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目录目录第一节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以“不完整”取胜第二节解说词与纪录片,双重多样性第三节从腹稿到剪辑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第一节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以“不完整”取胜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一节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以“不完整”取胜 评价解说词必须将其置于作品总体中,孤立地看一篇未经合成的解说稿,可能会得出不公正的结论。看似支离破碎的文稿,合于作品可能珠联璧合、天衣无缝;看似完整华美的文稿,用于作品未必就好,反而可能出现不合辙、争夺视听的效果。诚然,解说词不必叫人读明白,因为其他艺术元素(画面、现场声等)大体把有关内容表
2、现明白了。说它成心不让人读懂,也未必是毛病,它的任务是引导人们往下看明白,而不是“读”明白。一、“读不懂”的解说词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一节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以“不完整”取胜 解说词作为读物出版一般有两种形式:整理完成的脚本,以画面结构、解说词、现场声音、音乐、字幕等综合性原貌完整出版;逐段注明与文稿相应的画面内容。这种出版的研究价值大于阅读欣赏价值。解说词不图完整,不求量大,是一种“谦恭”和“礼让”把一些叙述和表现功能让给了画面、访谈和现场声,让给了字幕和音乐。从某种意义说,访谈不也是一种“解说”吗?而且是更富影视纪实特性的“客观解说”。以残缺营造完整,符合艺术以少胜多的普
3、遍原则,也是纪录片后期创作中处理多种艺术手段综合关系的重要原则。各方面都“谦让”、都自甘“残缺”,才有作品的总体完美;各自“闹独立”,综合性便成了大杂烩(详见第十六、十七章)。一、“读不懂”的解说词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一节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以“不完整”取胜不完整的解说,反而能获得完美和谐效果。小木屋有这样几段解说词:一、“读不懂”的解说词显然,单看这四段解说,确是残缺不全,令人费解的。然而,再看画面,却完全是另一种效果:()近景,一个青年在汽车上张嘴酣睡。()一辆汽车左前桥用石头支着,轮胎卸下,司机在修车。()车过大雪山,主持人黄宗英在汽车上往鼻孔插皮管输氧,同时递给同车人
4、一条输氧管。()大雪封了路,长长的汽车队停在路上。人们在汽车上过夜,等待援救。声画相配,每一段都是那么协调、吻合。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一节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以“不完整”取胜 好的解说词离开画面教人觉得不完整,读不懂,也听不懂。作为出版物供人阅读,不得不注明画面内容,以方便人们欣赏和研究。而这正是它的美妙之处。诚然,某些文学作品也讲究语言跳跃、文字省略等艺术手法。那要靠读者对作品总体内容的领会和联想去感悟、去意会。它与“不完整”的影视、戏剧语言靠可视形象相辅相成,有共同点,又有明显差别。我们既强调解说词的重要,又强调解说词以少胜多、以“不完整”为美的特点。强调解说词的重要,不
5、是简单提倡对解说词的依赖,更不是默认摄影造型作用的削弱,而是提倡对综合艺术手段的全面重视和运用。一、“读不懂”的解说词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一节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以“不完整”取胜 有人说从前是让画面服从解说,如今是让解说词服从画面。这诚然是一种变化,但不是乙代替甲,不是必然地使文字服从画面,而是不同表现手段的并存、互补。解说词在某些作品中被弱化了,甚至从某些作品中退出了,但我们不能因此得出“解说词无用”的结论。它在另一些作品中继续焕发着光彩。在需要它的作品中,解说词既是画面语言的补充,又是作品的有机部分;它是构成作品特定风格、类型的重要元素,自然也对作品的思想深度、客观真实程
6、度和艺术效果产生影响一、“读不懂”的解说词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一节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以“不完整”取胜 纪录片创作都重视有一个好的开头。这是中国叙事艺术传统中讲究“凤头、豹尾、肥猪腰”技巧的传承。一个作品应具有丰厚的内容,还必须有一个激发受众兴趣的开头和一个令人难忘的结尾。好的开头往往能令人耳目一新。制作好的开头和结尾要靠多种手段其中解说词发挥作用的范例不在少数。营造这种效果的解说词,不是靠惊人之语,而是靠绝妙的声画契合,包括画面和现场声、解说等多种元素组成的声画蒙太奇式的开头(见第十三章第二节所引开头出色的例子雕塑家刘焕章、扬州第九怪等)。好的作品的开头都具有新奇、引起悬念
7、的效果,也都是由多种艺术元素巧妙结合,是艺术元素的化合结晶。二、解说词与作品开头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第二节解说词与纪录片,双重多样性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二节解说词与纪录片,双重多样性 重视客观记录,重视谈话和现场声,为淡化主观色彩而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如十五岁初中生,且此片并非是解说词最少者。一、写实风格报道型二、写意风格文学型 这种风格的纪录片不满足于传统报道模式,追求文学色彩,叙事抒情并重,声画交相辉映,情景交融,借题发挥,深入细腻地营造诗情画意的境界,营造视听和谐美的效果。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二节解说词与纪录片,双重多样性
8、政论纪录片,也称思辨型纪录片,在纪录片大发展的情况下脱颖而出。不管是否标出“政论”二字,政论片的品格特征是鲜明的:对社会政治性的题材内容的关注;强调摄影和解说词创作并重;以主题思想为中心,叙事说理融为一体,剖析论辩,自由驰骋;画面素材广征博取,不受时空限制,视听效果高度和谐;大量使用评论语言,旗帜鲜明,主题集中而突出,导向明确等。题材内容的思辨性、形式的声画和谐是政论片的认识功能和艺术魅力所在。运用现成资料为编辑思想服务是政论片的主要特点。同样的材料,创作思想和方法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三、写意风格政论型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二节解说词与纪录片,双重多样性 不用解说词是
9、一种极端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策略,是强化艺术形式的有效手段。不用解说词,首先是对影视纪实艺术影像本性的珍惜和发挥;是对无声电影传统的一种珍惜,却又不同于无声电影;是一种声画并重的新形态。同是无解说词,不同作者(作品)所追求的风格和效果却大不相同,所呈现的形式和效果也因题材和作者追求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四、无解说型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二节解说词与纪录片,双重多样性 两种无解说纪录片的共同点是,不满足于加“旁白”的报道模式,试图让生活“状态”显示深层的蕴涵。四、无解说型追求写实旨在最大限度地消除主观色彩,最大限度地追求写实效果。不少作品不用解说词是因为生动的访谈足以把故事编织得流
10、畅、完整,或者主持人现场叙事、访谈处处到位,不必再用“旁白”。其实就是解说方式的改变,却能有效地营造客观自然效果,如望长城、游牧、阴阳、平衡等。追求写意刻意追求作品的特定寓意,表达某种感情,如啊,草原、英与白等。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二节解说词与纪录片,双重多样性 纪录片无解说的形式,与纪录片解说词的风格多样化,都是艺术发展的标志。成功的无解说之作呈现的共性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样式。不管形式如何,在无解说的作品中,交代时空转换和故事背景的字幕,具有必不可少的视听引导作用。在这里,字幕这一艺术元素的运用尤其重要。利弊共存的道理在这里也不例外。不管是写实还是写意的“无解说”作
11、品,优势的另一面必是劣势:形式的含蓄,往往造成难懂、不通俗;有的作品访谈部分大篇幅地依靠字幕、加重视听负担等,不可避免地会失掉一些受众。“无解说”只是一种形式,不可也不必绝对化。四、无解说型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第三节从腹稿到剪辑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三节从腹稿到剪辑 在文艺写作之始和整个过程中,作者脑子里都会充满形象完整的和不完整的形象。在纪录片解说词写作之始和整个过程中,则要不停地在脑子里“过画面”,不能不想到画面本身将要表现什么,又如何表现;要知道哪些画面无须解说词便能“自己说话”,哪些部位、段落需要“旁白”解说。下笔时要有画面意识、访谈意识、音乐意识
12、,即综合手段意识。“过电影”是为了让解说词与画面、访谈之间相互补充,避免重复。多种艺术手段叙事、说理重复,是最常见的毛病。妙语惊人的解说词佳句可能是在最初的“过电影”思考中形成的,也可能是在看到特定图像时突然萌发的。这都是形象思维的结晶。一、打腹稿“过电影”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三节从腹稿到剪辑 纪录片解说词写作不仅需要一般的笔头功夫,更需要口语化的功夫,即必须“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口语化是解说词写作的独特要求。撰稿者要具有把供阅读的文字变成声音的意识和技巧。不注意听觉效果埋头做文章,往往费力不讨好,甚至完全不能用。从另一角度讲,当创作者在编辑画面时,脑子里也应有明确
13、的解说意识,应该时时考虑到文字在何处发挥何种作用。比如,哪些内容由于画面自身的局限性,未能有效地完成叙事、说理,需要解说词给予适当而有效的补充。一、打腹稿“过电影”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三节从腹稿到剪辑 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的常见病主要是对它的地位、特性理解失之偏颇产生的,其表现主要是:重复画面,重复访谈:新意不足,甚至完全重复。空话套话多:宣传意识直露,不讲艺术含蓄。指令式、结论式:缺乏商量的语气。解说词过满:可有可无的旁白堆砌,分散受众注意力,造成视听疲劳。书面语言化:咬文嚼字、长句型、倒装句,造成听觉障碍。专业技术语言过多:内容过专、深奥,不通俗。不适当地追求含蓄,造成观
14、点模糊,思想朦胧,令人费解。该说不说,留下疑问:作者明白不等于受众明白。有的画面、段落,因为没有提供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背景材料,留下疑问,令人费解。解说者感情、语气的处理不当:有失亲切、自然。过分依赖字幕:该说的不说,长段运用字幕,既加重了视觉(看字幕)负担,又浪费了听觉传播功能。观点感情,强加于人:言多必失,空泛、冗长,以致有将感情、观点强加于人的倾向。一、打腹稿“过电影”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三节从腹稿到剪辑有一部题为大桥交响的作品,总体可以说相当优秀。但结尾的大段华丽解说却使作品逊色不少:一、打腹稿“过电影”解说词引起的种种不和谐往往是“文字先行”、强调文稿独立性造成的
15、。那种先撰写完整的解说稿,然后按照文字需要拍摄(或收集)画面的做法会造成简单依赖文字、忽视画面语言的结果。因为不认真处理声画关系,造成以说为主、只顾“说”不管看,使主观理念和主观感情直露,或者居高临下,教训味、灌输味过浓的结果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三节从腹稿到剪辑 国内外的高手和佳作为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章所列实例,不失为尺度范本。这些范本都是充分酝酿、适时动笔的结晶。酝酿时间既早又长往往从策划伊始便不断地“过电影”、打腹稿,甚至写出要点、提纲,随着前期创作的进行,不断补充、修改,却不过早动笔,更不可过早定稿。一般地说,动笔有三个条件:三、
16、优秀解说词的共性所需要的各种文字材料相当充分影片粗编完成对作品有充分理解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三节从腹稿到剪辑优秀解说词的共性有以下几个方面。三、优秀解说词的共性()长短有无,从作品整体考虑()陈述为主,表现为辅()以实为主,虚实结合()力求具体,避免抽象()藏露得体,含蓄而又明确()摒弃空话、套话、灌输性语言、指令性语气。()人称选择适当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三节从腹稿到剪辑优秀解说词的共性有以下几个方面。三、优秀解说词的共性()慎用数字()科学性()巧用引语引文()语法修辞的特殊性 以上各点是纪录片解说词写作的成功经验,也是基本要求,解说词应达到的效
17、果是:思想明确、通俗易懂、朴实生动、整体和谐。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解说词创作解说词创作 第三节从腹稿到剪辑 好的解说词是写出来的,也是剪出来的。剪辑是解说词的最后创作;剪辑可以最后一次挤压解说词的水分,突击解说词的妙笔、亮点。在剪辑中找准解说词的地位,使其不多不少、恰如其分则是最重要的。解说稿在剪辑过程中的增加和压缩,与其他因素互相“让路”、综合调整等情况是常见的。撰稿人应听取剪辑者的意见,听取录音师的意见,服从最佳合成效果。在最后的合成间里,一般是各部门创作者到场,大家共同为作品效果负责。选配的音乐(或作曲)、解说词在合成中发现问题,作最后修改的情况是常见的。艺术效果会令几个人的思路相通、不谋而合,共同发现问题才能共同促成良好效果。这是艺术凝聚力,也是职业情操的聚合力。三、优秀解说词的共性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思考与练习题思考与练习题解说词在影视纪实艺术中的地位、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P232-P233解说词与纪录片风格样式的关系如何?答案:P234-P237解说词创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案:P239-P240祝学习顺利!祝学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