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第一节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特点大学生学习特点 一、大学学习与中学的不同一、大学学习与中学的不同 考试方式和要求的不同课程和知识的不同教学模式的不同3学习方式的不同4 大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两点:第一,大学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它所培养的是各种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将直接进入社会各个职业领域从事专门工作;第二,大学教育的培养对象,一般是十八岁以上青年,他们的身心发展已趋于成熟,他们已受过普通教育的基本训练,并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喜欢对一些理论或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争论。因此大学学习的特点则有不同于其
2、他学习阶段的特点。二、大学学习的特点二、大学学习的特点二、大学学习的特点二、大学学习的特点大学学习特点大学学习特点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目的探索性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二)中心兴趣与广阔兴趣相互促进(一)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三)兴趣与努力不可分割一、兴趣与学习一、兴趣与学习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一、兴趣与学习一、兴趣与学习(一)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兴趣三个阶段:有趣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被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
3、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征是:随生随来,为时短暂。乐趣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其特征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征是:积极自学,持续时间长,且在学习活动中作用有限。兴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阶段,才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经历了中学阶段的学习后,大学生进入了专业学习领域阶段,面临着学习兴趣的再确认任务,因为大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已脱离了有趣,而向着乐趣与志趣发展,从对专业的不了解到了解专业性质,再拓展到喜爱专业,需要培养专业兴趣。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
4、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二)情感与认识相互促进,相互干扰(一)情绪逐步向情操发展(三)情感与需要相互制约二、情感与学习二、情感与学习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二)意志过程的三个阶段决心、信心、恒心,密切联系、互相促进(一)意志由简单意志发展到复杂意志,由软弱意志发展到坚强意志(三)意志和行动不可分割三、意志与学习三、意志与学习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二)意志过程的三个阶段决心、信心、恒心,密切联系、互相促进(一)意志由简单意志发展到复杂意志,由软弱意志发展到坚强意志(三)意志和行动不可分割三、意志与学习三、意志与学习第
5、二节第二节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二)性格的先天性与后天性相互结合(一)性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相互制约(三)性格与气质相辅相成四、性格与学习四、性格与学习第二节第二节 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态度是指一个人对人、事、物和某种活动所持有的一种接近或背离、拥护或反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它包括认识、情感与意向三种成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其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影响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讲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学生会有意或无意地吸取或模仿教师的某些
6、行为,把教师作为自己心目中的楷模,学习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否则会产生消极态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学科内容、组织方式、授课艺术和讲课策略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有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会直接影响其课程学习。许多研究表明:在不同教学形式与各种课堂活动情境下呈现出严谨而不失趣味的教学内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从而形成或改变其学习态度;而消极的学习态度,往往伴随着枯燥的学习内容、呆板的教学形式和沉闷的课堂情境。五、态度与学习五、态度与学习一、学会设定合理目标二、提高学习的专注程度三、提高记忆的效率一、学会设定合理目标一、学会设定合理目标分阶段确定自己的目标分领域确定自己的目标二、提
7、高学习的专注程度二、提高学习的专注程度(一)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计划(二)排除外界干扰(三)排除内心的干扰3(四)张弛有道,劳逸结合4三、提高记忆的效率三、提高记忆的效率1.及时复习2.联想3.适当的超额学习34.分散学习优于集中学习4第二节 心理治疗二、学习动机问题三、考试焦虑问题一、学习方式问题第四节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及调适一、学习方式问题一、学习方式问题(一)学习方式问题的原因(一)学习方式问题的原因 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死记硬背,等待老师划重点,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中学学习方式,难以适应大学学习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强调主动探索、参与的学习模式,这种冲突、矛盾造成学生学
8、习中的困惑、不适、混乱,还会进一步造成学生与教师相互不理解,甚至相互责怪、批评,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方式上面临着一个大的转型,需要从多方面加以适应。(二)学习方式问题的解决方法(二)学习方式问题的解决方法 大学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引路人”,一些同学会抱怨大学老师讲课太快,内容不够详尽,这其实是对大学的教学方式认识不足所致。大学课堂学的是“知识的精要”,真正的功夫是下在课堂之外,你要做自己学习的监督者。1.寻找新的学习动力,克服学习没有目标的状态。2.摆脱应试学习方式的束缚,做自己学习的主人。3.适应大学的师生关系,变“老师找”为“找老师”。4.学会时间运筹,合理安排学习活动。5.找
9、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二、学习动机问题二、学习动机问题(一)学习动机不当的原因(一)学习动机不当的原因 1.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 学习动机不足主要是学习动机不正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毅力不强,对专业不感兴趣,对自我的学业期望不足,对学习没有信心等。2.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 个体学业期望过高,自尊心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恰当的估计,就会造成学业自我效能感下降,因而心理压力大;渴望学业成功而又担心学业失败,渴望外在的奖励与肯定,特别是由于学业优秀带来的心理满足使学生更看重自己的学习成绩,造成学习强度太大,从而引起心理的疲劳。二、学习动机问题二、学习动机问题(二)学习动机不当的自我调节(二)学习动机
10、不当的自我调节 1.学习动机不足的自我调整 (1)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与大学的目标,要规划好自己的学业;(2)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用自身的意志战胜学习的惰性;(3)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2.学习动机过强的自我调节 (1)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质,制订恰当的学业目标,同时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好高骛远;(2)要培养自己对于学习的兴趣,主动地能动地去学习;(3)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坚持不懈,便会取得预期效果。三、考试焦虑问题三、考试焦虑问题 (一)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一)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1.考试本身。越是重要的考试,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题目越难,越
11、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竞争程度越激烈,越容易引发考试焦虑。2.学生的学业期望。一般而言,学业期望越高的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精力越多,越看重学业成绩,因而对考试失败的恐惧越高,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而那些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满足于60分,一般不会产生考试焦虑;但是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面临可能不及格的情形时,也会激发其考试焦虑。3.知识掌握程度。现在有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临阵磨枪,匆忙上阵,面对考题,感到题目太难,便产生考试焦虑。4.考试压力的传递。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会造成考试焦虑。5.学生对考试外在价值的过分重视,考试成绩与大学生学业荣誉如奖学金,政治前途如入党,学业前途如研究生保送等密切相关。他们看
12、得越重,越可能产生焦虑。三、考试焦虑问题三、考试焦虑问题 (一)考试焦虑的调节(一)考试焦虑的调节 1.缓解考试焦虑最重要的是要对考试有正确、理性的态度。要把它作为检验自己学习效果和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演练。同时,要正确评价自己,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二是对自己不要期望过高,要根据自己的原有基础和现有潜力制订适合自己的努力目标。2.平时努力学习,考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80%的人考试焦虑是由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牢固掌握知识是克服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可在重要的考试之前进行一些模拟考试,可有效降低考试之前的考试焦虑,增强考试的自信心。3.学会放松,可学习一些腹式呼吸、放松训练等方法来放松神经。例如:以舒服的姿势坐好,保持身体两边的平衡;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地吐出来;想象身体各部位的放松,放松的顺序为脚、双腿、背部、颈、手心。4.开展考前心理辅导。敏感、焦虑、抗挫折能力差的学生在考试前有针对性地去寻求心理辅导以缓解心理压力;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可参加一些集体辅导,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考试技巧,有效地化解外来的压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