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黑塞王佐良部编教材备课部编教材备课必修上必修上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管怎么说,这些名人名言表现了书对人类的重要性。孤独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热爱生活,心里充满怨恨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平和,心胸狭窄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心胸宽广。名人谈读书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朋友。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欧阳修以文章闻
2、名于世。他的经验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作家介绍 黑塞(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后迁居瑞士,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作家介绍 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著有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英国文学论文集;译作雷
3、雨(曹禺著)(英译版)彭斯选集苏格兰诗选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都是随笔,两位作者用灵活自由的笔触,记述了自己求学读书的生活与感悟。黑塞从切身体会出发,思考读书的意义。文章充满睿智的思考,又温暖感人。黑塞读中国古代论著的感受,以及他关于修养不追求具体目的、流行读物不能取代经典等看法,都发人深思。王佐良回顾上图书馆的几段经历,那种氛围与乐趣,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对图书馆的礼赞,体现出作者对知识的崇敬。补充: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较为流行的一种
4、文体。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文艺随笔是一种以文学艺术领域的某些现象、观念、理论为写作对象,或展示作者对作品的独到感受,或表达某种新的见解,或谈论某种独特的美学价值,或阐明某种思想意义的随笔。前提任务:理清行文思路 阅读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两篇文章,梳理各自的行文思路。让学生独自梳理,然后进行分享交流。读书:目的和前提行文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什么是真正的修
5、养。第二部分(第2段):获得教养的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第三部分(第3-7段):读书要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第四部分(第8段):号召人们阅读杰作。上图书馆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3段):由波伏瓦的话引出“我”的上图书馆之乐。第二部分(4-9段):回顾上图书馆之乐。第一层(4-5段):回忆在“公书林”的收获。第二层(6-7段):回忆在清华图书馆的收获。第三层(8-9段):回忆留英期间在图书馆的情形。第三部分(10段):总结全文,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自主学习任务 两篇文章均为自学课文,请自行阅读这两篇文章,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参考下面提供的学习任务提示),然后在课堂进行交流分享。自学形式:根据班
6、级实际情况,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交流展示:小组指定一名成员作为代表进行交流分享发言。学习任务提示:1、黑塞从切身体会出发,思考读书的意义,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方法;王佐良分享了自己不同时期在图书馆看书的经历和感受。阅读文章,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加以说明。2、两篇文章都是谈读书的,请从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三个角度比较其异同。3、赏析文中意蕴丰富的语句;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4、上图书馆中开头引用波伏瓦的话和结尾引用莎士比亚戏剧台词分别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具体分析。5、黑塞和王佐良两位作家的读书学习体悟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该如何读书。课堂分享自主学习:1、个人
7、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分享:每个小组派名同学进行交流分享第1题读书:目的和前提 作者曾经追求“对”的,用理性矫正阅读,发现行不通;然后转而依从天性,追求“爱”的,于是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总不断有某种特殊的爱好使我着迷,有某个新发现令我神往,有某种新的热情叫我兴奋不已。”接下来,作者举例论证自己关于“阅读数量”的观点,“一开始吸引我的只是不多的那么几本书;但正是它们,促使我慢慢地将这显得如此无聊的藏书整个翻了一遍,并且终于发掘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是从少到多又到少。而举阅读巴尔扎克的例子,表明自己经历了从“大失所望”到“很久很久之后重新发现他;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发现,一劳永逸的发现”,这是从
8、无到有。作者逻辑清晰,安慰了读者的恐慌,用亲身经历从两个层面分别阐释了在感兴趣的作品少,或者全然不感兴趣的状态下,顺其自然,也终究会走到阅读的道路上来。接下来作者分享了一段阅读中国古代著作的体验。面对迥然各异的文化内核,作者用愉快的体验向我们证明,不同文化思想带来的启发和思考,是非常令人欣喜的阅读体验,令他久久难以忘怀:“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如何惊异和心驰神往,书中所说的一切对我如何既陌生又正确,既符合我的预感和期望又美好无比。”上图书馆读书时间读书地点读书环境读书感受(乐趣)中学时代“公书林”房子宽敞、舒服,环境优雅从书寻找新奇和有趣,满足自己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大学时代 清华图书馆
9、红色外表、装饰华丽、面积很大,书刊精美,灯光温馨 从深层阅读中广泛获得教益和欢欣 留学英国期间包德林图书馆建筑华美、照明差、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感受和心境吻合:国内大战时,黑暗沉闷;北平解放时,心情愉悦圆形图书馆引用台词,表现其建筑华美、气象万千;掌故介绍,以马克思常去的地方,侧面展现其不同凡响感受到上图书馆读书,感受环境氛围和知识的浸润别有一番乐趣第2题:1、内容上 相同点:两者都属于随笔,用灵活自由的笔触,记述了自己求学读书的生活和感悟。不同点:读一文从作者自身体会出发,重点谈论读书的作用、意义和读书的方法;上一文重在回顾个人上图书馆读书的几段经历。2、结构上:相同点:整体而言都是总分总
10、的结构。不同点:读按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组织材料;上按照时间顺序记述个人上图书馆阅读的经历和感受。3、写作手法上:相同点:表达方式上都运用了大量的记叙段落;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点:读在记叙时,有着很多的议论,充满着理性的思考,通过对比论证讨论读书的意义和作用;上主要以叙述为主,谈个人经历和感受,运用对比、比喻和引用的修辞方法。第3题示例:1、理解“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具体的能力和本领。这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修养并不是为了提高某种具体的能力和本领,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
11、固然重要,但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第3题示例:2、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第3题示例:3、理解“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这句话的含义。理解:“自己的价值”就是阅读杰作的态度;“杰作的真正价值”是指作品的伟大之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读书时只有端正阅读杰作的态度,花力气,下功夫,才能发现杰作的伟
12、大之处。第3题示例:4、理解“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语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这两句话。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很形象,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是说完成了一个目标,又有下一个目标,上一个目标是对完成下一个目标的激励。第3题示例:5、理解“也许是牵强附会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
13、馆也有其奇趣”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两种不同的读书形式,突出了上图书馆读书的乐趣。此处的“独拥书城”是化用成语“坐拥书城”。作者指出,一个人藏书丰富自鸣得意固然愉悦,而上图书馆读书,去感受环境氛围与知识的浸润,则别有一番乐趣。第4题提示:开头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的作用:表达了西蒙娜德波伏瓦对图书馆的热爱;同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引出了下文作者上图书馆的经历。结尾处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的作用:表达对图书馆的礼赞:一方面表达对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建筑风格的赞美;另方面表达对图书馆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的赞美,因为从图书馆里走出了像马克思这样的伟人。第5题提示:研读经典作品 根据自己的爱好去读书,处理好广泛阅读和精读的关系 敬重知识,用爱去读书 培养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