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46 从“师夷长技”到马克思主义传入 一、选择题 1 2017 浙江十二校联考 时人曾对当时某一著作作如下评论: “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 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 。据此推断该书最有可能是( ) A明夷待访录 B海国图志 C孔子改制考 D天演论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主张制夷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他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的主张, B 项正确。 A 项是明清之际黄宗羲的儒学批判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是资产 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托古改制的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天演论是资产阶级维
2、新派严复的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2 2017 湖北黄冈质检 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为 “ 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 ” 。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 此 ? 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 ”“ 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 ” 等等,迫使郭嵩焘辞职。这说明 ( ) A部分官员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清朝官场相互倾轧的现象十分严重 C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通常受到诟病 D道德绑架开始成为有效的攻击 手段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 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 ” ,而攻击者的理由是 “ 汉奸 ”“ 有二
3、心于英国 ” 等,说明攻击者并没有接受外交的国际惯例,仍然以 “ 天朝上国 ” 自居,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和中国人对郭嵩焘外交行为的不同态度,没有体现清朝官场相互倾轧,故 B 项错误;郭嵩焘作为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受到诟病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但主要原因是国内人外交思想观念落后,故 C 项错误;因国内人的不断攻击最后被迫辞职说明道德绑架开始成为有效的攻击手段之一,但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故 D 项错误。 3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
4、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从近代化角度来看,其反映了 ( ) A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B儒家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的观念 C近代中国抵抗西方入侵的爱国主义精神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中的关键信息 “ 近代化角度 ” ,只有 A 项符合题目要求; B 项是传统的经世致用的角度, C 项是民族 史观, D 项说法错误,排除 B、 C、 D 三项。 4 2017 广州模拟 这一时期, “ 家家言时务 ”“ 人人谈西学 ” 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 “ 国民 ”“ 国权 ”“ 国耻 ” 等名词成为流行
5、的政治概念, “ 立国自强 ” 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 C 解析 “ 家家言时务 ”“ 人人谈西学 ” 不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可能发生的,故 A 项错误;“ 国民 ”“ 国权 ” 现象与洋务运动无关,故 B 项错误; “ 时务 ”“ 国民 ”“ 国权 ”“ 国耻 ”等名词反映了救亡成为一种潮流, “ 立国自强 ” 成为思想界的共识等,这些符合维新变法时期的时代特点,故 C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思想是 “ 民主、科学 ” ,故 D 项错误。 5 2017 广东茂名一模 历史学家黄克武认为
6、,对于中国传统下思索解决专制问题的士大夫来说,清末民初西方民主制度的传入,无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制度来实现固有的 “ 民本论 ”“ 上下一体 ” 与 “ 天下为公 ” 的政治理想,可以让中国重返有如三代之盛世。材料说明( ) A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民主思想 B晚清士大夫敢于构想一种崭新的制度 C国人接纳西方民主有传 统渊源 D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民主思想本质相同 答案 C 解析 “ 早有民主思想 ” 的说法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 A 项;晚清士人构想的政治制度,借鉴了西方的民主制度,不是构想出崭新的制度,故 B 项错误;根据 “ 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制度来实现固有的 民本论 上下一体 与 天下为公 的政治
7、理想 ” 可知,国人试图用传统的理念来融合西方民主的思想,故 C 项正确;明清进步思潮是儒学的新发展,而民主思想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故 D 项错误。 6 2017 广东湛江四校联考 1917 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 “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 ,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 ? 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 ” 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 ) 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 “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 ”“ 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
8、” 可知,陈独秀思想【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的本质意图是希望建立真正的共和国,故选 B 项; A、 C 两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D 项是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均排除。 7 “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 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 ” ,如今 “ 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 。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上的这种转变直接促进了 ( ) A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北伐战争的发动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
9、人民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选 C 项。 8 2017 浙江适应性考试 中国近代思想领域 经历了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 维新变法 ” “ 民主共和 ” “ 民主与科学 ” “ 马克思主义 ” 的演进。贯穿其中的一个共同主题是 (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救亡图存 D实现社会主义 答案 C 解析 发展资本主义不符合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马克思主义 ” ,故 A 项错误;反对专制统治,不符合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故 B 项错误;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 维新变法 ” “ 民主共和 ” “ 民主与科学 ” “ 马克思主义 ” 的演进过
10、程,体现了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寻求救国的道路,故 C 项正确;实现社会主义是 “ 马克思 主义 ” 的主题,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郭嵩焘 (1876 1878 年任职 )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二千多年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郭主张,这些知识,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
11、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 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 年 ) 材料三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 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 精品教
12、育资源文库 】 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摘编自日本近代思想家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1875 年 )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突破。李鸿章为什么不接受郭嵩焘的建议? (2)材料二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主要原因。 (3)结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 答案 (1)突破:学习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 原因:李鸿章以维护清朝统治 为目的,强调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2)主张:科学与人权并重。 原因: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思想革命;西方启蒙思想进一
13、步传播,先进知识分子学习外国的经验,认为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3)认识:中国近代化经历了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的过程,日本则经历了思想文化 制度 器物的过程。福泽谕吉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不同结局深刻证明了该观点的合理性。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 “ 赞扬 ? 敦促 ?” 可知,郭嵩焘主张不但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 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第二小问,依据 “ 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 可知,李鸿章作为朝廷大员,以维护清朝的统治为目的,只强调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第 (2)问,第一小问,根据 “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 ”“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 可知,陈独秀主张民主与科学并重。第二小问,结合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状况来思考。第 (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学习西方是从学习技术开始的,后又学习制度和思想,结合材料三可知,日本先从思想 (“ 人心 ” )入手,其次学制度 (“ 政令 ” ),最后学器物 (“ 物质 ”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