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鸽巢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鸽巢问题第一课时68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鸽巢原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现象。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情分析: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鸽巢问题,他们在具体分得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还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接触,所以他们可能会认为至少的情况就应该是“1
2、”。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教学难点: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具准备:课件、若干笔和笔筒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游戏1:请这四位同学从数字1.2.3中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写在手心上,写好后,握紧拳头不要松开,让老师猜。游戏2:老师任意点13位同学,我就可以肯定,至少有2个同学的生日是在同一个月。你们信吗?二、(一)呈现问题、引出探究。课件呈现: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问:“总有”和“至少”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问:你觉得这句话说得对吗?请你静静思考一下。问:大家可以用摆一摆、
3、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1、学生探究。2、反馈交流。(1)枚举法,学生汇报。预设:问:我们来看这些摆法,凭什么说“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问:比2支多也可以吗?问:大家可以用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2)假设法,学生汇报。预设:问:你为什么要先在每个笔筒中放1支呢?问:你为什么要一开始就要平均分?问:这样只能证明总有一个笔筒中肯定会有2支笔,怎么能证明至少有2支呢?(3)确认结论。(三)提升思维,构建模型。1、加深感悟。提出问题: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学生继续思考:6支铅笔放进
4、5个笔筒呢?10支铅笔放进9个笔筒呢?100支铅笔放进99个笔筒呢?(引导学生说理,学生逐渐都采用假设的思路熟练地来表达。)预设问:为什么大家都采用假设的方法来分析,而不是画图或举例子呢?(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体会枚举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感悟假设方法更具一般性的特点)2、建立模型。(1)提出问题:通过刚才分析,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总结规律。(2)课件介绍“鸽巢原理”并揭示课题“鸽巢问题”(3)课件呈现:8只鸽子飞回了7个鸽巢;10个苹果放进9个抽屉里。 预设:问:谁是笔筒?谁是笔?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问:你还能举出一写能用“鸽巢原理”解释的生活中的例子吗?三、运用模型,解决问题1、“做
5、一做”第一题2、课前游戏的道理。4、数学家问题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简单的生活现象中蕴含着深奥的道理,我们也要学会观察生活,去发现和创超。板书设计:数学广角鸽巢问题设计理念鸽巢问题既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最先是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明确提出来的,因此,也称为狄利克雷原理。首先,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说起来生涩拗口,而且抽象难以理解。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通过操
6、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探究方法,总结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特别是这种原理的初步认识,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者,适当把握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同奥数,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也不需要学生确定过于抽象的“鸽巢”和“物体”。教材分析鸽巢问题这是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13名学生,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
7、们在同一个月过生日。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或人)找出来。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鸽巢问题”。通过第一个例题教学,介绍了较简单的“鸽巢问题”:只要物体数比鸽巢数多,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2个物体。它意图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种存在现象: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呈现两种思维方法:一是枚举法,罗列了摆放的所有情况。二是假设法,用平均分的方法直接考虑“至少”的情况。通过前一个例题的两个层次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至少”的情况,能用这种方法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解释证明。第二个例题是在例1的基础上说明:只要物体数比鸽巢数多,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因此我认为例2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尽量平均分”,并能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