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题必考题型高分宝典:古代文化知识.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95263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题必考题型高分宝典:古代文化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题必考题型高分宝典:古代文化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题必考题型高分宝典:古代文化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阅读题必考题型高分宝典:古代文化知识 【必备知识】 一、姓名和称谓 1直呼姓名 主要有两种情况: (1)古代人直接称自己的姓名。 例如: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 (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中的后两个“相如”即蔺相如的自称。 (2)向别人介绍时或在传记中使用。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司马迁陈涉世家 ) “陈胜” “吴 广”即向别人介绍时使用的名字。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李朝威柳毅 传 ) “柳毅”即在传记中使用的名字,交代传记的主人公。 2称字来代名 礼记曲礼上提出“男

2、子二十,冠而字” “女子许嫁,笄而字” ,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 年才取字,取字是为了让人尊重他(她) ,供他人称呼。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 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这里的“君玉” “深父” “平父” “纯父” 都是字。 3直接称一个人的号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另外,在古代,为了表示对人的尊重,一 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号。例如称李白为青莲居士,称陶渊明为五柳先生。 4以谥号来代名 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即谥号。例如:先君子尝言: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忠毅”即左光斗的谥号。祭欧阳文忠公文 是苏轼为纪念欧阳修而写的一篇文章,篇名中作者即直接称欧阳修的谥号,以示对他的敬重。 5以籍贯来代名 例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称“孟襄阳” ;柳宗元是河东人,故而称“柳河东” ; 临川集拾 遗 ,即以王安石的籍贯“临川”来命名的。 6以官职来代名 很多时候,古人直接称呼一个人的官职来代替其姓名,这也是为了表示尊敬和礼貌。例如:孙讨虏 聪明仁惠。 (司马光赤壁之战 ) “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授予讨虏将军的 名号。 7称爵来代名 “爵” ,亦称为“爵位” “爵号” ,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例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 (

4、司马光训俭示康 )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 , “莱公”是简称。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致敬亭于幕府。 (黄宗羲柳敬亭传 ) “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简称。 8谦称 (1)古代王侯多用寡人、孤等自称,来表示谦逊的态度。例如: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司马迁廉 颇蔺相如列传 ) “寡人”即秦王的谦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司马光赤壁之战 ) “孤”即孙 权的谦称。 (2)古代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用“臣”来谦称,表示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例如:项伯 杀人,臣活之。 (司马迁鸿门宴 ) “臣”即“本人”的意思。 (3)一般人的谦逊的称谓,有愚、鄙、仆、敝、卑等。例如:愚以为宫中之事

5、。 (诸葛亮出师表 ) “愚”即谦称。 (4)古代女子常用“妾”表示谦称。例如: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 孔雀东南飞 ) “妾”即女 子的谦称。 (5)古代读书人常用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称为不才、不佞、不肖,则 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例如:臣等不肖,请辞去。(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不 肖” ,就是谦称,表示自己没有才能。 9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 (1)敬称君王。对君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大王、陛下等。例如:再拜献大王足 下。 (司马迁鸿门宴 ) “大王”即对君王的敬称。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诸葛亮出师表 ) “陛 下”

6、即对君主的敬称。 (2)敬称老师。例如:夫子哂之。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夫子”即对老师的尊称。 (3)对朋友、尊长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例如: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孔雀东南飞 ) “大人”即对自己婆婆的敬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司马迁陈涉世家 ) “公” 即对朋友的敬称。 (4)敬称对方的亲属。例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 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10特殊称谓 (1)普通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例如: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司马

7、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中“布衣之交”指的就是普 通老百姓之间的交往。 (2) 一般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 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 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所从事的职业。例如: 庖丁解牛中的“庖丁” , “庖”是“厨师”的意思,表 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 , “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3)亲属里特定关系的称谓。加“从”表示叔伯关系,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 的尊长。例如: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 ( 晋书谢安传 )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 (4)年龄的称谓。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8、。语 出诗经氓中的“总角之宴” 。 垂髫:指幼年。古时小孩子不束发,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儿童或童年。例如: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男子 15 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例如: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归 有光项脊轩记 ) 及笄:指女子 15 岁。语出礼记内则 “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笄” ,谓结发而用笄贯之,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弱冠:指男子 20 岁。语出礼记曲礼上 “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 20 岁行冠礼,表示已经 成年。例如: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左思咏史 ) 而立:指 30 岁。语出论语为政 “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

9、为“而立”之年。 不惑:指 40 岁。语出论语为政 “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做 40 岁的代称。 知天命:指 50 岁。语出论语为政 “五十而知天命” 。 花甲:指 60 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相配而得名。 古稀:指 70 岁。语出杜甫的曲江二首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11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 “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需要颐养。例如:到处不 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苏轼次韵子由三首东楼 ) 二、官职和科举 1丞相 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丞相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秦从 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

10、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例如: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2太师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时三公之首,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汉复置。晋代避司马师讳, 曾改为太宰。晋之后复称太师,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其二,古代又 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 ,都是太子的老师,而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 来也逐渐成为虚衔。例如:谓颜太师以兵解。 (全祖望梅花岭记 ) 3尚书 战国时亦称“掌书” ,齐、秦均置。秦时,为低级官员,在殿中主发布文书。秦及汉初,尚书与尚冠、 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

11、六尚” 。汉武帝时,选拔尚书、中书、侍中组成“中朝” (或称“内 朝” ) ,成为实际上的中央决策机关,因系近臣,地位渐高。隋朝始分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部、 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4学士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 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 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例如:以资政殿学士行。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资政殿学士”是文天 祥辞掉丞相后被授予的官职。 5大将军 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军

12、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 历史上各时期多有将“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例如: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范晔 张衡传 )邓骘当时以大将军辅政。 6参知政事 又简称“参政” ,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参 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有两种方式:一是几位参知政事并无具体分工,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 方面政务;二是几位参知政事有具体分工,各负责某一方面的政务。前者称为“通治省事” ,后者称 为“分治省事” 。参加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时,以前者居多。例如:参政鲁公为谏官。 (司马 光训俭示康 ) “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当时任参知政事一职。 7

13、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是军机处的官职之一,而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军机大臣无定员,一般由亲 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兼任。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 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例如: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梁 启超谭嗣同传 ) 8御史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 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例如: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 列传 ) 9枢密使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由宦官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 机构

14、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例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文天祥指南 录后序 ) 10太尉 太尉始于秦朝时期,主要负责治军领兵。到了宋代,太尉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例如:我因恶了 11上大夫 先秦官名。战国时期诸侯国中的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上大夫是大夫中最高的官阶。例如: 拜相如为上大夫。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12太史 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 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称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地位渐低。司马迁曾经做过太史令。例如: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15、) 13洗马 即太子洗马。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 。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东汉时员 额十六人。晋时减为八人,改掌管图籍。南朝梁陈有典经局洗马,掌文翰,职务与汉洗马不同,员 额八人,都用士族任之。北齐称典经坊洗马,二人。隋改名为司经局洗马。唐代沿称,仅唐高宗时 一度改称司经大夫,其职仍为专掌书籍。清代虽不设太子官属,仍保留洗马官名,属于詹事府,为 14侍郎 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 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例如:侍 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

16、忠纯。 (诸葛亮出师表 ) 15郎中 始于战国。秦汉沿置。内充侍卫,外从作战。自隋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 事务。例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范晔张衡传 ) 16参军 “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例如: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 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诸葛亮出师表 ) 17令尹 春秋战国时楚国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长官。例如: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 并受促织恩荫。 (蒲松龄促织 ) 18都尉 战国始置,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例如: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司马迁陈涉世家 )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司马迁鸿门宴 ) 1

17、9司马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管军政和军赋。春秋 战国时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例如:此沛 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司马迁 鸿门宴 ) 元和十年,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 20刺史 汉初, 文帝以御史多失职, 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 不常置。 汉武帝元封五年分全国为十三部 (州) , 各置刺史一人。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和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 21太守 又称“郡守” ,州郡最高行政长官。例如: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8、(陶渊明桃花源记 )直 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 孔雀东南飞 ) 22巡抚 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例如: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 私人。 (张溥五人墓碑记 ) 23从事 汉以后三公及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例如: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司马光赤壁之战 ) 24三省六部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 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 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 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

19、(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礼部(管 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 、刑部(管司法刑狱) 、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 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 续到清末。 25官职的任免升降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表示授予官职的词有“荐” “举” “辟” “拜” “除”等。例如:公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梁启超谭嗣同传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李密陈情表 )至拜大 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 )

20、(2)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有“迁” “擢”等。其中“左迁”指降职、贬官。例如:再迁为太史令。 (范 晔张衡传 ) “迁”即为“提升”的意思。 (3)表示降职、罢免官职的词有“贬” “谪” “出” “罢” “免” “黜” “废”等。例如:坐贬连州刺 史。 ( 旧唐书刘禹锡列传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 ) 26察举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通过考察把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 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后,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秀才、明经等。例如: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范晔张衡传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李密陈 情表

21、27征辟 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 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例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范 晔张衡传 ) 28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所垄断, 而他们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29科举 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清 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 ,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明朝时,科举制进入了鼎盛时期。正式科举 考试共分乡试、会试和殿试

22、三级,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30乡试 明清两代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每三年一次,因通常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 主考官由中央政府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31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由礼部主持的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各省的举人及国 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取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32殿试 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临殿廷主持。参加殿试的是贡生。明清时期,通过殿试的贡 生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

23、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通过殿试的贡生统 称进士。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宋代文天祥都是状元。 33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而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例如: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 (袁枚祭妹 文 )唐代考中进士要披宫袍以示荣耀,后遂称中进士为“披宫锦” 。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 迟早云尔。 (袁枚祭妹文 )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34连中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而它们又合称“三元” 。接连在乡试、会试、 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 35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也叫“时文” “制义” “制艺”

24、“四书文” “八比文” 。这种 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且 每一部分的字数也都有严格的限定。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形式上看,八股文都束缚了人们的思 想,摧残了人才。 36校 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37庠 殷商时代的地方学校。例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齐桓晋文之事 ) 38 周代地方开设的学校。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39国学 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的 教学内容都以“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为

25、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40太学 太学是西汉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 ,或两者 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 生、国子生。例如:因入京师,观太学。 (范晔张衡传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宋 濂送东阳马生序 ) 41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具备两个功能: 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 42书院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 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

26、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 的应天府书院。 43博士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 职。例如: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44学政 古代学官名,是“提督学政”的简称,掌管教育科举。由朝廷委派官员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 地学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例如: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蒲松龄促织 ) 学使即学政的别称。 45教授 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46助教 古代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

27、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 47监生 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 所谓荫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资格的官僚子弟,亦称“荫监” 。利用捐纳的方法取得国子 监读书资格的人,通称“例监” ,亦称“捐监” 。 三、古代常见地理常识 1九州 是中国的别称之一。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九州” 。九州一般是指冀州、兖州、 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例如:序八州而朝同列。 (贾谊过秦论 )秦居雍 州,加上其他八州即九州。 2中原 又称“中土” “中州”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

28、地区。例如:当奖率 三军,北定中原。 (诸葛亮出师表 ) 3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 ) 4四海 指天下、全国。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贾谊过秦论 ) 5江河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司马迁鸿门宴 )此处的“河” 即黄河。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 殽之战 )此处的“河”即黄河。 6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省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 主要指芜湖、南京一带,也可指以安徽芜湖为轴的长江上下游南岸地区。例如:兼仗父

29、兄之烈,割 据江东。 (司马光赤壁之战 ) 7江表 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地区来看,该地区处于长江之外,故称江表。例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司马光赤壁之战 ) 8山东 在山的东面。但须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 ,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因此其所指 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例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司马迁鸿 门宴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 9函谷关 古关名,战国时期秦国置,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境;汉元鼎三年移至今河南省新安县境。西据高原, 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抵黄河。古人习惯上称函谷关以西地区为关中。例如:始皇之心,自以为 关中之固

30、。 (贾谊过秦论 ) 10潼关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南依秦岭,北靠黄河。始建于东汉。潼关地势险要,扼陕西、山西、 河南三省要冲。例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11玉门关 始建于汉。因西域从此处向中原地区输入玉石而得名。玉门关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 宋代以后,海路兴起,陆路衰落,玉门关逐渐湮于沙海之中。玉门关是唐代西北地区的重要关防, 边塞诗中对此多有描述。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 12百越 中国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又称“百粤” “诸越” 。古代越人分布在今浙、闽、粤、桂等地,因部落 众多,被统称为“百

31、越” 。例如:南取百越之地。 (贾谊过秦论 ) 13五岳 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包括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例如:势拔五 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14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例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愚公移山 )此处的“汉 阴”指汉水南面。 15古城的别称 (1)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例如:尝奉命至金陵。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吴中 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全祖望梅花岭记 ) (2)扬州称广陵、维扬。例如: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姜夔扬州慢 ) (3)杭州称临安、武林等。例如:余读东京梦华录 、 武林

32、旧事 。 (黄宗羲柳敬亭传 ) (4)苏州称姑苏、平江等。例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 四、天文历法 1二十八星宿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作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青 龙七宿是角(jio) 、亢(k ng) 、氐(d) 、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du) 、牛、女、 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o) 、毕、觜(z) 、参(shn) ,南方朱雀七 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n)。如王勃滕王阁序 :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 是说物的精华就是天的珍宝,宝剑的光气直射牛宿、斗宿的星区。再如

33、苏轼赤壁赋 : “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是说明月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徐行。 2分野 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 分野。具体来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国、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 勃滕王阁序 :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是说洪州属于翼、轸二星所对着的 地面的区域。再如李白蜀道难 :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宿是蜀(益州)的分野, 井宿是秦(雍州)的分野, “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雍、益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 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3参商 “

34、参”指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参宿, “商”指东方青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 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与吴季重书 : “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再如杜甫赠卫八处士 :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 4流火 流,移动,落下;火,指大火星,即东方青龙七宿中的心宿。如诗经七月 : “七月流火,九月 授衣。 ”这里的“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九月, “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 气已退,天气转凉。 5北斗 又称“北斗七星” ,是由大熊座的七颗明亮的恒星组成,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常被当作指示 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

35、志。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根 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北斗星又称“指极星” 。如屈原九歌 :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 酌桂浆。 ”再如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 行。 6北极星 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 它代表了忠诚,并有坚定的立场。 7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虹”实际上是“晕” ,是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 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如唐雎不辱使 命 : “聂政之刺韩傀

36、也,白虹贯日。 ” 8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对象。它的别称有: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 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 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 有桂树,故称桂月、桂影、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宫、清虚宫两座宫殿,故称广寒宫、 清虚宫。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嫦娥。如 李白把酒问月 :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

37、婵 娟。如苏轼水调歌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9牵牛织女 “牵牛”即牵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银河东。 “织女”即织女星,在银河西, 与牵牛星相对。如迢迢牵牛星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再如唐代诗人曹唐织女怀牵牛 : “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 10银河 又名银汉、星河、天河、星汉、云汉,是一条横跨星空的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如曹操观沧海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再如秦观鹊桥仙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 暗度。 ” 11文曲星 星宿名之一。中国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

38、的人是 文曲星下凡。如吴敬梓范进中举 : “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 ” 12天罡 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斗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 传受这种迷信说法的影响,将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13云气 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 。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 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如司马迁鸿门宴 :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 子气也。 ” 14浑天仪 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一种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 浑天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球体模型,它利

39、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并使浑象的转动与地球的周日运 动相等,这样就可以把当时肉眼能观测到的天体现象几乎全部表现出来。 15候风地动仪 又称地动仪,中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于汉顺帝阳嘉元年制成,是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和报告地震 的仪器。地动仪用精铜制成,直径 27 米,外形像一个大型酒樽。地动仪里面有精巧的结构,主要 为中间的都柱(相当于一种倒立型的震摆)和它周围的八道(装置在摆的周围的 8 组机械装置) ;樽 的外面相应地设置 8 条口含小铜珠的龙,每个龙头下面都有一只张口向上的蟾蜍。如果发生较强的 地震,都柱因受到震动而失去平衡,这样就会触动八道中的一道,使相应的龙口张开,小铜珠即落 入蟾蜍口

40、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向。 16农历 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 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 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 某记。 ”再如苏轼石钟山记 :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 17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包括立春、雨 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

41、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 动,因此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姜夔扬州慢 : “淳熙 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 18晦朔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如庄周逍遥游 :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 春秋。 ” 是说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个月的时光, 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的寒蝉也不知道一年的时光。 19华盖 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于仙后座。旧时迷信,认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 运气就会不好。如鲁迅自嘲 :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 20天狼星 为冬季夜空最明亮的恒星。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4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天 狼”即天狼星。再如屈原九歌 : “举长矢兮射天狼。 ” 21黄泉 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打泉井至深时水呈黄色,又因为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 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阴曹地府。黄泉又称九泉、九泉之下,九泉 指九个泉井深,或谓天有九重天、地有九重地,表示极深。如孔雀东南飞 : “卿当日胜贵,吾独 向黄泉! ” 22初阳 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如孔雀东南飞 :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 23四时 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

43、、季春;以四月、五月、六 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 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分别称作孟冬、仲冬、季冬。如欧阳修醉翁亭记 :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 24社日 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 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 鼓。 ” “社鼓” ,指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 25初七 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该夜为牛郎织女相聚之夜。如孔雀东南飞 : “初七 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

44、26下九 农历每月十九日,是汉代妇女欢聚的日子。 27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司马迁廉颇 蔺相如列传 :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苏轼石钟山记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等。 (3)干支纪年法。如苏轼赤 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壬戌”指公元 1082 年,张溥五人墓碑记 : “予犹记周公之 被逮, 在丁卯三月之望。 ” “丁卯” 指公元 1627 年。 近世还常

45、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 如 “甲 午战争” “戊戌变法” “庚子赔款” “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等。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 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姜夔扬州慢 : “淳熙丙申至日。 ” “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年号, “丙申” 28纪月法 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德祜二年二月十九日。 ”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 堂即事 :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 “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3)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 :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 “

46、孟冬”代农历十月。 29纪日法 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全祖望梅花岭记 :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 刀自裁。 ”再如归有光项脊轩志 :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2)干支纪日 法。如屈原离骚 :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这里的“庚寅”就是指庚寅日。 (3)月相 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小月十 五日,大月十六日), 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袁枚祭妹文 : “此七月望日事也。 ” 再如苏轼赤壁赋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

47、相列后。如姚鼐 登泰山记 :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 30纪时法 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 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 人定。如孔雀东南飞中的“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 (2)地支 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现在的序数纪时的对应关系是: 31五更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 :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再如林觉民与妻书

48、: “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 天色纪时、五更与现代时间对应表为: 【高分宝典】 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秘诀只有一条,就是注重平时积累。具体的方法有: 1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整理。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整理。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 代表人物或著作) 、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 、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 、礼制 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 、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 、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 、 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积累相 关的文化常识。 2各个击破,积少成多。各个击破,积少成多。对已经收集整理的文化常识,要经常阅读、理解以达到记忆的目的。比如 我们对古代的官制就可以分类整理,积累之后,还要注重记忆。 【高考真题剖析】 一、【2019年年高考新高考新课标课标卷卷】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热门考点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题必考题型高分宝典:古代文化知识.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