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1 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高效整合 (对应学生用书第 15 页 ) 知识网络 脉络清晰 |框图纵览 , 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认读导引】 一大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 二大阶段:先秦家国同构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 知识整合 无障通达 |专题归纳 , 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 1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 , 但君权不断加强 , 直到明 朝废除丞相。 (2)分权是加强君主
2、专制的重要手段 , 如唐朝、北宋、明朝都采取了一些措施。 (3)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转移 , 非法定机构取代国家法定机构的职权 , 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2 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结果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2)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 , 如北宋、明朝等特别突出。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二、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 源流分明 , 脉络清晰 ,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 从未间断。 2 以君权为中心 , 高度集中 权力 , 在人神关系上 , 鼓吹君权神授 , 君
3、权至上 , 以神权服务君权。在君臣关系上 ,宣扬君令臣从,下级服从上级,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全国一切大权,国家所有政治制度内容都是在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 3 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 , 是独裁统治。 4 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是相当完备的 , 从君主到官僚 , 从中央到地方 , 上下相依 , 交叉相连。 5 宗法关系的参与严重影响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 , 父权 观念渗透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6 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 的理论基础 , 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三、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同时期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4、 比较项 中国 英国 政 体 形式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权力中心 君主有无限的权力 , 君主意志即国家法律 , 臣民必须绝对服从 君主 “ 统而不治 ” , 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政府机构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 没有决策权 , 对 皇帝负责 英国实行责任制内阁 , 内阁对议会负责 , 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历史影响 君主专制强化 , 成为历史发展的障碍 ,是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 防止专制独裁 , 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 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 16 页 ) 以唯物史观看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史观应用 理论阐释 唯物史观 , 亦称历史唯物主义
5、 , 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 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 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 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 具有辩证的观点。 主要理论: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 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3)在 阶级社会中 , 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 ,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 , 夺取国家政权。 (4)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
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运用点拨 1 以唯物史观把握制度创新 , 助推中国梦实现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社会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凸显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加快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西周分封宗法制、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文明的历次辉煌 恰好就建立在这些革命性的制度改革基 础之上。当今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时期 , 只有加快体制转轨才能加速发展 ,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 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2 以唯物史观看待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唯物史观要求评
7、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 应辩证地分析和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应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审视 , 对古代监察制度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看待。 (1)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 , 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 , 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 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2)基于专 制制度的制约 , 实际中的监察工作往往因君主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影响监察效果 ,监察官员只对君主负责而忽视民意、君主难以直接统驭地方官员而监察不力等因素 , 导致其监察作用非常有限。 3 (对接高考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 , 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 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 重视史学观点的养成。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要求 , 只有具备史学观点 , 才能关注现实。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 , 对史观的考查已经渗透到学科素养的考查之中 , 因此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对史观的培养。以唯物史观看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 一直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 -温馨提示: - 本文档仅为 【 2019 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全套资料 之一 】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 下载全套资料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请点此到 下载本文全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