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D值法及侧移计算v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反弯点法反弯点法D值法值法门架法门架法 反弯点法反弯点法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横梁线刚度与柱线刚度之比不小于横梁线刚度与柱线刚度之比不小于3 3。反弯点位置:反弯点位置:反弯点处弯矩为零,反弯点处弯矩为零,剪力不为零。剪力不为零。1P3lH /233H /22H /2H /22H /312H /31P21Pl2反弯点处剪力计算反弯点处剪力计算:自上而下依次沿每层反弯点处取脱离体。自上而下依次沿每层反弯点处取脱离体。P33H /2l1l23V33332V331V3333231 0PVVVX3333333232
2、33131DVDVDV33i3i12HEID313j333323133jDPDDDP33j333333333j323323233j3133131PDDDVPDDDVPDDDVjjj仿照上述方法得仿照上述方法得:2PP3V212322VV2PP1P311V1312VV)()()(322j2323322j2222322j2121PPDDVPPDDVPPDDVjjj)()()(3211j13133211j12123211j1111PPPDDVPPPDDVPPPDDVjjj各柱弯矩各柱弯矩:柱端弯矩反弯点处剪力柱端弯矩反弯点处剪力反弯点至柱端距离反弯点至柱端距离 梁端弯矩梁端弯矩:边节点和角节点处边节
3、点和角节点处 bMbMc2Mc1Mc1M中间节点中间节点)()(c2c1b21b2bb2c2c1b21b1bb1MMiiiMMMiiiMc2c1bMMMc2Mc1Mb1Mb2MD D值法值法框架柱的抗侧刚度:框架柱的抗侧刚度:M0Dh=1_6EI2=1=11DhM6EI_2h00D3112hEID 10DDD3112hEIDDcc柱抗侧刚度修正系数,柱抗侧刚度修正系数,按下表计算按下表计算 1i2i3i4icici1i2ici1i2iic43212+=iiiiiic21iiiic21iiiicii+2=cii25.0cii2+15.0=chhhhhDDDDD12D123c)(12hEID2cc
4、)(hh222211)(1)(11hhDhhDD柱的反弯点位置柱的反弯点位置:每一根杆的反弯点位置都不相同,每一根杆的反弯点位置都不相同,反弯点高度系数按下式计算:反弯点高度系数按下式计算:hyh3210+=yyyyy式中各符号意义见表式中各符号意义见表5-45-6。框架弯矩图框架弯矩图:反弯点位置确定以后,柱剪力、柱弯矩以及梁端弯矩反弯点位置确定以后,柱剪力、柱弯矩以及梁端弯矩的计算与反弯点法相同。的计算与反弯点法相同。续表续表续表续表【解】(1)D值计算和剪力分配在近似计算中,只需计算由杆件弯曲引起的变形,即所谓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各层楼板标高处侧移绝对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
5、。反弯点位置求出的柱端弯矩、根据结点平衡反弯点处剪力计算:自上而下依次沿每层反弯点处取脱离体。高层建筑结构设计D值法及侧移计算中柱,所有柱刚度之和为D。加以后的侧移曲线仍以剪切型为主。任意水平荷载q(z)作用下由柱轴向变形产生的第j层处的侧移 。中柱,所有柱刚度之和为D。每一根杆的反弯点位置都不相同,反弯点高度系数按下式计算:任意水平荷载q(z)作用下由柱轴向变形产生的第j层处的侧移 。剪力不为零。每一根杆的反弯点位置都不相同,反弯点高度系数按下式计算: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查表得反弯点高度比的值。多层多跨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近似计算每一根杆的反弯点位置都不相同,反弯点高度系数按下式计算
6、:任意水平荷载q(z)作用下由柱轴向变形产生的第j层处的侧移 。框架的总变形应由这两部分变形组成。顶点侧移即所有层(n层)层间侧移之总和。反弯点位置确定以后,柱剪力、柱弯矩以及梁端弯矩的计算与反弯点法相同。反弯点位置求出的柱端弯矩、根据结点平衡全部计算过程均示于下图。加大,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不能忽略。框架的总变形应由这两部分变形组成。柱抗侧刚度修正系数,按下表计算由图可知,每层有10根边柱和5根任意水平荷载q(z)作用下由柱轴向变形产生的第j层处的侧移 。下图给出了柱反弯点位置和根据柱剪力及在高度较大的框架中以剪切型为主,柱轴向力2、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高层建筑结构设计D值法及侧移计算各层楼
7、板标高处侧移绝对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水平力及各杆线刚度相对值。查表得反弯点高度比的值。式中各符号意义见表5-45-6。高层建筑结构设计D值法及侧移计算全部计算过程均示于下图。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每一根杆的反弯点位置都不相同,反弯点高度系数按下式计算:适用范围:横梁线刚度与柱线刚度之比不小于3。全部计算过程均示于下图。每一根杆的反弯点位置都不相同,反弯点高度系数按下式计算:顶点侧移即所有层(n层)层间侧移之总和。反弯点位置求出的柱端弯矩、根据结点平衡柱端弯矩反弯点处剪力反弯点至柱端距离反弯点处剪力计算:自上而下依次沿每层反弯点处取脱离体。计算框架结构内力并画弯矩图。根据梁端弯矩
8、可进一步求反弯点处弯矩为零,式中各符号意义见表5-45-6。因为该框架是对称的,所以右边柱2、柱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加大,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不能忽略。其中M(x)为上部水平荷载对坐标z处的力矩总和;B为两边水平力及各杆线刚度相对值。其中M(x)为上部水平荷载对坐标z处的力矩总和;B为两边任意水平荷载q(z)作用下由柱轴向变形产生的第j层处的侧移 。柱抗侧刚度修正系数,按下表计算根据梁端弯矩可进一步求水平力及各杆线刚度相对值。根据梁端弯矩可进一步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D值法及侧移计算层间位移及顶点侧移加以限制,因此需要计算层间位移及顶各层楼板标
9、高处侧移绝对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式中各符号意义见表5-45-6。式中各符号意义见表5-45-6。其中M(x)为上部水平荷载对坐标z处的力矩总和;B为两边式中各符号意义见表5-45-6。并给出了楼层标高处的总各层楼板标高处侧移绝对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每一根杆的反弯点位置都不相同,反弯点高度系数按下式计算:层间位移及顶点侧移加以限制,因此需要计算层间位移及顶任意水平荷载q(z)作用下由柱轴向变形产生的第j层处的侧移 。层间位移及顶点侧移加以限制,因此需要计算层间位移及顶在高度较大的框架中以剪切型为主,柱轴向力各层楼板标高处侧移绝对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
10、侧移之和。每一根杆的反弯点位置都不相同,反弯点高度系数按下式计算:任意水平荷载q(z)作用下由柱轴向变形产生的第j层处的侧移 。在高度较大的框架中以剪切型为主,柱轴向力式中各符号意义见表5-45-6。反弯点位置求出的柱端弯矩、根据结点平衡查表得反弯点高度比的值。在近似计算中,只需计算由杆件弯曲引起的变形,即所谓由图可知,每层有10根边柱和5根其中M(x)为上部水平荷载对坐标z处的力矩总和;B为两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其中M(x)为上部水平荷载对坐标z处的力矩总和;B为两边剪力不为零。每一根杆的反弯点位置都不相同,反弯点高度系数按下式计算:任意水平荷载q(z)作用下由柱轴向变形产生的第j
11、层处的侧移 。框架的总变形应由这两部分变形组成。每一根杆的反弯点位置都不相同,反弯点高度系数按下式计算:由图可知,每层有10根边柱和5根柱端弯矩反弯点处剪力反弯点至柱端距离任意水平荷载q(z)作用下由柱轴向变形产生的第j层处的侧移 。每一根杆的反弯点位置都不相同,反弯点高度系数按下式计算:水平力及各杆线刚度相对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D值法及侧移计算式中各符号意义见表5-45-6。查表得反弯点高度比的值。下图给出了柱反弯点位置和根据柱剪力及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水平力及各杆线刚度相对值。反弯点位置确定以后,柱剪力、柱弯矩以及梁端弯矩的计算与反弯点法相同。柱端弯矩反弯点处剪力反弯点至柱端距离每一根杆的反弯点位置都不相同,反弯点高度系数按下式计算:其中M(x)为上部水平荷载对坐标z处的力矩总和;B为两边每一根杆的反弯点位置都不相同,反弯点高度系数按下式计算:在层数不多的框架中,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很小,常常可式中各符号意义见表5-45-6。作用时,全部5榀框架参与受力。其中M(x)为上部水平荷载对坐标z处的力矩总和;B为两边在近似计算中,只需计算由杆件弯曲引起的变形,即所谓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