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次品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的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数学活动经验。2通过探索,发现把一些物品分成三份,并且三份数量接近时,称的次数最少的规律。3能够根据物品的数量确定找出“次品”所需的最少次数,并会用简洁的方法记录称的过程。4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性。教学重点:掌握规律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发现并应用规律教学过程:一、3个物品找次品1.谈话引入:说明3瓶中有一个已经吃过了,有一瓶较轻,不能作为正品,轻的这一瓶当做次品(板书:次品),你能用什么办法找到这瓶次品吗?可能出现:掂一掂、数一数、天平称一称。板书出示: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
2、出来?“至少”、“保证”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你觉得要多少次呢?2、探究3个物品中的问题(1)呈现问题:有3瓶口香糖,其中一瓶略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保证可以找出这一瓶次品?为了便于表示,我们这样表示天平、礼盒。(2)口答反馈:一次够了,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称的?学生先说一个,要说清楚。然后边说边演示PPT。(3)让学生看着图自己说一说。 (4)师生共同小结(同时板书):瓶数是3瓶(板书:瓶数),先在天平两边各放一瓶,也就是先把它们分成三份(板书:分法),每份1个。板书:3( 1,1,1) 需要1次。(板书:次数:1次)这个环节总体板书如下:瓶数 分法 次数3 3(1,1,1) 1二研究5
3、个物品中的问题1.出示问题:钢材我们研究是3瓶,现在有5瓶呢,还是其中一瓶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保证可以找出这一瓶次品?2.那怎么把这较轻的一瓶找出来呢? 把称的过程先分一分,该怎么分呢?分好以后我们又该怎么称呢?能不能把分的过程象刚才一样用简洁的方法画一画,表示出来。同桌合作完成。3.教师巡视指导,5瓶反馈。你把它分成了几份?要称几次?重点讲一种(1)反馈:(1,1,3)(根据学生的反馈完成板书) (学生先说(2人),教师再媒体演示,生再同桌说一说)投影展示并说一说。 和他方法一样的举手。谁再来说一说。也就是先把它们分成3份,每份分别是1,1,3。板书:3(1,1,3)媒体演示请你们把
4、想法同桌互相说一说。(2)反馈(2,2,1)(学生简单说,板书,同步媒体演示)谁再来说一说。(再请一个)(3)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预设:学生说1,1,1,1,1,(板书要写在旁边)如果学生第一个先说这种情况,师说:这是你的想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先反馈1,1,3或者2,2,1如果学生最后一个说这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把这类情况归类到1,1,3.(先称前面两个,还剩下3个,就是分成了1,1,3)(4)刚才,我们从3瓶中找出1瓶次品,把它分成3份,只需要称一次就能找到。而从5瓶中找出1瓶次品,可以这样分成3份,也可以这样分成3份(手指着板书说),至少称2次就能保证找出次品。那如果要从何9瓶中保证找
5、出1瓶次品,那至少要称几次呢?请你猜一猜。(课件出示)三、研究9个中找次品的问题。1、生猜测:2次,3次。 师:那到底要称几次呢?请你把称的过程在小组里交流交流。2、反馈:师:你是怎么分的?要几次?(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板书时教师有意识地有顺序板书(3,3,3/4,4,1/2,2,5/1,1,7)3、重点讲解3,3,3,,A、按照这种分法,需要称几次能找到次品呢?(课件同步演示)哪些同学听懂了,谁能再来说说看。(让学生看着课件说)B、哪些同学是用这种方法称的?要保证找出次品还有没有比2次更少的方法呢?(没有)4、小结: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请你观察这些方法,它们有什么特点?生说:都是分成
6、3份。师指着板书说:确实是分成了3份,在9个里面,同样都分成3份,为什么这几种分法称的次数比较多呢?预设生说:因为3,3,3,是平均分的。师引导小结:是的。像9个,3个这样能够平均分的,要把他平均分成3份。如果是5个,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它们之间的数量也是比较接近的。预设:如果学生说每份分的数量比较接近5、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找次品。板书课题。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问题。请你仔细读题,认真选一选。四、练习。1、选一选。(应用规律能判断,并能说推理的过程)反馈:先让学生自己选一选,在小组内交流,再反馈。说说想法。(注重讲解时要简练,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讲清楚重的是次品。)2、过渡:其实
7、在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还隐藏着1、看了这些知识后,你又知道了什么?(前提条件要说清楚:只含一次次品,已知次品比正品重或轻)2、指着27,如果有27个,像这种情况,需要几次呢?(3次),真的吗?生验证说明。小结:我们今天学的找次品,都是知道了在一些物品当中只含一次次品,已知次品比正品重或轻,我们通常把他分成3份,而且每份的数量尽量比较接近。3、老师这里拿出了另外3瓶,有1瓶的重量不一样,但是不知道是轻了还是重了,你觉得至少需要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来呢?(生随意回答)真的吗?谁能来说一说?学生说,教师用吸铁石演示。(说清楚先拿出2个,平衡的情况下,另一瓶不一样;不平衡的情况下,这两瓶中其中一瓶肯
8、定是不一样的,第三瓶肯定是正品,再依次去比。)课后反思从选课到试教,再从教学到收获,这其中波折不断,但我依然收获着它馈赠给我的那些独特的感悟。1.体验那些深邃的理念通过这次磨课,让我对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是一种活动”的教育教学理论有了一定的感悟。在初始教案设计阶段,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重在从具体的操作到抽象的概括,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找其中1 瓶次品的规律,重在结果的呈现。而后期教案设计则围绕着2 个数学活动:在5 瓶和9 瓶中找到1瓶次品展开。课前直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探索的过程中至始至终贯彻:先独立思考、小
9、组讨论、反思、讲解、再总结。教学重点从教学结果转向了教学过程。数学活动之间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在数学活动与数学活动之间则用反思来联结。整个教学过程重在对学生做了什么与想了什么之后进行反思。因此,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每个环节做什么、反思什么、教师讲解什么,一目了然。2.重视小组讨论为了避免合作交流走过场或流于形式等倾向,本教学处理如下:为了在合作中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时每个环节都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只有有了自己的思考方案,在小组讨论中才不会空谈。小组合作交流,每人环节有明确的问题,并让学生能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或任务。如:5 瓶的探索中讨论的重点则是学生要讲清每一种思路的思考过程。在9
10、 瓶探索中讨论的重点则是如何用规定的数学符号来表示过程和结果。每次合作都有反馈,明确合作的成果,为新的合作奠定新的基础。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5 瓶的探索活动中,通过反思让学生发现,把5 瓶转化为从2 瓶、3 瓶中找,要比直接从5 瓶中找要来的简单,即把面临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这就是化繁为简。另外在9 瓶的探索中,在学生汇报的多个方案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平均分成3 份时则是次数最少,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的魅力。4.有指导的再创造。学生可以创造一些对他们来说是新的,而对指导者是熟知的东西。如;在5 瓶探索中,学生在经历操作、语言表述、画图来表示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后,教师问:如果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以上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你们会吗?学生动手用自己认定的数学符号进行着自由性的创造。在学生展示的方案中,教师进行对比指导,确定出最简洁的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思考过程和结果的方案。当然每节课上完后都有遗憾,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练习6 瓶、7 瓶、8 瓶的探索,这样可能更能说明规律。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它总是缺失弥补的机会,就让我们及进总结、及时反思、争取下一次的渐趋完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