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 论 一 什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 三 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容 四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五 如何学习中国现代文学一、什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至今的文学,即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它是和中国的现代史和当代史相对应的概念。现代指民主革命时期,当代指社会主义时期。学术界力图打通中国近、现、当代文学的概念,因而有以下不同的称呼:20世纪中国文学,近百年中国文学,19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等。二、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又称“新文学”,指1917年到1949年间的文学。同时也是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是
2、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传统尤其是近代白话文的成果,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营养而发展起来的新文学。新文学与旧文学的不同在于语言与形式、思想与内容以及观念与品格。但其精神又与古代文学相连。此问题相当复杂。中国现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宝贵内容。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包括作品、作家、现象和批评四大内容。本课程将涉及到数千部(篇)作品,讲到数十部(篇)作品,重点分析四、五部(篇)。本课程涉及数百个作家,讲述数十个,重点学习十多个。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想、文学社团、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区域等。文学批评即文学评论,包括作品、作家、现象以及文学史的批评。四、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
3、分期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三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9。四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另有后两期1937-1942,1942-1949)。五分法:1917-1921,192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本课程采用四分法。五、如何学习中国现代文学(一)听讲与自学相结合(二)认真完成作业(三)读一点现代历史和理论书(四)实践中学习第一章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准备 第二节 文学革命的发生 第三节 外来文艺的影响 第四
4、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第五节 文学思想论争 第六节 文学革命的意义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准备 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情形 1840年以来,民族存亡日益严重。中国社会处在封建统治中。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找真理。报刊业、出版业发展,自由撰稿人形成队伍,文学受众求新,接受方式由听到读。二、晚清以来的文学变革 1898年“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此前后文学观念发生变革。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诗界革命”,黄杂感:“我手写我(吾)口”;梁启超等“新文体”,“文界革命”;严复、夏曾佑、梁启超等“小说界革命”,“新小说”。提倡“俗语”(白话),“言文一致”。王国维、周氏兄弟。三、文学革命前的文学作品 清末散文有
5、“新文体”作品:少年中国说、新民说;革命派散文家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小说有刘鄂老残游记、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林纾的翻译小说哺育了一代新文学作者。民初小说以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最为著名。鸳鸯蝴蝶派“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徐枕亚的玉梨魂 青年何梦霞,应校董秦石痴之聘,任 教石湖小学,课余又为远亲崔元礼之 孙鹏郎授课。鹏郎幼年丧父,聪敏好 学,每将先生勖勉之词归告母亲梨娘。梨娘年轻守寡,寄望于其子,对梦 霞万分感激。一日,梨娘园中赏景,见书斋外新竖“梨花香冢”小墓
6、碑,不禁自感身世,潸然泪下。花冢原为 梦霞惜花所筑,两人相见交谈,由相 怜而相爱。不久,梦霞向梨娘求婚,并表示非梨娘终身不娶。梨娘不愿逾 越寡妇守节礼教,又恐贻误梦霞,欲投河一死以谢知己,幸被鹏郎追回。后经梨娘劝说,公公作主,将小姑筠倩嫁与梦霞。两人勉强成婚,夫妻间 感情淡漠,梨娘自悔又铸大错,忧虑 成疾。时北方发生战事,梦霞因婚后 郁郁寡欢,在秦石痴激励下投笔从军。梨娘见筠倩力赞其行,愈益痛心,病笃身亡。临终遗书梦霞、筠倩,筠 倩方知寡嫂为己而死,深感其情,偕 鹏郎亲赴战地访夫。适梦霞住院养伤,读信始知梨娘苦心,从此夫妻相互敬爱,言归于好。江湖奇侠传写于二十年代初,被视为近代武侠小说的先驱,
7、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小说以近代史上确有其事的湖南平江、浏阳两县县民争夺赵家坪为经,以昆仑、崆峒两派弟子分别助拳为纬,并融入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牵引出两大武林门派的恩怨情仇。作者平江不肖生,本名向恺然,湖南平江人。从小喜好文学、武术,两者均有深厚造诣。曾两度赴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在武术方面喜与日本柔术家、剑术家交往,切磋功夫。回国后曾参加过反袁运动。回湖南创办国术训练所和国术俱乐部,是现代著名的武术活动家。他的武术理论功底也很深厚,著有拳术见闻录拳术传薪录拳师言行录拳经讲义等。平江不肖生的文学生涯始于日本留学期间,他目睹了留学生中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遂写成清末谴责
8、小说留东外史。1922年,开始专心从事武侠创作。武侠处女作江湖奇侠传一炮打响,以此奠定了他在现代武侠文学中的地位。平江不肖生的作品,受湖南民俗影响,将写实与神怪相结合,又善于编故事,因此很有看头。他奠定的现代武侠小说的基础,尤其是江湖与武林迷幻离奇的结合,开启了和旧侠客传奇大为不同的新面目。啼笑因缘 本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北京青年樊家树到天桥游乐,认识卖艺为生的关寿峰,寿峰女秀姑更暗恋家树。其后家树偶遇唱大鼓的少女凤喜,相互爱慕,树更助喜摆脱卖唱生涯,供她读书。家树虽得富家女何丽娜垂青,亦专情如一。其后,凤喜三叔贪图富贵,使喜亲近刘大帅,刘更迫喜作妾,喜不知如何是好。刘大
9、帅以杀家树威迫凤喜作妾,喜含泪应允。其后树与喜重聚,二人余情未了,一次私会后,事情为大帅知悉,喜被拷打成疯。寿峰与秀姑冒险助树救出垂危的喜,更把大帅杀死,可惜寿锋亦中枪而亡,临终将秀姑托付家树照顾。啼笑因缘的精致在于作者讲故事的技巧和对“因缘”二字一环扣一环的镶嵌,它的沧桑在于故事结束后的余味和小说中插入的一段段凄婉的大鼓书。章回小说的布局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意蕴。第二节 文学革命的发生 文学革命的发生,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变革的必然,又是外国文学思想影响的结果。一、“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次年9月第二卷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移址北京),发刊词敬告青年提出
10、“民主”和“科学”,以对抗家长专制的封建文化,开启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接着大力介绍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社会进化等思想学说。同时批判“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从而掀起了一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新文化运动。1918年1月,新青年扩大编辑部,新文化统一战线形成。每周评论、新潮、星期日、星期评论、少年中国等创办;四大报纸副刊。二、“五四”新文学运动 反封建必然要反封建文学,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中,一场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运动开始了。胡适首先发难,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
11、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 2卷5号,1917年1月)陈独秀“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腐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文学革命论)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钱玄同“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他俩的“双簧戏”。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周作人人的文学提倡人性、人道主义的文学,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提出“社会写实的文学”。具体文类:关于诗歌:胡适谈新诗,俞平伯白话诗的三大条件、社会上对于新诗的各种心理观,康白情新诗的我见,周无诗的将来。关于小说:胡适论短篇小
12、说,周作人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关于散文:周作人美文等。文学革命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式、语言的全面变化,产生了一些新作品。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宣布白话文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白话文取得了胜利。第三节 外来文学的影响 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从外国文学中吸取营养,把中国文学改造成了新文学。一、理论渊源 进化论是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础。胡适受意象派主要是庞德影响,陈独秀受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周作人受日本文学的影响,李大钊受俄国文学的影响等。怎样建设新文学?更是参照了西方文学的历史和经验。写实主义得到提倡,是借鉴了西方文学由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到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再到新浪漫主义的
13、经验而得出的结论。当时大量译介了外国文学的理论文章。二、翻译作品 新青年从第一卷起就译介了外国作家的作品。第4卷6号推出易卜生专号,掀起了易卜生热。许多欧美和日本作家作品都被介绍进来。文学革命者几乎都译介过外国文学作品。新文学期刊几乎都刊登过外国文学作品。许多外国文学思潮如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心理分析派、意象派、未来派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介绍。哲学思潮如人道主义、进化论、实证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马克思主义、尼采哲学、弗洛伊德主义、托尔斯泰主义等都有介绍。以上文学思想和作品对新文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第四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在新文学的提倡与创造过程
14、中,大家觉得有组织起来的必要,于是创作倾向不同的人便结成了不同的社团,形成声势浩大的力量。1921年开始,到1923年,有文学社团40多个,1925年发展到100多个。文学社团标志着新文学队伍的壮大。一、文学研究会 中国现代第一个纯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来今雨轩。周作人、耿济之、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发起。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目标。主张文学“为人生”,提倡现实主义,被目为“人生派”。以文学旬刊、小说月报为机关刊物开展活动。1932年自行解散。二、创造社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郭沫若、郁达夫、田寿昌、成仿吾等发起。主张写“内心的要求”,表现自我
15、,抒情色彩浓,追求“全”与“美”,被目为“艺术派”。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后期提倡革命文学。1929年2月被当局查封。三、新月社 1923年在北京开始活动。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等均为英美留学生。初为俱乐部,后创作诗歌,以晨报诗镌为阵地,致力新格律诗创作,取得较好成绩。1926年离散。1927年徐志摩在上海创新月,是为后期。1932年停止活动。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或“新月派”。四、流派 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语丝社、未名社等构成现实主义流派,与创造社倾向相近的南国社、弥撒社、浅草-沉钟社构成浪漫主义流派。新月社、湖畔诗社大约可以归为格律派。第五
16、节 文学思想论争 一、与守旧派的论争 新青年上演“双簧戏(信)”后,林纾首先出来捍卫文言文,写致蔡鹤卿太史书、论古文与白话之相消长等文,声讨北京大学“覆孔孟,铲伦常”,攻击白话文,宣称“拚我残年极力卫道”。又写小说荆生、妖梦影射文学革命者。刘师培、黄侃办国故杂志,对抗文学革命。蔡元培致林琴南书,李大钊新旧思想之激战,鲁迅的“随感录”等进行批驳。林纾只能寄望将来。二、与“学衡派”的论争 1922年,梅光迪、胡先驌、吴宓办学衡,打着“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旗号,批评新文化运动。梅光迪写评提倡新文化者,胡先驌写评尝试集、吴宓写论新文化运动,提出较系统的批评,以文化重构中的稳健立场批评运动中的偏激,但
17、基本持否定态度。鲁迅写估学衡揭示其“学贯中西”之不足。1933年学衡终刊。三、与“甲寅派”的论争 1925年,甲寅复为半官方的周刊。两次载章士钊评新文化运动说文言文“理不可弃”,提倡“读经救国”,兴起复古思潮。高一涵、郁达夫、成仿吾写了关于评新文化运动的文章,鲁迅写十四年的“读经”、古书与白话、答KS君等批驳。“甲寅派”随段琪瑞政府倒台而消匿。第六节 文学革命的意义 一、头十年的阶段划分 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20年白话文胜利,文学革命仍在前进,至1927年形成一个时期。这十年的新文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17-1920,萌芽阶段,1921-1926,活跃阶段,1926“31
18、8”-1927“412”,沉寂阶段。二、头十年的创作实绩 萌芽阶段。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作品都产生,但除鲁迅的几篇小说外,都很幼稚。活跃阶段。呐喊、彷徨、沉沦、女神,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的作品已经走向成熟。沉寂阶段。作家南下,创作减少。三、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思想意义。否定封建,提倡民主与科学,进行思想启蒙。文学观念。白话文,“人”的文学,审美多样,革命使命。联结中外。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吸收了外国文学营养,形成开放态势。形象更新。帝王将相、秀才英雄、才子佳人被农民、市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取代。四、文学革命的特点 理性精神的显现。启蒙、改造社会人生、人生探索、“问题小
19、说”。思想大于审美。感伤情调浓厚。问题、乡土、自叙传小说,以及诗歌、小说、戏剧都有。因生活痛苦和醒来后无路可走所至。个性化追求。写个人,“表现自我”、主观情怀、个人心理、独特风格。创作方法多样。第二章 鲁迅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 第二节 呐喊和彷徨 第三节 阿Q正传 第四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第一节 生平和思想 1881年生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少年“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领略世态炎凉。1898年,“走异地”,学工科。从天演论接受进化论。1902年留学日本弘文学院。关注人性和国民性问题。1904年,入仙台医专学习。受日俄战争幻灯片刺激,弃医从文。1906年回东京,企图以文艺改造国民灵魂,写论文,译小说
20、,个性主义为主要思想。1909年回国。1911,绍兴宣传辛亥革命。1912,教育部佥事。痛心辛亥革命失败,进入沉默期。后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阵,创作小说、杂文。组织语丝、未名、莽原社。先后在北大、北京女师大任教,支持学生,成为青年领袖。主要思想是启蒙主义和唯物史观。1926年去厦门大学。1927年到中山大学。营救学生未果,辞职。进化论遭置疑。1927/10,到上海,做职业作家。编杂志,译作品,创作大量杂文和历史小说。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成熟。在革命文学论争,“左联”工作和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中做出了巨大贡献。1936/10/19,逝世,享年56岁。他的同志和论敌都纷纷悼念并送葬。他身上盖的
21、是“民族魂”大旗。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彷徨 呐喊 野草 杂文集 而已集 二心集 坟 花边文学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补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古籍序跋集 文序跋集 阿金第二节 呐喊和彷徨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风格体式都可以从他那儿找到源头。他影响了中国现当代几代作家和研究家。呐喊收1918-1922的14(初为15)篇,彷徨收1924-1925的11篇作品。它们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座高峰。现代小说在
22、鲁迅手中开始,同时在鲁迅手中成熟。一、思想内容 1、反封建:呐喊彷徨的总主题。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2、批判国民性:阿Q正传示众风波等。3、探索出路:伤逝故乡离婚等。两大题材和形象:1、农民:由故乡风波祝福离婚社戏及阿Q正传构成。2、知识分子:由孔乙己白光,高老夫子肥皂,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构成。二、艺术手法 一、“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形象构成法。二、“画眼睛”:人物描写方法。三、“白描”:景物描写和行文方法。如风波里的农村晚景,孔乙己的文风。以上是鲁迅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其他还有选材严、开掘深,注意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刻画等等。第三节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 一、狂人形象 狂人是“迫害狂”。其表现
23、不同常人。发狂原因是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狂语里能够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是他发狂前的思想存留。狂人形象的意义:说明封建势力的强大(说真话必疯);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吃人”,并把实现不”吃人”社会的希望寄托给孩子。阿Q正传第一章序第二章优胜记略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第四章恋爱的悲剧 第五章生计问题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 第七章革命 第八章不准革命 第九章 大团圆 阿Q正传 阿Q是一个精神不健全的落后而不觉悟的游民无产者形象。阿Q的精神胜利法:逃离现实的精神负累,有其存在原因,消除的条件。阿Q形象的意义:批判了国民性,提出了中国农民的出路问题,批判了辛亥革命。关于阿Q革命的问题 作品的意义第四节 野草
24、和朝花夕拾 野草写于1924-1926,23篇散文诗。表现了鲁迅在苦闷彷徨中探索路径的生命体验,反抗绝望的精神特征,包涵着鲁迅的思想和哲学。它是“自言自语”“独语”体文学。难懂。朝1926,2-11写成,10篇回忆性散文,初题旧事重提。回忆了鲁迅青少年时代的人和事,是研究鲁迅的第一手材料。抒情意味浓。第三章 20年代的小说 现代文学以小说开端。最先取得成就的是鲁迅,后形成气候,于是出现了问题小说、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等创作思潮。现代小说从起步到形成高峰,有许多代表性作家。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的小说 一、问题小说 用小说的形式提出社会、政治、人生、生活等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共同寻求解决方法的小
25、说。如“人生究竟是什么”一类问题。出现在1918年。文学研究会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将问题小说引向高潮。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俞平伯花匠、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等最早,冰心斯人独憔悴揭竿,王统照、许地山、庐隐等继之。二、乡土小说“五四”以后出现的描写乡间人生现实的小说。移居京沪等大都市的作家,以现代思想反观家乡农村,描写农村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暗与农民的痛苦、乡风民俗的醇厚,表现出淡淡的乡愁。鲁迅开路,继起的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许杰等,柚子、怂恿、地之子、故乡、朝雾、惨雾。三、冰心 谢婉莹(1900-1999)福州人。诗歌、散文、小说俱佳。以问题小说闻名。
26、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社会问题,超人:人生是什么?爱-母爱-“爱的哲学”,分:阶层意识,憎爱皆有。关于女人等赞美女性。以人物心理刻画和主观感受表达见长。四、叶圣陶 叶绍钧(1894-1988)苏州人。文学研究的代表作家。小说和儿童文学著名 小说以表现小市民的灰色生活和学校题材见长。这也是一个人?晨隔膜遗腹子;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特点客观、朴实、冷静,不动声色,将见解隐藏于“不著文字的处所”。中国儿童文学开山人: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五、许地山 落华生,1893-1941,小说、散文俱佳。浪漫主义色彩:1、异域色彩,2、宗教氛围,3、爱情线索;后走向现实主义。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春
27、桃。落花生。第二节 创造社的小说 一、浪漫抒情小说 不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中心,而是抒发作者的强烈感情为主,形式上一般有一个抒情主人公,方法上属于浪漫主义的小说。创造社以浪漫抒情小说著称,其他有文学研究会的庐隐、王以仁,浅草、沉钟社的作家,以及淦女士等。二、创造社的小说 郭沫若:牧羊哀话第一篇反帝爱国小说。张资平:冲击期化石现代第一部长篇。倪贻德玄武湖之秋,陶晶孙音乐会小曲,周全平林中,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等。郁达夫最著名。三、郁达夫(1986-1945)浙江富阳人,小说、散文俱佳。1920年作银灰色的死,1921年与沉沦、南迁集为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写劳动者。迟桂花、东梓关艺术性较高。193
28、5年出奔停笔。1938到南洋抗战,1945年9月17被日本宪兵杀害。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收录在同名小说集沉沦里。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遭遇,通过“一个病的青年忧郁症的解剖”(郁达夫沉沦自序),揭示主人公内心灵与肉、伦理与情感、本我(Id)与超我(Super-ego)矛盾冲突。与郁达夫其他的小说作品一样,沉沦是一篇“注重内心纷争苦闷”的现代抒情小说(也叫“自我小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因此,小说大胆而深刻的揭示任务复杂而丰富的心理活动。若要赏析这篇小说,就必须探究人物内心的矛盾心理以及造成这种心理的自身与社会原因。沉沦抒写弱国子民的屈辱,表达爱国
29、情怀。“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在“他”四处求学中接受的则是较为开放的进步思想。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下长大的主人公既有中国文人某种气质,同时又有一些自由与叛逆的思想。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下,他的自由思想被压抑。当他离开W学校“打算不再进别的学校去”,他选择了蛰居在小小的书斋里。他的内心里也因此而压抑,产生了“忧郁症的根苗”。此后的留学生涯他的忧郁症就更加严重起来。在异国他乡,饱受“性的苦闷”与“外族冷漠歧视”的“他”渴望真挚的爱情,并愿为此抛弃一切。然而这种渴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他的内心逐渐失去理智的控制,他开始自渎,窥视浴女,甚至到妓院寻欢,只为了寻求自己感官上的
30、一时愉悦与满足,最终深陷在邪恶的沼泽里不能自拔。那饮鸩止渴的行为显然让“他”更加苦闷,愉悦过后是更大的空虚,欲望越来越大,他开始寻求更大的刺激,而他的经济状况却穷困潦倒,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他”只有投海自尽来结束这个恶性循环。沉沦沉沦定稿于定稿于19211921年年5 5月月9 9日,是日,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作品直接表现人郁达夫的代表作。作品直接表现人的变态性心理,在中国自郁达夫始,的变态性心理,在中国自郁达夫始,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为郁达夫赢得了很新的题材领域,为郁达夫赢得了很高的声誉。高的声誉。1 1、个人生活及心理的压抑、个
31、人生活及心理的压抑 1717岁以前的郁达夫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长大的,接受的几岁以前的郁达夫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长大的,接受的几乎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乎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2 2、“五四五四”时代特征时代特征 沈雁冰在为沈雁冰在为小说日报小说日报撰写撰写创作的前途创作的前途一文中说一文中说“现代青年的烦闷,已至了极点。现代青年的烦闷,已至了极点。”“五四五四”的现代知的现代知识青年在识青年在“五四五四”时期,以至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时期,以至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精神历程是:个人精神历程是:个人“苦闷感苦闷感”与对这苦闷氛围的冲决,个与对这苦闷氛围
32、的冲决,个人人“寂寞感寂寞感”与摆脱寂寞的努力,个人与摆脱寂寞的努力,个人“人生问题人生问题”的思的思考与思考的突破。考与思考的突破。3 3、日本、日本“私小说私小说”的影响的影响1 1把把“我我”看成艺术基础,追求作家生活和作品的完全看成艺术基础,追求作家生活和作品的完全合一。合一。2 2排斥理想,排斥技巧,不重外部事件的描写,着意于排斥理想,排斥技巧,不重外部事件的描写,着意于作家作家“心境心境”的直露描写。的直露描写。3 3“心境心境”描写带着冷寂、灰暗、忧郁、感伤,主张描写带着冷寂、灰暗、忧郁、感伤,主张“颂欲颂欲”。主人公分析 主人公性心理变态的种种表现 遇到女学生慌乱遇到女学生慌乱
33、自悔自悔 在被窝里犯的罪恶在被窝里犯的罪恶羞愧、恐惧、怕见人羞愧、恐惧、怕见人面面 偷看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澡偷看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澡怕得非常,羞怕得非常,羞得非常,喜欢得非常。得非常,喜欢得非常。到野外偷听一对男女幽会到野外偷听一对男女幽会一边打嘴巴,一边打嘴巴,一面偷听,一面偷听,“你去死罢,你去死罢,你怎么会你去死罢,你去死罢,你怎么会下流到这样的地步下流到这样的地步”踏进妓院大门踏进妓院大门“我已变成了一个最下等我已变成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的人了”郁达夫在其散文郁达夫在其散文零余者零余者中说:中说:“我是一个真我是一个真正的零余者!正的零余者!”“”“生在这里,世界和世界上的人生在这里,世界和
34、世界上的人类,也不能受一点益处,反之,我死了,世界和类,也不能受一点益处,反之,我死了,世界和社会也没有一点损害。社会也没有一点损害。”这个这个“零余者零余者”、“多余人多余人”的感受,给他的的感受,给他的创作暗示了一个主题和一种渲泄内心情感的方式,创作暗示了一个主题和一种渲泄内心情感的方式,使他从自我的忧郁情绪出发,描绘,甚至夸饰使他从自我的忧郁情绪出发,描绘,甚至夸饰“多余人多余人”的种种病态心理。的种种病态心理。首先,由于祖国贫弱落后,在国外遭受难以容忍首先,由于祖国贫弱落后,在国外遭受难以容忍的民族歧视,却又得不到安慰。的民族歧视,却又得不到安慰。祖国现状祖国现状:长兄从日本长兄从日本
35、WW大学毕业回北京,在法部大学毕业回北京,在法部任职事实是任职事实是 为人正直铁面无私,受到忌惮、排为人正直铁面无私,受到忌惮、排斥斥辞职辞职,在外鬼混几个月的人享受荣华安乐在外鬼混几个月的人享受荣华安乐 其次,严重的自卑心理与多愁善感的气质,使其次,严重的自卑心理与多愁善感的气质,使他无法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他无法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沈雁冰:沈雁冰:沉沦沉沦的灵肉冲突,描写得失败了。的灵肉冲突,描写得失败了。南迁南迁与与沉沦沉沦结尾有些结尾有些“江湖气江湖气”。徐志摩:非难郁达夫是徐志摩:非难郁达夫是“浪漫作家浪漫作家”、“颓废颓废文人文人”,周作人周作人19221922年年3 3月月262
36、6日日晨报副刊晨报副刊“文艺批评文艺批评”栏栏发表发表“沉沦沉沦”一文,为一文,为沉沦沉沦作了有力的辩作了有力的辩护。护。1 1、集内所描写的青年的现代的苦闷,似乎更为确、集内所描写的青年的现代的苦闷,似乎更为确实。实。2 2、小说写出灵与肉的冲突,他的价值在于非意、小说写出灵与肉的冲突,他的价值在于非意识地展览自己,艺术地写出升华的色情,这也就是识地展览自己,艺术地写出升华的色情,这也就是真挚与普遍的所在。真挚与普遍的所在。3 3、认为小说对于需要性教育的儿童不合适的。、认为小说对于需要性教育的儿童不合适的。还有那些不知道人生的严肃的人们也没有诵读的资还有那些不知道人生的严肃的人们也没有诵读
37、的资格。格。从思想内容来说:从思想内容来说:第一,具有较强的反帝反封建的意义。第一,具有较强的反帝反封建的意义。主人公畸形性格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中国主人公畸形性格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中国封建文化的毒害,另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国封建文化的毒害,另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民族歧视。家的民族歧视。第二,具有较炽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第二,具有较炽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主人公深深憎恶民族歧视,爱自己的祖主人公深深憎恶民族歧视,爱自己的祖国,至死仍从内心希望祖国富强起来。国,至死仍从内心希望祖国富强起来。第三,向虚伪的封建道德挑战。第三,向虚伪的封建道德挑战。大胆描写大胆描写“性性”的苦闷,顺应时代潮流,的苦闷,顺应时代潮
38、流,向扼杀人们的个性和情欲要求的封建道德向扼杀人们的个性和情欲要求的封建道德作了冲击。作了冲击。从艺术上说从艺术上说 沉沦沉沦可称为我国开创浪漫抒情小说文可称为我国开创浪漫抒情小说文体的一篇重要作品。体的一篇重要作品。它带有自叙传色彩,小说主人公实际上是它带有自叙传色彩,小说主人公实际上是作者的文学形象,融合了作者的生活经历、作者的文学形象,融合了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和感情情调,甚至大胆暴露了自己思想个性和感情情调,甚至大胆暴露了自己的隐秘性心理。在表现手法上,喜欢用独白的隐秘性心理。在表现手法上,喜欢用独白式的抒情描写,抒发主观感情,带有浓重的式的抒情描写,抒发主观感情,带有浓重的浪漫气
39、息。浪漫气息。郁达夫小说的抒情特色:1、“零余者”形象。被社会挤出的飘零者,特点是愤世嫉俗,感伤忧郁,不同流合污并且反抗黑暗。受“多余人”的影响,但有五四彷徨苦闷于出路的“时代病”特征。郁达夫作品多写“零余者”心情。2、“自叙传”。作者自我的表白。他相信“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之语,总在作品中嵌入自己的身影或个性气质,通过主人公宣泄自己的情怀。3、感伤情调。郁达夫认为:“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而他对忧伤的情调尤感兴趣。他的小说以感伤的抒情为主调,注重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甚至厌世颓废的情调抒发,而不注意营造结构。写作背景:1933年,因为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迁居杭州,浪迹山水之间,过
40、抑郁、寂寞而逍遥的生活。“在家吃点精制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意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是懒得动。”1934年9月21日致叶圣陶信中说:“一住杭州,就成了乡下人,孤陋寡闻矣。”可见当时作者的心情。在8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接人世间社快信,王余杞来信,都系为索稿的事情,王并且还约定于明日来坐索。”17日写道:“晨起,为王余杞写了二千字,题名故都的秋。”对故都的秋的眷恋 与南国之秋的对比 记 叙庭院秋景槐树落蕊 秋蝉残声秋风秋雨北国秋果议论与南国之秋的比较对故都的秋的无比向往 清、静、悲凉清、静、悲凉 取景取景 绘景绘景对比对比 怀念、眷恋怀念、眷恋 以以 情情 驭驭 景景
41、以以 景景 显显 情情 取 景一椽破屋疏落的秋草满地的落叶衰弱的残声灰沉沉的天屋角墙头的果树息列索落的秋雨 秋 味秋色芦花、柳影、夜月、碧空蓝朵、槐蕊、青布、秋景秋声虫唱、钟声、鸽声、帚声蝉声、风声、雨声、人声静悲凉清南国之秋北国之秋凋得慢、来得润、显得淡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色彩不浓、回味不永饱、透、十足第四章 郭沫若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 第二节 女神 第三节 历史剧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 郭开贞1892-1978,乐山县沙湾镇人。1913赴日本,受泰戈尔和斯宾诺莎影响,泛神论成为哲学基础。五四前始写诗,1919-1920为爆发期。1921发起创造社,女神出版。1923回国,主持创造社工作。1
42、926,3南下广州,7月参加北伐。1928避居日本10年,研究古代历史。抗战爆发只身回国,成为国统区文化界旗帜,创作6部历史剧。后为新中国成立奋斗。解放后是社会活动家。第二节 女神 女神1921出版,是“开一代诗风”的创作,影响巨大。初版诗剧3篇,诗54首。后多次改动。受惠特曼草叶集影响。多数诗在“差不多是狂了”的状态中写出。“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我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因此,诗集以雄浑豪放的格调唱出了五四时代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最强音,若要体会狂飙突进的五四精神,最好是读女神。爱国主义是女神的思想灵魂。爱国是贯穿诗集的内容主线,诗中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爱国感情。凤凰涅槃、炉
43、中煤、晨安、地球,我的母亲等无不这样。作者在日本想像五四,认为祖国已经新生而十分可爱。正因为此,才表现出意气风发,狂飙突进的时代面貌。一、爱国主义二、自我抒情主人公 女神的主体形象。因此诗中总有一个自我。“自我”是女神的抒情方式,其方式便于直抒胸臆。“自我”有两种:一是“大我”,即民族和某种精神力量的代表。象征形象凤凰,立在地球边放号天狗属此类。大我气势博大,包举万物,雄强战斗,勇往直前。一是个人。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以及爱情诗属此类。三、浪漫主义 女神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作。其代表作均有此特点,表现为:1、表达理想 2、想像雄奇 3、感情奔放 4、夸张象征等手法四、诗体创造 1、自由体诗歌:绝
44、端自由,绝端自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冲破旧藩篱,表现新时代,解放了诗体。2、有的诗初具“形式”。如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3、诗剧:棠棣之花、湘累、女神之再生。问题:由于太“自由”,使得形式散漫,语言缺少提炼,最终是感情横溢,诗味不足。五、其他诗集 星空:天上的市街为人称道。瓶 前茅 恢复第三节 历史剧 女神中已有诗剧。头十年著名的是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抗战时期有虎符、棠棣之花、屈原、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屈原为代表作。第五章 20年代的诗歌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闻一多 第三节 徐志摩第一节 概说 一、早期白话诗 显示白话的价值。破除旧诗格律,实现“诗体大解放”。但未能脱
45、尽窠臼,还很幼稚。最值得注意的是尝试集。其他是刘半农的扬鞭集、瓦釜集,沈尹默的三弦,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朱自清的毁灭,周作人、郑振铎、徐玉诺、俞平伯、郭绍虞、刘延陵、叶绍钧等的合集雪朝。二、“开一代诗风”的新诗 自由体诗歌的建立。情感、想象、抒情被强调。克服白话诗少“诗味”,创立了诗的艺术。但形式散漫。女神最突出。湖畔诗人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的爱情诗,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植三的小诗,冯至的抒情诗等值得注意。三、走向“规范化”为纠正新诗的散漫,新月社提出“新格律诗”并取得创作成就。四、“纯诗”概念与象征诗 1926年,穆木天提出“纯粹的诗歌”的概念。李金发专写象征诗,192
46、5年微雨是代表。其他诗人有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以及姚蓬子、胡也频等。第二节 闻一多 闻家骅,1899生于湖北浠水,1946被特务暗杀于昆明。走过了诗人学者斗士的人生道路。诗作集为红烛死水。闻一多是杰出的爱国诗人。1922留美,写太阳吟忆菊孤雁表达爱国情怀,写洗衣歌七子之歌控诉帝国主义罪行。1925回国,写发现一句话死水表达失望和希望。闻一多主要贡献是“新格律诗”的理论和创作 新格律诗理论的核心是“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讲究节奏和韵律,具有听觉美。绘画美指辞藻富丽、恰切、有色彩,讲究语言特色,视觉形象有魅力。建筑美指节与节、行与行之间的均衡,讲究匀称整齐,具
47、有视觉美。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象征军阀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诗的思想是对现实的失望和憎恨,隐含着对祖国绝处逢生的信念。应从“三美”理论进行分析: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死水并没表现绝望,闻一多说它里面藏着“火”,为什么?闻一多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表面上作者把“死水”“让给丑恶来开垦”,实际是朱自清所说的“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是对祖国(象征义)爱之太深的愤激之情。第三节 徐志摩 徐志摩1897生于海宁。1918留美,1920留英,1922回国,任教于北京、上海,1931飞机失事身亡。诗集志摩的诗翡冷
48、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康桥树立了他的理想,回国后为建立美英式的国家而呼唤,最后失望。他的诗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表达对于理想、爱情和美的追求,思想积极,后期因对现实失望而悲观消极。徐志摩的诗风清新灵动,潇洒飘逸,技巧极强而又不着痕迹,仿佛信手拈来,轻松自如,艺术造诣相当高。他的诗整饬有格律,但灵活多变,运用自如。再别康桥表达无法言说的隐衷和欲说还休的心情。几幅画面新鲜别致,意象清新,把自己的理想建立情形巧妙道出。轻来悄走的心理和挥手作别的动作,将难言的心情表达得恰到好处。第六章 20年代的散文 现代散文产生于新青年的“随感录”,以议论为主。后“美文”发展起来。鲁迅认为五四散文的
49、成就在诗歌、小说之上。鲁迅、周作人、朱自清成就较高。俞平伯、冰心、许地山、叶圣陶、郁达夫、郭沫若、梁遇春、徐志摩、陈西滢等值得注意。第七章 20年代的戏剧 话剧发端于春柳社,1907年在东京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最早的话剧剧本是胡适的终身大事。接着有陈大悲幽兰女士,欧阳予倩泼妇。郭沫若开创历史剧。其他有“国剧运动”提倡者熊佛西洋状元、余上沅兵变。成就最高者是丁西林和田汉。中国话剧首先是因了社会变革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清末以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改良图存呼声撼动着积贫积弱的中国社会根基。以戊戌变法为标记,催化民智的需求呼唤着社会价值与人生观念的变革,导致了传统戏曲的改良和“新剧”的创建。1907年春柳
50、社和春阳社在东京和上海先后上演的黑奴吁天录,成为中国带有改良痕迹的“新剧”的先驱和模本。春阳社继而编演了爱国血、革命家庭、社会阶级、秋瑾、徐锡麟等许多带有鼓动性的时事新戏,受到广泛欢迎。在其影响下,一时“新剧”运动蓬勃兴起,众多的戏剧团体如进化团、新剧同志会、上海戏剧联合会、醒世新剧团等开始在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长沙、开封、广州、香港等地频繁演出,“新剧”如新星爆发一般在瞬间耀亮了黑暗中国的天空。辛亥革命的失败,引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更深入思考,从而导致了一场强悍的新文化运动。在戏剧领域,激进的新文化派提倡用真正的西方话剧而不是改良新剧取代中国戏曲。他们认为,中国戏曲的写意性和表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