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资源(30套)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汇总.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210470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PPTX 页数:488 大小:9.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级资源(30套)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汇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88页
超级资源(30套)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汇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88页
超级资源(30套)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汇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88页
超级资源(30套)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汇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88页
超级资源(30套)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汇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小魔方站作品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盗版必究-2-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目 录-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目 录-4-第一单元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5-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瓦雷里曾说,诗歌与散文的区别,正如跳舞与行走的区别。虽然使用同样的语言、同样的句法,但由于组织、协调方式的不同,诗歌成为一种语言的舞蹈。会“跳舞”的语言要依仗诗人胸中之旨、手中之笔才能绘景抒情、载悲载喜。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选取了几首外国名诗,让大家感受一下诗歌的独特形式:有的通过相同句式的重复使用,形成一种强劲的语言节奏;有的利用分行的技巧,营造出忧伤、迷离的氛

2、围,外在形式与内在情感达到完美的统一。让我们一起阅读它们,去领会诗歌的意蕴。注意诗歌散文化的语言,看它们如何在诗人的巧意安排下,变成语言的舞蹈。-6-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课标要求1.分析诗歌中意象的特点,品味诗歌形式上的特点。2.了解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区别,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培养阅读外国诗歌的兴趣,领略外国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建议1.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些常识和诗歌的写法。2.反复朗读,比较这几首诗在形式上的差异,感受诗歌形式的独特性。3.多角度分析这几首诗的主题,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7-1 1.老虎讲讲读读-8-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首 页 预

3、习引导 核心归纳黑暗中,它依然威风凛凛,活力四射,火焰般光芒四射的眼睛,匀称的身躯,强有力的心跳,饱经锤炼的大脑,给人一种震慑之美。这,就是布莱克笔下的“老虎”。学习本诗,一要探究“老虎”这一形象的多重内涵,二要学习本诗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威廉布莱克(17571829),英国诗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布莱克的诗多是配他的画的,主要有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这两本诗集分别描写了天真儿童时期的欢快安宁和成人落入经验世界后的痛苦。要充分理解布莱克的思想,必须把这两部诗集对照着看。布莱克并不被同时代人充分理解,被认为是个半疯人。

4、直到20世纪40年代,加拿大文学批评大家弗莱的名著可怖的对称(TheFearfulSymmetry)出版后,人们才重新注意这位湮没无闻的诗人,并出版了很多研究他的著作与论文。布莱克研究现已成为英美文学中的一门显学。-10-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布莱克生活在一个“愤怒和喧嚣”的时代。英国工业领先于全世界而飞速发展,这一方面使许多人遭受失业和贫困,另一方面对文艺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排挤;而法国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继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诗人们的叛逆意识,特别是对身处英国伦敦下层社会的手工匠布莱克而言,已经内化为巨大的精神事件,不只是一般地赞成,而是

5、热烈地拥护,在心中激励他为一个预言中即将出现的美丽新世界而战斗不息。老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表达了他对法国革命者所拥有的革命力量的颂扬和对革命强烈的向往之情。-1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解词义草莽:草丛。雷霆:暴雷;霹雳。熔炉:熔炼金属的炉。比喻锻炼思想品质的环境。拗:使弯曲;使断。-12-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1.老虎!老虎!火一样辉煌,烧穿了黑夜的森林和草莽,什么样非凡的手和眼睛能塑造你一身惊人的匀称?-1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6、多维探究点评:老虎与火,在形象上,二者的颜色和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较接近。烧穿黑夜的森林和草莽的野火是金红色的,非常醒目,而身上有着黑色与黄色斑纹的老虎在阴森的森林草莽里也显得非常醒目。在精神上,二者都有着让人恐惧的破坏力、威慑力和让人赞叹的美丽,会让人产生恐怖和赞叹对立的情感反应。把老虎放在“黑夜的森林”这一环境下,可以表达出老虎身上那种力量之美。同时,“黑夜的森林”也是老虎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老虎才是山中之王。事实上,诗人也正是由老虎在黑夜森林中奔跑的震撼人心的情景联想到了燃烧着“黑夜的森林”的火焰。作者假想自己在夜晚的森林中邂逅老虎,被它那威严的目光所慑服。既有造物,必有造物主,哪个

7、万能的造物主能塑造出老虎那惊人的对称身体?-14-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2.什么样铁链?什么样铁锤?什么样熔炉里炼你的脑髓?什么样铁砧?什么样猛劲一下子掐住了骇人的雷霆?点评:对老虎的脑髓和掐住雷霆的举动的描写,体现了老虎身上那种智力的美和行动的迅猛之美。在这一节里,作者把造物主描绘成一个铁匠的形象,他锻造了他的杰作老虎。隐含在这一系列问题后面的,是作者对造物主的敬畏和恐惧心情。-15-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3.到临了,星星扔下了金枪,千万滴银泪洒遍了穹苍。点评:星星把“千万滴银泪洒

8、遍了穹苍”,并“扔下了金枪”,是从侧面烘托老虎的威力。老虎在和代表着统治势力的群星的战斗中,取得了绝对胜利,连上帝都笑了,体现了诗人对老虎身上所具有的威猛的赞美。总之,作者想赞美的是老虎身上那种威慑力之美、胆魄之美、智力之美和行动的迅猛之美。-16-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1.作为诗人想象的产物,“老虎”象征了什么?提示:老虎中,“老虎”的形象本身,包含了多重的意蕴。诗中的老虎与其说是一只真实的老虎,毋宁说是一只不存在的老虎,它直接从诗人的想象中跳出,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化身。因而在内涵上有些抽象,不只是简单地描摹一只猛兽。一种理解认为,诗人

9、是着眼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内涵,将“老虎”看作革命力量的象征,它摧毁了“黑夜的森林”一样的旧制度,歌颂的正是这种摧枯拉朽、创造新世界的革命力量。另一种理解是从宗教、哲学的层面提出了“什么样的力量创造了老虎”的问题,对自然力的追问背后,依托的正是基督教的创世神话,上帝创造了万物,创造了老虎,也创造了羔羊;作为一种幻象出现的“老虎”,也可看作一种神秘的象征,代表了一切生命的创造。-17-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2.老虎在语言形式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提示:首先是通过相同句式(“什么样”)的重叠使用,形成强劲的语言节奏,一行一行诗,像锤子一下

10、一下打在铁锭上,铿锵有力,震撼人心。阅读此诗,即便抛开诗歌的意义,这种节奏本身,就可让读者感受到老虎威猛的气势。-18-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其次,全诗以疑问句为主,基本上没有使用描摹、叙述的手段,但在强劲的节奏之外,也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我们仿佛真的见到一只老虎,正活灵活现地跃出纸面。这点与布莱克同时也是个画家不无关系。这首诗没有直接描绘老虎的形象,但诗人一连串的追问,也像画笔或刻刀一样,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在读者的想象中刻画出了虎的铁掌、眼睛、体形。这种绘画性,也表现在诗人对色彩、环境的反差的把握上,譬如,在诗的开始,“黑夜的森林

11、和草莽”,是诗人营造的整体氛围,它黑暗、神秘又无比宽广。正是在这一背景中,“老虎!老虎!”两个词的突然出现,才有先声夺人之效:老虎鲜艳的皮毛,“火一样辉煌”,在无边的黑夜与熊熊的火焰之间,一种充满张力的画面感,得以强烈地凸现。-1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圣经意象在老虎这首诗中,布莱克成功地运用了圣经的意象,深化和凸显了主题,使老虎的形象更加引人注目。诗中的老虎是一个森然恐怖的意象。老虎躲在黑暗的森林中,目光炯炯,有宇宙般强大的威力。老虎代表的是森林里的火焰,这种火焰是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怒火,是一种具有巨大破坏力量的进步的革命力量。在这

12、首诗里,与象征暴力的老虎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另外一个意象羊。在圣经中,羊是和平、善良、纯洁的象征。创造羊的是上帝,创造老虎的同样是上帝,上帝既创造和平,又创造暴力。老虎的威势已令人如此惊怖,其创造者的力量可想而知。-20-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诗人所深切感受到的是老虎所代表的破坏力之巨大,巨大得使宇宙群星摇坠,天空泪如雨下,因而引起他的热烈赞颂。老虎所象征的暴力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巨大的革命力量。正是由于这种巨大的革命暴力,才最终导致了反革命的贵族们被革命的人民打败,他们被迫“扔下了金枪,千万滴银泪洒遍了穹苍”。布莱克向往法国大革命,

13、因此他热烈地赞颂这种老虎所象征的法国人民的革命力量。-2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22-2 2.秋歌-2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秋天”,是古今中外很多诗人喜欢描写的对象。时间的流逝,自然的衰败以及人生的萧瑟、怅惘,往往也是与“秋天”相伴随的主题,魏尔伦的秋歌就是这样一首由秋天勾起诗人心中的忧愁的诗歌。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要体味诗歌的整体情感;同时,要着重分析诗人对语言的使用,了解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区别。-24-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魏尔伦(18441896),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魏尔伦早年学习法律,后来弃

14、法从文,与巴那斯派诗人来往甚密,在主观上曾追随过巴那斯流派。在诗歌艺术上,魏尔伦是一位既反叛又传统的诗人。魏尔伦实在是一个忧伤的诗人,1866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即定名为忧郁诗章。其后,忧郁贯串了他写作的全过程。-25-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6-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秋声像悠长呜咽的提琴,单调、忧郁,划破了我的心。点评:“秋声”究竟为何物,诗中没有言明,或许泛指大自然在秋天发出的各种声响,它们应和了诗人内心的伤感。诗人将这萧瑟的“秋声”比喻成“悠长/呜咽的提琴”,读者很自然地可以在“秋风吹过树

15、木”与“琴弓掠过琴弦”之间形成某种联想,秋天的自然似乎也正如看不见的手指,演奏着诗人忧郁的心灵。最后“划破了我的心”一句,更是强化了一种动作效果,对于外界的自然如何作用于人心,读者于是有了更直观的感受。-27-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本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与散文相比,诗歌语言是一种更精练、更独特、更具表现力的语言,这一点在秋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此诗分为三节,分别描写秋天三种不同的声音、形象:第一节写萧瑟的“秋声”“划破了我的心”,第二节写回荡的“钟声”勾起伤感的回忆,第三节写“我”在秋风中如落叶一样飘零。在铺展的过程中,诗人的用

16、笔十分经济,没有着力铺陈秋天的各种景象,也没有过多倾诉“我”的内心感受,只是用极其简约的文字,在内在情绪与外界环境的接触点上,截取出了三个画面、三个段落,组成了一幅微妙的“内心风景”。诗歌的重点不是“风景”的描绘,而是捕捉风景与情绪之间的微妙关系。-28-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声效之美无论是提琴般呜咽的“秋声”,还是回荡如往事的“钟声”,对一种特殊声音效果的追求,是这首诗值得关注的一点。魏尔伦非常看重诗歌的音乐性,他的诗歌往往使用灵活多变的押韵方法,在声音与意义的搭配中,取得一种丰富的暗示性。这种声音效果与法语的特性相关,经过翻译可能会丧

17、失,但好的译本仍能传达出这样的特征。在秋歌中,诗人格外重视元音的作用,大量使用了元音o,传达出一种孤独、伤感的情绪。诗歌译者对此也有充分的体会,在译本中也多次使用ang韵,如“悠长”“敲响”“苍茫”“眼泪汪汪”,形成了类似的声音效果,在ang这个韵脚的不断反复中,一种恍惚、苦闷的情绪也被巧妙传达出来。-2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这首诗还有一个突出的形式特征,那就是它的每一节其实都是由一个长句分割而成,每行短则一个词,长也不过几个字,在视觉上造成一种长短错落、摇曳生姿的建筑美、造型美。这样的分行方式,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

18、形成另一种暗示:这似断实连、如游丝般延伸的诗句,不就像一根被秋风演绎的小提琴的琴弦一样吗?外在的形式直接服务于诗歌整体情绪、意义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分行”不只是简单分割了文字,而是通过这种“分割”创造出了诗意。这首诗用字虽然不多,但包含的修辞手法却十分丰富,诗人调动了各种语言技巧,如比喻、用韵、分行,在诗人的笔下,语言脱离了一般的意义传达,而成为暗示,使用的目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效果。如果说布莱克的老虎,是一场节奏铿锵、动作有力的舞蹈,那么这首秋歌类似于一支悠扬的、引人无穷遐想的乐曲。-30-2 2.秋歌-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秋天”,是古今中外很多诗人

19、喜欢描写的对象。时间的流逝,自然的衰败以及人生的萧瑟、怅惘,往往也是与“秋天”相伴随的主题,魏尔伦的秋歌就是这样一首由秋天勾起诗人心中的忧愁的诗歌。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要体味诗歌的整体情感;同时,要着重分析诗人对语言的使用,了解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区别。-32-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魏尔伦(18441896),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魏尔伦早年学习法律,后来弃法从文,与巴那斯派诗人来往甚密,在主观上曾追随过巴那斯流派。在诗歌艺术上,魏尔伦是一位既反叛又传统的诗人。魏尔伦实在是一个忧伤的诗人,1866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即定名为忧郁诗章。其后,忧郁贯

20、串了他写作的全过程。-3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4-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秋声像悠长呜咽的提琴,单调、忧郁,划破了我的心。点评:“秋声”究竟为何物,诗中没有言明,或许泛指大自然在秋天发出的各种声响,它们应和了诗人内心的伤感。诗人将这萧瑟的“秋声”比喻成“悠长/呜咽的提琴”,读者很自然地可以在“秋风吹过树木”与“琴弓掠过琴弦”之间形成某种联想,秋天的自然似乎也正如看不见的手指,演奏着诗人忧郁的心灵。最后“划破了我的心”一句,更是强化了一种动作效果,对于外界的自然如何作用于人心,读者于是有了更

21、直观的感受。-35-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本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与散文相比,诗歌语言是一种更精练、更独特、更具表现力的语言,这一点在秋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此诗分为三节,分别描写秋天三种不同的声音、形象:第一节写萧瑟的“秋声”“划破了我的心”,第二节写回荡的“钟声”勾起伤感的回忆,第三节写“我”在秋风中如落叶一样飘零。在铺展的过程中,诗人的用笔十分经济,没有着力铺陈秋天的各种景象,也没有过多倾诉“我”的内心感受,只是用极其简约的文字,在内在情绪与外界环境的接触点上,截取出了三个画面、三个段落,组成了一幅微妙的“内心风景”。诗歌的

22、重点不是“风景”的描绘,而是捕捉风景与情绪之间的微妙关系。-36-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声效之美无论是提琴般呜咽的“秋声”,还是回荡如往事的“钟声”,对一种特殊声音效果的追求,是这首诗值得关注的一点。魏尔伦非常看重诗歌的音乐性,他的诗歌往往使用灵活多变的押韵方法,在声音与意义的搭配中,取得一种丰富的暗示性。这种声音效果与法语的特性相关,经过翻译可能会丧失,但好的译本仍能传达出这样的特征。在秋歌中,诗人格外重视元音的作用,大量使用了元音o,传达出一种孤独、伤感的情绪。诗歌译者对此也有充分的体会,在译本中也多次使用ang韵,如“悠长”“敲响”

23、“苍茫”“眼泪汪汪”,形成了类似的声音效果,在ang这个韵脚的不断反复中,一种恍惚、苦闷的情绪也被巧妙传达出来。-37-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这首诗还有一个突出的形式特征,那就是它的每一节其实都是由一个长句分割而成,每行短则一个词,长也不过几个字,在视觉上造成一种长短错落、摇曳生姿的建筑美、造型美。这样的分行方式,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形成另一种暗示:这似断实连、如游丝般延伸的诗句,不就像一根被秋风演绎的小提琴的琴弦一样吗?外在的形式直接服务于诗歌整体情绪、意义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分行”不只是简单分割了文字,而是通过这

24、种“分割”创造出了诗意。这首诗用字虽然不多,但包含的修辞手法却十分丰富,诗人调动了各种语言技巧,如比喻、用韵、分行,在诗人的笔下,语言脱离了一般的意义传达,而成为暗示,使用的目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效果。如果说布莱克的老虎,是一场节奏铿锵、动作有力的舞蹈,那么这首秋歌类似于一支悠扬的、引人无穷遐想的乐曲。-38-3 3.三棵树-3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我们常说,万物有灵。一棵树,用她的绿关爱着你;一朵云,用她的洁白遥望着你。用心感受,你会发现生命的光芒时时照耀着你。学习本文,要理解“树”在诗中的象征意义,认识、理解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

25、诉。-40-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8891957),智利女诗人,1914年参加了圣地亚哥花奖赛诗会,以三首死的十四行诗荣获头奖,从此便踏上了鲜花和荣誉铺成的道路。1945年因“她那富于强烈感情的抒情诗使她的名字成了整个拉丁美洲理想的象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绝望(1922)、柔情(1924)、塔拉(1938)和葡萄压榨机(1954)等。米斯特拉尔早期沉湎于个人爱情的悲欢,作品格调委婉凄恻,但感情细腻,文字清新。1938年后题材和情调有明显变化,面向更广阔的生活,反映了受压迫、被遗弃的人们的困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现

26、象做了一定的揭露和抨击。-4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2-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1.三棵伐倒的树弃在小路的边缘。伐木人把它们遗忘它们亲密地挤在一起交谈,犹如三条盲汉。点评:“三条盲汉”这个比喻,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树木的粗壮,也给读者留下这样一种悬念:树怎么会失明呢?-4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2.歪歪扭扭的那一棵把巨大的臂膀和抖动的枝叶伸向同伴两个伤口像一双眼睛,表达着哀怨。点评:在诗人的带动下,读者是一个外在的观察者,但在这里,被观察

27、的对象树,仿佛也睁开了眼睛,从纸面上回看读者。在这一“回看”当中,读者也被迫卷入了这个事件,像目击者那样不再外在于这个事件,而是直接面对它,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冲击。-44-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拟人手法的运用。提示:这首诗有一种强烈的“写实性”,诗人仿佛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忠实地描绘出三棵树的形象。然而这种“写实”并不等同于纯客观的记录,而是处处渗透了诗人的同情和想象。这突出表现在拟人手法的运用上。这首诗通篇都是建立在树与人的某种类比之上的。在这首诗的开头,三棵倒在路边的树,被比喻成“三条盲汉”,“它们亲密地挤在一起交谈”

28、。在随后的诗行中,“树”不断被赋予人的知觉、人的情感,在诗人的笔下,它们就像伤残的人体,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两个伤口像一双眼睛,表达着哀怨”,更有惊心动魄的效果。拟人手法的运用,并不单是一种修辞,服务于新奇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感染力,让世界上无生命的事物,也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知觉和感情。-45-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诗人用平白洗练的口语,书写了日常生活中一个平凡的场景:“三棵伐倒的树/弃在小路的边缘。”或许读者会认为,诗人关注的应该是那些非现实的事物,但这首诗在风格上却有一种强烈的“写实性”,长短不一的诗行,就像

29、变焦的镜头,直接记录了发生的一切。但我们在阅读它的时候,仍然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诗意,一种让人悄然动容的抒情力量。那就是诗歌内在的情感的潜在变化。在诗歌的开始部分,诗人保持了一种冷静的旁观态度,语调中甚至还包含了一些幽默,但随着诗行的展开,诗人的情绪进一步变得凝重,仿佛随着观察的深入,她的态度从“旁观”变为一种“卷入”,似乎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分享到树木的痛苦。-46-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在“伐木者把它们遗忘,夜即将来到”之后,这种分享痛苦的情绪达到了高潮,诗人的笔触也从树转向了自己,在与树木的厮守中,“那树脂会像火一般把我燃烧”,人与树在

30、此时已不分彼此。就是在这种高潮中,诗歌戛然而止了,最后黎明到来,“而天明时我们将无声无息/被一片离别的痛苦所笼罩”,在无声无息的平静当中,激烈的情绪表达被抑制了,但也变得更为厚重、深邃了。借助拟人的手法,也借助态度与情绪的变化,这首有“写实”风格的诗作,并非单纯描摹了外部的现实,而是在现实的描绘中,形成了一种更集中、更独特、更内在的体验和表达。这充分说明了诗之所以为诗,在于诗人能够使语言摆脱一般的日常使用,焕发一种活力,表达出全新的经验,就像在这首诗中所发生的,“三棵树”被赋予了生命,诗人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物我交融的情感世界。-47-第二单元 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48-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31、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诗歌是表达情感的最好形式,抒情是诗歌最本质的特征。在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之后,抒情诗更是占了绝对的主流,成为现代诗歌中最常见的形式。无论讴歌自然、赞美爱情还是抒发人生感受,抒情诗都有着广阔的天地。凡是文学史能流传下来的优秀诗篇,往往包含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运用了不同的抒情方式,才具有了打动人心的效果。抒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单元选取的都是外国诗歌史中的抒情名篇,通过对这些代表性诗篇的揣摩学习,可以更好地领略抒情诗的特点和魅力。-4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课标要求1.讲解诗歌“抒情”的内涵,引导学生领略抒情诗歌的魅力。2.纠正对“抒情”的一般误

32、解,展示独白、对话、客观描写等丰富的抒情技巧,让学生体味诗歌中“强烈的情感”如何源于“平静的回忆”。3.通过抒情文字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升华。学习建议1.反复诵读,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2.关注“抒情”展开的过程,深入地把握抒情的奥秘所在。3.体会诗中作者深沉的情感与经验的积累、对生活的思考以及高尚的精神追求密不可分的关系。-50-1 1.故乡讲讲读读-5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17701843),德国著名抒情诗人。父亲早故,母亲是牧师之女。曾先后在登肯尔多夫和毛尔布龙修道院学习。17881793年在图宾根大学神学

33、院获硕士学位,有资格担任神父。但他后来并没有担任牧师职务,因为他接受的基督教教条同他潜心研究的希腊神话并不相容。他把希腊诸神看成是真实存在的力量。对他来说,诗人的职责就是在神和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1793年结识席勒,他的一些诗歌都发表在席勒的刊物新塔莉亚上,这些诗受法国革命精神的鼓舞,歌颂自由、人类、和谐、友谊和大自然。-52-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代表作有自由颂人类颂为祖国而死日落梅农为狄奥提玛而哀叹漫游者返回家乡爱琴海群岛以及给大地母亲莱茵河怀念等。他唯一的书信体小说许佩里昂是他的成名作。荷尔德林还翻译了索福克勒斯的两部悲剧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

34、译本受到很高的评价。1798年后,荷尔德林因情场失意,身心交瘁,处于精神分裂状态。1802年,诗人徒步走回故乡。为宣泄胸中的苦痛,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创作了这首诗。-5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解词义欣然:愉快的样子。嬉戏:游戏,玩耍。永葆:永远保持。葆,保持;保护。-54-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1.船夫如在遥远的岛上有所收获,就会欣然回到静静的河边;我如收获到像痛苦一样多的财宝,我也要回到故乡。点评:这首诗以“我”为中心,但诗人却从收获后返回河边的船夫写起,接着才引出了背负着痛苦回乡的自己,

35、这种写法有点类似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在“船夫”与“我”的比照中,“痛苦”被比喻为一种收获,一笔财宝。在这一比喻中,抽象的痛苦不仅有了某种具体的可感性“财宝”会给人沉甸甸的感觉,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他对“痛苦”的独特理解: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它既是一种不幸的感受,也是一种珍贵的经验。-55-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2.因为,把天火赐给我们的天神,他们也赐给我们神圣的痛苦,因此,让它存在吧。我是个凡人;生出来就是要去爱,去受痛苦。点评:结尾有一种箴言的力量,让前面汹涌流动的情感突然凝固,获得了一种人生的超脱。在“凡人

36、”与“天神”这一宗教性的结构中,心灵因痛苦而显得更加高贵。最后一段非常重要,诗人引入了一个比故乡更高的视角“天神”,诗的境界也得到了一种提升:人的“痛苦”在本质上是神的赐予,不能解脱,因而也是“神圣”的。作为凡人,必须承担这一切,“爱”与“痛苦”都是人的宿命。-56-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提示:波浪式的情感表达。第一诗节中,诗人回避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营造出一种凝重、深远的抒情氛围。在以下的诗节中,诗人正面展开了对故乡的咏叹,诗人运用了不同的句式,先是疑问句,继而是感叹句。句法的交替,使诗行本身就像大河

37、的波浪一样,一波又一波推进,展开了一个丰富的情感空间。第五诗节中,诗人的语调又发生了陡转,刚才对故乡的呼唤,被一种深深的质疑替代,像大河一样展开的诗行在这里发生了逆流,清醒的、思辨的语调与前面咏叹的语调,形成了反差,进一步强化了“痛苦”。在最后一节,关于“痛苦”的思辨被引向关于生命意义的追问,诗人的语调又一次变得昂扬。-57-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故乡的写作技巧这首诗虽然是一首独白的情诗,但诗人并没有沉溺于一己的情感宣泄,而是将对故乡的热爱,对生命的永恒思考,与“痛苦”结合在一起。在展开方式上,诗人也显示出高超的控制能力,整饬有序的诗节,

38、配合着内心的低吟,更像大河一样舒缓流淌。虽然诗人使用了感叹、疑问等句式,形成一种咏叹的效果,但一种内省、思辨的声音也贯串了始终,中和了情感的强度,使得此诗张弛有度、一波三折,在痛苦中有激越,在激越中有反省,在肯定中也有否定,形成了一种辩证的、复杂的张力。在这种张力中,一个丰富而又交错的情感空间得以展现。-58-2 2.西风颂-5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西风,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心中,往往是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借以表达一种感伤的情怀。西风,在雪莱的心中又是怎样的呢?学习本文,体会作者通过“西风”这一意象,

39、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0-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祖父是受封的男爵,父亲是议员。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受到了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莱并不像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地反抗这些,正是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一般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及政治诗,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诗都一直为人们传唱不衰。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

40、滚。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诗西风颂。-6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解词义不羁:不受束缚。磅礴:(气势)盛大。深邃:深;深奥。-62-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1.不羁的精灵啊,你无处不运行;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点评:诗人将无处不在的西风命名为“破坏者兼保护者”,包含了一种特定的认识。西风既是旧世界的破坏者,又创造了新的世界,这正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辩证规律。-63-单击此处编辑母

41、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2.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飘落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点评:诗人运用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象,将飘落在空中的云气比喻成“狂女的飘扬的头发”。所谓“狂女”,原文是“Maenad”,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在古代的绘画中,她有着怒发披散的形象。狂怒的形象,四散的长发,恰恰准确地表现了乱云飞渡的自然奇景,也暗示出大自然的神秘和危险。诗人的想象虽然大胆,但事实上也遵循了一些科学常识,如暴雨的形成,来自水汽的蒸腾、凝结,伴随着云层之中“电”的作用等。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不仅拥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对物理、

42、化学、电学等自然科学,也有极大的兴趣,在这首诗中,对自然伟力的赞颂是与对自然的认识结合在一起的。-64-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3.唉,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是一个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仅仅不如你那么自由,哦,无法约束的生命!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点评:为了表现西风的速度和“我”心情的迫切,诗人使用了一连串相同的句式“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形成一种铿锵、飞扬的节奏。-65-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43、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4.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点评:这句著名格言,以反问句的形式出现,而且好像是直接对着读者发问,仿佛西风刹住了脚步,诗歌的内涵一下子变得无比隽永。-66-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1.简要剖析西风颂在技巧上的特点。提示:这首诗结构的严密是它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全诗始终以抒写西风的威势为中心,同时又不断地从地上、天空、海洋吸收其他形象来丰富诗篇的艺术感染力;诗篇突出地表现了西风的雷霆万钧之势,同时又提供了色彩绚烂的画面;既显示了集中凝聚的效果,又不单调枯燥。诗人处处以内心的

44、感情来渲染外界的景色,又以外界的景色来反映内心的情绪,确实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2.西风颂在格式上是怎样的?提示:在格式方面,这首诗别开生面。全诗以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一般的十四行体适宜于表现一个完整的、单纯的观念或情绪,因此往往单独存在,或者构成组诗,但各部分仍有相当鲜明的独立性。像西风颂这样把五首十四行诗紧密地组成一首抒情诗,各部分密切依赖而不可分割的例子并不多见。-67-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生命的旋律和心灵的狂舞诗人在这首诗中借西风横扫落叶之势来比喻革命力量扫荡反动政权,又借西风吹送种子来比喻革命思想的传播,寄托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

45、此同时,破坏、保护与自由则是西风颂所流露出的生命意识的三个主题。三者交织在一起,就吹响了一曲恢宏的生命之歌,永远歌唱着诗人不朽的生命并且回荡在永恒的时空。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珍品。全诗共五节,每节是一首十四行诗。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从内容来看,它们又融为一体,贯串着一个中心思想。前三节诗三个意境,诗人幻想的翅膀飞翔在树林、天空和大海之间,飞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形象鲜明,想象丰富,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歌唱西风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68-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从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描写西风的气

46、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中心思想仍然是歌唱西风。因此,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题集中,是西风颂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其次,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手法,整首诗从头至尾环绕着秋天的西风做文章,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没有脱离这个特定的描写对象,没有使用过一句政治术语和革命口号。然而读了这首诗以后,我们却深深感受到,雪莱在歌唱西风,又不完全是歌唱西风,诗人实质上是通过歌唱西风来歌唱革命。-6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核心归纳首 页预习引导 句段点评 审美鉴赏 多维探究诗中的西风、残叶、种子、流云、暴雨雷电、大海波涛、海底花树等,都不过是象征性的东西,它们包含

47、着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风云激荡的动人景色,乃是人间蓬勃发展的革命斗争的象征性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风颂不是风景诗,而是政治抒情诗,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尤其是结尾脍炙人口的诗句,既概括了自然现象,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经过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寓意深远,余味无穷,一百多年来成了人们广泛传诵的名言警句。-70-3 3.当你老了-7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也许你和我一样,并不真正了解叶芝和他的诗,但一旦碰到他的当你老了便触电般永志难忘。从一往情深到沦肌浃髓,一页又一页的生活书页悄然翻过,一个又一个春花秋月悠

48、然轮回。刻骨铭心的爱,凝固成诗的化石。学习本诗,要深切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及诗人表达情感的手法。-72-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出生于都柏林一个画师家庭。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90年代,他受当时的诗人和画家的影响,倾向于浪漫主义。1891年他与一些诗人组织了“诗人俱乐部”,主张诗的语言要有梦境的朦胧、含蓄和超俗。后来又接受了布莱克以幻景表达诗思的艺术手法,因而他被认为属于“先拉斐尔派”风格。著名的作品有诗剧心愿之乡(1894),诗歌十字路口(1889),抒情诗茵尼斯弗利岛(1890)、白鸟

49、(象征灵魂)、世界的玫瑰(象征爱情)等。90年代以后,叶芝和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约翰辛格一同创办“阿贝戏院”。创作了一些反映爱尔兰农民生活的戏剧,诗剧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采用爱尔兰神话中关于女王凯瑟琳的传说,表达了爱尔兰要求独立的愿望。-7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916年的复活节(1921)为纪念工人起义而作,歌颂烈士们为民族独立的事业所做的英勇牺牲,“产生了壮丽的美”。其他作品还有谁与弗格斯同去梦见仙境的人秘密的玫瑰云霄中的群仙流浪者安格斯之歌等。后期是叶芝创作的成熟阶段,吸取了创作素材和人民的语言;而对玄学派诗歌的研究,又增添了诗作中的

50、哲理性;他特殊的想象力使他又继续发展了象征主义。这个时期叶芝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哲理诗三种因素,特别是抒情诗,以洗练的口语和含义丰富的象征手法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突出的诗作有钟楼(1928)、盘旋的楼梯(1929)以及驶向拜占庭拜占庭丽达及天鹅等。192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74-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预习引导首 页 核心归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当你老了写于1893年,是叶芝献给毛德冈热烈而真挚的爱情诗篇。毛德冈是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一位驻军上校的女儿,她天生丽质,才貌双全,又是一名坚定不移的民族独立运动战士。1889年,两人邂逅后,叶芝即坠入爱河。但毛德冈虽然欣赏叶芝但并不能与其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人教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超级资源(30套)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汇总.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