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国家政体的演变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02249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国家政体的演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古代国家政体的演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古代国家政体的演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古代国家政体的演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古代国家政体的演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讲第二讲 古代政体的历史演变古代政体的历史演变子曰:“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论语为政)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导论:政体的概念政体是国家的形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君主制(贵族、专制、立宪)、民主制、共和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说清究竟哪一种因素为主要因素。中国古代的政体为君主制,分为两个阶段:贵族君主制、专制君主制(君主丞相制、君主宰辅制、绝对君主制)。一、夏商至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演变(一)夏商君主政体的产生1.夏代的君主政体夏代的君主政体禹在治水过程中,加强和扩大了

2、自己的权力,禹在治水过程中,加强和扩大了自己的权力,将部落联盟变成为国家,使联盟组织变成为国家将部落联盟变成为国家,使联盟组织变成为国家机构,自己则由联盟首脑变成了国家。废除了禅机构,自己则由联盟首脑变成了国家。废除了禅让制。让制。启加强自己的王权,镇压了反对启加强自己的王权,镇压了反对“家天下家天下”的的有扈氏与贵族伯益,巩固了自己的王权。有扈氏与贵族伯益,巩固了自己的王权。一、夏商至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演变(一)夏商君主政体的产生2.商代的君主政体商代的君主政体汤吊民伐罪建立商朝。商代的王位继承制度,是汤吊民伐罪建立商朝。商代的王位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传子)与兄终弟及(传弟)并存。父死子

3、继(传子)与兄终弟及(传弟)并存。商王自称商王自称“余一人余一人”,表明他是高居全社会之上,表明他是高居全社会之上的惟一的统治者。的惟一的统治者。商王可以称商王可以称“帝帝”,“帝帝”通通“蒂蒂”。“蒂蒂”为花托。上古先民从花开花落、植物生生不息,代为花托。上古先民从花开花落、植物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之中感悟到自然与生命的伟大与神秘,而又代相传之中感悟到自然与生命的伟大与神秘,而又不能解释这神秘,因之将不能解释这神秘,因之将“蒂蒂”视之为自然神。商视之为自然神。商王称王称“帝帝”有将自己神化的意蕴。有将自己神化的意蕴。一、夏商至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演变(一)夏商君主政体的产生3.周代的君主政体周

4、代的君主政体周王自称周王自称“天子天子”,是上天的儿子,代表上天,是上天的儿子,代表上天来统治人类社会,给自己披上神秘的外衣。来统治人类社会,给自己披上神秘的外衣。一、夏商至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演变(一)夏商君主政体的产生4.贵族君主制的特征贵族君主制的特征君主是世袭的。君主是世袭的。这是中国君主制度的基本特征,在强化和神化这是中国君主制度的基本特征,在强化和神化君权、君主的过程中,披上合法与神秘的外衣。君权、君主的过程中,披上合法与神秘的外衣。“龙种龙种”。传男不传女,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幼。传男不传女,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幼。与西欧有些国家君主由诸侯选举产生确实大不与西欧有些国家君主由诸侯

5、选举产生确实大不相同。相同。一、夏商至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演变(一)夏商君主政体的产生4.贵族君主制的特征贵族君主制的特征君主的权力受到贵族(特别是宗法贵族)的限制。君主的权力受到贵族(特别是宗法贵族)的限制。u其一,君其一,君权受到贵族权受到贵族长老的制约。长老的制约。大事咨之于大事咨之于贵族长老。贵族长老。伊尹放太甲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于桐宫。一、夏商至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演变(一)夏商君主政体的产生4.贵族君主制的特征贵族君主制的特征君主的权力受到贵族(特别是宗法贵族)的限制。君主的权力受到贵族(特别是宗法贵族)的限制。周公辅平王石刻周公辅平王石刻一、夏商至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演变(一)夏

6、商君主政体的产生4.贵族君主制的特征贵族君主制的特征君主的权力受到贵族(特别是宗法贵族)的限制。君主的权力受到贵族(特别是宗法贵族)的限制。u其二,分封制对君权的分割。其二,分封制对君权的分割。在贵族君主制下,君主与贵族的关系是相互在贵族君主制下,君主与贵族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天子对贵族有封赏、生杀予依存、相互制约的。天子对贵族有封赏、生杀予夺的权力。如夺的权力。如国语国语所载周恭王灭密,所载周恭王灭密,史记史记所载周夷王烹齐哀侯。贵族对天子亦有拥立和放所载周夷王烹齐哀侯。贵族对天子亦有拥立和放逐、谏诤与诛杀的权力。如周厉王奔彘、共和行逐、谏诤与诛杀的权力。如周厉王奔彘、共和行政,则

7、是贵族与国人放逐天子的记录。政,则是贵族与国人放逐天子的记录。一、夏商至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演变(二)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瓦解1.贵族君主制瓦解的表现贵族君主制瓦解的表现周王室衰败,天子权力衰微,诸侯权力增强,周王室衰败,天子权力衰微,诸侯权力增强,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复存在。天子与诸侯的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复存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由君臣关系向国与国的关系过渡。关系,由君臣关系向国与国的关系过渡。诸侯在各自国家里逐渐加强自己的地位,削弱诸侯在各自国家里逐渐加强自己的地位,削弱贵族势力,削弱贵族君主制政体。人:废除世卿贵族势力,削弱贵族君主制政体。人:废除世卿世禄,吸引客卿,建立官员任

8、免制度;地:剥夺世禄,吸引客卿,建立官员任免制度;地:剥夺卿大夫的封邑,推广郡县制度。卿大夫的封邑,推广郡县制度。一、夏商至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演变(二)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瓦解2.贵族君主制瓦解的原因贵族君主制瓦解的原因贵族君主制本身具有原始的脆弱性。贵族与君主不贵族君主制本身具有原始的脆弱性。贵族与君主不是平等的。君主处于主导地位,它不是贵族选举的,是平等的。君主处于主导地位,它不是贵族选举的,而是世袭的;贵族由君主分封而来,对君主的制约而是世袭的;贵族由君主分封而来,对君主的制约非常用限。非常用限。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各诸侯国之间的

9、联系,客观上提出了打破各国间相互分割的壁垒,加系,客观上提出了打破各国间相互分割的壁垒,加强政治联系,走向地区性乃至全国统一的要求。强政治联系,走向地区性乃至全国统一的要求。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促成了专制君主制的形成。战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争促成了专制君主制的形成。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扩大,战争的频率加快。国时期,战争的规模扩大,战争的频率加快。一、夏商至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演变(二)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瓦解2.贵族君主制瓦解的原因贵族君主制瓦解的原因u民主政体有利于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有利民主政体有利于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有利于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有利于行政的反馈与调节。于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10、有利于行政的反馈与调节。u专制政体决策程序简单,决策贯彻快,行政效专制政体决策程序简单,决策贯彻快,行政效率高。更有利于战争,可迅速动员全国的财力、率高。更有利于战争,可迅速动员全国的财力、物力、兵力投入战争,有利于赢得战争主动与机物力、兵力投入战争,有利于赢得战争主动与机遇。遇。一、夏商至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演变(二)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君主制的瓦解3.贵族君主制向君主专制政体的过渡贵族君主制向君主专制政体的过渡停止或限制分封。新夺取的土地,设置郡县,停止或限制分封。新夺取的土地,设置郡县,成为国君直接管理的行政区;向贵族的封邑派出成为国君直接管理的行政区;向贵族的封邑派出国君委任的官吏,剥夺贵

11、族对封邑的统治权。国君委任的官吏,剥夺贵族对封邑的统治权。建立新的行政体制与官员管理制度。官员任免建立新的行政体制与官员管理制度。官员任免制、御史监察制、上计制。制、御史监察制、上计制。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君主丞相制(一)秦、西汉中前期的君主丞相制1.君主丞相制的特征君主丞相制的特征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下,同时存在着一个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下,同时存在着一个“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丞相或相国。皇帝通的丞相或相国。皇帝通过丞相治理国家。过丞相治理国家。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君主丞相制(一)秦、西汉中前期的君主丞相制2.丞相的地位及君主的关系丞相的地位及君主的关系丞相的

12、地位是丞相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上”。具有仅次于皇帝的权力。具有仅次于皇帝的权力。丞相制约君主,但作用有限。丞相制约君主,但作用有限。丞相周昌反对刘邦立赵王如意丞相周昌反对刘邦立赵王如意为太子。为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臣期期不奉诏”。丞相。丞相陈平、周勃废少帝立文帝。霍光迎陈平、周勃废少帝立文帝。霍光迎立昌邑王为帝,后又废之,重立宣立昌邑王为帝,后又废之,重立宣帝。帝。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君主丞相制(二)西汉中后期君主丞相制的变化1.汉武帝削弱相权、加强君权汉武帝削弱相权、加强君权打破以功臣、诸侯为相打破以功臣、诸侯为相的惯例,以儒生为相;的惯例,以儒生为相;加强谋议群

13、体,以文人加强谋议群体,以文人学士为侍中。学士为侍中。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君主丞相制(二)西汉中后期君主丞相制的变化2.西汉末年三公制度的改革西汉末年三公制度的改革丞丞 相相司徒司徒太太 尉尉司马司马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司空司空u这不仅仅是名称上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而是一次结的改变,而是一次结构改革。司徒位于大构改革。司徒位于大司马之下,司徒也不司马之下,司徒也不再担负丞相的责任与再担负丞相的责任与行使丞相的职能。行使丞相的职能。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君主丞相制(三)尚书制度1.东汉之前尚书地位的提升东汉之前尚书地位的提升战国时期,已有尚书,隶属九卿之一的少府,管战国时期,已有尚书,隶属

14、九卿之一的少府,管理君主的文书,相当于君主的秘书,地位轻微。理君主的文书,相当于君主的秘书,地位轻微。汉武帝时,尚书掌受令与出令,渐成为国家政务汉武帝时,尚书掌受令与出令,渐成为国家政务的中枢。汉武帝临终前,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辅的中枢。汉武帝临终前,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辅政,将尚书交到大臣手中,称政,将尚书交到大臣手中,称“领尚书事领尚书事”。东汉初,改东汉初,改“领领”为为“录录”,称,称“录尚书事录尚书事”。录为省察。录为省察。“录尚书事录尚书事”意为过问、总领尚书事。意为过问、总领尚书事。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君主丞相制(三)尚书制度2.东汉尚书地位的进一下提高东汉尚书地位的进一下提

15、高尚书台为国家的政务中枢。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为国家的政务中枢。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君主丞相制(三)尚书制度3.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性质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性质的变化尚书台由国家的政务中枢变为国务总署。尚书诸尚书台由国家的政务中枢变为国务总署。尚书诸曹取代九卿,直接处理国家政务,由协助皇帝的办曹取代九卿,直接处理国家政务,由协助皇帝的办公机构,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公机构,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录尚书事实际成为没有丞相之名的丞相。尚书制录尚书事实际成为没有丞相之名的丞相。尚书制度存在长达度存在长达600余年。余年。三、隋唐宋元时期的君

16、主宰辅制(一)隋以前宰相群体的萌芽1.君主宰辅制的定义君主宰辅制的定义在君主之下,有一个辅政的宰相群体。宰相不再在君主之下,有一个辅政的宰相群体。宰相不再是一人,而是一群。是一人,而是一群。三、隋唐宋元时期的君主宰辅制(一)隋以前宰相群体的萌芽2.对录尚书事的分割对录尚书事的分割西晋时,并置两个录尚书事,使其相互牵制。西晋时,并置两个录尚书事,使其相互牵制。东晋时,设置分录。有录尚书六条事、参录尚书东晋时,设置分录。有录尚书六条事、参录尚书事、经关尚书七条事。分录与总录之间,地位不平事、经关尚书七条事。分录与总录之间,地位不平等,分录听命于总录,起不到强有力的制衡作用。等,分录听命于总录,起不

17、到强有力的制衡作用。南朝齐、梁时,录尚书事成为非常的机构,时设南朝齐、梁时,录尚书事成为非常的机构,时设时废。时废。南朝陈时,废除录尚书事这一官职。南朝陈时,废除录尚书事这一官职。三、隋唐宋元时期的君主宰辅制(二)群体宰辅制的形成隋朝时,提升内史、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内史隋朝时,提升内史、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内史令、侍中、令、侍中、尚书令的地位。尚书令的地位。唐代时,演化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形成中唐代时,演化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形成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复议,尚书省执行的体制。三者书省决策,门下省复议,尚书省执行的体制。三者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分别向皇帝负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分别向皇帝

18、负责。三、隋唐宋元时期的君主宰辅制(二)群体宰辅制的形成唐代时,还建立了政事堂。政事堂会议讨论和决唐代时,还建立了政事堂。政事堂会议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政事堂成为最高决策机关。政事堂的定国家大事,政事堂成为最高决策机关。政事堂的法定参加者为三省长官。皇帝也经常派一些亲信参法定参加者为三省长官。皇帝也经常派一些亲信参加政事堂会议,给予加政事堂会议,给予“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的的加衔。凡三省长官或有加衔。凡三省长官或有“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加衔的都为宰相。宰相群体形成,五六个人、七八加衔的都为宰相。宰相群体形成,五六个人、七八个人,甚至十多个人。个人,甚

19、至十多个人。三、隋唐宋元时期的君主宰辅制(二)群体宰辅制的形成宋代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宋代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三司使、三司副使皆为宰相。正职一般枢密副使、三司使、三司副使皆为宰相。正职一般为一人,副职有若干人。为一人,副职有若干人。元代时,丞相、左丞相、右丞相、平章军国重事、元代时,丞相、左丞相、右丞相、平章军国重事、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皆为宰相。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皆为宰相。四、明清的绝对君主制(一)明代的绝对君主制朱元璋刚愎自用的特殊性格、猜忌狐疑的心理,朱元璋刚愎自用的特殊性格、猜忌狐疑的心理,与君主宰辅制体制形成

20、矛盾。于是他废除了宰相与君主宰辅制体制形成矛盾。于是他废除了宰相制度,把六部升格,亲自指挥,国家政事,一由制度,把六部升格,亲自指挥,国家政事,一由皇帝决断。绝对君主制的形成了。皇帝决断。绝对君主制的形成了。绝对君主制改变了有史以来君主通过相职管理绝对君主制改变了有史以来君主通过相职管理国家的历史。国家的历史。绝对君主制下,君主既是国家元首,以是行政绝对君主制下,君主既是国家元首,以是行政首脑。首脑。1.朱元璋与绝对君主制的建立朱元璋与绝对君主制的建立四、明清的绝对君主制(一)明代的绝对君主制1.朱元璋与绝对君主制的建立朱元璋与绝对君主制的建立绝对君主制极大地加强了皇权,绝对君主制极大地加强了

21、皇权,也极大地暴露了君主制的弊端。也极大地暴露了君主制的弊端。u个人专断政治,没有权力制约个人专断政治,没有权力制约机制,没有选拔机制,国家的机制,没有选拔机制,国家的繁荣昌盛与衰落败亡,往往取繁荣昌盛与衰落败亡,往往取决于君主个人的贤智还是愚鲁,决于君主个人的贤智还是愚鲁,圣明还是暴虐。圣明还是暴虐。四、明清的绝对君主制2.明代的内阁制度明代的内阁制度皇帝既想总揽权力,又无力完全处理政务。朱元皇帝既想总揽权力,又无力完全处理政务。朱元璋璋8天批阅奏折天批阅奏折1666件,涉及事情件,涉及事情3391件。件。以殿阁大学士充当皇帝的秘书以及处理政务的助以殿阁大学士充当皇帝的秘书以及处理政务的助手

22、。手。主要职责:传旨当笔;票拟批答。主要职责:传旨当笔;票拟批答。大学士最初官秩五品,地位较低。后来,大学士大学士最初官秩五品,地位较低。后来,大学士逐渐参与机务,多以官秩三品的尚书入阁,地位渐逐渐参与机务,多以官秩三品的尚书入阁,地位渐隆。隆。(一)明代的绝对君主制四、明清的绝对君主制3.明代的宦官专权明代的宦官专权绝对君主制形成后,宦官的地位与作绝对君主制形成后,宦官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成祖之后,皇帝用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成祖之后,皇帝耽于安乐,大多不理政事。如明神宗在耽于安乐,大多不理政事。如明神宗在位位48年,年,20年不理朝政。明熹宗喜做年不理朝政。明熹宗喜做木工。皇帝甚至连

23、内阁票拟的政务处理木工。皇帝甚至连内阁票拟的政务处理方案也不愿看,交由宦官去处理。其中,方案也不愿看,交由宦官去处理。其中,代皇帝抄写圣谕的秉笔太监,成为实际代皇帝抄写圣谕的秉笔太监,成为实际操作国家机器的人。操作国家机器的人。(一)明代的绝对君主制四、明清的绝对君主制3.明代的宦官专权明代的宦官专权(一)明代的绝对君主制四、明清的绝对君主制4.明代国家政体的形式与实质明代国家政体的形式与实质明代的国家政体,形式上是绝对君主制,实际上明代的国家政体,形式上是绝对君主制,实际上是宦官政治与内阁政治间徘徊。是宦官政治与内阁政治间徘徊。(一)明代的绝对君主制四、明清的绝对君主制(二)清代绝对君主制清

24、初延续明代绝对君主的形清初延续明代绝对君主的形式,改内三院(内国史院、内式,改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宏文院)为内阁。秘书院、内宏文院)为内阁。但权力不在内阁,而在但权力不在内阁,而在“议政议政王大臣会议王大臣会议”,具有贵族政治,具有贵族政治色彩。色彩。康熙帝时,设南书房处理军康熙帝时,设南书房处理军机要务,削弱了机要务,削弱了“议政王大臣议政王大臣会议会议”的权力。的权力。四、明清的绝对君主制(二)清代绝对君主制雍正帝之后,军机处的出现,形成新的权力中枢,雍正帝之后,军机处的出现,形成新的权力中枢,逐渐取代逐渐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同时,它超越内阁、。同时,它超越内阁、代替内阁,成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参谋与助手。代替内阁,成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参谋与助手。作业:贵族君主制的特点有哪些?贵族君主制的特点有哪些?为什么说秦汉时期国家政体的特点是君主丞相制为什么说秦汉时期国家政体的特点是君主丞相制度?度?隋唐时期国家政体的特征是什么?隋唐时期国家政体的特征是什么?绝对君主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有哪些特点?绝对君主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有哪些特点?欢迎批评指正!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古代国家政体的演变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