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小说阅读专题指导小说知识总述小说知识总述v四大文学体裁:四大文学体裁:诗歌 散文 小说 戏剧v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广泛而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 体裁。三要素三要素小说知识总述小说知识总述作品作品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次要人物主题主题故事情节故事情节典型环境典型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开端开端发展发展高潮高潮结局结局作家作家读者读者v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的根本特征就是通过人物形象再现生活,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品
2、的主题思想。v小说塑造人物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各种描写方法,这也是我们考查的重点。小说要素小说要素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小说要素小说要素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人物常用的描写方法描描 写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正面描写肖像(容貌、衣着、表情、姿态)肖像(容貌、衣着、表情、姿态)动作动作语言语言心理心理神态神态环境环境其他人物其他人物v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v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 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v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小说要素小说要素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v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
3、事件的发展过程。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v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兼有序幕和尾声。开端开端: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开始的事件。发展发展:矛盾冲突逐渐发展、深化、激烈,走向高潮的过程。高潮高潮: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结局结局:作品情节发展的结束阶段。小说要素小说要素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v 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两个方面。v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v 社会环境社会环
4、境 主要指特定的时代风光、社会背景等。可以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处所、氛围、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v 环境描写常用于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突出主题 小说要素小说要素 环境环境v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v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
5、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小说要素小说要素 环境环境把握故事情节把握故事情节分析小说标题分析小说标题理解小说主题理解小说主题揣摩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常见考点分析常见考点分析考点一考点一 把握故事情节把握故事情节1.1.常见题型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指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中的某一部分。(4)写出“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真 题 再 现真题再现真题再现 一支金色的钢笔一支金色的钢笔1.1.请结合文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请结合文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我”的情感脉络的情感脉络,并将处内容填入
6、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将处内容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情情 节节情情 感感开端开端(1)(3)发展发展“她”不改,“我”批评“她”,“她”躲“我”,小男孩帮“她”,“她”借钢笔写字。悲戚、真怕、逃离(后悔)高潮高潮(2)欢呼、怒吼、渺小、狼狈结局结局校门口喜报栏上,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1)“她”第五次没用钢笔写字。(2)他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等两人冲过终点后,他才奔向终点。对 此,我对他怒吼斥责。(3)愤然(4)愧疚考点一考点一 把握故事情节把握故事情节2.2.答题模式:答题模式:(1)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样。(2)情节为下文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点明(表现)了的内容。考点一考点一 把握
7、故事情节把握故事情节3.3.情节作用情节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推动情节发展,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4)前后照应。(5)线索。(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1.1.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通过人物描写和关键句分析。(3)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5)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理性的思考。考点二考点二 揣摩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形象考点二考点二 揣摩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形象2.2.常见题型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某个人物形象。(2)某某
8、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某某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文章安排某个人物有什么作用?(5)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各种描写)。真 题 再 现道道 行行 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
9、,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真题再现真题再现 道行道行 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
10、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闯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一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
11、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簪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喷啧赞叹,拍手叫好。真题再现真题再现 道行道行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那你现在就不怕了?”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
12、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真题再现真题再现 道行道行1.1.皮挑儿是一个怎样的人?皮挑儿是一个怎样的人?德行高,道行高。2.2.大家原来叫他大家原来叫他“皮挑儿皮挑儿”,为什么后来改称,为什么后来改称“皮先生皮先生”?他给于先生挑担,身体低微,大家只知其姓,不知其名,故称之为“皮挑儿”;后来大家发现他德行好道行又高,心生敬意,故改称“皮先生”。真题再现真题再现 道行道行3.3.你认为皮挑儿需经过哪些努力才能学得皮影绝技你认为皮挑儿需经过哪些努力才能学得皮影绝技?留心观察;用心感悟;勤学苦练。5.5.
13、小说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于先生?小说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于先生?衬托出皮挑儿德行更高,道行更高。真题再现真题再现 道行道行4.4.你认为于先生你认为于先生“就这样一个能人就这样一个能人”,为什么,为什么“愣是一生愣是一生 不收徒不收徒”?保住自己的名声,保住自己的饭碗;缺乏皮挑儿那种“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的责任意识。真题再现真题再现 道行道行6.6.第(第(7 7)()(9 9)段)段“嘿嘿嘿嘿”一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一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嘿嘿一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
14、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于先生也是嘿嘿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皮挑儿的笑表现出他的随和与憨厚;于先生的笑表现出他的自豪与自信。使皮挑儿和于先生的形象更加生动传神。7.7.这篇小说写了两位皮影艺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这篇小说写了两位皮影艺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 是谁?是谁?研读全文,说说你的判断理由。研读全文,说说你的判断理由。主要人物:皮挑儿。判断理由:从小说标题看。“道行”指人的涵养、本领,所谓“涵养”,就是待人处世方面的修养。小说表现于先生时只侧重表现了他的本领,而表现皮挑儿时,既表现了其涵养,又表现了其本领。所
15、以,题目指向的应该是皮挑儿。从小说行文看,小说虽然起篇写的是于先生,但收篇在皮挑儿。主要人物无理由“中途消失”。从具体表现看,小说写于先生,一方面是为了引出皮挑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衬托皮挑儿,以于先生的高超技艺衬托皮挑儿的技艺高超。真题再现真题再现 道行道行3.3.答题模式:答题模式:(1)某某是一个的人物形象(本质属性)。(2)作为什么人(身份、职业等),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考点二考点二 揣摩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形象考点三考点三 分析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1.1.环境描写作用环境描写作用 (1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表现地
16、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铺垫。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展开、推动情节发展。象征、暗示或深化主题。考点三考点三 分析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1.1.环境描写作用环境描写作用 (2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等。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考点三考点三 分析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1.1.环境描写作用环境描写作用 (3 3)综合总结综合总结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映衬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点明中心)。2.2
17、.常见题型常见题型 (1)在文中准确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分析概括环境的特点。(3)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4)依照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考点三考点三 分析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3.3.思路点拨:思路点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为人物的出场(出现、活动)设置背景。(3)渲染气氛。(4)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5)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6)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考点三考点三 分析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4.4.答题模式:答题模式:(1)环境本身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2)具体描写了的景色,营造的氛围,渲染(定下)了的感情基调,烘
18、托了人物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揭示(寄托、暗示)的主题。考点三考点三 分析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1.1.思路点拨:思路点拨:(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3)联系作家创作的动机。(4)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开头、篇末入手。(5)从分析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入手。考点四考点四 理解小说主题理解小说主题2.2.常见题型常见题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 (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考点四考点四 理解小说主题理解小说主
19、题3.3.答题模式:答题模式: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表达(抒发、歌颂、批判、暗示、呼吁)了 的情感(态度、现象等)。考点四考点四 理解小说主题理解小说主题4.4.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1)歌颂、赞扬、彰显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 (3)揭示了的人生道理。(4)表达了的情感。考点四考点四 理解小说主题理解小说主题1.1.小说标题的含义:小说标题的含义:(1)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3)双层含义(一语双关)。考点五考点五 分析小说标题分析小说标题2.2.小说标题的作用:小说标题的作用:(1)时间、地点、环境 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
20、围。(2)物 作为线索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隐含比喻象征。(3)人物形象 点明主要人物点明主要人物、突出人物形象(品质、特点)突出人物形象(品质、特点)。(4)概括主要情节概括主要情节、提示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5)揭示主题揭示主题、一语双关一语双关、画龙点睛。(6)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点五考点五 分析小说标题分析小说标题真 题 再 现真题再现真题再现 一支金色的钢笔一支金色的钢笔1.1.小说题为小说题为“一支金色的钢笔一支金色的钢笔”,请问请问“钢笔钢笔”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你认为你认为“金色金色”有哪几层含义?有哪几层含义?
21、(1)线索。(2)一是颜色是金色,二是童真的友谊是珍贵的。1.1.常见题型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 作用。象征、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3)在语言运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语言精练、句式整齐、用词准确考点六考点六 分析写作技巧分析写作技巧2.2.其他技巧其他技巧 (1)人称作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2)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3)描写手法:人物描写、正面和侧面、细节和场面、
22、白描和工笔等。(4)结构安排:设置悬念、一波三折、前后呼应、戛然而止等。考点六考点六 分析写作技巧分析写作技巧考点八考点八 加工小说情节加工小说情节考点七考点七 品味语言特色品味语言特色洋洋 葱葱 最近小米的早晨常常从中午开始。阳光像儿子的小手,穿过层峦叠嶂的窗帘缝隙不依不饶地在小米脸上游走。这个时候的小米只好爬起身,蓬头垢面地来到洗漱间。母亲剥着洋葱走过来。小米说,妈,昨晚我梦到我爸爸了。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从父亲走后,母亲一直是这个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写。除此外,母亲还添了个毛病,爱买洋葱,紫皮的白皮的,一买就是一堆。小米越来越不明白,父亲跟母亲生活了整
23、整37年,说走就走了,母亲怎么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关于父母的爱情,小米从他们各自的口中听到许多,这些记忆的片段经过小米的连缀和拼凑,已经足够让她坚信,父母的婚姻情比金坚,牢不可破。但自父亲入土后,小米再没有看到母亲痛哭失声,再没有看到母亲椎心挖肝地念叨历历往事,甚至没有从母亲口中听到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忽然觉得母亲一下子老了,变得迟钝、麻木,开始淡忘过去的人和事。为此,小米特意带母亲去医院做了检查,小米不敢想象母亲某天得了老年痴呆该怎么办。庆幸的是,母亲身体健康一如往常,没有丝毫脑萎缩的迹象。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洋葱洋葱 小米却过上了日夜颠倒的生活。父亲的走,来得太突然,像一把从黑
24、暗深处猛然刺出的利刃,让小米猝不及防。小米曾经为父亲的晚年设想过许多美好场景,如今,曾经设想的美好瞬间被撕碎,小米无数次在黑夜里哭着惊醒,然后泪流满面。小米越是思念父亲,越是不能原谅母亲的冷漠。每天,蓬头垢面醒来的小米对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晚,我又梦见我爸爸了。小米希望母亲能够热切地问她:梦到什么了?你爸爸说什么了?令小米失望的是,母亲依旧冷漠,什么也不追问。执拗的小米每天醒来第一句话就说:我梦到我爸爸了。说完这句话,小米就出门。日子总是要过的。上班、开会、见客户、接孩子、开家长会,中年女人的一切生存和生活压力一丝不落地降临在小米身上。忙碌纷繁的生活润物无声地治好了小米的失眠,小米的早晨不
25、再从中午开始,小米也不再蓬头垢面。现在的小米又恢复成自信、干练、英姿飒爽的小米。对父亲的思念,偶尔如同涨潮的海水,丝丝缕缕浸湿小米的眼眶。小米会在听到某曲音乐时泪落如雨,会在拥堵的车流中因看到很像父亲的身影而抱着方向盘痛哭失声。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洋葱洋葱 母亲依旧漠然,整天坐在椅子上剥洋葱,弄得满屋子洋葱味儿,呛眼呛鼻,大人孩子每每眼泪汪汪。日子慢慢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父亲去世的阴影渐渐淡化。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子吧,失去了一个人,流过一些泪,以为永远不会好的伤口会慢慢愈合,时间真是最好的疗伤剂啊!忘了从哪天起,小米醒来再也没有说那句说了无数次的话。谁能想到,再次说起这句话的人,竟然是母
26、亲。那是小米搬进新房子不久后的一天,弟弟在电话那头兴高采烈地碱:妈!刚生了!恭喜您得了个大胖孙子!双喜临门,一大家子人免不了凑一起欢天喜地地大吃一顿。饭桌上,母亲开口就对小米说出了那句话。小米震惊极了,更让小米震惊的是,母亲紧跟着又说了一句:其实我天天梦见你爸。小米不知道母亲为什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从父亲走后,母亲从来没有提起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压抑着狂跳的心脏,问母亲:你都梦见我爸什么了?母亲淡淡地说:什么都梦见了。小米追问:怎么从来没有听你说过呢?母亲还是淡淡地说:有什么好说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难不成要记一辈子?那会儿你连房予都没有,你弟弟婚都没结,我再带头哭天喊地?我不能哭,我
27、得带好这个头儿,让你爸在那边放心!小米沉默了许久,问:妈,那能告诉我你为什么那么爱买洋葱吗?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洋葱洋葱 母亲拿起一颗洋葱,轻轻撕下外皮,空气中立刻弥漫出浓烈的气息。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母亲轻声说,想你爸的时候,就借着剥洋葱哭上一会儿 (略有删改)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洋葱洋葱1 1在小米看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在小米看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父亲去世后,母亲先是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写,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还添了个毛病,爱买洋葱;后来等小米搬进新房子,弟弟生了孩子,双喜临门时,母亲变了,说“天天梦见你爸
28、”并解释了先前表现的原因。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洋葱洋葱2 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 想了。采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母亲听到小米说“昨晚我梦到我爸爸了”时内心的痛苦,然而她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意在转移话题,又表现了母亲性格的坚韧和爱的深沉伟大。(2)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 露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滴落的眼泪比作“清晨草尖的露珠”,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眼泪的清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行为的理解和感叹,富有表现力。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洋葱
29、洋葱3.3.小说以小说以“洋葱洋葱”为题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为题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洋葱是母亲掩饰自己痛苦的道具,凸显母亲性格的坚韧;贯串全文的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洋葱洋葱4.4.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在父亲去世之后,母亲有痛苦却以剥洋葱掩盖,为的是 “带好这个头儿”,可见她是一个识大体,懂轻重的人;从母亲把爱埋在心底,以洋葱掩盖眼泪,可知她是一个 “深沉坚韧”的人;从母亲为了不让孩子看到自己流泪,特意买洋葱剥可知 她是一个细心的人;从母亲为了两个孩子一个没有房
30、子,一个没有结婚,自 己虽然天天梦见丈夫,但带头不沉迷在痛苦中,可见她 是一个深爱丈夫和孩子的人;从母亲在父亲去世时不说明买洋葱的原因,到小米搬进 新房,弟弟有了儿子之后才说明情况,可见她是一个用 心良苦的人。父亲是一盏灯父亲是一盏灯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原本,他们不该迷路。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儿子想
31、哭,说:“爸,我害怕。”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父亲是一盏灯父亲是一盏灯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
32、,儿子在后面跟着。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父亲是一盏灯父亲是一盏灯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
33、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中考
34、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父亲是一盏灯父亲是一盏灯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父亲是一盏灯父亲是一盏灯1 1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父亲
35、是一盏灯父亲是一盏灯2 2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 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父亲是一盏灯父亲是一盏灯3 3文章结尾写儿子问父亲文章结尾写儿子问父亲“14“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你真的看到灯光
36、了吗”,父亲没有回答。,父亲没有回答。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父亲没有看到灯光。理由: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 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也 一直没有底。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父亲是一盏灯父亲是一盏灯4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并没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 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
37、灯光”激励着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中考真题演练中考真题演练 父亲是一盏灯父亲是一盏灯5 5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在成长困境中的引领作用,如一盏灯,照亮并温暖儿子一路前行,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谢 谢 大 家天津市实验中学 李萌v1.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
38、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v2.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v3.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
39、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前理解”的统一。的统一。v4.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
40、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v5.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
41、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v6.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v 7.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v8.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许慎说:“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