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案例课题:第四单元 圆柱的体积科目:数学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提供者: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位于第四单元第2知识模块“圆柱的体积”第一课时,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比较两个生日蛋糕的大小;例2,探索圆柱的体积公式。试一试,求罐头盒的体积。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会转化和极限思想,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2、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理解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研究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借助于转化思想,能够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来进行计算体积。只要教师能够正确引导,难点不难攻破。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活动中,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每个环节的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和证明的过程,尤其对模型的反复观察和分析,是突破难点的关键。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师:们喜欢过生日吗?师:今天是亮亮和爷爷的生日
3、,观察一下教材上的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喜欢生:爷爷的蛋糕大,亮亮的蛋糕小生:都是圆柱形的生:蛋糕大就是体积大,蛋糕小就是体积小。 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1.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2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并将实验结果记录(课件出示)3.再次设疑: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4.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依据学过的知识,你可以做出怎样的假设?5.确定
4、方法,探究实验,验证体积公式。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工具,自主商讨确定研究方法。教师用课件演示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向学生明确圆柱的体积确实可以像计算长方体体积那样,用底面积乘以高。(课件出示)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学生思考交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即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圆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体后应该也能够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圆柱的体积可能也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让学生依据假设结论分组测量圆柱底面周长和圆柱的高,用计算器计算体积,并做记录。(课件出示)学生自
5、学第31页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学生反馈自学情况: v=sh本环节教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通过设计猜想的过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回忆了学习长方体体积时的实践方法和将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如此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猜想的胆量就更大,假想的合理性就更强。教学采用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完成从操
6、作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得到结论。三、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2、练一练第2题。 集体订正,说一说圆柱体的体积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会灵活运用公式的训练题。学生发言总结提问式小结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3、4题,同步35、36页七、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V=Sh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探索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猜想和验证的数学逻辑,在验证的过程中,也是通过两种方式去验证,整个过程都是让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但是通过上课,发现操作起来不是很容易,一课时是不够用的,尤其还需要小组合作,在下次教学中,小组的分工,还有实验的前期准备是必须要全面的和详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