的扩大异位小唾液腺来源 混合瘤最常见,80-90%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 影像表现 位置 形态、密度、信号、强化F/76,体检发现右咽旁肿块M/31腺泡细胞癌腺泡细胞癌神经鞘瘤 来源:V3的分支 影像表现位置形态、密度、信号
4、、强化病理基础F/40,右耳听力下降2年伴咽异物感重要的间接征像重要的间接征像咽旁血管瘤 沿间隙类圆形或适形生长 CT平扫略低密度,增强轻度强化有延迟强化的特点 MR T1W等低信号,T2高或略信号,延迟强化特点同CT 术中单靠触诊难以发现肿瘤F66,体检发现左咽部肿物咽粘膜间隙(pharyngeal mucosal space PMS)位于颈内筋膜脏层与咽后、侧壁粘膜之间,上至颅底下达环状软骨水平。该间隙后邻咽后间隙,外侧邻咽旁间隙,内、前方为气道。内有粘膜上皮、小涎腺、淋巴组织、咽缩肌、咽鼓管咽肌等。常见肿瘤包括鼻咽癌、口咽癌、鼻咽和口咽淋巴瘤、血管瘤、小唾腺来源肿瘤等。咽粘膜间隙占位表现
5、 临床、CT发现肿块突向腔内 咽旁肿块与鼻咽、口咽侧壁相连无脂肪分隔,咽旁间隙脂肪受压向外推移 有静脉石时可提示为血管瘤 表面不光滑,提示为MT,可伴咽后淋巴结肿大F38,咽部不适,PE:左软腭片状紫色物M/51发现左口咽肿块1月NHL颈动脉间隙(carotid space)由颅底一直延伸到主动脉弓。其舌骨水平以上部分与咽旁间隙相邻,位于腮腺间隙内后方、咽旁间隙后外侧、咽后间隙外侧。间隙内有颈动脉鞘及其包绕的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还包括第、对颅神经等。该间隙内最多见的肿瘤为神经鞘瘤和副神经节瘤(颈动脉体瘤、颈静脉球瘤和迷走神经体瘤)。神经鞘瘤多发生在迷走神经或交感链颈动脉间隙来源占位 颈内动静脉
6、分离或向外后移位 咽旁间隙受压前移 相应的神经症状(IX-XII、颈交感)F/57颈动脉体瘤F/42 声音嘶哑3月发现左颈肿物呼吸不畅4月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 space)位于咽旁间隙后方,在颈内筋膜壁层和椎前筋膜之间。向上延伸到颅底;向下可达横膈。其内部被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内有咽后组淋巴结及脂肪 咽后间隙内最常见的占位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咽后淋巴结肿大,其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尤应引起重视,注意与交感来源N鞘瘤鉴别 咽后淋巴结 颈内动脉外后移位 咽旁间隙前移 鼻咽有肿块 或有其它原发肿瘤史F/41回缩性涕血2月余M/39,打呼数月腮腺间隙(Parotid Space)是指腮
7、腺囊内的潜在性间隙,其上界为外耳道及颞下颌关节,下界为下颌角的稍下方,前界为咬肌及下颌支,后界为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和二腹肌后腹,内侧界为茎突肌群及咽旁间隙,外侧界为腮腺表面筋膜 间隙内有腮腺,腮腺内导管、腮腺内淋巴结、面神经及血管。腮腺以穿行于腮腺内的面神经及其分支为标志,分浅叶和深叶。浅叶位于面神经的浅面,较大;深叶位于面神经的深面,与咽旁间隙相邻。腮腺深叶来源 咽旁间隙脂肪受压内移 腮腺深叶形态消失 肿块凸入咽旁间隙呈哑铃状 二腹肌后腹受压后移或内移发现右腮腺肿块6年,质硬。咀嚼肌间隙(masticator space)由封套筋膜在下颌骨前缘处分开,覆盖翼内肌和咬肌,附着在下颌支的下缘形
8、成。位于咬肌内侧面与下颌支(上部)外侧骨壁之间。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上界平颧弓下缘;下界以咬肌附着于下颌支处为界 间隙内主要有下颌骨、咀嚼肌及经下颌切迹而来的咬肌神经、血管等组织 咀嚼肌间隙的占位一般为感染和肉瘤。F/36张口疼痛1月滑膜肉瘤小结1 以前广义的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定位极易概念混淆 应与解剖学定义一致 咽旁和咽旁间隙小结2 咽旁间隙脂肪的移位方向 颈内动脉的位置变化 腮腺深叶与肿块的形态 与咽侧壁、咀嚼肌下颌骨等关系谢谢大家!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