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领悟化曲为直的学习方法,渗透以直代曲的极限思想;3、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发展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反思意识,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教学重点:圆周长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意义学情分析:教材中11册书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直边图形,在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上有一定基础,六年级上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学习“曲边图形”,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曲边长度无法直接测量,计算看起来也不如直边图形相对容易理解,因此,本节课需要留给学生的最重
2、要经验是:用直边来代替曲边来研究。教学过程描述:通过车轮情景引入,在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的同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圆的周长概念,二是提出圆的周长的问题如何解决;接着由学生自主提出研究所需的材料的测量实验的预期分析,解决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同时领悟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接着提出计算圆的周长,实验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提出用多次实验且求平均数的方法规避尽量系统误差;数据汇报后,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客观分析,并有意识培养学生从变中找不变的直觉思维,提出测量的数据无法避免误差,引出由割圆计算代替实验测量的新的研究思路,结合几何画板演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并渗透以直代曲的行极限思想。教学过程:一
3、、车轮情境引出周长引入圆的周长概念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圆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的影子,看,(出示3辆车),找到圆的影子了吗?Q1:如果每辆车各向前蹬一圈,哪辆车走的远?(生猜一猜:预设1.第三辆,)Q2:你怎么一眼就看出第三辆车走的远呢?预设:生.车轮大,小结:也就是说同样走一圈,车轮大的走得远。 Q3:车轮一圈走了多远,实际是车轮的什么?(预设:车轮一圈的长度有关)追问:如果跟车轮一圈长度有关,车轮什么形状?(圆形)揭示圆的周长:车轮的外形是一个圆,如果转换成数学问题,车轮的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师板书周长)(课件出示红色圆)生可以用手比划,感受圆周长的特点(曲线)二、提
4、出圆的周长测算方法问:圆的周长是多少,该怎么解决呢?(预设:生1,,量,生2:计算)板书:量,算(一) 测量周长Q1:圆的周长既可以量,也可以算,我们先来说说量,怎么量?预设:(这个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不一样,边是曲线,不能用尺子直接测量)预设:生1绕绳;生2卷尺;生3滚动,生版演说方法,生生交流,互相提示量的时候注意什么。1、 具体说说一说你的方法,怎么滚圆?在圆上做一个标记,滚动,在回到那个标记的时候就是一圈,然后用尺子量,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圈,然后量绳子的长度,用卷尺量2、 测量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适时提示指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注意合作完成、要绕紧拉直、不要滑动、尽量精确。3、 师
5、总结:测量的确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把曲线转化为直线测量的,其实数学就是这样,把不会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化曲为直板书)(二) 计算周长师: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解决周长问题,可是有局限性,图片中的圆既不能滚动,也不容易绕绳,怎么办呢?我们来说说怎么算。Q1:圆的周长可能和圆的什么元素有关系?(直径,半径)当然,我们已经知道圆的直径与半径有2倍关系,因此我们只需得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就可以了Q2: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预设: 2倍关系,3倍,4倍)给学生时间说说猜的依据。Q3:周长和直径之间倍数到底是多
6、少呢?我们需要实验来验证。三、测量实验探究关系(一) 确定研究方法1、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研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呢?预设:量出周长和直径;找数据,得有周长和直径的数据提示:(如果要研究,就得有数据) 2、 追问:看来我们得用数据来说话,那测量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够吗?预设:不够,找规律得数据多一些,才能够精确,一个不能代表所有。(二)实施测量实验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分工合作,注意有人记录,记录测量数据,并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三)分析数据,探索规律1.汇报展示我想请一位同学做数据记录员,分小组汇报数据。不同数据都要记录8组左右。生:圆的周长是直径是,周长是直径的2分析数据Q1: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
7、思考,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直径相同,周长却不同,2.虽然直径周长不同,可是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学生进行误差分析:1)测量方法、测量工具、测量对象都会导致产生误差;2)直径数据比较接近说明直线段更容易测量!但同样不可能绝对精确;3)平均数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同样不能完全避免误差;4)用测量的方法,无论是曲线还是直线,永远只能得到长度的近似值师:由此可见,采用实验的方法,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正常现象!再次观察数据,你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可能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用实验的方法得到的数据,受误差的影响不够精确,那怎么办?到底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的这个3倍多一些的关系是变化的还是确定不
8、变的?如果是确定不变的又该怎样得到呢?3、适时反思、引发困惑这可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啊!实际上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同样曾经困扰了人类数千年!在古代巴比伦、印度、埃及、中国,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用实验测量的方法就已经知道,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大约为3。四、了解割圆术1.介绍历史知识,体验文化价值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所谓割圆术,就是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出圆周率的方法。(以直代曲)祖冲之在刘徽的基础上发展了割圆术,经过无数次的计算,把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这个神秘的倍数关系,直到今天也没有算出准确的数值,因此人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因此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板书:(圆周率) 2、公式及练习有了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计算圆的周长了:板书:C=d、 C=2r实际上,圆周率小数点后更多的位数对计算圆的周长影响不大!通常的计算中取值为3.14(板书)就够了!五、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我们探索圆的周长问题,都是把曲线化为直线方法解决的,深化“化曲为直”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