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测试卷第一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仪为秦连横,说赵(武)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悄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
2、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
3、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B.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C.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D.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
4、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九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成语“一言九鼎”的含义由此引申而来。B. 左右,文中意思指近臣、随从,与苏武传“单于视左右而惊”中的“左右”含义相同。C. 反覆,意指翻复、推翻,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于反覆不宜卤莽”中的“反覆”含义不同。D. 入朝,在古汉语中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在文中赵王与秦王渑池之会,“入朝”一词表达赵国对秦国的臣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仪以谦卑的态度恭维赵国势力强大,实则绵里藏针,指责赵国以前的合纵之策严重损伤了秦国
5、的利益,秦因此怀恨已久。B. 张仪游说赵武王时,引用周武王甲子日伐殷之事,意在威胁赵国,扬言秦惠王不惜一战,要像周武王伐纣一样灭亡赵国。C. 张仪对赵武王说苏秦的连横术是在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的,是为了达到动摇并拉拢赵武王连横事秦的目的。D. 赵武王的父亲在位时,为人专权跋扈,独断朝政。赵武王在深宫中读书,不能参与国政,对合纵术本就心存怀疑。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2) 臣窃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14. 外交政策的改变往往是基于深思熟虑的判断。请简要概括文中赵王改弦更张的原因。(二)
6、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注】晓箭:中国古代计时器具,借指拂晓。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更声报晓,作者揽镜自照,一种迟暮之感油然而生。B. 颔联“风惊竹”有声,“雪满山”有色,紧扣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使人如临其境。C. 全诗一韵到底,平仄相间,诗中“颜”“山”“闲”“关
7、”都押同一个韵,读来感觉音韵和谐,极具音乐美感。D. 王维以袁安自比,表达了对袁安清高风骨的赞美,和自己固穷守志、安贫乐道的信念。16. 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回忆胡居士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曾借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话“_,_”对青年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嘱咐青年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做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是“_,_。”(3)高适燕歌行并序“_,_”两句中,
8、战士的流血牺牲和主将的骄奢淫逸形成鲜明对比。第二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 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为除守缴亭鄣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趺踟科头,贯颐奋戟者,王不可胜计也。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
9、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贵、乌荻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曰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谁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夫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无亡,不可得也。故为大王计,莫如事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为敞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
10、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是故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御史,顺以决事。”韩王曰“客幸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藩,效宜阳。”(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注】跬踟科头 趺踟,跳跃前进;科头,不戴冠帽。徒裎赤脚露体。孟贲与后文乌获都是战国时的勇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B. 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C. 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
11、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D. 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连横,战国时期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B. 山东,战国时称崤山以东地区,也指秦以外的六国,文中指六国,与今“山东”意思不同。C. 被,通“披”,“穿”的意思,与促织“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中的“被”意义相同。D.幸,文中为“幸亏”之意,与鸿门宴“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的“幸”意义相同。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
12、项是(3分)A. 在韩王面前,张仪极力强调秦国军队数量多,战马优良,战斗力强,是想告诉韩王,韩国无法抗衡秦国。B. 张仪劝说韩王时指出,合纵者没有真才实学,只会相互勾结吹嘘,为自己谋取利益,不考虑国家的安危。C. 张仪告诉韩王,秦国想用韩国来削弱楚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因为韩国的地理位置占优势。D. 韩王听到张仪的游说后,甘愿向秦国俯首称臣,为秦王建造行宫,每年进行祭祀,这反映出韩王的软弱。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4分)(3)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4分)15. 张仪
13、采用什么策略来游说韩王?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李频五月倾朝谒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含香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邻。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注】李频晚唐诗人,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含香指侍奉君王。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一、二句紧扣题目,表达了所有朝官都去朝拜君王、自己却不在朝拜之列的失
14、落伤感。B. 三、四句承接上联,交代诗人已经卸任郎官,传达出到故乡之邻建州施展抱负的渴盼。C. 第七句陈述自己知道如何做才能报答相公的恩情,以此表达诗人平乱治民的坚定决心。D. 虽然诗人同为离京外任,但在情感基调上,本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截然不同的。16. 本诗谈到了诗人哪些为政之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_,_”两句写词人头发稀疏、衣衫单薄,泛舟于浩渺的洞庭湖,尽显超脱世俗的气概。(2)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_,_”两句写出了君主用严酷的刑罚和威风怒气震慑百姓造成的后果,
15、以此来劝谏唐太宗“竭诚以待下”。(3)唐宋诗词中惯用意象表情达意,“虎”这一意象就常被用来表现场面盛大或气势轩昂、如“_,_”。第三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篋,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
16、纳。坐累,谪役保安。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鞠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辦,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
17、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选自明史李骥传,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B.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C.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D.又为骥所抑/
18、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而现在多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B.内艰,旧时指母丧。古代居丧也叫“丁忧”“丁艰”,又叫“守孝”,是子女对父母孝心的体现。C.御史,秦以前指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负责监察朝廷官吏。如唐代文学家韩愈就曾任监察御史。D.“贻书让王”中的“让”意为“谦让”,和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含义是相同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骥因为母亲去世
19、而向朝廷申请离职,很多官员和百姓四次向朝廷奏请想挽留他,李骥答应。B.对民众不利的事情,李骥就向朝廷禀明免去;他向朝廷陈奏多件经国利民之事,多被朝廷采纳。C.李骥在河南任职期间,通过设立制度、广泛宣传等措施教化百姓,使当地百姓品性改变,民风变得淳朴。D.李骥在官场屡遭挫折,但他敢于维护自身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枉定李骥死罪时,他上章自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2) 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14. 李骥去世后,“士民赴吊,咸哭失声”,可见他深受百姓爱戴,请结合文本概括其受爱戴的原因。(3分)(
20、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房兵曹胡马诗唐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注:此诗约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轻狂的青年时期。“兵曹”为兵曹参军的简称,掌管军防驿传之事,房兵曹少年从军,有大志,为杜甫好友。骁騰:健步奔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联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写了胡马筋骨分明、双耳劲挺和四蹄轻盈的特征。B.领联用“峻”写马的气概,“轻”写马的疾驰,描绘出了这匹骏马的风骨。C.尾联总揽
21、全诗,宕开一笔,既写马驰骋万里的雄心,也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期望和抱负。D.全诗风格超迈遒劲,将咏物诗写得凛凛而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意进取的精神。16.古人评价此诗“意蕴深远”,请阐释颈联中“托死生”的丰富意蕴。(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无边无际的雄浑景象。(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司马光指责自己同百姓“征利”,他的回答是“ , ”。(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 ”。第四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
22、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已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
23、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
24、,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嘿:通“默”,沉默。呴籍:脚踏地跳跃的样子。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B. 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C. 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D. 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
25、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几据杖”的“冯”,与赤壁赋中“冯虚御风”的“冯”含义不同。B. “徒隶之人”即奴隶一类的人,与过秦论中“氓隶之人”的含义相同。C. 期年,即满一年。“期”,指时间周而复始,如一周年、一满月或一整日。D. 宗庙,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古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等级森严。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介绍燕昭王即位的背景,燕昭王知道燕国遭受战乱,势单力薄,为招贤纳士,就拜郭隗为师,求教报仇之道。B. 郭隗首先指出不同的君主对待贤士的态
26、度不同,然后从正反两个角度,指出燕昭王应如何招揽天下的有才之士。C. 郭隗向燕昭王讲述涓人花五百金为国君买千里马马首的故事,意在告诉燕昭王求贤就要采取实际行动,向外表明诚意。D. 燕昭王听了郭隗的话深受启发,立即付诸行动,广纳贤士,经过多年发展,实力大增,终于攻破齐国,报仇雪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2)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15. 郭隗向燕王提建议,为增强说服力采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齐安早秋(唐)赵嘏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
27、满郡城。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此日沾襟念岐路,不知何处是前程。【注】齐安:唐郡名,在今湖北黄冈。此诗为诗人赴长安科考经过齐安时作。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连用两个“堪”字,直抒胸臆,继写秋风满城,照应了标题“早秋”B. 第三句描写秋色,“高”字既写鸟飞得高,又含秋高气爽之意,境界开阔。C. 第四句写身处羁旅,征帆靠岸,晚云与大地连成一片,远近结合,情景交融。D. 颈联既描写眼前景色,又回忆了往昔经历,视听交织,虚实结合,构思精巧。16. 这首诗首尾两联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
28、(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魏征的目的是向唐太宗说明“_,_”。(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借美人衬托英雄人物的句子是:“_,_。”(3)酒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诗人常常借酒抒怀,表达某种人生感慨,这在唐宋诗词中俯拾皆是,如“_,_”。第五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灵王即位,欲为霸,会诸侯,使椒举如晋求诸侯。晋君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其或者欲盈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
29、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谁与争?”公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向而不济?”对曰:“恃马与险,而虞邻之难,是三殆也。恃险与马,不足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德音以亨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有何能济?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哉?君其许之。”乃许楚灵王,遂为申之会,与诸侯伐吴,起章华之台,为干溪之役,百姓罢劳怨怼于下,群臣倍畔于上,公子弃疾作乱,灵王亡逃,卒死于野。故
30、曰:“晋不顿一戟,而楚人自亡。”司马侯之谋也。楚平王杀伍子胥之父,子胥出亡,挟弓而干阖闾,为是而欲兴师伐楚。子胥谏曰:“不可,臣闻之,君子不为匹夫兴师,且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雠,臣不为也。”于是止。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楚令尹囊瓦求之,昭公不予,于是拘昭公于郢。数年而后归之,昭公济濮水,沈璧曰:“诸侯有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楚人闻之怒,于是兴兵伐蔡,蔡请救于吴,子胥谏曰:“蔡非有罪也,楚人无道也,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矣。”于是兴兵伐楚,遂败楚人于柏举而成霸道,子胥之谋也。故春秋美而褒之。(节选自新序善谋)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齐有仲孙
31、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B. 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C. 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D. 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灵王,是楚国国君熊围的谥号,从这个谥号可以看出后人对他的同情。B. 其,表祈使语气,与烛之
32、武退秦师中“吾其还也”的“其”含义相同。C. 倍,同“背”,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含义相同。D. 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君起初不愿意答应楚灵王的请求,司马侯劝谏晋君暂时迎合楚灵王,静观其变,晋君当即接受了这个建议。B. 司马侯认为晋国必须要“修政德”,将纣王和文王进行对比,论证了君王修明政事和德行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C. 楚灵王召集诸侯会盟后发动战争,兴建宫室,导致众叛亲离,这恰好印证了司马侯“淫虐将遭弃”的观点。D. 蔡昭公因一件美裘触怒楚国贵族,被囚数年才获释。回国途
33、中他立誓报仇,后求救于吴,吴最终打败楚国。13.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对曰:“恃马与险,而虞邻之难,是三殆也。(2)数年而后归之,昭公济濮水,沈璧曰:“诸侯有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14. 吴王为了伍子胥想要伐楚,最终被伍子胥劝止了;而当蔡国向吴国求救时,伍子胥又劝谏吴王“兴兵伐楚”。请结合文本说明伍子胥劝止伐楚和支持伐楚的理由分别是什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高都护骢马行杜甫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
34、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注】高都护,即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率军万人,平定小勃律国,因这次战功,入朝升官。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九载(749、750年)间杜甫困居长安时。横门,长安城北西起第一门,横门道,是去西域的必经之道。15. 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马”二句,补叙骢马曾在边地立过战功,它有着人的感情,一心助主人建立大功,称颂了骢马的品德。B. “雄姿”二句,借用曹操步出夏门行诗意,称誉骢马的品格,写青骢马不屈服于被束缚的命运,总怀念战场的胜利。C. “五花”二
35、句,“五花”是骢马毛色,散在各处,如满身云锦。这匹骢马是汗血马,奔驰万里,才能见到身上汗流如血。D. “青丝”二句,照应“雄姿未受伏枥恩”,写出骢马向往西域战场,戴上青丝络头,老死在槽枥间,这并非它的志向。16. 托物寄情是古诗常用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作者借“马”寄托了怎样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绘长江和山峰的美景的两句是“_,_”。(2) 阿房宫赋中,杜牧运用铺陈排比来论说“秦爱纷奢”,最后得出结论,这些“纷奢”的行为使百姓“_”,而秦朝统治者却“_”。(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
36、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第六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蔡泽见逐于赵,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 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是有忠臣孝
37、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应侯称善。 蔡泽因曰:“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然则君之主,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 蔡泽曰:“今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君者为主,不过商君、吴起、大夫种。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吴起为楚悼南攻扬越,北并陈、蔡,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今君相秦,使天下皆畏秦,君之功极矣。如是不退,则商君、吴起、大夫种是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长为
38、应侯,世世称孤。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注应侯,范雎,因封地在应城,故称“应侯”。大夫种,即文种,勾践的谋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B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C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
39、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D大夫种为越王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揖,拱手行礼,又叫作揖、揖礼。行礼时不需跪拜,礼节较拜礼要轻。蔡泽见应侯时行揖礼,应侯认为他倨傲。B“窃为君危之”的“窃”意为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辞。与促织中“窥父不在,窃发盆”的“窃”含义相同。C山东,崤山以东,作为地域性的泛称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D客卿,官名。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做官,其位为卿,秦以客礼待之。谏逐客书就强调了客卿对秦国的贡献。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
40、确的一项是(3分)A应侯任用的两人都犯了重罪,应侯内心惭愧。蔡泽听说此事,说自己必定能取代应侯,从而得到了面见应侯的机会。B蔡泽认为国家兴亡取决于君主和臣子两方面,有忠臣孝子的国家却灭亡或动乱,是因为没有明君贤父听取忠臣孝子的意见。C蔡泽认为应侯立下的功劳不如吴起、商君、大夫种,秦王对忠臣的亲近不如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应侯当即赞同他的说法。D应侯向秦昭王举荐蔡泽,秦昭王很欣赏蔡泽;应侯借机称病请求辞官,蔡泽成功取代应侯成为秦相,帮助秦国吞并了周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2)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
41、国乱。15. 蔡泽为了说服应侯,采取了哪些方法?请选择两种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谒金门示知命弟注黄庭坚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注1096年,黄庭坚以“诬毁”先朝之罪被贬谪黔州。同年,其二弟黄叔达(即词题中的“知命”)前来看望他,这首词就作于他们兄弟见面时。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首两句极言词人被贬,路途坎坷遥远,艰辛备尝,却能“他乡遇故知”,表达了见到弟弟之后的惊喜之情。B词人因遭到贬谪一度苦闷孤独,兄弟二人别后
42、在离家万里的黔州重逢,当两人秉烛相对时,真像在梦中一样。C词人被贬谪黔州后,心境落寞,对未来的人生感到悲观,不过他希望弟弟不要嫌自己心灰意懒、情绪消沉。D本词语短情深,表现了两位患难与共的同胞兄弟的深挚情意,其中蕴涵着深深的人生沧桑之感,质朴浑厚。16有评论家称赞“君似成蹊桃李,人我草堂松桂”两句“极佳”,你认为“佳”在何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书愤中“ , ”两句,描写了宋军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的两幅战斗画面。(2)平常事物一旦被赋予独特的意蕴,就会获得非凡的生命力,达到“言近旨远”的艺术效果,
43、这就像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屈原文辞的评价“ , ”。(3)“窗”具有诗意的美学功用。在古诗词中,“窗”有助于表情达意,如“ , ”。第七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庆绪以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甲戌,尹子奇以兵十三万趣睢阳。许远告急于张巡,巡自宁陵引兵入睢阳。巡有兵三千人,与远兵合六千八百人。贼患众逼城,巡励将士,昼夜苦战。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馀人,杀士卒二万馀,众气自倍。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张巡谓将士曰:“吾受国恩,所守,正死耳。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觉不酬勋,以此痛心耳!”将士皆激励请奋。巡遂椎牛,大飨士卒,尽军出战。贼望见兵少,笑之。巡
44、执旗,帅诸将直冲贼阵。贼乃大溃,斩将三十馀人,杀士辛三千馀人,逐之数十里。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做备。既明,巡乃寝兵绝鼓。贼以飞楼噉城中,无所见,遂解甲休息。巡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馀将各将五十骑开门突出,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馀人杀士卒五千馀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测蒿为矢中者喜谓巡失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壬子,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唯阳城至是食尽,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张巡乃修守具以拒之。贼为云梯,置精卒二百于其上推之临城。巡预于城潜凿三穴,候梯将至,于一穴中
45、出大木,末置铁钩,钩之使不得退;一穴中出一木,拄之使不得进;一穴中出一木,木末置铁笼,盛火焚之,其梯中折,梯上卒尽烧死。贼又以钩车钩城上棚阁,钩之所及,莫不崩陷。巡以大木,末置连锁。销末置大缳,拓其钩头,以革车拔之入城,截其钩头而纵车令去。贼又于城西北隔以土囊积桑为磴道,欲登城。巡不与争利,每夜,潜以松明、于蒿投之于中,积十馀日。贼不之觉,因出军大战,且使人顺风持火焚之。贼不能救,经二十馀日,火方灭。巡之所为,皆应机立办,贼伏其智,不敢复攻。(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B.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C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