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课件-整理.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89384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4.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课件-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课件-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课件-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课件-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课件-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第七单元:古代写景散文古代写景散文 赤壁赋 登泰山记主讲专家:边境特级教师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任务群归属: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写景散文)人文主题:自然情怀(对自然、借自然)单元主题单元导语核心任务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出“寄情于景”的写作及阅读的意义要求:要求:提升审美品位学习文辞美感受景物美体悟情思美学习作者欣赏与表现自然的角度、方法教材要求阅读拓展写作1、落实任务群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专题学习原则的指导下,在完成共性学习任务的同时,选择自己侧重学习的任务。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升综合素养,并在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与成果展示中,呈现独特的个性与发展。2、尊重语文学习规律,扎扎

2、实实学好经典单篇,以课文为基础,完成拓展生发。(单篇与专题)设计理念单元课时:11课时讲座分两讲:1、现当代散文 (6课时,含单元起始课)2、古代散文 (5课时,含单元总结课)共性:寄情景物,写法相同不同:语言不同时间安排熟读课文,让经典文本永存心间。感悟作者寄托于景物描写之中的情思,丰富思想情怀。拓展对景物描写的认识,提升鉴赏能力。3214教学目标学会一些文言词句,积累文言文语感。深入阅读两篇古文,充分感知、领悟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重点写景段落,感悟“自然情怀”。梳理整合,把握“情景交融”的特点。摘抄诵读,丰富词汇,积累语感。3214教学重点5分专题拓展阅读,完成自我拓展学习任

3、务。(教师建议与学生自设结合)积累文言语感把握景中之“情”比较写景在不同文章中的作用321教学难点4 完成拓展自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课时导论、自读、比较、点拨、交流分享第一、二课时:学习赤壁赋,推介其他古代写景散文第三课时:学习登泰山记,推送“泰山专题散文一组”第四课时:分组学习:1.两课写景笔墨及作用比较,其他拓展文章的比较梳理,完成比较表,思考“写景的处理与作用”,并说说“比较”结果对自己作文的启发。2.“泰山专题散文”研讨,参考上述“比较表”,自己设计“专题学习梳理表”,从内容主题与写景的作用等方面入手。第五课时:单元学习结果展示(5课时+一周的课余时间)第一课时赤壁赋(一)1.简介写作背

4、景,梳通全文文意,粗知段意 (可采用朴素的串讲方式,也可学生自觉提问)2.重点赏析景物描写、分析第4段情思,把握二者间的联系3.体悟“借景抒情”在此文中的呈现写作背景 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时 所作的散文。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作了讽刺变法弊端的诗作,以“谤讪朝廷”之罪名,被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四个多月后,苏轼被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在黄州待了四年多的时间。谪居生活中的苏轼理想无法实现,愤懑无从排遣,积极求索之后转向追求自我的发展、超越和心灵的自由。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借客之

5、口表达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用苏子所言表达了豁达通脱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全文整体掌握情与景)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2.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3.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客悲观 苏子乐观一(1)月下泛舟 乐二(23)吊古伤今 悲三(45)阐述哲理 乐写景?歌箫客之伤感苏轼情思尽兴收束重点语段赏析第一段:壬戌之壬戌之秋秋,七月,七月既望既望,苏子与客苏子与客泛舟泛舟游游于于赤壁之下赤壁之下。|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6、于斗牛之间。c白露横江,水光接天。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感受)问: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a、b、c、d四句:风、月、水、我(想象场景,感受到位)提醒留意:叙事与写景的交错融合(学写)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些词句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平和、愉悦景中情:清风 明月 水光(明丽)叙中情: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直抒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

7、仙。(放松、自在)“景与情”之关系,仅此不够第3段: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托遗响于悲风。”第4段:苏子曰:苏子曰:“客亦知夫客亦知夫水水与与月月乎?乎?逝者逝者如斯,而未尝如斯,而未尝往也;往也;盈虚者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变者而观之,则天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何羡乎!

8、|且夫天地之间,且夫天地之间,物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莫取。惟江江上之清上之清风风,与,与山山间之明间之明月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所共适。”扣住水月,分两层说理,表现达观情思。(前垫后应,主旨寄托与于“水”“月”)第二课时赤壁赋(二)4.梳理全文思路,认识写景部分在全文表达主旨中的作用5.丰富词汇,积累语感,背诵课文6.推介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石钟山记等作比较阅读A.写景文字在全文的份量B.把握各篇景中之

9、情思C.总结“借景抒情”的不同方式说说下列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切不可繁多)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其 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解释下列红色字词的意义七月既望举酒属客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固一世之雄也哀吾生之须臾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词类活用(影响理解的,不可繁复)顺流而东也。东,名作动,向东进发下江陵。下,名作动,攻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歌窈窕之章。歌,名作动,朗诵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

10、形容词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别人往来。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危:端正的样子。沧海一粟:形容非常渺小。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乱七八糟的样子。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旌旗蔽空:形容军容或队伍壮盛。舳舻相接: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很多。成语积累 推介参考评论文章6.推介小石潭记等,作比较阅读指导 比较的目的是:学会使用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 2题。墨花(并叙)苏轼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尹白能之,为赋一首。造

11、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注】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曾作归田赋,李善注:“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苏轼:儒、释、道兼通)苏轼黄州专题拓展学习走近苏轼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D结尾两句

12、表明诗人更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19“狂居士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求为墨牡丹”的的举动举动寄托了自己怎样的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6分)答:牡丹,花之高贵者也;与上文之答:牡丹,花之高贵者也;与上文之残莲败杏成鲜明对比。残莲败杏成鲜明对比。|苏轼虽然被贬,苏轼虽然被贬,却不妄自菲薄,不消极颓废。却不妄自菲薄,不消极颓废。|虽不再心虽不再心系朝堂,意欲寄情山水;系朝堂,意欲寄情山水;|却淡定从容,却淡定从容,可见其可见其豁达、随顺、自尊、高贵豁达、随顺、自尊、高贵之心

13、性。之心性。赤壁专题拓展学习古人的赤壁情怀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咏赤壁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赤壁诗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下面对两诗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B.李诗宏观地描写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曹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给了读者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曹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E.杜诗则暗含对曹军兵败的惋惜,慨叹偶然因素对历史的影响2.上面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请在比较中,说明理由。(比异

14、)抓内容及形式上最突出的区别【答案示例一】我更喜欢李诗。李诗以寥寥28字,描写了壮阔的战争场面、概述了重大历史事件,且水战火攻之战争特点鲜明,表达了中立的立场及对古代英雄的崇敬。语言直白而有气魄。杜诗虽含义丰富却不易理解,所以更喜欢李诗。(内容、主旨、写法、风格)【答案示例二】我更喜欢杜诗。杜诗从个人访古入手,以江边辨认残戟的生动细节,引出对历史成败的反思。又从假设角度,提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历史可能改写的思考。见解虽不一定正确,却表现了诗人过人的智慧与思辨,全诗深沉而有韵味。李诗则显得过于直白浅显,所以更喜欢杜诗。(内容、主旨、写法、风格)学生自选学习材料,写学习报告。第三课时研读登泰山记

15、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通读全文,了解以“游踪”为线索的全文整体思路。逐段分析,把握各段写景角度 第一段:交待泰山的地理环境第二段:交待登山日期、沿途所见第三段:描写观日出之所见 第四段:介绍名胜古迹第五段:地质情况及环境特点可采用教师示范,学生自读旁批,集体讨论等方法创作背景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而登泰山记也是姚鼐的代表名作。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第

16、三课时研读登泰山记3.着力分析两处景物描写(3)及既上,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b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c而半山居雾若带然。(4)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多用比喻(拟人),描写性强描写性强,空间顺序,主写色彩。第三课时研读登泰山记4.比较上面两段写景与5、6两段写景语言的不同 (5)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

17、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6)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5、诵读,丰富词汇,积累语感。6、推介现代泰山四大著名散文:杨朔的泰山极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作比较阅读,写阅读报告。(可课下完成)记述、介绍白描记游完整形象而简约详略得当文学赏析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同时穿插对泰山特点的记述和对所见景观的描绘。正文共五段。第一段先从地理环境落笔:山南有坟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名山傍水,分外壮观。“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

18、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接着点出泰山最高点日观峰,为后文埋下伏笔。这一段文字,是在作者登泰山之前,用粗笔写出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等几样景色,勾画了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织的总貌。简略的轮廓勾勒,线条清楚。(利用“百度”巩固、落实学习成果。感受赏析文字,学习赏析的方法。)泰山极顶是现代散文作家杨朔塑造写的一片现代散文,主要描写泰山奇景,一度被人认作是现代散文的典范。泰山极顶这篇散文,象迎着 朝阳、彩屏绽开的孔雀,令人目注神驰、赞叹不已。它是代表 杨朔散文风格的优秀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19、、探讨。非凡的立意、精巧的构思是 泰山极顶的艺术特色之一。散文特别讲究立意。散文的立意贵在“高”和“新”。“高”,指散文的思想高度、深度,“新”,指散文的革命性、独创性。立意“高”而“新”,散文就有了生命。开头:“泰山极顶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有人说:登 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 寡淡。“我去爬山那天,正赶上个难得的好天,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烟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同伴们都欣喜地说:“明儿早晨准可以看见日出了。”我也是抱着这种想头,爬上山去。推介“泰山”专题阅读任务及材料雨中登泰山,散文。李健吾李健吾作。1961年发表。写作者登 泰山时遇

20、雨,而得以观赏到烟雨变幻中泰山的奇特风光。作品着笔于“雨中”,意在写登山的“雨趣”和雨中赏景的感受,并在写景抒情之中插引传说故事。语言优美,情趣生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结尾: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了。我们沿着 西溪,翻山越岭,穿过果香扑鼻的苹果园,在 黑龙潭附近待了老半天。不是下午要赶火车的话,我们还会待下去的。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我们敢于在雨中登 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布,倾

21、盆大雨的时候,恰好又在 斗母宫躲过,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 意兴盎然。挑山工是冯骥才在1981年写的泰山见闻之一,也是泰山题材的著名散文之一。就是因为这一篇散文竟使著名作家冯骥才成为泰安市的荣誉市民。他在文中没有着墨于泰山的雄姿和胜景,而是把目光投向挑货上山的山民,描绘了他们艰辛的劳作和惊人的毅力,赞颂了挑山工坚韧不拔的攀登精神。同样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往前走,就能到达目的地。开头: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结尾: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

22、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第四课时分组学习:1.两课写景笔墨及作用比较,其他拓展文章的比较梳理,完成比较表,思考“写景的处理与作用”,并说说“比较”结果对自己作文的启发。2.“泰山专题散文”研讨,参考上述“比较表”,自己设计“专题学习梳理表”,从内容主题与写景的作用等方面入手。方案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为题,写单元小结论文。赏析课文情景交融的特点,走进作家的情感世界。不少于600字。方案二:以“有法与活用”为题,梳理本单元使用的写景技巧,并以课文句段为例说明。不少于600字。方案三:“愿君多采撷本单元语言学

23、习的收获”小结。方案四:自题书名,以“我的写景散文自选集”为副标题,编一个写景散文集。并写简要编写说明,加以介绍。第十一课时:分享交流(单元学习结果展示)方案五:拍摄景物 VCR,自拟题目、自编脚本、自配解说词。方案六:自拟题目,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不少于800字。方案七:“泰山散文一组”专题学习报告,不少于800字。方案八:古代写景散文5篇比较分析(表格),及对写作的启发。学生自设专题(可讲、可贴)设计反思1.落实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要设计适合学情的语文实践活动,单元重点集中突出,任务具体且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2.读写结合,注重积累。读是第一位的,必要的

24、精读不可或缺,注意语言学习的笔头落实。写作训练适度即可。3.要在专题范围内适当拓展学习空间,在自选“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收集材料(文学文本与赏析文章),根据自己的立意学习、整理。4.学生能力不同、兴趣不同,结果会不同,走远走近,不必强求一律。课文是形式内容的综合体,单元多篇,有更多的教学创意的可能。谢谢1本该过节的母亲却留在家里,要给母亲过节的家人却外出游玩。这一情节引人入胜;令人哑然失笑;突出了母亲形象2通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菜农是一位憨厚朴实、热爱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做事专注认真、不怕别人嘲笑奚落的人。3.读了本文,我明白了在当今世俗的喧嚣中应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不为世俗所扰。

25、文中的菜农能够在喧闹的菜市场沉浸于书本的美好中,沉浸于内心的宁静中。在生活中,我不会因某次月考的成功而骄傲。而要保持内心的宁静,继续努力前行。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可概括为“我”见到菜农后发生的几件事及对他态度的变化,由此表达了对菜农的敬佩之情。5.“不怕别人嘲笑奚落的人”理解错误。菜农具有憨厚朴实,做事专注认真,热爱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不为名利所累的性格特点。6.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成长”的含义即可。注意从两方面。一方面特教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特教老师和校长的心路历程的成长。注意结合内容阐述。7.作者选择一个诗意场景和象征性物象,“花开、微风、花香”,渲染一种美好的氛围,暗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结尾再次照应渲染升华主题,达到“妈妈”和“花”互喻的效果。文字诗意灵动,唤起读者的审美感受,暗示并赞美“妈妈”最善最美的心灵 8这个镜头写出了人间父爱最动人的地方,为了孩子,做父亲的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愿意承担一切的辛酸痛苦,表现出父爱的无私、隐忍、深厚,令人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赤壁赋》《登泰山记》课件-整理.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