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96184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九章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九章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九章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九章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u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理论与评价方法学习目的 理解理解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协调性 掌握掌握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方法 运用探讨运用探讨对中国发展状态的协调性与发展方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本章内容 第一第一节节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阐述协调发展评价的理论评价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第二节 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协调度”:构建一个具体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对中国发展协调性评价对中国发展协调性评价(发展状态的协调性和发展方式的合理性)第一节 人、资、环协调发

2、展评价理论基础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反映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内在要求。一、协调发展评价的意义 二、协调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 三、协调发展评价的基本思路第一节 人、资、环协调发展评价理论基础 一、协调发展评价的意义 对既有发展对既有发展状态状态的的评价:评价:评价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某个阶段的发展是否协调。对发展对发展方式方式的的评价评价: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发展方式进行方向性评判,以此判断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对地球安全性的评价:对地球安全性的评价:“我们共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命运共同体,地球的安全与人类的生存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一节 人、资、环协调发

3、展评价理论基础 二、协调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关系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的本质是和谐、和解。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的路径因时因地不同。方法方法手段:手段: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 旧三论/新三论:让人、资、环生态系统可分析经验经验验证:验证:中国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实践l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生态文明的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第一节 人、资、环协调发展评价理论基础 三、协调发展评价的基本思路(一)协调及其协调发展界定协调协调就是“配合得适当”,是良好的状态与有控制的过程协调协调发展发展是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在有效和

4、有益的规定约束下的多系统或多要素的整体综合共同发展人口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围绕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既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又促进资源环境的改善,通过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系统和要素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形成良性的、动态的变化过程。第一节 人、资、环协调发展评价理论基础 三、协调发展评价的基本思路(二)关于人资环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1、介绍人资环协调关系的研究、介绍人资环协调关系的研究p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人们对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的认识逐渐趋于理性,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2、介绍人资环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

5、、介绍人资环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规模调控/定量测度研究。p 对人口、资源与环境构成系统及其指标体系的测度是评价的主要方向,为我们进行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参考。第一节 人、资、环协调发展评价理论基础 三、协调发展评价的基本思路(三)人资环协调发展的评价思路1、评价内涵要求、评价内涵要求n协调发展是人口、资源、环境各子系统内部结构的协调,协调关注的是全局、整体和根本的发展,体现各个子系统背后的利益关系。p既要定性,又要数量化测度。既有空间协调,也有时间协调2、评价方法要求、评价方法要求n构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框架,并进一步选取主要成分,凝

6、练形成一个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型p构建一个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p采用协调指数协调指数来描述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第二节 人、资、环协调发展的“协调度”“协调度”定量描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程度。“协调度”反映人资环的有序状态,反映人资环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空间上的区域差异。“协调度”是通过指标量化评价得出的一个表征值,定量反映人资环的同步度、和谐度、耦合度等有序程度,体现发展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元性。一、协调发展的评价方法 二、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协调发展的“协调度”模型第二节 人、资、环协调发展的“协调度”一

7、、协调发展的评价方法n协调发展评价的四方面要求:整体协调性、内部协调性、时间协调性、空间协调性。主要评价方法:主要评价方法:(一)综合指标体系评价一)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方法p这是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构建一套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是在传统的GDP、GNP等指标基础上,重新构造一些新指标,用以反映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p优点优点:将资源、环境等影响人类福利的因素货币化算入了GNP指标中(一般称为GNP指标的“绿化”)p缺点缺点: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等指标的货币化问题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一)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一)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举例:中国的专家牛文元与美国专家于1993年共同提出的可持

8、续发展度(DSD)指标体系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选取有关要素作为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因子,用人均绿色GDP、经济生产力、资源承载力和环境缓冲力等指标因子来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二)层次性指标体系评价二)层次性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方法p这类方法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目标层)分解为较为具体的指标(准则层),准则层又细分至具体指标p优点:优点:这类指标体系从结构和状态两个方面入手,可以全面综合地反映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各方面的特征。p缺点:缺点: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往往很繁杂且易重复,难以体现协调发展各主要要素间的联系。p代表代表举例举例:毛毛汉英汉英将可持续发展指标

9、体系的准则层指标分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与环境支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四项;凌亢凌亢等将准则层指标定为可持续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协调度三项;刘求实刘求实的二级指标则由系统协调性和系统发展水平两个方面组成。(三)(三)DPSIR概念框架模型评价概念框架模型评价方法方法p产生过程:产生过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1996年提出了DSR指标体系,后又在DSR的基础上发展出PSR概念模型,即“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随后在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的共同推动下,由欧洲环境总署正式提出DPSIR概念框架模式。p内涵:内涵:DPS

10、IR概念框架具体包括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响应(R)五个因子。p优点:优点:DPSIR概念框架有助于理解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理,为人口资源与环境逻辑关系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模型。p缺点:缺点: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存在上述关系。另外,同一指标在DPSIR框架中可能会具有多种功能。n 不能把 DPSIR 框架模型作为单一方法使用,而是要灵活地将其整体性和变通性相结合,并附加一些假设条件,加强对指标体系间交互式影响的认知,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节 人、资、环协调发展的“协调度”二、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n在借鉴如上概念框架模型认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构建一个

11、合理的指标体系,用以测度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如何数量化地测度还处在探讨之中,这是探索的前沿。(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原则p1.目的性与导向性相目的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结合p2.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结合p3.独立性与关联性相独立性与关联性相结合结合p4.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结合p5.全局性和区域性相全局性和区域性相结合结合p6.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二、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二、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续)第二节 人、资、环协调发展的“协调度”二、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说明p这

12、一指标体系分目标层、约束层、指标层三层。这一指标体系分目标层、约束层、指标层三层。n目标层是反映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协调度(目标层是反映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协调度(D)n约束层是体现指标的类型,主要是对人口、资源与环境就约束层是体现指标的类型,主要是对人口、资源与环境就其作用影响进行归类,主要分为其作用影响进行归类,主要分为2大类大类5小类,包括人口综小类,包括人口综合发展指数(合发展指数(X)和资源环境综合指数()和资源环境综合指数(Y)2大类大类p人口综合发展指数(人口综合发展指数(X)分为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为人口数量质量结构X1、人口生活水平、人口生活水平X2、人口产出水平

13、、人口产出水平X3,分别反映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及其生活水平,分别反映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及其生活水平、劳动效率、劳动效率p资源环境综合指数(资源环境综合指数(Y)分为资源利用水平)分为资源利用水平Y1、环境保护水平、环境保护水平Y2,资源利用水平资源利用水平Y1主要反映水、耕地、林木、草地、可再生能源等资主要反映水、耕地、林木、草地、可再生能源等资源状况及其利用程度。而环境保护水平源状况及其利用程度。而环境保护水平Y2主要反映生产生活的负面主要反映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下对环境造成的负担及为此付出的代价影响下对环境造成的负担及为此付出的代价p这些指标还可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增减。这些指标还可以结合实际

14、需要进行增减。第二节 人、资、环协调发展的“协调度”三、协调发展的“协调度”n协调度是度量系统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协调度是度量系统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是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是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一般以构建数学模型的方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一般以构建数学模型的方式来定量化地表达协调程度式来定量化地表达协调程度。p几种评价模型几种评价模型(一)综合指数(一)综合指数模型模型: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是在合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一般是在合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用一般数学方法进行标准化(无量纲

15、化)处理,运用线性加权模型、乘数评价模数学方法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化)处理,运用线性加权模型、乘数评价模型、代换法等不同的形式最后转化为综合指数型、代换法等不同的形式最后转化为综合指数模型。模型。(二)协调发展函数模型(二)协调发展函数模型1.模糊模糊隶属度函数协调发展隶属度函数协调发展模型:是模型:是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拓展的一种针对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评价方法拓展的一种针对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评价方法。2.协调协调发展等级类型的发展等级类型的划分:是划分:是按照协调发展度的计算结果按一定的数按照协调发展度的计算结果按一定的数值范围划分为上下限连续的区间,形

16、成一个连续的协调发展等级值范围划分为上下限连续的区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协调发展等级阶梯阶梯第二节 人、资、环协调发展的“协调度”三、协调发展的“协调度”(三)主成分分析法(三)主成分分析法一种代表性方法一种代表性方法n 含义:含义:主成分分析法(PCA)是通过将多个变量降维处理,线性变换,从而提取出少数几个代表性较强的综合因子来代表原来众多的变量。n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在对构建的体系中所选取的众多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最大法或四次方最大法等对因子进行旋转和降维处理,从而得到主控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积贡献率以及载荷矩阵等,以此来衡量各个主成分(即主要因子)的重要程度。n

17、 优势优势:可以有效客观地提取众多影响因素的主要因素,对分析研究客体更具有针对性和指示性。n 步骤:步骤:首先,首先,通过对指标初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极值标准化”方法,分别计算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其次,其次,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别对人口、资源与环境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人口综合发展指数和资源环境综合利用指数,最后最后,再利用协调度模型计算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第三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n 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首先要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演进,然后深入理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再对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的“协调度”进

18、行评价一、中国人资环关系的历史演进二、中国发展的“协调度”评价三、促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第三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一、中国人资环关系的历史演进p中国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认识的过程,集中体现在发展观的演进上。发展观是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经验总结和一般发展规律的凝练。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p发展观是我们认识不同阶段发展特色及其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的重要线索p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经历了具有代表性的五个阶段的发展演进。第三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一、中国人资环关系

19、的历史演进n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五个阶段的发展演进。(一)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阶段(一)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阶段(二)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阶段(三)重视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阶段(三)重视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阶段(四)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阶段(五)进行(五)进行“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四个全面”发展阶段发展阶段n 总结:总结:这是对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关系的探索实践,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模式的理论总结,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意味着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真正明确“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第三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二、

20、中国发展的“协调度”评价p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步骤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步骤:了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界定明晰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 构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框架,凝练适宜中国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适当的方法,计算人口综合发展指数、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指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度 选取适当的协调度的判别标准和划分类型,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情况进行评估测度 根据评估结果,完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估模型,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思路和策略。第三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21、评价二、中国发展的“协调度”评价n 利用第二节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计算人口利用第二节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计算人口综合发展指数、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指数、中国人口综合发展指数、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指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度、资源与环境协调度。n 通过指标数据的处理,得出的结果通过指标数据的处理,得出的结果如下表如下表9-3所示。所示。从表9-3可以看出,2004年、2005年的人口综合发展指数为负,20112013年的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指数也为负,计算出的协调度结果与实际印象有一定的差距。人口综合发展指数和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指数的离差越大,协调度的值就越小。因而可以推测,20042006年

22、协调度逐步上升,而20102013年协调度逐年下降。第三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二、中国发展的“协调度”评价n 依据指标依据指标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处理,按照表,按照表9-3所所示,做图示如下示,做图示如下第三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二、中国发展的“协调度”评价n 依据指标数据表和图示,对中国依据指标数据表和图示,对中国20042013年人口年人口、资源、资源与环境协调与环境协调发展情况的说明:发展情况的说明:p 总体情况:如总体情况:如图图9-2所示,就总体变化趋势而言,人口、所示,就总体变化趋势而言,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呈现倒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呈现倒

23、U形趋势,形趋势,20042013年中国人口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而资源环境综年中国人口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而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下降,在合发展水平逐年下降,在2008年达到峰值年达到峰值。p 具体来看,具体来看,20042013年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年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规律和主要动力因素,呈现以下展的具体规律和主要动力因素,呈现以下3个特点:个特点:人口人口综合发展水平线性综合发展水平线性上升上升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波动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波动下降下降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呈倒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呈倒U形形第三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三、促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n 要使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要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纳入一体综合治理n 促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与促进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与策略策略 一要树立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总体协调理念 二要明确生态承载“总体有限”的底线思维 三要从“三维”出发,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衡量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要综合推进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五要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九章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