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泰山记登泰山记姚鼐了解作者 姚鼐(17311815)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了解作者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方苞、刘大櫆、姚鼐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因这三人都是桐城人世称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条理清晰,简明达意。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
2、南归送左未生南归序序、武季子哀辞、姚鼐的登泰山记等。武季子哀辞、姚鼐的登泰山记等。乾隆三十九年(乾隆三十九年(17741774),四库),四库全书初稿完成。姚鼐以养亲为名,全书初稿完成。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第二天至日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写下了这,写下了这篇游记。篇游记。写作背景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位于山东泰安。古代帝王登基
3、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shn)大典,祭告天地。泰山北岳北岳西岳西岳南岳南岳东岳东岳中岳中岳泰山岩岩,鲁邦所詹。诗经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望岳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李白游泰山六首其一日观东北请,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李白有泰山六首其五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李白有泰山六首其五碑记:古代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碑记:古代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
4、散文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体裁。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登泰山记登泰山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事、记人、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记(唐朝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范仲淹)醉翁亭记(宋朝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欧阳修)桃花源记(东晋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陶渊明)本文本文属于属于山水游记山水游记。“泰山泰山”点明浏览的地点,点明浏览的地点,“登登”表明表明侧重于侧重于叙述、描写游泰山的经过和所见所感。叙述、描写游泰山的经
5、过和所见所感。(1 1)汶水()汶水(wnwn)(2 2)济水()济水(jj)(3 3)磴()磴(dndn)(4 4)徂徕()徂徕(cc)()(lili)(5 5)皓()皓(hoho)(6 6)绛()绛(jinjin)(7 7)鼐()鼐(nini)(8 8)罅()罅(xixi)(9 9)樗蒱()樗蒱(chch)()(pp)(1010)岱祠()岱祠(didi)(1111)若偻(l)泰山之阳泰山之阳,汶水,汶水西西流;其阴流;其阴,济水,济水东东流。阳谷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皆入汶,阴谷皆入济。wnj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泰山的北
6、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注释注释“阴阳阴阳”: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面为阴、北面为阳。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面为阴、北面为阳。注释注释“汶水汶水”:也叫大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也叫大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注释注释“西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注解注解“东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注释注释“济水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注释注释“阳谷阳谷”:指山南面谷中
7、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通称山涧(: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通称山涧(jin)。)。当其南北分当其南北分者者,古长城,古长城也也。最高日观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在长城南十五里。注释注释“当其南北分者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注释注释“古长城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注释注释“日观峰日观峰”: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者,者,也也 系列系列”:判断句,表判断,翻译成:判断句,表
8、判断,翻译成“是是”(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古长城以南十五里。第一段概括介概括介绍地理绍地理环境环境南北分流南北分流南北分界南北分界最高之处最高之处汶和济汶和济古长城古长城日观峰日观峰(为下文写观日出(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埋下伏笔)余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注释注释“以以”:在在注释注释“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帝
9、王年号。:帝王年号。注释注释“乘乘”:趁,这里是:趁,这里是“冒冒”、“冒着冒着”的意思的意思注解注解“齐河、长清齐河、长清”:地名,都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济南市长清区:地名,都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济南市长清区注解注解“限限”:界限。:界限。注解注解“至于至于”:古义:到,到达。(于:介词):古义:到,到达。(于:介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余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10、自京师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乘风雪,风雪,历历齐河、长清,齐河、长清,穿穿泰山西北谷,泰山西北谷,越越长城之限,长城之限,至于至于泰安。泰安。此段中的几个动词此段中的几个动词“乘、历、穿、越、至于乘、历、穿、越、至于”蝉联而下,告蝉联而下,告诉给我们哪些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诉给我们哪些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乘乘”“”“历历”“”“穿穿”“”“越越”“”“至至”五个动词,把五个动词,把作者从京师作者从京师去泰安的季节、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去泰安的季节、路程交代得清清楚楚。表现了旅途的艰苦,表现了旅途的艰苦,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不畏艰使我们仿佛看
11、到作者顶风冒雪、不畏艰险、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神情,足见作者登山兴致之高。险、不远万里赶来登山的迫切神情,足见作者登山兴致之高。是月丁未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其级七千有余。七千有余。注释注释“是月丁未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这个月的丁未日。“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是,这。是,这。注释注释“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注释注释“麓麓”:山脚:山脚注解注解“蹬蹬”:石阶。:石阶。注解注解“级级”:石阶、台阶、磴道。石阶、台阶、
12、磴道。这个月的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这个月的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阶,那些台阶有七千多级。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阶,那些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所谓环水也也。注释注释“郦道元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字善长,范阳涿(zhuzhu)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时期官员、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注释注释“
13、环水环水”:水名,又名:水名,又名“梳洗河梳洗河”,郦道元水经注,郦道元水经注 汶水:汶水:“又合环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水出泰山南溪”流出泰山,傍泰安城东面南流。流出泰山,傍泰安城东面南流。注释注释“郦道元所谓环水也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判断句:标志:判断句:标志“也也”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书中)所说的环水。余始循以入余始循以入,道少半,道少半,越中岭,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道有天门。东谷。东谷者者,
14、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也。注释注释“循以入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顺着(中谷)进山。“循循”:顺着。顺着。注释注释“道少半道少半”:路不到一半。:路不到一半。注释注释“中岭中岭”:即黄岘:即黄岘(xinxin)岭,又名岭,又名“中溪山中溪山”。注释注释“天门天门”:泰山峰名。山东通志:泰山峰名。山东通志:“泰山周回一百六十里,屈曲盘道百余,泰山周回一百六十里,屈曲盘道百余,经南天门,东西三天门,至绝顶,高四十余里。经南天门,东西三天门,至绝顶,高四十余里。”解析: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顺着西边的山解析: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山。路(走
15、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顺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地方。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地方。今所经中岭及山巅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注释注释“崖限
16、当道者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限限”:门槛门槛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崖注释注释“云云”:语气助词。:语气助词。注释注释“几几”:几乎。:几乎。注释注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苍:青黑色、苍:青黑色、灰黑色灰黑色 “负负”,背。,背。“烛烛”,名词作动词:照,照亮。,名词作动词:照,照亮。注释注释“徂徕徂徕”(c lic l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山名,在泰安城东南。注释注释“居居”:停留。:停留。注释注释“然然
17、”:表示状态,:表示状态,的样子的样子解析: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解析: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泰山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泰山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在半山腰处停留的云雾就像一条飘带。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在半山腰处停
18、留的云雾就像一条飘带。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哪几幅图画?分别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哪几幅图画?分别具有什么特点?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苍山负雪苍山负雪: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由被动变为主动,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使人想象到苍山宛如一位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巨人,匍伏在那里,银装素裹,富有神韵。明烛天南明烛天南:“烛”是一种光化反应。晴日直射雪山,雪山又把吸收的光能反射天南,绘出积雪映照南面天空的夺目光彩,呈
19、现出雪光与日光争辉的壮阔景象。苍山负雪图半山居雾半山居雾:一个“居”字,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静谧,而且增强了山间云雾缭绕不绝的高峻之感,创造出云雾全然凝滞不动的静穆而奇妙的境界。这两幅图画运用了哪些手法?这两幅图画运用了哪些手法?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负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烛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居雾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登山时间、地点:登山时间、地点:由南麓由南麓入中谷入中谷越中岭
20、越中岭循西谷循西谷至山巅至山巅山巅景色:山巅景色:苍山负雪图苍山负雪图泰山夕照图泰山夕照图登山路线:登山路线: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京师京师泰安泰安 戊申晦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皆云漫。稍见云漫。稍见云中白若云中白若摴摴(chch)蒱蒱(pp)数十立)数十立者者,山,山也也。注释注释“戊申晦戊申晦”:戊申日戊申日/月底这一天。月底这一天。“晦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注释注释“五鼓五鼓”:五更;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五更;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nn),所以古
21、人常以鼓代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夜间时辰五更五鼓五夜现代时间黄昏一更一鼓甲夜19:0021:00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0023:00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001:00鸡鸣四更四鼓丁夜1:003:00平旦五更五鼓戊(w)夜3:005:00 戊申晦戊申晦,五鼓,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稍见云中白若樗(见云中白若樗(chch)蒱蒱(pp)数十立数十立者者,山,山也也。注释注释“戊申晦(戊申晦(huhu)”:戊申日戊申日/月底这一天。月底这一天。“晦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注释
22、注释“五鼓五鼓”:五更;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五更;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nn),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注释注释“日观亭日观亭”:亭名,在日观峰上。:亭名,在日观峰上。注释注释“漫漫”:弥漫。:弥漫。注释注释“稍稍”:逐渐。:逐渐。注释注释“樗樗蒱蒱”: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这里指樗。这里指樗蒱蒱所用的掷具,长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很像山峰。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很像山峰。解析: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解析: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
23、,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在脸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是云雾弥漫,逐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在脸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是云雾弥漫,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极天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成五采采。日上,正赤如丹。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绛(jinjin)皓()皓(hoho)驳色)驳色,而皆若偻,而皆若偻。注释注释“极天极天”:天边天边注释注释“须
24、臾须臾”:片刻:片刻注释注释“采采”:同:同“彩彩”注释注释“丹丹”:朱砂:朱砂注释注释“东海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注释注释“或得日或否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注释注释“绛皓驳色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绛:大红;皓:白;皓:白;驳:杂驳:杂注释注释“偻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 以说以说“
25、若偻若偻”解析:天边的云中有一线奇异的颜色,片刻之间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上来了,颜色纯红像解析:天边的云中有一线奇异的颜色,片刻之间变成五颜六色。太阳升上来了,颜色纯红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承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承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像脊背弯曲的样子。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像脊背弯曲的样子。本本自然段主要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了什么?文章通过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文章通过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
26、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描写了怎样的胜景?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泰山日出胜景?日出前日出前日出时日出时日出后日出后“白若摴蒱白若摴蒱”“正赤如丹正赤如丹”“绛皓驳色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而皆若偻”比喻、拟人比喻、拟人日出的景象瞬时变幻,难以描摹。但姚鼐把日出的场面描写得十分壮观,日出的景象瞬时变幻,难以描摹。但姚鼐把日出的场面描写得十分壮观,达到了应有的艺术高度。达到了应有的艺术高度。时间顺序:待日出待日出稍见稍见须臾须臾日上日上回视回视色彩点染色彩点染绚丽壮美绚丽壮美以以拟人拟人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大风扬积雪击面大风扬积
27、雪击面”五鼓五鼓大风扬积雪击面大风扬积雪击面足下皆云漫足下皆云漫稍稍山山:若樗蒲若樗蒲云云:一线异彩一线异彩须臾须臾日上日上日日:正正如丹如丹海海:动摇承之动摇承之回视回视色色:山山:而皆若偻而皆若偻色彩点染色彩点染 绚丽壮美绚丽壮美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拟人比喻拟人比喻泰山日出图泰山日出图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汶水西流()济水东流()崖限当道者()明烛天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名词作动词,照耀重点虚词重点虚词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及既上()皆不及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余始循以入()回视日观以西峰()和,连词等到,介词赶得上,动词同“于”,在同“而”,表顺承,
28、连词连接方位名词等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特殊句式判断句判断句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雪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亭西有岱祠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皆不及往。注释注释“岱祠岱祠”:东岳大帝庙。:东岳大帝庙。注释注释“碧霞元君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29、。: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注释注释“行宫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住所。: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住所。注释注释“显庆显庆”:唐高宗的年号(:唐高宗的年号(656661656661)。注释注释“漫失漫失”:模糊或缺失。:模糊或缺失。注释注释“僻不当道者僻不当道者”: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解析: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解析: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
30、,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表现泰山的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岱祠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多平方,少圜,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xi),皆平),皆平顶。冰雪,无瀑水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
31、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桐城姚鼐记。注释注释“苍黑色苍黑色”:青黑色;灰黑色。:青黑色;灰黑色。注释注释“平方平方”:古义:两个词,:古义:两个词,“平平”:平的,:平的,“方方”:方形的。:方形的。今义:数学名词今义:数学名词。注释注释“圜圜”:同:同“圆圆”,圆形的,圆形的。注释注释“罅罅”:裂缝,缝隙。:裂缝,缝隙。注释注释“瀑水瀑水”:瀑布瀑布解析: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解析: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
32、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桐城人姚鼐记述。桐城人姚鼐记述。“三多三多”是:多石是:多石 、石多平方、多松;、石多平方、多松;“三少三少”是:少土、石少圆、少杂树;是:少土、石少圆、少杂树;“三无三无”是: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是: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多、三
33、少三少、三无三无”的自然景观。的自然景观。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对比,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同时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和泰山之冬的静美。虽无细部刻画,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概括文章思路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第二段: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艰难登山的经过。第三段:观日出的过程及日出时雄浑壮丽的景象。第四段:写泰山的古迹(建筑群与石刻),描写了泰山的“人文景观”。第五段:总结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点,描写了泰山的“自然景观”最后一句“桐城姚鼐记”,交代作者,这是游记常见的格式。姚
34、鼐登泰山后,他的老师刘大櫆在朱子颍诗集序中对此事做了评价:乙未之春,姬传(姚鼐)以壮年自刑部告归田里,道过泰安,与子颍同上泰山,登日观,慨然想见隐君子之高风。根据文本,概括姚鼐“隐君子之高风”的具体表现。登山时间:除夕佳节寄情山水,脱俗超凡。登山路线:登山所见:不循古人不走常路,不畏艰险。雪霁观日景致奇绝,洒脱坦荡。深研悟“雪”,理解哲理经历风雪,经历风雪,不断攀登不断攀登,以历绝美以历绝美!苍苍山因负雪而奇绝山因负雪而奇绝,人生因乘雪而精彩人生因乘雪而精彩。苍山负雪之美,雄浑壮丽之美,气象万千之美,这是眼中“自然之风雪”,自然之美。乘雪赴山之美,兴奋无畏之美,豪迈洒脱之美,这是心中“人生之风
35、雪”,人生之美。“哲理之风雪哲理之风雪”时时间间环环境境原原因因作者何时登山,泰山的道路环境如何、为什么赶赴泰山而非其他山呢?作者何时登山,泰山的道路环境如何、为什么赶赴泰山而非其他山呢?时时间间丁末: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丁末: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鼓:五更五鼓:五更腊月二十八,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腊月二十八,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年终祭祀守岁之时。年终祭祀守岁之时。除夕,是一年最重要的守岁日子。除夕,是一年最重要的守岁日子。五更结束,也是夜晚的结束,新五更结束,也是夜晚的结束,新一天的来临。一天的来临。环环境境原原因因作者何时登山,泰山的道路环境
36、如何、为什么赶赴泰山而非其他山呢?作者何时登山,泰山的道路环境如何、为什么赶赴泰山而非其他山呢?时时间间丁末: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丁末: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鼓:五更五鼓:五更腊月二十八,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腊月二十八,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年终祭祀守岁之时。年终祭祀守岁之时。除夕,是一年最重要的守岁日子。除夕,是一年最重要的守岁日子。五更结束,也是夜晚的结束,新五更结束,也是夜晚的结束,新一天的来临。一天的来临。环环境境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冰雪,无瀑水,无鸟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四十五里;级七千有余兽音迹;四十五里;级
37、七千有余攀登之路漫长艰难,一片天寒地攀登之路漫长艰难,一片天寒地冻,连鸟的痕迹都没有。冻,连鸟的痕迹都没有。原原因因“岱祠岱祠”“”“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皇帝行宫”“”“道中道中石刻石刻”都昭示了泰山与众山不同的文化意义。都昭示了泰山与众山不同的文化意义。泰山是五岳中的东岳泰山是五岳中的东岳,山处东方山处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地方,所以被尊为所以被尊为“五岳之首五岳之首”。孔子。孔子“登泰登泰山而小天下山而小天下”,杜甫也曾在这里杜甫也曾在这里“一览众山一览众山小小”。泰山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山,有泰山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山,有着其独特的文化意义。着其独特的文化意义。作
38、者何时登山,泰山的道路环境如何、为什么赶赴泰山而非其他山呢?作者何时登山,泰山的道路环境如何、为什么赶赴泰山而非其他山呢?特殊特殊的时间、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泰山、那么这特殊的登山背后藏着的时间、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泰山、那么这特殊的登山背后藏着怎样的感情呢?怎样的感情呢?相关文献:现在本衙门已保送御史,拟将来一得御史,无论能自给与否,决然回家矣。(姚鼐姚惜抱先生家书,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十一月二十八日写给伯兄的信)乾隆三十九年,先生乞病解官,及冬十二月,遂往山东为泰山之游。(姚永朴惜抱轩诗集训纂卷三)夫士处世难矣!群所退而独进,其进罪也;群所进而独退,其退亦罪也。(姚鼐赠程鱼门序)余驽怯无状,又方以
39、疾退,浮览山川景物,以消其沉忧。(姚鼐晴雪楼记(1)作者辞官之后,可以说是调节心情;两天一夜的攀登,跨越最难攀登的石蹬,是意志的磨练,更是为了追求理想。(2)日出,是一天中的辞旧迎新,姚鼐等待的是新年的第一轮日出,这是一年中的辞旧迎新。乾隆三十九年,在这年姚鼐告别了十多年的为官生涯。在他看来“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当他认识到道不“可济于众”时,他选择了辞官,他在要寻找一种新的方式去“济众”。刚辞官的姚鼐,不远要的年千里,冒着严寒,特意来到泰山看这与众不同的日出,这日出也是姚鼐人生道路上的辞旧迎新。(3 3)姚鼐)姚鼐来到最具文化意义的泰山来到最具文化意义的泰
40、山,迎接了与众不同的日出。这红迎接了与众不同的日出。这红日似乎有一种象征含义。泰山的新生的红日日似乎有一种象征含义。泰山的新生的红日,化作作者心中的化作作者心中的“光明光明暾暾”,这红日是辞官之后开启新生命的信念、信心决心和希望。这红日是辞官之后开启新生命的信念、信心决心和希望。暗夜暗夜和风雪之后迎来的光明和晴空。和风雪之后迎来的光明和晴空。“驭气终超万物表驭气终超万物表”此时的作者心此时的作者心中是充满着豪迈与自信。中是充满着豪迈与自信。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到嘉庆二十年(1815年),姚鼐的执教生涯从其中年直至去世,持续了将近四十年。正是这近四十年里,姚鼐的教育理念体系逐渐完善,进而
41、真正做到了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南归之后的40年,姚鼐孜孜不倦于文化教育、诗文创作和桐城派的理论阐发,终成“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成就了“桐城家法,自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的局面,也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冒雪登岱,似乎就是姚人生的转折。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通过记叙自己在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壮丽雄浑的泰山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文章中心1 1、语言简洁明快,描述鲜明生动、语言简洁明快,描述鲜明生动 全文仅六百多字,写景记游始终围绕作者活动,同时又以日观锋为中心贯穿全篇,充分表现了雪后泰山的特殊情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介
42、绍泰山的自然景观,用“山多石,少土雪与人膝齐”寥寥数语便将泰山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绘出来了。写登山情景,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写作特点写作特点2 2、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抓住特征巧妙烘托 本文对景物很少直接描写,而是抓住景物特征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泰山高峻,主要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来进行烘托。作者在严寒中登山,全文无一“寒”字,但“大风扬积雪击面”“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都足以使人想出寒冷的程度。3 3、动静结合,气象万千动静结合,气象万千 泰山冬季本是皑皑白雪覆盖青山,银色雪光映照蓝天的一片静景,但作者运用
43、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变静为动,一洗寒冬游山的孤寂之感:“苍山负雪,明烛南天。”泰山高耸入云,山间云雾时聚时散,飘浮不定,实为动景,而作者将其描绘成一幅静态山水画,使人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宁静气息:“半山居雾若带然。”4 4、刻画小细节,烘托大印象、刻画小细节,烘托大印象 所谓小细节,指的是一些细小的,容易被忽略的意象,例如雪、山峰、白云的边际线、红光等。所谓大印象,指的是作者对意境的整体感受。作者通过一定手段将细节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象传神地表现出整体意境。及既上,苍及既上,苍山山负负雪雪,明烛天南;望,明烛天南;望晚日晚日照照城郭城郭,汶水汶水、徂徕徂徕如画,如画,而半山居而半山居雾雾若带然
44、。若带然。刻画小细节,烘托大印象刻画小细节,烘托大印象平视俯视远景近景作者先平视远方,写了苍山上的积雪,反射夕阳,宛如照亮了天空;作者先平视远方,写了苍山上的积雪,反射夕阳,宛如照亮了天空;然后视线往下转移,描写了傍晚泰安市内和汶水、徂徕然后视线往下转移,描写了傍晚泰安市内和汶水、徂徕山山宛如图画的情景;宛如图画的情景;最后由远及近,描写山腰上平静的雾气。最后由远及近,描写山腰上平静的雾气。表达了一种极目远眺,居高临下观景的愉悦和心旷神怡。表达了一种极目远眺,居高临下观景的愉悦和心旷神怡。突然收尾,为下文的日出留下空间。突然收尾,为下文的日出留下空间。5 5、义理、考证、辞章相统一、义理、考证
45、、辞章相统一 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无不言之凿凿。“四十五里”“其级七千有余”写出了准确的数字。写泰山正南山谷有亲历,有郦道元的话并叙及古今之不同,显示了作者的学问和考据的功夫。第三段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大风扬扬积雪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击面。亭东自足下皆皆云云漫漫。稍见云中。稍见云中白若白若摴蒱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数十立者,山也。比喻一开始作者借大风扬积雪、弥漫的云层,白色的山峰等细节表现出当时弥一开始作者借大风扬积雪、弥漫的云层,白色的山峰等细节表现出当时弥望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天边出现了一缕红色,并且在很短的望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天边出现了一缕红色,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五彩闪烁,色彩反差非常明显,形成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时间内五彩闪烁,色彩反差非常明显,形成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从作者对泰山的景物描写中,你觉得景物描写特别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从作者对泰山的景物描写中,你觉得景物描写特别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写作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人生,捕捉生活细节,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写景要注意表现手法多样化,如正面侧面结合,动静虚实结合等。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多层次多角度来写。写景语言要简练,生动,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