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维生素和无机盐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直接吸收直接吸收蛋白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脂肪消化消化 吸收吸收 废物排出废物排出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六大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水、无机盐、维生素消化消化吸收吸收 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收缩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收缩消化腺分泌消化酶消化腺分泌消化酶 已消化物质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的过程已消化物质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的过程消化系统概述消化系统概述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胃内消化小肠内的消化小肠内的消化大肠的功能大肠的功能吸收吸收一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
2、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肌间神经丛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外分泌细胞外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血管血管消化道壁的消化道壁的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机械感受器4(I)4(I)肌间神肌间神经丛经丛粘膜下神经粘膜下神经丛丛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神经支配神经支配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外分泌腺:分泌消化液外分泌腺:分泌消化液 口(口(1 1)-1(m)-1(m)一一.唾液及其作用唾液及其作用(一)唾液的成分和作用(一)唾液的成分和作用 成分:成分:近中性、低渗、水(近中性、低渗、水(99%99%)、粘蛋白、唾液)、粘蛋白、唾
3、液 淀粉酶、溶菌酶淀粉酶、溶菌酶 作用:作用:1.1.湿润与溶解食物,引起味觉湿润与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2.2.清洁和保护口腔清洁和保护口腔 3.3.抗菌作用抗菌作用 -溶菌酶杀菌溶菌酶杀菌 4.4.消化作用消化作用 -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5.5.排泄(碘化钾、铅、汞)排泄(碘化钾、铅、汞)调节: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完全是神经反射性-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第二节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二二.咀嚼咀嚼作用作用: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定义:定义:咀嚼是通过咀嚼肌协调而有序的舒缩活咀嚼是通过咀嚼肌协调而有序的舒
4、缩活 动,使下颌向上颌方向反复运动的反射动,使下颌向上颌方向反复运动的反射 性动作性动作。三三.吞咽吞咽吞咽分期吞咽分期1.1.口腔口腔-咽:随意运动咽:随意运动 3.3.食管上段食管上段-胃:食管蠕动胃:食管蠕动2.2.咽咽-食管上段:反射食管上段:反射泌酸腺泌酸腺幽门腺幽门腺贲门腺贲门腺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G G细胞细胞 促胃液素促胃液素一一.胃液的分泌胃液的分泌(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粘液细胞:粘液细胞:粘液粘液壁细胞:壁细胞:HClHCl、内因子、内因子主细胞:主细胞: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胃液:无色、无味、酸性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
5、H 0.9-1.5)(pH 0.9-1.5)1 1、胃酸(胃酸(HClHCl)盐酸排出量(盐酸排出量(mmol/L/H)基础排酸量:空腹时(基础排酸量:空腹时(0-50-5)最大排酸量:进食或有药物刺激(最大排酸量:进食或有药物刺激(20-2520-25)1 1)胃酸)胃酸的排出量的排出量3 3)胃酸的作用胃酸的作用 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促促胰液素分泌促促胰液素分泌-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促促FeFe2+2+和和CaCa2+2+的吸收的吸收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pH环境环境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使蛋白质
6、变性易于消化2.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HCl和自身激活和自身激活 胃(胃(4 4)-4,5(s)-4,5(s)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胃蛋白酶pH2 活性最强活性最强-pH 5 失活失活蛋白质蛋白质眎、胨、肽眎、胨、肽pH2pH7HCO-3H+粘液粘液3.3.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粘膜免受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保护胃粘膜免受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损伤HCl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胃溃疡胃溃疡内因子与内因子与VitBVitB1212结合形成复合物,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保护VitBVitB1212免被免被消化酶破坏消化酶破坏促进促进VitBVitB1212在回在回肠肠吸收吸收4、内因子、内因
7、子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后副交感节后N N纤维纤维直接刺激胃液直接刺激胃液分泌分泌间接刺激间接刺激G G细胞分泌胃细胞分泌胃泌素泌素大量胃液大量胃液分泌分泌Gastrin)G(2 2)胃期(神经和体液调节)胃期(神经和体液调节)作用机制作用机制:胃液特点:酶及酸含量均很高,占总量胃液特点:酶及酸含量均很高,占总量60%60%胃底胃体机械刺激胃底胃体机械刺激 中枢中枢胃幽门部机械刺激胃幽门部机械刺激 壁内神经丛壁内神经丛胃腺分泌胃液胃腺分泌胃液 胃幽门部食物化学刺激胃幽门部食物化学刺激 幽门部幽门部G G细胞细胞 胃泌素胃泌素食物食物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胃液分泌
8、的抑制性调节1 1)盐酸)盐酸胃窦:胃窦:pH1.2-1.5 pH1.2-1.5 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十二指肠:十二指肠:pH 2.5 pH 2.5 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酸分泌2 2)脂肪:体液调节(肠抑胃素)脂肪:体液调节(肠抑胃素)3 3)高张溶液:神经调节(肠)高张溶液:神经调节(肠-胃反射)胃反射)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液分泌的调节 空胃空胃:人人在空腹时,在空腹时,胃处于静止状态,胃处于静止状态,现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静息期并向消化道下段现间歇性强力收缩伴有较长静息期并向消化道下段移行的周期性运动,移行的周期性运动,称称移行性复合移行性复合 (Migrating motility co
9、mplex,MMCMMC),时间时间:90min/次,持续次,持续3-5min 意义意义:胃肠:胃肠“清道夫清道夫”,进食后消失进食后消失 食物进入胃食物进入胃5分钟出现;由胃的中部开始,到分钟出现;由胃的中部开始,到达幽门需达幽门需1分钟;频率为分钟;频率为3次次/分钟。分钟。作用:作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于化学性消化利于化学性消化 磨碎食物磨碎食物(即机械性消化即机械性消化)推进食糜推进食糜(胃排空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食物由胃排入指肠的过程指肠的过程。食物机械刺激胃食物机械刺激胃胃运动加强胃运动加强食物化学刺激胃食物化学刺激胃迷走迷走迷走反射迷走反射G G细胞
10、分泌促胃液素细胞分泌促胃液素胃排空加快胃排空加快(2)(2)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胃酸胃酸 脂肪脂肪 高张溶液高张溶液 食物食物1212指肠壁感受器指肠壁感受器胃运动减弱胃运动减弱肠肠胃反射胃反射1212指肠粘膜指肠粘膜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促胰液素促胰液素抑胃肽抑胃肽胃排空减慢胃排空减慢(肠抑胃素)(肠抑胃素)胰腺胰腺组成组成胰液胰液腺泡细胞:腺泡细胞:各种胰酶各种胰酶 小导管管壁细胞小导管管壁细胞:H2O、HCO3 无色、无味、碱性无色、无味、碱性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胰岛素胰岛素一一.胰液的分泌胰液的分泌 (一)胰液分泌、成分、性质(一)胰液分泌、成
11、分、性质)(二)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二)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1.HCO1.HCO3 3-1 1)中和)中和HClHCl,保护胃粘膜,保护胃粘膜2 2)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环境)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环境浓度:浓度:145mmol/L(145mmol/L(比血浆高比血浆高4 4倍倍)与胰液的分泌速率有关。与胰液的分泌速率有关。作用:作用:2.2.胰酶胰酶1 1)胰淀粉酶)胰淀粉酶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甘油甘油+甘油一酯甘油一酯+脂肪酸脂肪酸淀粉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胰淀粉酶胰淀粉酶2 2)胰脂肪酶)胰脂肪酶:三酰甘油水解酶、胆固醇酯水解酶、磷脂酶三酰甘油水解酶、胆固醇酯水解酶、磷
12、脂酶A2A2胰脂肪酶胰脂肪酶辅酯酶辅酯酶3 3)蛋白酶原)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胰蛋白酶肠激酶肠激酶糜蛋白酶糜蛋白酶原原糜蛋白酶糜蛋白酶单独作用能将蛋白质分解为单独作用能将蛋白质分解为共同作用时将蛋白质分解为共同作用时将蛋白质分解为4 4)其他消化酶)其他消化酶羧基肽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羧基肽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5 5)胰蛋白酶抑制物)胰蛋白酶抑制物能和胰蛋白酶结合成无活性的化合物,防止小能和胰蛋白酶结合成无活性的化合物,防止小量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激活而发生自身消化。量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激活而发生自身消化。(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胰液分泌的调节1.1.神
13、经调节(迷走神经)神经调节(迷走神经):胰液中酶含量高,水和胰液中酶含量高,水和HCOHCO3 3量少量少1 1)促胰液素促胰液素:促胰液中水和促胰液中水和HCOHCO3 3分泌,酶含量少分泌,酶含量少2 2)缩胆囊素缩胆囊素:促胰液中酶分泌,水和促胰液中酶分泌,水和HCOHCO3 3量少量少2.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缩胆囊素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缩胆囊素促胃液素促胃液素1.1.头期胰液分泌头期胰液分泌胰液分泌量胰液分泌量20%20%2.2.胃期胰液分泌胃期胰液分泌胰液分泌量胰液分泌量5%5%10%10%胃期胰液分胃期胰液分泌泌3.肠期胰液分泌肠期胰液分泌二二.胆汁的分
14、泌与排出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三)胆汁的作用(胆盐)(三)胆汁的作用(胆盐)1 1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增加胰脂酶作用面积增加胰脂酶作用面积3 3促脂溶性促脂溶性VitAVitA、D D、E E、K K的的吸收吸收 2 2促脂肪吸收促脂肪吸收:与脂肪代与脂肪代谢产物形成混合微胶粒谢产物形成混合微胶粒促其转运促其转运 肝细胞肝细胞胆囊胆囊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肝胆汁肝胆汁胆囊胆汁胆囊胆汁消化期消化期非消化期非消化期金黄色,碱性金黄色,碱性墨绿色,酸性墨绿色,酸性(二)胆汁的分泌、(二)胆汁的分泌、排出与胆囊的作用排出与胆囊的作用(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1
15、 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 2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1 1)胃泌素)胃泌素 2 2)胰泌素:引起胆汁中)胰泌素:引起胆汁中H H2 20 0和和HCOHCO3 3的增加的增加 3 3)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4 4)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的肠肝循环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后,其中的胆盐由回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后,其中的胆盐由回肠重吸收入血,由门静脉再回到肝脏的过程肠重吸收入血,由门静脉再回到肝脏的过程三三.小肠液的分泌小肠液的分泌1 1、弱碱性、弱碱性 pH7.6 pH7.6 等渗等渗 1-3L/1-3L/日日2 2、小肠腺分泌肠致活酶、小肠腺分泌肠致活酶3 3、随小肠
16、上皮细胞脱落,多种寡糖酶和肽、随小肠上皮细胞脱落,多种寡糖酶和肽 酶进入小肠腔。酶进入小肠腔。四四.小肠的运动小肠的运动(一)小肠的运动形式(一)小肠的运动形式1 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2 2分节运动:以多点环行肌同时舒缩活动为主的节分节运动:以多点环行肌同时舒缩活动为主的节 律性活动。律性活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小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良好条件;使食糜与小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小肠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促进小肠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作用作用蠕动:蠕动:0.5-2.0cm/s 0.5-2.0cm
17、/s 近端蠕动速度近端蠕动速度远端远端 通常进行几厘米后消失通常进行几厘米后消失 将食糜向消化道下端推送将食糜向消化道下端推送(二)回盲括约肌的功能(二)回盲括约肌的功能1、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延延 长食物在长食物在 小肠内停留的时间小肠内停留的时间 2、阻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阻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三)小肠运动的调节(三)小肠运动的调节 1、肠道神经的作用、肠道神经的作用(局部反射)(局部反射)2、外来神经的作用、外来神经的作用平滑肌平滑肌蠕动加强蠕动加强食物食物 肠壁感受器肠壁感受器肠壁神经丛肠壁神经丛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肠运动加强肠运动
18、加强副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运动减肠运动减弱弱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一一.大肠的主要功能大肠的主要功能二二.大肠液的分泌大肠液的分泌 三三.大肠的运动大肠的运动 四四.排便反射排便反射 一一.大肠的功能大肠的功能1 1、吸收水和电解质;、吸收水和电解质;2 2、吸收由结肠内微生物产生的维生素;、吸收由结肠内微生物产生的维生素;3 3、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形成并、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形成并 暂时贮存粪便。暂时贮存粪便。二二.大肠液的分泌大肠液的分泌 大肠液由大肠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大肠液由大肠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分泌的,和杯状细胞分泌的,pH8.3-8.4pH8.3-8.4主要成分主
19、要成分 分分 泌泌 粘液、碳酸氢盐、少量二肽酶和淀粉酶粘液、碳酸氢盐、少量二肽酶和淀粉酶作作 用用 粘液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粘液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三三.大肠的运动大肠的运动 1 1、混合运动、混合运动-袋状往返运动袋状往返运动2 2、推进运动、推进运动-蠕动蠕动和集团运动和集团运动粪便刺激直肠壁感受器粪便刺激直肠壁感受器 大脑皮层、脊髓骶段大脑皮层、脊髓骶段 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排便中枢排便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效应器效应器盆神经、腹下神经盆神经、腹下神经 盆神经盆神经(+)阴部神经阴部神经(-)结、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结、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 肛门外括约肌舒张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20、 排便排便四四.排便反射排便反射 大脑皮层排便反射排便反射一一.吸收过程概述吸收过程概述小小肠肠内内主主要要营营养养物物质质的的吸吸收收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食物已被充分消化食物已被充分消化 吸收面积大吸收面积大:长长5 56 6米米 皱褶绒毛皱褶绒毛 微绒毛微绒毛 200m200m2 2;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 绒毛伸缩具有唧筒样作用绒毛伸缩具有唧筒样作用时间保证:时间保证:停留时间长,约停留时间长,约3 38h8h;形式:形式:氨基酸、二肽、三肽氨基酸、二肽、三肽 机制:机制:继发式主动转运继发式主动转运 途径:途径:入血入血血血肠腔肠腔肠上皮细胞肠上皮细
21、胞 泵泵葡葡萄萄糖糖 氨基酸、二肽、三肽吸收3 3脂肪:脂肪:转运方式:转运方式: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淋巴途径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淋巴途径 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血液途径。血液途径。(四)水的吸收(四)水的吸收8-10L/8-10L/日,被动吸收,以渗透方式进行日,被动吸收,以渗透方式进行(五)无机盐的吸收(五)无机盐的吸收1 1NaNa+的吸收:的吸收:250-300mmol/250-300mmol/日日2 2铁的吸收:铁的吸收:1mg/1mg/日,必须是日,必须是2 2价铁,价铁,VitCVitC、HClHCl促其吸收促其吸收 Tf:转铁蛋白TfR:转铁蛋白受体Ft:铁蛋白3 3.Ca.Ca2+2+:VitDVitD、脂肪、脂肪、HClHCl促其吸收促其吸收 思考题:名词解释:1.基本电节律2.胃肠激素3.脑肠肽4.肠 胃反射5.移行性复合运动(MMC)6.胃排空7.粘液碳酸氢盐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