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63张-(部)统编版《高中英语》必修下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23458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6.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63张-(部)统编版《高中英语》必修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63张-(部)统编版《高中英语》必修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63张-(部)统编版《高中英语》必修下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63张-(部)统编版《高中英语》必修下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63张-(部)统编版《高中英语》必修下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了万世楷模。九州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激情导入激情导入1.了解孔子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2.理解子路、曾皙、冉有、

2、公西华的志向及孔子的态度和评价,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3.品味本文简洁、凝练却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4.深入探究孔子对曾皙的人生理想表示赞赏的原因。学习目标 孔子(前551 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晚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他所整理修订的鲁国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的言行思想见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作者简介走近孔子孔子时代/生年春秋时期/公元前551年姓名字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籍贯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3、)人文化熏染鲁文化:崇伦理,尊传统,古朴、持重、醇厚志向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恢复社会秩序寄托寄托于提高人的素质修养即“仁”“礼”的内涵供奉祖先的物品人际往来的物品抽象的意识对礼的发展由“礼不下庶人”到“齐之以礼”思想核心“仁”“礼”,“仁”是“礼”的核心,“仁”的本意是“修身”,即反省自己。(克己复礼为仁)走近孔子孔子重要生平经历出身没落贵族3岁丧父前504年任鲁国小司空前500年任鲁国大司寇前496年周游列国十四年困厄陈蔡:孔子与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如丧家之犬。前483年返鲁从教,整理文献晚年之殇前483年,孔鲤逝世。前482年,颜回逝世。前480年,子路死于卫

4、国内战。前479年病逝,葬于泗水。重要成就创办儒家学派,开创私学之风,修订“六经”教育观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祭孔大典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作 品 简 介作 品 简 介 论语:一部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语录体的散文集,是,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孔子的言行录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作。宋儒把宋儒把论语论语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和和孟子孟子全称为全称为“四书四书”。了解论语论语取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

5、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内容涵盖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特点辞约义富、浅近易懂编纂体式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篇幅全书共20篇492章,共11705字。评价中国第一书、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君子对贵族男子和统治者的通称理想的人格目标孔子的主要思想:(1)孔子的伦理思想 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的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先“正己”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要求君主爱民,

6、施行仁政。(3)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这是教学方法,他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这是治学方法,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孔子之教,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写作背景按照循循善诱的方法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弟子们的看法作出评价,这是孔门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里,孔子对弟子们所谈的人生理想,就表示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并各个作了评价:对曾皙表示赞同,甚至欣赏;对子路表示否定,但心平气和,只在微微一笑中流露出一丝不满情绪;对冉有、公西华没

7、有表示可否。语录体语录体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的著作,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体。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先记录问者的疑问,再记录孔子的解答;(3)对话体。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情形;(4)叙事体。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子路、子路、曾皙、曾皙、冉有、冉有、公西华公西华(由)(点)(求)(赤)侍 坐 陪长者闲坐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称名表示亲昵或自谦。称字表示尊敬。谈理想谈理想整体感知:侍坐:陪长者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弟子。这里的长者是孔子,据考证,当时孔子约60岁,子路约51岁,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大约18岁。题目中人物是根

8、据长幼排序题题目目解解读读任务:划分文章层次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整体知感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1.侍:在尊长近旁侍奉2.以:因为3.一日:指很短的时间4.乎:于,比5.尔:你。长乎尔,状语后置句,比你们年长6.毋:不,不要7.以:同“已”,是“止”的意思8.居:平日,平常9.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不了解我10.或:有人11.何以:宾语前置句,即“以何”,做什么孔子问志孔子问志问志”以吾一日长

9、乎尔,毋吾以也。”用温和自谦的话首先解除了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创造了说真话的条件,创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个人的理想。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问志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指出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无所作为,表明对学生的了解。而后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循循善诱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研读课文思考1: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一部分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性格特点?孔子问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

10、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1.率尔:轻率、毫不思索的样子。尔,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2.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3.摄:迫近。此处作“夹”讲。4.乎:于,在。5.师旅:指军队。6.因:接续。7.饥馑:五谷收成不好为“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馑”,泛指饥荒。8.为之:为,治。之,指千乘之国。9.比及:等到。10.方:道,指是非准则。11.哂:微笑。子子路路述述志志研读课文思考1:子路之志是什么?侧重点是什么?他的性格特点又是怎样的?子路:有抱负、坦诚,却鲁莽轻率。侧重于强国。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

11、战且懂得义理。1.子路的志向是什么?子路率尔而对曰: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的子路的“志志”,是救民于水火,扶社稷于危境,是强国。,是救民于水火,扶社稷于危境,是强国。“摄乎摄乎”“”“加之加之”“”“因之因之”“”“且且”,子路言,子路言“志志”多用加法。多用加法。他不断给自己设置难题,然后又信心满满地去解决它们。他不断给自己设置难题,然后又信心满满地去解决它们。2.从子路的言行中,可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样的子

12、路,体现的是这样的子路,体现的是自信、有抱负,敢于担当自信、有抱负,敢于担当。这样的子路,会冲动地第一个举起手,他这样的子路,会冲动地第一个举起手,他鲁莽、轻鲁莽、轻率率,然而又鲁莽地这样,然而又鲁莽地这样可爱可爱。课文探究“求,尔何如?”对 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方,计量面积用语;2.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3.可使民足: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足,使动用法。4.如:至于5.俟:等待冉冉有有述述志志研读课文思考1:冉有之志是什么?侧重点是什么?他的性格特点又是怎样的?性格:

13、谦虚谨慎,说话有分寸。侧重富民。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很难办到。公公西西华华述述志志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1.能之:能做事2.焉:兼词,在这方面。3.宗庙之事:指诸侯的祭祀活动4.如会同: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统称。5.端章甫:端,礼服;章甫,礼帽。此处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6.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研读课文思考1:公西华之志是什么?侧重点是什么?他的性格特点又是怎样的?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侧重以礼治邦。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

14、任一个“小相”。子路:冉有:公西华: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政治.符合孔子的“出仕”思想。侧重强国侧重强国侧重富民侧重富民侧重以礼治邦侧重以礼治邦曾曾皙皙述述志志“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1.希:通“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2.铿尔:铿的一声,琴瑟声止住了。铿,象声词,指弹瑟完毕时最后一声高音。尔,“铿”的词尾3.作:起身、站起来。4.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5.伤:妨害6.亦:表语气的减弱,“不过”“只是”。曾曾皙皙述述志志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15、,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莫春:指农历三月。莫,同“暮”2.既:已经3.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4.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5.浴乎沂:状语后置句,“乎沂浴”,到沂河里去洗洗澡。乎,介词,用法同“于”。6.风乎舞雩:状语后置句,“乎舞雩风”,到舞雩台上吹吹风。风:吹风,乘凉。名词活用作动词。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县南。7.喟然:长叹的样子8.与:赞许,同意课文研读思考1:曾晳之志是什么?侧重点是什么?与自然的亲善与自然的亲善社会安定,人民富足、安社会安定,人民富足、安乐,国家太平,人能像人一样活着。仁者,乐,国家太

16、平,人能像人一样活着。仁者,人也人也。侧重点是娱情山水。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二十岁的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这样的一幅画面里有什么?这样的一幅画面里有什么?从表面上看曾皙并没有从正面回答志向的问题,只是描绘了一幅和谐融洽的春乐图,可孔子却“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单单赞同曾皙的回答呢?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抒写了一种投身于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流露出一种高雅的性情,一种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他的回答与前三位学生截然不同,听来好像并无远大的理想,但孔子却发出了“吾与点也”的赞同

17、声。解析原因1、“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见杨树达论语疏证2、“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3、“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吃粗糙的食物)饮水,曲脑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秦文学参考资料解析原因1、曾晳的志向中虽未提及治国,但他通过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人民安乐”的太平盛世图(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百姓安居),它高度概括出了孔子理想中礼乐治国后的社会特点,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也

18、表现出了孔子对大同世界的向往;2、曾晳的行为特点:曾晳舍瑟而作,一方面体现了孔子的礼乐思想,另一方面曾晳的洒脱、不愿为官,符合当时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现状,表现了淡泊名利、洒脱高雅的高尚志趣。弟弟子子述述志志弟子弟子志志体现性格体现性格异同对比异同对比子路子路民有勇且知方民有勇且知方有抱负,自信,有抱负,自信,鲁莽、轻率鲁莽、轻率 同:为政异:国同:为政异:国土面积、国家形土面积、国家形势、理想期待、势、理想期待、说话语气和平说话语气和平-经经济济-文明文明冉有冉有足民难为礼乐足民难为礼乐谨慎小心谨慎小心,谦虚退让谦虚退让 公西华公西华 宗庙会同小相宗庙会同小相谦恭有礼,娴于辞令谦恭有

19、礼,娴于辞令曾皙曾皙浴风乎咏归浴风乎咏归洒脱高雅,从容淡定洒脱高雅,从容淡定 终极理想:诗意终极理想:诗意生活生活孔孔子子评评志志弟子弟子孔子态度孔子态度原因原因子路子路哂哂说话方式不谦让、所谈内容夸大其词说话方式不谦让、所谈内容夸大其词冉有冉有叹叹未正面评,但满意未正面评,但满意公西华公西华惜惜赞成治国志向,肯定谦虚态度,但可赞成治国志向,肯定谦虚态度,但可惜他大材小用惜他大材小用曾皙曾皙与与举止从容,儒家理想,礼治最高境界举止从容,儒家理想,礼治最高境界孔孔子子评评志志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0、,是故哂之。”1.已矣:罢了。2.让:谦让。3.是故:因此。“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唯:句首语气词,表反问,无实义2.邦:国。3.安见:怎见得。4.为:做。5.之:指诸侯。研读课文思考1:由评志部分及孔子对众弟子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秉承何种治国理念?明确 以礼治国。以礼治国。补充:补充: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鲁国卞人,比孔子小9岁,时年51岁。冉有,名求,字子有,春秋时鲁国南武城人,比孔子小29岁,时年31岁。曾晳,名点,字子皙,春秋时鲁国南武城人,比孔子小29岁,时年31岁。公西赤,

21、名赤,字子华,春秋末年鲁国人,比孔子小42岁,时年18岁。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尊对卑称名,卑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思考: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志向的评价是怎样的?在曾晳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治理国家要谦让,子路太不谦让,“是故哂之”,并没有表达子路不适合治理千乘之国的意思;而对于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态度,孔子是满意的,尤其是对公西华,孔子认为以公西华的能力,他做个“小相”是大材小用了。孔子循循善诱,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要因老师比他们年长就不敢说,并在日常谈话中,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孔子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子路性格直

22、率,孔子在他言志之后,并没有当面批评他不谦虚,而是笑笑(“哂之”);冉有、公西华性格谦虚,孔子对他们的志向没有表态;曾晳智慧稳重,在他描绘了理想蓝图之后,孔子毫不掩饰地说“吾与点也”。孔子正面教育学生,晓之以理。他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评价,高屋建瓴,将他们的认识引导到“礼治”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从孔子对他们言志的态度和评价看,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思考1:通过列表格,概括四弟子的志向以及孔子的态度,并分析其性格。志向孔子态度性格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哂之直率、信心十足,失之于莽撞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叹之谦虚、

23、实事求是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惜之更谦虚、敏而好学,(失之于墨守成规)曾晳“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与之洒脱、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深度探究分分组组探探讨讨1孔子四弟子回答问题的顺序有何特点?能否换成和题目一致?孔子在整个问答过程中,体现了什么教学风格、政治思想?2四弟子的理想和孔子的理想有何关联?3小小组组展展示示1四弟子回答问题的顺序规律,态度越来越谦虚有礼,治国理想从和平到经济,再到文化建设,最后是最终理想,越来越靠近孔子的仁政和礼治。题目中弟子出现顺序是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长幼秩序,所以不能换。从师生称呼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和谐亲密,从音乐伴奏答问可以看出谈话自由、包

24、容,无论弟子表现如何,都鼓励畅所欲言。既有循循善诱的团体研讨,也有单独和曾皙的个别交流,教学方式体现有教无类,尊重个性差异。是孔子仁道和礼治的体现。2四弟子的理想,一步步实现后,就是孔子的最终理想,是一个完整连贯的治国为政方略。这些问题都指向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政、礼治。3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每一个学生都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的交谈中,也要引导学生立志。本文是以问答的形式来结构全篇的,是师生之间一次极平常的交流,就在这一问一答的简单对话中,却展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孔圣人的和蔼可亲,他的循循善诱,他超乎寻常的教育理念和因人施教的教育方法,以及他反对战争、向往和平,追求人人平等、幸福的和谐社会

25、,在这里都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此外,子路的率真自信,冉有、公西华的谦恭逊让,曾皙的高雅不凡,也为我们展现了孔门弟子的不同风采。小结 问志问志 师长风范师长风范 言志言志 各展抱负各展抱负 评志评志 借评传志:借评传志:礼乐治国礼乐治国 孔子的孔子的“志志”是什么?是什么?“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仁”为本的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社会安定、国家

26、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其实现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其实现在孔子看来,就是礼治。在孔子看来,就是礼治。你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孔子“礼”与“和”的思想还有没有现实的意义,举例说明?(让学生各抒已见)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3、社会的和谐问题4、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关系拓展延伸【分析角度】(1)虽同为语录体的哲理散文,但与论语其他篇目相比,文学性较强,这主要体现在曾皙的语言中。写作特色(3)文章脉络清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问志述

27、志评志)(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PPT模板:/moban/PPT素材:/sucai/PPT背景:/beijing/PPT图表:/tubiao/PPT下载:/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资料下载:/ziliao/个人简历:/jianli/试卷下载:/shiti/教案下载:/jiaoan/手抄报:/shouchaobao/PPT课件:/kejian/语文课件:/kejian/yuwen/数学课件:/kejian/shuxue/英语课件:/kejian/yingyu/美术课件:/kejian/meishu/科学课件:/kejian/kexue/物理课件:/kej

28、ian/wuli/化学课件:/kejian/huaxue/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地理课件:/kejian/dili/历史课件:/kejian/lishi/当堂检测:当堂检测:文化常识1.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兵车。春秋时,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配甲士3 3人,步卒7272人。师旅: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2.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次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

29、干长度的意思。PPT模板:/moban/PPT素材:/sucai/PPT背景:/beijing/PPT图表:/tubiao/PPT下载:/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资料下载:/ziliao/个人简历:/jianli/试卷下载:/shiti/教案下载:/jiaoan/手抄报:/shouchaobao/PPT课件:/kejian/语文课件:/kejian/yuwen/数学课件:/kejian/shuxue/英语课件:/kejian/yingyu/美术课件:/kejian/meishu/科学课件:/kejian/kexue/物理课件:/kejian/wuli/化学课件:/ke

30、jian/huaxue/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地理课件:/kejian/dili/历史课件:/kejian/lishi/3.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4.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行加冠礼)。童子:少年。指未成年的男子。一词多

31、义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道,指是非准则)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计量面积用语)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名词,常规,常法)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将,刚刚)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尔方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假如,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介词,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则何以哉(动词,做)以吾一日长乎尔(连词,因为)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如以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承)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而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摄乎大国之间(动词,夹处)加之以师旅(动词,加到上)

32、比及三年(介词,及,等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动词,等待)如会同(动词,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吾与点也(动词,赞成)其言不让(动词,谦让)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如会同,端章甫(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浴乎沂,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三子者出,曾皙后(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2)形容词的活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相)可使足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3)动词的活用异乎三子者之撰(动词用作名词,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1.与“加之以师旅”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 的一项是()A A以以吾一日

33、长乎尔吾一日长乎尔B B毋吾毋吾以以也也C C则何则何以以哉哉D D因之因之以以饥馑饥馑【答案答案】D/A.D/A.介词,因为;介词,因为;B.B.动词,为;动词,为;C.C.动词,用,做;动词,用,做;D.D.介词,用。介词,用。D D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比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及三年,可使足民 比及:等到。比及:等到。B.B.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方圆,纵横。方:方圆,纵横。C.C.异乎三子者之异乎三子者之撰撰 撰:陈述撰:陈述D.D.夫子夫子喟然喟然叹曰叹曰 喟然:不高兴的样子。喟然:不高兴的样子。【答案答案】D/D/喟然:长叹的样子。喟然:长叹

34、的样子。D D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B.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C.C.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者,春服既成D.D.唯求则非邦也与唯求则非邦也与【答案答案】B BA.A.希希 通通 稀稀 C.C.莫莫 同同 暮暮 D.D.与与 通通 欤欤B B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A宗庙之事,如会同,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愿为小相焉B B其言不其言不让让C C浴乎沂,风乎浴乎沂,风乎舞雩舞雩D D三子者出,曾皙三子者出,曾皙后后【答案答案】B BA A、C C、D D三项名词活用为

35、动词,三项名词活用为动词,B B项项“让让”是形是形容词,意思是容词,意思是“谦让谦让”,不属于词类活用。,不属于词类活用。B B5.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A毋吾以也。毋吾以也。B B居则曰:居则曰:“不吾知也不吾知也!”C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或知尔,则何以哉?D.D.加之以师旅。加之以师旅。【答案答案】D D A A、B B两项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两项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C C项则为疑问句项则为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代词宾语前置;D D项是介词短语作补语。项是介词短语作补语。D D6.下面对文中四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A.子路性格急躁、爽直、自负。子路性格急躁、爽直、自负。B.B.冉有出言谨慎,性格较谦虚。冉有出言谨慎,性格较谦虚。C.C.公西华看似谦虚,实则讲话虚伪。公西华看似谦虚,实则讲话虚伪。D.D.曾皙文质彬彬,放达洒脱。曾皙文质彬彬,放达洒脱。【答案答案】C CC C项分析不当。公西华说话表现了他谦虚的好品质。项分析不当。公西华说话表现了他谦虚的好品质。C C7.从上文可知,孔子的治国主张是什么?他的主张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答案答案】孔子的治国主张是孔子的治国主张是“为国以礼为国以礼”,即以礼治国。,即以礼治国。这个主张是通过对学生志向的评述,侧面表现出来的。这个主张是通过对学生志向的评述,侧面表现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pt课件63张-(部)统编版《高中英语》必修下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