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讲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考纲考情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1)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 等问题。(2)封建统治者保护农业生产和 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政权统治,小农,2.表现(1)战国首倡: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征收重税,严禁商人购置土地,压制商人地位等
2、政策。(3)明清时期:继续实行 ,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经营,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3.松动: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 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如商人参加科举,宋代的榜下“捉婿”之风;唐宋以来,官商分利原则广泛运用,出现盐引、茶引、很多大盐商,地位尊崇。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 的发展。,专卖制度,中唐以来,官商分利,资本主义萌芽,(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之际,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私人海外贸易频繁,海外商品及白银大量涌入中国;但同时殖民势力东来,沿海的倭寇和反朝廷势力比较强大。2.国内政策:“闭关锁
3、国”政策是“海禁”政策的延续,二者都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上的反映。,倭寇,官方主持,广州,海外市场,资本的原始积累,3.国际形势:正当明清易代之际,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此后一二百年,西方主要国家完成了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型,中西国力兴衰易位已成定局。,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1.产生的条件(1)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普遍提高,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发达的手工业: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发达的商业:商品流通扩大, 大量使用,商业资本活跃。2.产生时间: 。3.产生标志: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
4、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白银,明中叶以后,4.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根本因素:腐朽的 。一方面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促使统治者实行一系列抑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措施。(2)资本因素: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资本多用于买田置地而不用于扩大再生产。(3)市场因素: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国内市场狭小; 。(4)劳动力因素: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5)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的实施。(6)文化因素: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更新、变革。,封建制
5、度的束缚,政府限制海外贸易,国外市场缺乏,重理解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主要表现和评价(1)原因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兴衰存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儒家“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2)主要表现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3)评价积极:封建社会的前
6、期以积极作用为主。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消极:封建社会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制,尤其是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海禁政策调整”的内涵,用材料的语言,问题可以置换成开禁的原因及其影响。(2)定时空,找关联:明朝的海禁政策并非一贯
7、的,时开时禁是其特点,总的来说,威胁王朝统治势力的消长是时开时禁的主因。(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了海禁政策影响沿海百姓的生计。反映了海禁政策是倭患猖獗的重要原因。反映了开禁政策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反映了开禁政策加速了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答案】 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海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深化拓展】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本
8、题的问题是中学历史学习的重点,难度不在于“所学知识”,而在于“根据材料”。此类问题的答案一般是通史性结构,也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都要考虑。(2)定时空,找关联: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但是,封建专制制度却空前强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表现,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已经落后于欧洲。反映了明清时期的行会制度严重束缚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答案】 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欧洲;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束缚;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牢固结合,限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9、;实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滞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专制主义集权统治进一步强化;八股取士;传统文化以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为核心,重义轻利、重儒轻贾的价值观念和自我封闭、自我陶醉的文化自大主义的影响。,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试题分析】 第(1)问“做法”根据材料“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回答。“成效”根据材料“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
10、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分析。“目的”从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两个角度概括。“经济后果”从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的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进行概括。第(3)问可结合题头“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概括二者的关系。,答案:(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
11、抑经济活力)。(2)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3)关系: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角度二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经贸中心之一【典例2】 (2014全国卷,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试题分析】 清初海禁政策前,“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
12、省流行,所在皆有”,表明“外国银钱”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结合教材中所学的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超地位,基本可以判断A项“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是正确选项。B项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资本市场,故可以排除。C项当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进口货物无法冲击,所以中国才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所以C项可以排除。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所以D项亦可排除。答案:A,(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试题分析】 随着清政府统一全国,基本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局面,人民安居乐业。同时,清政府鼓励民众移往人口较少的西南、西北及台湾地
13、区,开垦了大量的土地。另外,自明中后期开始,甘薯、玉米等美洲农作物得到推广,解决了大量下层民众的口粮问题,而清政府在康熙年间推行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年间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取消了丁税,这些措施都鼓励了人口的增加。学生通过对材料一的概括与解读,能够得出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出现了地价上扬、饥民遍地的问题,人地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加剧;同时,由于西南山区、牧区广泛的林地和草原被开垦成农田,加剧了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人口膨胀问题在清代中期就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广泛讨论。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教材补缺】 新航路开辟给明清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