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是谁陈情?李密(224 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向谁陈情?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陈什么情?李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2、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小结小结1 齐读第二段并口头通译。2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1.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2.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3.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4.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3、5.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齐读第三段并口头通译;()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提示: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
4、上文的什么内容?()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伏惟、且、但区区不能废远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7 经过李密的一番委婉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1 感情真挚,融情于事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2 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文脉畅达,照
5、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3 骈散结合,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4 陈辞委婉,屈伸适宜陈辞委婉,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任继愈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从秦汉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则是“孝”。相传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领袖。国家组织被看作氏族组织的扩大。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进入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本文之中还含有一个比较大的命题,即“忠”与“孝”的关系。请阅读下面文章,进行对比分析,谈谈你对“忠”与“孝”关系的看法,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