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时达标 (三 ) 1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 )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 ? 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 ? 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他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 “ 大课 ” ,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 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
2、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 ?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 (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 )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 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 “ 汉代封建只是
3、郡县制的变形 ” 的理由。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 “ 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 ?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解析 (1)从材料一中 “ 任免权集中于中央 ” 得出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据 “ 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 ” 得出郡级官员分工负责,据 “ 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得出郡县官吏须服 从中央统一调动,据 “ 每年正月 大课 ,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 ” 得出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 “ 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 ” 可知是郡国并
4、行制;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 “ 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 ”“ 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 ”“ 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 ” 等几个角度说明即可。 (3)从材料三中 “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 ”“ 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 ”“ 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 来概括,并结合所学,从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演变趋势、行省制概念等角度回答即可。 (4)必须综合以上材料分析 ,根据 “ 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 ”“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 可知制度的【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继承和发展;从材料中 “ 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 ? 的同时,把相当一部
5、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 来概括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答案 (1)主要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级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2)制度:郡国并行制。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 (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 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 2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历时一千多年,影响巨大,是中国不应忽视的一份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评价科举是 “ 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 ” , “ 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 ” 。 中国环行记 (1896 年 )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元代科举的规模与地位不能同两宋相比,总的说来,科举制度在元代是一个衰落期。这虽然是元代蒙古统治者文化低落的反映, 但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情况又促成了元代文学艺术形成自身的一些特点甚至是优点。 材料三 以下为清光绪三十年 (1904 年 )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 (一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 ? 三者孰为最急策。 (二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
7、得失利弊策。 (三 )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材料四 ?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时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令人钦佩的 “ 突出特征 ” 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学者认为元代科举制的状况与
8、当时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何关系? (3)材料三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初新式人才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4)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科举制的研究进入兴盛期, “ 科举学 ” 已成一门专学。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科举制时须注意哪些原则? 解析 (1)结合科举制的相关知识,从选官标准、选拔范围、选拔方法和作用等方面归纳科举制的特征。 (2)从材料二 “ 科举制度在元代是一个衰落期。这虽然是元代蒙古统治者文化低落的反映,但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情况又促成了元代文学艺术形成自身的一些特点甚至是优点 ” 归纳。 (3)
9、第一小问人才,从材料三试题内容可知都涉及西方的科技和制度,从问题可知都要求就 解决现实问题发表见解;第二小问背景,结合 20 世纪初中国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传统科举制弊端等角度总结。 (4)据材料四 “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 ? 一切诿卸于古人 ” 归纳总结。 答案 (1)特征:以才能为选官标准 (标准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范围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方法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作用 )。 (2)关系:蒙古统治者的文化低落导致了元代科举制的衰落;科举制的衰落客观上促进了当时文学艺术的繁荣。 (3)人才:了解西方文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背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10、民地半封建社会;西学传 播;近代教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用人才;传统科举制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4)原则:尊重和敬畏历史;客观理性评价;不苛求古人。 (言之有理即可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贫苦农民出身的皇帝,最怕别人瞧不起他,怕那些跟他南征北战的战友们对他不忠,还怕那些有知识的儒士们不肯为他所用,这种自卑心理始终伴随 着他。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
11、允许人们染指皇权。胡惟庸的权力增长,把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驱逐他认为不大会支持他的人。朱元璋杀胡惟庸,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作为数代沿用不移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宰相制度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后明成祖时期出现了内阁,清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来辅助皇帝处理政事。虽说宰相制度被废除,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宰相制度,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 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二 伏尔泰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认为比之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统治形式,中国要幸运得多。在这里, “ 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
12、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 44 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辅佐的衙门 ” 。因此,在伏尔泰看来,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1)根据材料,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应如何理解 “ 朱元璋不可能从根 本上废除宰相制度 ”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认为中国的政治形式是 “ 更好的政府 ” 的理由及你对古代中国行政运行机制的认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 “ 近在咫尺的元
13、代权臣乱政 ”“ 这种自卑心理始终伴随着他 ”“ 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 ”“ 胡惟庸的权力增长 ” 概括;第二小问,从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和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助手等方面说明其存在的必要性。 (2)第一小问,材料二中引文共三句话,一句话即一层原因,从中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一分为二的评价古代中国行政运 行机制,既要肯定其对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要看到专制制度的弊端。 答案 (1)原因:元朝权臣乱政的教训;出身贫寒的自卑心理;权力欲望导致的猜忌;胡惟庸的专权跋扈。理解:专制集权下政务繁多,君主个人无法应对;百官众多,需要一个统领。 (2)理由:官员通过考试选拔;政府机构层级清晰;官员有辅佐机构。认识:古代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也容易滋长腐败,导致政治黑暗。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帝国初期,执政者为了解决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对地方治 理的困境,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中央政府经常性地派出特使巡省天下,以便监察州县 ” 。景云二年 (公元 711年 ),唐中宗发布政令 “ 分天下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