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flying 文档编号:51905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元整合探究升华,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地位,-3-,-4-,对点训练1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B,解析:孟子的“民贵君轻”不能反映君主统治的正当性,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利用百姓的畏天思想,阐明天子承天而治,顺天应民,与材料“对正当性的信仰”相符,故B项正确;朱熹的“格

2、物致知”,讲求的是探究“理”的方法,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主张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5-,二、全面认识儒家思想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爱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民”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6-,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4.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它

4、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思想更应该抛弃。,-7-,对点训练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错误甚至罪孽。”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汉代儒学吸收宗教思想的结果B.宋明理学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C.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D.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答案,解析,-8-,考情分析,真题试做,-9-,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0-,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1-,考情分析,真题试做,-12-,考情分析,真题试做,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015

5、海南单科,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B,解析: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属于经济领域,而题干强调的是思想方面的共通之处,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厚古薄今”主要反映的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进行社会变革,故C项错误;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思想主张,与法家思想不符,故D项错误。,-13-,考情分析,真题试做,2.(2014海南单科,1)有先秦

6、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主集权,不是君主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血缘等级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难则用其死”与君主推行“礼乐仁政”相悖,故C项错误;材料中“君上之于民也”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君主对人民统治的严苛,这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14-,考情分析,真题试做,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2014课标全国,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

7、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对占有亲子和养子财产罪名的变化,没有涉及亲子与养子的权利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对待养子与亲子的态度趋同,但不表示与亲子的血缘关系淡化,故B项错误;养子也属于家族成员,养子与亲子财产同样体现宗族利益,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西晋时对私拿养子财产的处理方式与亲子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名分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故D项正确。,-15-,考情分析,真题试做,4.(2014海南单科,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

8、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B,解析: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材料“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东汉时并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而非儒家独尊地位的动摇,故D项错误。,-16-,考情分析,真题试做,三、宋明理学5.(2014课标全国,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

9、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C,解析:“决定宗教兴亡”的说法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材料信息“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待佛教的态度,佛教的社会基础是否薄弱无法得出,故D项错误。,-17-,考情分析,真题试做,6.(2015海南单科,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

10、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A,解析:材料“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同归于治”体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相结合的思想,契嵩的话反映了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故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隋唐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18-,考情分析,真题试做,7.(2014课标全国,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

11、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D,解析:“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A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本善习远,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D项正确。,-19-,考情分析,真题试做,8.(2013课标全国,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

12、心学日益兴起,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公)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这与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正统思想有关。宗法血缘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故A项错误;仁政理念早在宋代之前已经深入人心,故B项错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编著四书章句集注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故D项错误。,-20-,考情分析,真题试做,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9.(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

13、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C,解析:材料“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强调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B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该女诗人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故C项正确;该女诗人主要表达的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21-,题型特点,解题模板,押题训练,环环相扣主题主旨型非选择题的特点及解题技法此类题型就某一主题设置情境,材料来源广

14、泛,形式多样,覆盖面广,需要具备敏锐的主题洞察能力和对材料的合理而充分的整合能力,一般属于难度偏上题目。考查方式一般分为两类:(1)在题干引文中直接给出本题意在考查的核心主题,相对而言,这种考查方式较为普遍。(2)题干引文中不明显或没有直接显示题目主题,而是将主题隐含在设问中。,-22-,题型特点,解题模板,押题训练,(1)首先找出主题所在。认真审读题干引文和总体设问,在答题之初就找出本题所要考查的主要内容。(2)充分提取材料信息。除了全面研读正文材料之外,还要特别留意注释、出处等非正文信息,以获取时空限定或有关作者阶级、立场等方面的关键信息。(3)认真审清作答依据。特别关注“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这三种设问的作答依据不同,要按要求来组织答案。(4)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围绕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课件.ppt)为本站会员(flying)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