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这个地方,有一副对联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世;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著千秋。杜 甫在这个地方,有一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一个()的杜甫 杜甫,字(),河南巩县人,自号();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甫的诗被称为(),他被后人冠以()的美称;评价杜诗的名句“()”;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诗人;代表诗歌()();诗作风格多样,以()为主。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诗史诗圣语不惊人死不休现实主义“三吏“三别”
2、沉郁顿挫作 者年少游历杜甫年少时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留下了登兖州城楼、望岳等,其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困守长安后唐朝开始衰败,杜甫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相关经历相关经历战乱流离安史之乱爆发,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短期任职后被肃宗授为左拾遗,不料很快被贬到华州(今华县),写下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蜀中漂泊杜甫几经辗转,到达夔州(奉节)。此时其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高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舟中长逝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写作背景l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一心想做宰相,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蜀 相 杜甫诵读感悟l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l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l三
4、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l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l“寻”字。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能表达这种感情。l“泪”字。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n2.解释下列词语丞相祠堂:锦官城:柏森森:空:频烦:开:济:出师:即诸葛武侯祠。成都的别名。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白白的。犹“频繁”,多次。开创 扶助 出兵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释义: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表达作者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是对诸葛亮的
5、强烈敬仰。开头两句一问一答,一开始就形成浓重的感情氛围,笼罩全篇。又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安谧静穆;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诗句梳理诗句梳理设问。设问。“柏森森柏森森”一词,一词,“森森森森”是高大茂是高大茂密的意思。柏森森密的意思。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一是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
6、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柏森森”一语意蕴丰厚,试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释义:碧草照映台阶自当呈现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徒然婉聆鸣唱。自、空在文中都是徒然之意。这一句的描写是从外到内,由远至近的特写,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自、空二字修饰,转变成了无人光顾、无人倾听,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
7、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比较理解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欣喜愉悦的情感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比较理解揣摩语言 想象意境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落寞和感伤寄寓冷寂凄清 融情于景 以乐衬哀自空独自白白地意境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聆听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炼字”题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释字意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绘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
8、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有什么艺术效果。-点作用第四步,分析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析情感答: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答: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是一幅冷寂、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景,以乐衬哀;表现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景,以乐衬哀;表现了心中的落寞与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了心中的落寞与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作铺垫。步骤3步骤4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
9、黄鹂空好音。”此联中“自和空”两字一用,境界全出。试作简要分析。1、释字义 2、绘景象 3、点作用 4、析情感答题范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释义: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部,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天下计诸葛亮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频烦,即锁繁。一说多次烦劳咨询。开,开创。济,扶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才才德德杜甫用这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
10、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释义: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大业未成的痛惜。不好。本诗表达的感情是对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诸葛祠。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不在诸葛祠这个地。如果用诸葛祠就偏了。思考交流,感悟诗情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是标题是“蜀相”,而非“诸葛祠”,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尾联“英雄”具体指哪
11、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之泪”到底因何而流?这里的英雄指的是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之人,为国为民而赴汤蹈火之人,许身社稷、志在匡国之人。当然也包括杜甫自己。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壮志未酬,鬓已先斑,甚至身已先死。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未能出将入相。如陆游,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只能“塞上长城空自许”,因此必然会“泣泪沾襟”。杜甫为什么生发这种感情?诸葛亮 杜甫志向抱负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境 遇刘备三顾茅庐辅佐两朝,六出祁山,遇到名主,知遇之恩早年仕途坎坷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缠身,怀才不遇 命 运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身先(已)老 蜀相(七律、怀古
12、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首联:寻访祠堂 叙事(仰慕)颔联:祠堂春色 写景(叹惋)颈联:丞相功业 议论(歌颂)尾联:壮志未酬 抒情(惋惜)本诗的主旨是什么?蜀相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为歌颂诸葛亮而歌颂诸葛亮,而是借诸葛亮的功业未成而身已先死,来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而鬓已先斑。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胸怀祖国,心系百姓,他不是为了作诗而作诗,他是用生命在书写人生。结合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探究杜甫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指诗歌的情思特点:“沉”,深
13、沉,沉厚。“郁”,郁陶,即许多的情感、忧愤蓄积于胸中。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表现国家安危,关心民生疾苦的主题。“顿挫”指诗的结构与语言声律等表现形式。它是为表现“沉郁”服务的,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顿挫”即抑扬,这里不仅指语言声调的停顿、转折,有轻重、徐急之美,而且还能指感情表现的曲折跌宕,回肠九转,含蓄深厚,反复低回,感情深沉阔大。理解默写1、蜀相中的“,”以凝练、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绩和才德。2、杜甫在蜀相中借诸葛亮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句子是:“,。”3、蜀相以美妙的春景来反衬出作者惆怅之情的句子“,”4、蜀相中作者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怀情谊,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的句子:,。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4、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