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认识乐器)古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传统民族器乐古筝的基本结构; 2、了解古筝的演奏姿势、音阶结构;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欣赏古筝乐曲的学习兴趣。 4、通过欣赏古筝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进一步加深对古筝的了解及喜爱。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中国的传统乐器不太了解,大部分人都觉得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都非常不 好听,而且分不清楚西洋乐器和中古传统乐器的区别。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 解不一样的传统乐器。 三、重点难点 1、了解古筝的基本演奏姿势和结构; 2、激发学生多我国民族器乐的喜爱以及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猜一猜 播放一段古筝独
2、奏音乐,让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 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 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 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古筝的演奏方法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水波的画面, 在后续的回 答中也能很快答出演奏乐器是:古筝! 2、乐器知识认识古筝 PPT 出示古筝图片 简介古筝的历史: 古筝的历史: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3、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 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 地。 筝,通常人们又把它叫做古筝。这恐怕与它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以 及丰富的传统筝曲给人们留下的古朴雅致的情趣有关。在古代,筝还被称为秦筝、瑶筝、银 筝、云筝、素筝等。 关于筝的命名,史料中说法不一。有的说筝是由乐器本身的音响效果命名的;有说是二人争 瑟取其相争的“争”字而得名的;也有说是因“秦皇奇之,立号为筝”的;还有说是“蒙恬 (将瑟)中分之;令各取半,因名秦筝然。”(唐刘贶大
4、乐令壁记)。这几种说法,以 音响效果具有铮铮的特点而命名的论断比较合理。 在历史上, 我国有着以音响效果命名乐器 的习惯。如磬,是按以物击石发出的“铿、铿”一类音响命名的;瑟则发出了浑厚、柔和的 “瑟、瑟”之音。 (2)、认识古筝各部分名称PPT 出示图片 筝头、前岳山、琴弦、码子、面板、边板、后岳山、筝尾、筝架等等 (3)古筝的演奏方法PPT 出示演奏家演奏图片,学生在课桌上模仿。 再次欣赏视频古筝演奏,加深对古筝音色、演奏方法的印象 多媒体视频演示:古筝与钢琴越国西施,并在欣赏后说出自己对古筝的印象及古筝 的特点等等 继续欣赏教材第十一课中展示古筝乐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感受歌曲改编成古筝版
5、 本的纯音乐,初步体验陕北民族特色。并能感受到古筝即可优美抒情,又可热情奔放的表现 力。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歌曲简介:该歌曲是一首颂扬中共红色政权的歌曲。山丹丹开 花红艳艳以陕甘民歌作为为表现形式。这首歌曲首唱为陕西省歌舞剧院的杨巧。众多艺术 家演唱,其中 70 年代由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流传甚广,堪称经典。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是一幅历史画卷,它生动的描绘了一段重要的革命历史史实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这段历 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从此之后,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南方移到了西北。西北成了中国革命的 大本营;延安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直至 建立新中国。 共和国五十年大庆
6、时, 中央电视台, 曾把这首歌列入“百年经典”音乐作品播出。 遗憾的是:演唱单位的组织者,对这首歌缺乏起码的理解。把一首完整的作品,改编得支离 破碎。现在回过头来看这首歌:无论是它的歌词,还是它的音乐,都是较好的;经得起推敲 的。这是因为参加这首歌创作的同志,对这段历史有较深的理解;对西北的民间音乐和诗歌 有较多的掌握。他们用西北人民的语言(包括音乐语言),生动的,恰如其分的描绘了这幅 革命历史画卷。得到了西北人民和全国人民的认可。 4、教师总结: 采用提问式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乐器? 这个乐器的大概历史? 这个乐器各部分的名称? 这个乐器的音色特点是怎样的? 通过一系列的提问, 进一步让学生对古筝有了系统的了解, 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民族乐器 的喜爱,鼓励学生自主去欣赏古筝及其他民族乐器所演奏的曲目,传扬民族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