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领悟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培养文言文的语感,疏通词句,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环境,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重点1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2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人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
2、千里马,年龄已经很大了。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曲,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因为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朝文学家。他反对六朝以来
3、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马说师说祭十二郎文与孟东野书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都是很有名的文章。题解“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但讲究文采,具有“炜晔而谲诳”的特点,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本文以“马”为说的对象,是指借写马的遭遇来抒发自己对社会的看法。1听课文录音朗读磁带,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情感。朗读时要注意语句的停顿。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4、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重点词语的理解。(1)祇:只是。(2)辱:受到屈辱。(3)骈:并列,一同。(4)是:这。(5)能:才能。(6)见:通“现”,表现。(7)且:尚且。(8)等:相等。(9)安:怎么能(10)临:面对。3通假字的解释。(1)食:通“饲”,喂养。(2
5、)材:通“才”,才能。(3)见:通“现”,表现。(4)邪:通“耶”,吗。4难句翻译。(1)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啊!5学生结合注释和老师讲解的内容,翻译全文。6第1自然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7课文中作者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为了强调什么?强调了伯乐的重要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8第2自然段
6、说明了什么?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0第3自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人不识马。11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饲马者的浅薄愚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2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上节课中,我们一起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看到了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而只能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者为什么要写没有被伯乐发现的千里马呢?让我们一起继
7、续走进课文,深入探究。1课文开篇就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们认为到底是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呢,为什么?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马而言应该是这样的。然而对千里马来说,就应该先有伯乐。因为如果人无法将千里马与普通的马区别开来,那千里马就等于是普通的马。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何作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马说中起论点的作用,下文都是从反面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3“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4当“千里马”被埋没时,它的遭遇怎样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回答。“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8、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俗话说,不平则鸣。韩愈为何要替一匹马的不公遭遇鸣不平呢?这岂不是小题大做?你们怎么理解呢?韩愈是以此讽喻当时的统治者。千里马在这里也指人才,而伯乐则是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这里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并非小题大做。6关于“托物寓意”写法的理解。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这种写法赋所托之物以某种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以千里马喻贤才,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的道理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曲折、深沉、含蓄,能充分激发人们的想象。7本
9、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感情?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恨的心情。8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吗?仕途坎坷,多次被贬,怀才不遇,生不逢时。9细读全文,体会每段最后一句话所表达的感情。第1自然段末句“不以千里称也”,表达出作者对名马受屈、埋没的不幸遭遇无限惋惜、慨叹,语气极为低沉。第2自然段最后说“安求其能千里也”,运用了反诘的句式,表达了满腔的愤激不平。第3自然段写道:“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呜呼”后面用了感叹号,是对那些一无见识却又妄自论断者发出的悲叹。“其真无马邪?”是对上述错误结论的反诘,有咄咄逼人之势。“其真不知马也。”正面提出与对方截然相反的结论,字
10、字铿锵,凝聚着对妄言无马者的抨击与鄙视,直抒郁结已久的不满的感情。10体会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在结构方面,本文脉络清晰,丝丝入扣,全文围绕“其真不知马也”这一中心层层推论。第1自然段,首先表明作者的基本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可以视为总纲,旨在强调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恳切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然后宕开一笔,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既从反面说明了基本观点,又深刻地揭露了现实问题,这是本文的中心议题,继而水到渠成地叙写千里马被屈辱、埋没的不幸遭遇,作者怀才不遇的苦衷隐含其中。第2自然段写千里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不能展其才华,揭露问题的实质“伯乐不常有”。“安求
11、其能千里也?”之反诘,吐尽心中的愤懑与不平。第3自然段尽数统治者的种种愚妄浅薄,令人切齿;进而引发感慨,揭示中心。“其真无马邪”一问,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其真不知马也”一答,如泰山压顶,直捣黄龙。全文一气呵成,酣畅淋漓。11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简练、含蓄的特点。托物寓意的写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有咫尺论万里之势。文章语言简练,三个“也”字举足轻重。七个“不”字别有蕴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七个“不”字如江河直下,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12作者在本文中
12、所提的看法,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面对韩愈你想说什么?就一般而论,提出要有伯乐来识别名马、培养千里马,即要有知贤识才的人来挑选、荐拔人才,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然而,本文所流露出强烈的个人情绪,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期待像伯乐那样的贤君来赏识、提拔自己,把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这是不可取的。13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14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却暂时不被重用,你会怎么做呢?韩愈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
13、”的命运,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绝对。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像毛遂一样的自荐,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运。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揭示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点明中心,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本文属于“说”这种体裁,与现在的杂文相似。本文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1托物寓意,结构精巧。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2条理清晰,中心突出。全文围绕着“不
14、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唯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间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说明“不知”所造成的恶果,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然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古诗文教学,必须首先让学生在初步理解字意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反复地朗读,再理解,再朗读,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内心情感去体味作者与作品
15、中的深意,最终实现对作品深刻的感悟。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2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2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重点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暖的春天。昨日的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
16、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吗?(生答略)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现在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合称“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人。作品风格直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亦有所批判。作品有袁中郎全集。1写作背景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恼,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17、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作者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二日游满井,写了这篇满井游记。2“公安派”简介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15601600年)、袁宏道(15681610年)、袁中道(15701623年)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1教学播放课文朗读磁带,学生初步感知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3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这是一篇写景小品,文章以清新的笔调写出北京近郊早春时节的秀美景色。第1自然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恼。第2自然段是全文的主体
18、部分,写郊游的所见所感。先交代出游日期、天气、同行人物及出游路线;接着写满井春色,先总写满井全景轮廓,后分写山、水、柳条、麦田、游人、鸟、鱼,并点明文章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第3自然段交代出游缘由及作记时间,结束全文。1一词多义。(1)时:冻风时(经常)作于时(这时)冰皮始解(2)始:冰皮始(开始)解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尝)无春髻鬟之始(刚刚)掠(3)乍:波色乍(开始)明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4)得:欲出不得(能够)悠然自得(得意、满足)(5)然:晶晶然(的样子)然(然而)徒步则汗出浃背2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泉(用泉水煮)而茗(喝茶)者,罍(端着酒
19、杯)而歌者,红装(穿着艳装)而蹇(骑着驴)者(2)动词的使动用法:作则飞(使飞)沙走(使走)砾3难句翻译。(1)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词类活用)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倒装句、主旨句)(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4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20、。5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作了铺垫。6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春天景色?(共四个方面。首写春水:如镜出画;次写春山:如倩女梳妆;再写春柳:柔梢披风;最后写春苗:浅鬣寸许。山好、水好、万物美好。7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
21、“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图画。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8作者抓住了这些事物怎样的特点?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光明丽的特点。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掠也。则写出了春山的清新可人、娟净明媚。柳柳条将寸许。则写出了春天柳条的柔软与麦苗破土初生而又整齐喜人的情景。9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
22、。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而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这就表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借鉴,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10作者由游满井春色,归纳出什么样的感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现了他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11本文哪些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如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
23、“将舒未舒,柔梢披风”,笔法极为简练,却又鲜明如画。12文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喻?请画出来,品味其表达效果。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13文中运用拟人修辞的句子有哪些?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如写鱼鸟,说它们悠然自得,洋溢着喜气
24、,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1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重在抒写“性灵”。文章开篇写城内的枯燥局促,与城外春色春意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得出结论“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暗含着“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式的人生哲理。结尾“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表明自己和庸俗之人的区别。“不能以游堕事”是对那些热衷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在政治上进取,何况他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有不虚
25、此行的满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慰藉,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所以,这篇山水游记,与其说描绘满井一带的二月春色,还不如说作者借游春在抒写性灵,反映了他对官场和对大自然、人生的态度。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满井春色及郊游所感。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议论,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1白描的笔法。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如写水为“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柳条为“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2抓住特征,细腻地描摹勾勒早春的美好景
26、致。满井游记选取了初春特征性景物,细腻描写满井早春的景色,勾画出一片生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有声有色,色彩浓淡相宜,形态各异,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之情,情感与景致达到了完美统一。3先总后分,写景富有层次。作者写满井郊外春景层次分明,先总写春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然后依次写了水、山、柳条、麦田等景物;再由景及人,描写了形态各异的游人;最后写了“皆有喜气”的鱼和鸟。富有层次的景物描写营造了物我交融、情趣盎然的画卷。满井游记是文言文单元的一篇游记。本文描写了早春二月作者游览京郊满井以及作者出游时喜悦的心情,既做到传山水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可以说是游记的典范。本文
27、文字简练,描写生动,尤其是独特的比喻,更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个人认为既要选择性地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有所创新。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读、议、析。在读中训练语感,培养语感后再议,在议中分析,逐层深入。我在上课过程中能够自如地引导学生,与学生深入交谈,学生又能够有自己的不同见解并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本课教学效果较好。小魔方站作品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盗版必究语文语文附赠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前前 言言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人的眼中
28、,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青春风采北京市文科状元北京市文科状元 阳光女孩阳光女孩-何旋何旋 高考总分:高考总分:692分分(含含20分加分分加分)语文语文131分分
29、数学数学145分分英语英语141分分 文综文综255分分毕业学校:北京二中毕业学校:北京二中报考高校:报考高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来自北京二中,高考成绩672分,还有20分加分。“何旋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笑声,远远的就能听见她的笑声。”班主任吴京梅说,何旋是个阳光女孩。“她是学校的摄影记者,非常外向,如果加上20分的加分,她的成绩应该是692。”吴老师说,何旋考出好成绩的秘诀是心态好。“她很自信,也很有爱心。考试结束后,她还问我怎么给边远地区的学校捐书”。班主任: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
30、生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高考总分高考总分:711分分毕业学校毕业学校:北京八中北京八中语文语文139分分 数学数学140分分英语英语141分分 理综理综291分分报考高校:报考高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