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20232023年高年高考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文专题复习一、抒情方式一、抒情方式 1.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接抒情又称(),即以第一人称,即以第一人称“我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答题示例答题示例12 12 写意写意(李商隐)(李商隐)本诗前三联对景象的描写隐含思乡之情,尾联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思乡之情。“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断正长吟”中的“迢迢”“望断”描述长安远隔,音信难通。诗人远离繁华,心情自然难免惆怅。“人间路有潼江险,天外山惟玉垒深”写蜀地险远,行路艰难,只能遥望长安长叹。“日向花间留返照,云从城上结层阴”
2、写天色已晚,难望故乡,忧愁不由得蓦然升起。“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直抒胸臆,入蜀三年以来,自己一直抑制思乡之泪;若继续羁留下去,到下一个新年,恐怕再也无法禁受了。诗人情不自禁,涌出思乡热泪,又恐于直露,故先退一步,说“已制思乡泪”,再推进一步说“新年恐不禁”,这就显得曲折顿挫,更加凄恻动人。直抒胸臆直抒胸臆 审题审题:1.1.题干要求简明,即判断题干所指诗句属于题干要求简明,即判断题干所指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哪种抒情方式,并结,并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合全诗内容具体分析。3 3不能忽视前三联的蓄势,不能忽视前三联的蓄势,“迢迢迢迢”“”“望断望断”“”“天外天外”“”“结层阴结层阴”
3、都在为尾联的直接抒情蓄势,使得情感表达自然流畅。都在为尾联的直接抒情蓄势,使得情感表达自然流畅。4 4组织精当语言,逐层作答。组织精当语言,逐层作答。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入蜀三年以来,自入蜀三年以来,自己一直抑制思乡之泪;若继续羁留下去,到下一个新年,己一直抑制思乡之泪;若继续羁留下去,到下一个新年,恐怕再也无法禁受了。恐怕再也无法禁受了。诗人情不自禁,涌出思乡热泪,诗人情不自禁,涌出思乡热泪,又恐于直露,故先退一步,说又恐于直露,故先退一步,说“已制思乡泪已制思乡泪”,再推进一,再推进一步说步说“新年恐不禁新年恐不禁”,这就显得曲折顿挫,更加凄恻动人。
4、,这就显得曲折顿挫,更加凄恻动人。(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间接抒情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植到其他对象(景、物、人、事)上,也就是所谓的“移情”。借景抒情(先景后情)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答题示例答题示例1313 春日山居寄友人(周贺)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首联,“无俗喧”“时立”表现了诗人远离尘嚣的怡然自得的形象。颔联,以“少来客”和“多过猿”相对比,突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和静谧。颈联,以岩石、松树、杏花等意
5、象描写环境的清幽,表达了对山林春景的喜爱之情。尾联,写诗人居于山中,面对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之外,便无人可以言说,表现了诗人志趣的高雅,也抒发了对文友的思念之情。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一问第一问)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隐居生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二问第二问)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借春日山居所见之景寄寓自己内心对山林春景、隐居生活的借春日山居所见之景寄寓自己内心对山林春景、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直抒胸臆。喜爱之情;直抒胸臆。“除忆除忆”两句写面对眼前山居的春两句写面对眼前山居的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
6、外,便无人可以言说,抒发了对志趣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外,便无人可以言说,抒发了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触景生情触景生情(看到景,引发情看到景,引发情)指诗人受到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的触动,引发联想联想,从而,从而产生某种感情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的抒情方式。答题示例答题示例1414:秋兴八首秋兴八首(其一其一)(杜甫杜甫)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766)(766),当时诗人当时诗人5555岁。岁。起笔开门见山,在叙写景物中点明时间、地点。起笔开
7、门见山,在叙写景物中点明时间、地点。“玉露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白露为霜;“巫山巫峡巫山巫峡”,是诗人所在位置。首联用,是诗人所在位置。首联用“凋伤凋伤”“”“萧森萧森”描绘败落景象,描绘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接着用对偶句展开“气萧森气萧森”的悲壮景象。波浪在地的悲壮景象。波浪在地 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此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此 联于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
8、处境及诗人联于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及诗人 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积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积不平之气,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澜壮阔,哀感深沉。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波澜壮阔,哀感深沉。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丛菊两开他日泪丛菊两开他日泪”,是说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足见羁留夔州心情,是说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足见羁留夔州心情 的凄伤;的凄伤;“故园心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
9、秋声。西风凛冽,实即思念长安之心。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着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着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 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捣衣声。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捣衣声。此诗末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 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审题:1题干引前人的评论提出要分析的问题,诗的颈联与尾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赏析中带有探讨的意味。2颈联“他日泪”“故园心”直接抒情,尾
10、联又回到眼前景,因景而伤情,因伤情而景愈使人悲。3写景中融情巧妙,如“丛菊”“孤舟”“寒衣”“暮砧”,都营造了“伤情”的氛围。4紧扣颈联和尾联的关键词语,组织精练语言,逐层分析。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有道理。有道理。这里的这里的“丛菊丛菊”“”“孤舟孤舟”是眼前是眼前之景,诗人见眼前之景,而生出之景,诗人见眼前之景,而生出“他日泪他日泪”“”“故园心故园心”等等郁积之情。郁积之情。“急暮砧急暮砧”这样秋日特有的生活情景,也触这样秋日特有的生活情景,也触动了诗人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之情。动了诗人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之情。寓情于景寓情于景(字面只有景,没有情字面只有景,没有情)诗人的喜怒哀乐
11、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融合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在一起,通过对 景物的描写来寄寓自己的感情。景物的描写来寄寓自己的感情。答题示例答题示例1515:宿 府 杜甫 首联倒装,第二句应在前。“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 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写出一个看月 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 情。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景中含情。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 抒“独宿”之情。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 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
12、来,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 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强移”二字,表明他 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辗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审题:审题:1 1题目要求从题目要求从情景关系的角度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给出提示赏析诗歌的颔联,给出提示“景中有情景中有情”,即要赏析颔联中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即要赏析颔联中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2 2首先解读颔联,首先解读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写写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无限美好却无人长夜里
13、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欣赏。3 3“角声角声”“”“月色月色”是是“独宿独宿”的所闻所见,长夜角声悲凉,的所闻所见,长夜角声悲凉,月色美好却无人欣赏,情境孤寂而悲凉,塑造了一个看月听月色美好却无人欣赏,情境孤寂而悲凉,塑造了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抑的复杂心情。4 4综合上述分析,组织答案。综合上述分析,组织答案。参考答案: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参考答案: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此联写诗人此联写诗人“独宿独宿”的所闻所见:长夜的角声的所闻所见:长夜的角声倾
14、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诗人借长夜的角声、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孤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孤独难耐、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独难耐、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全诗只写一种物全诗只写一种物)概念概念: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这一事物的,通过对这一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描写和叙述来来抒发感情、表达志抒发感情、表达志向
15、和意愿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的一种抒情方式。考题再现考题再现:【0808年安徽卷年安徽卷】小孤山小孤山 宋宋 谢枋得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注 小孤山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宋弋阳(今属江西今属江西)人,
16、以忠义自任,曾率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谢枋得谢枋得(1226(122612891289年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通“六经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淹贯百家,带
17、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梳理:人们都说这里是海上的大门关卡,急流漩涡无边无际足梳理:人们都说这里是海上的大门关卡,急流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以让人胆战心惊。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来的砥柱,江山有此山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来的砥柱,江山有此山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明天我要登上明天我要登上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审题:考点
18、:小孤山寄托的情感思路:托物言志诗人情感参考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诗歌描绘了参考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诗歌描绘了小孤山挺立江流,孤独无助却力挽狂澜的形象;小孤山挺立江流,孤独无助却力挽狂澜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借古讽今(借古讽今(借古伤今,怀人伤己借古伤今,怀人伤己)概念概念:借古讽今是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借古的目的是讽今,:借古讽今是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
19、借古的目的是讽今,鉴古观今。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用的抒情方式之一。鉴古观今。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用的抒情方式之一。分类分类:颂古非今颂古非今,抒发夕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抒发夕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贬古刺今贬古刺今,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警戒统治者。,表达对当前现实的不满或警戒统治者。情感情感:抒发夕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抒发夕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抒发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抒发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揭露(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奢侈淫逸的昏庸腐朽;揭露(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奢侈淫逸的昏庸腐朽;表达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家命运的忧国伤时之情;表达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家命运的忧国伤时之情
20、;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历史覆辙。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蹈历史覆辙。答题示例答题示例:越中览古越中览古(李白)(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本诗是如何抒发诗人情感的?审题:考点: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答题:点析参考答案: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的荒凉、参考答案:对比手法。古越的热闹、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一种世事变化无常的感慨;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原因借古讽今。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
21、衰败的原因从下从下至上的奢侈,借此讽刺当朝着不要重蹈覆辙;虚实结合。至上的奢侈,借此讽刺当朝着不要重蹈覆辙;虚实结合。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和想象,写出越国曾经的繁华,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和想象,写出越国曾经的繁华,虚实相生,抒发了诗人夕盛今衰的感慨。虚实相生,抒发了诗人夕盛今衰的感慨。二二描写方式描写方式(和写景角度交叉)(和写景角度交叉)(1)正面和侧面(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视听结合(5)点面结合 正面描写,就是()对象本身。正面描写包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可以称为“工笔”,就是();白描是用最()、最()的文字描摹对象。侧面描写又叫(),通过对()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
22、的对象。直接描写细节描写白 描精雕细刻简练朴素间接描写周围人物或环境答题示例答题示例1616:木兰花慢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赠弹琵琶者 (元元 张伯淳张伯淳)张伯淳张伯淳(12421302)(12421302),字师道,号养蒙,崇德,字师道,号养蒙,崇德(今浙江桐乡今浙江桐乡)人。人。咸淳七年咸淳七年(1271)(1271)进士。曾进士。曾监临安府都税院,升观察推官,授太学录。入元后,于至元二十三年监临安府都税院,升观察推官,授太学录。入元后,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1286)荐授杭州路儒荐授杭州路儒学教授,历浙东道按察司知事、福建廉访司知事。时元世祖诏求江南人才,张伯淳与其内学教授,历浙东道
23、按察司知事、福建廉访司知事。时元世祖诏求江南人才,张伯淳与其内弟弟赵孟頫赵孟頫同被荐。同被荐。张一生交游甚广,从政亦有自己的见地,颇得赏识。此词借音乐抒怀。张一生交游甚广,从政亦有自己的见地,颇得赏识。此词借音乐抒怀。此词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此词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等气氛感受、典故联想等),侧重,侧重侧面描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写、间接描写。词人对。词人对“关塞风寒,浔阳月色关塞风寒,浔
24、阳月色”这两个意象及其关涉的曲调特别敏感,在这两个意象及其关涉的曲调特别敏感,在“天气暖犹轻天气暖犹轻”的的“落红落红”暮春时节,词人的孤冷心绪被琵琶者的暮春时节,词人的孤冷心绪被琵琶者的“旧谱与新声旧谱与新声”挑拨得挑拨得愈发凄楚。愈发凄楚。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拂去。早年科举仕进的经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拂去。早年科举仕进的经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到曲终、怀抱转分明到曲终、怀抱转分明”,这是一种知音感,一种借,这是一种知音感,一种借酒浇愁之后的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昭君出
25、塞是酒浇愁之后的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昭君出塞是“去国去国”,浔阳江头商人妇是,浔阳江头商人妇是被弃,张伯淳从中觅得了被弃,张伯淳从中觅得了“通同通同”的感受,于是薄命的感受,于是薄命“红颜红颜”与落魄与落魄“青衫青衫”,都,都“同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天涯沦落人”了。词人盛赞这曲子为了。词人盛赞这曲子为“天然律吕天然律吕”,因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因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闹的声可以比拟。读此词,不能轻忽闹的声可以比拟。读此词,不能轻忽“幽情幽情”前的前的“寄寄”字,字,“关塞风寒关塞风寒”前的前的“想想”字。字。曲调传情,是词心所在。曲调传情,是词心所在。审题审题:1 1
26、题干要求简明:题干要求简明:“分析上片与下片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的差异差异。”注注 意其中的意其中的“差异差异”一词,分别概括出上下片的描写角度即可。一词,分别概括出上下片的描写角度即可。2 2上片中的上片中的“百喙春和百喙春和”“”“群喧群喧”“”“老凤孤鸣老凤孤鸣”“”“旧谱与新声旧谱与新声”,集中,集中 写琵琶演奏的复杂变化,演奏的曲子十分动听,侧重正面描写。下片侧写琵琶演奏的复杂变化,演奏的曲子十分动听,侧重正面描写。下片侧 重从听者方面描写,在琵琶曲中想象到的种种情形重从听者方面描写,在琵琶曲中想象到的种种情形“关塞风寒关塞风寒”“”“浔阳浔阳 月色月
27、色”等,都是对琵琶演奏的间接描写。等,都是对琵琶演奏的间接描写。3 3对琵琶演奏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要区分清对琵琶演奏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要区分清楚,这是答题的基础。楚,这是答题的基础。4 4组织精当语言,逐层作答组织精当语言,逐层作答。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写了,写了乐曲的演奏者、乐曲乐曲的演奏者、乐曲 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写了,写了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气氛感受、典
28、故联想、景色渲染 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2)白描:概念:“白描”源于中国绘画技法,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指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运用: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2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如聂夷中的如聂夷中的家家
29、:“父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诗表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冷静地叙述田家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的生活与遭际。3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致远的如马致远的天净天净沙沙秋思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枯藤”“”“老树老树”“”“昏鸦昏鸦”“”“小小桥桥”“”“流水流水”“”“人家人家”
30、“”“古道古道”“”“西风西风”“”“瘦马瘦马”九个意象,成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用白描手法写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
31、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简单质朴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酒泉子酒泉子 潘阆潘阆这首词抒写作者对杭州西山的深挚眷恋,表达方法含蓄隐曲,选词炼句也以不露机锋为主,因而词风可入沉稳一路。此外,词中写景,交替运用了白描、想象、反衬等多种方法,可是偏偏不去用力刻画西山的具体形象。这种写法,虽然不像精雕细刻的描绘风景的诗文那样,能够让人以读当游,但是作者却便于利用自己强烈的感受去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因而别有一种艺术效果。1审题。题干要求“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限定了赏 析的具体对象和内容。2“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两句仅提到地名和方位名,“冷泉亭 上旧曾游
32、”也仅是介绍旧时曾来游玩过,没有对风景展开具体的描写,运 用了白描的手法。3再结合词句具体分析白描手法的作用,分条作答。参考答案:上片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如参考答案:上片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如“长忆西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山,灵隐寺前三竺后”两句用三个地名和两个方位词,交两句用三个地名和两个方位词,交代了风景点,是远景、大景;代了风景点,是远景、大景;“冷泉亭上旧曾游冷泉亭上旧曾游”一句交一句交代旧时曾来游玩,是近景、小景。上片只表明地点,表代旧时曾来游玩,是近景、小景。上片只表明地点,表明旧日曾经亲游,并没有具体描绘出西山的风景有多美好,明旧日曾经亲游,并没有具体描绘出西山的风景有多美
33、好,运用白描的手法让读者驰骋想象,填补出更多更美的景象。运用白描的手法让读者驰骋想象,填补出更多更美的景象。(3)(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山川景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是指景物处于山川景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是指景物处于安静安静时的形态和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神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运动中的形态、神态和声响。静态和动中的形态、神态和声响。静态和动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基本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基本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描摹事便于描摹事物,却容易产生呆滞感物,却容易产生呆滞感;写动态,;写动态,有利于给有利于给事物以生命和活力,事物以生命和活力,活灵活现,直观
34、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活灵活现,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却又可能失去,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使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考题再现:漫 成 一 首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此诗的后两句如何此诗的后两句如何写景?请作分析。写景?请作分析。1 1审题。题干要求分析后两句的审题。题干要求分析后两句的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手法,注意要结合诗句,注意要结合诗句进行赏析。进行赏析。2 2认
35、真研读后两句,认真研读后两句,“宿鹭联拳静宿鹭联拳静”写江边沙头夜宿的白鹭屈曲着写江边沙头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静静地安恬而睡;身子,静静地安恬而睡;“跳鱼拨剌鸣跳鱼拨剌鸣”写江里的鱼偶尔跃出水面,写江里的鱼偶尔跃出水面,发出发出“拨剌拨剌”的声响。的声响。一静一动一静一动,在自然里显得十分和谐。,在自然里显得十分和谐。3 3动静结合的描写,把江上月夜最有特点的情景写得生趣盎然,诗动静结合的描写,把江上月夜最有特点的情景写得生趣盎然,诗意动人。意动人。4 4分别指出各句的特点,赏析分别指出各句的特点,赏析“妙妙”之所在。逐层分析。之所在。逐层分析。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动静结合;动静结合;诗人进
36、行了生动的描写,白鹭蜷曲着身子,恬诗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下的沙滩上,船尾大鱼跃出水面发出静地夜宿在月光下的沙滩上,船尾大鱼跃出水面发出“拨剌拨剌”的的声响,一静一动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声响,一静一动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此景以动破静,。此景以动破静,越见其静;以声破静,越见其静。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越见其静;以声破静,越见其静。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诗意的情景,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充分展示了饱经丧乱又最富诗意的情景,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充分展示了饱经丧乱后的和平境界的可爱后的和平境界的可爱。采桑子采桑子 欧阳修欧阳修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
37、的一首,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美丽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美丽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喜。上片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
38、而优雅。上片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西湖好”是一篇之眼,是一篇之眼,“短棹短棹”二字已将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漂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漂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两句写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隐隐”和和
39、“处处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下片的视点收束,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下片的视点收束,主要写主要写“绿水逶迤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不觉船移”,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出堤岸
40、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审题审题 1 1题干要求分析词的下片主要题干要求分析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来描写西湖春色写西湖春色,并概括,并概括抒发词人的什么情感。抒发词人的什么情感。2 2认真研读下片,认真研读下片,“无风无风”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而船动惊禽,划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而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一静一动,描绘出西湖特有的景致。破了湖面的平静,一静一动,描绘出西湖特有的景致。3 3动静结合动静
41、结合的描写,把西湖富有特点的情景写得生趣盎然,诗意动人,的描写,把西湖富有特点的情景写得生趣盎然,诗意动人,抒发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和游玩的愉悦之情。抒发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和游玩的愉悦之情。4 4组织精练的语言作答,表述时要层次分明。组织精练的语言作答,表述时要层次分明。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1)下片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来下片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写西湖春色;下片一、二句写西湖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描写西湖春色;下片一、二句写西湖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光滑的琉璃,更以明净光滑的琉璃,更以“不觉船移不觉船移”写出了写出了“静静”;三、四;三、四句写涟漪微起
42、,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出了“动动”;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美感。;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美感。(2 2)抒发了词人对抒发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和游玩西湖的愉悦之情。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和游玩西湖的愉悦之情。(4)视听结合 视听结合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景物,相辅相成,相互衬 托,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如身临其境。答题示例答题示例1919:竹 轩 诗 兴(张镃z)张镃(11531212?),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他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娴雅,摆脱了富贵
43、子弟庸俗的习气,从竹轩诗兴可见。“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写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 吹开了。竹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环境是非常幽雅的。“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声响。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声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在静观当中,作者确实是体会得非常细致的。“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仍然是写竹轩清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前两句写的是平时,这两句写的却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昼。
44、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焚香为辅。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交融、情景俱妙的程度。通过诗句,诗人告诉人们: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儿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竹枝的情景。“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诗人设想到了冬季,这里的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是梅花盛开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纵使不是雪天,也可使竹轩更有幽致。若是下雪的话,雪地映梅花,静听竹林里敲金戛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所以诗人在诗中叮嘱自己说:“莫移墙下一株梅。”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到那时节,
45、是“日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的梅花,那就随自己的便了。审题:审题:1 1题干指明本诗题干指明本诗第二联第二联“描写精妙描写精妙”,要求,要求“简要分析简要分析”。2 2认真研读第二联。竹梢的清影从茶碗里进入人的眼睛,认真研读第二联。竹梢的清影从茶碗里进入人的眼睛,是从是从视觉视觉角度来写;轻风竹影动的微声,随着盘香的烟缕来角度来写;轻风竹影动的微声,随着盘香的烟缕来到耳边,是从到耳边,是从听觉听觉角度来写。此联角度来写。此联视听结合视听结合,细腻地写出竹,细腻地写出竹轩给人的独特感受。轩给人的独特感受。3 3诗人运用巧妙的手法,多方面抒发竹轩引起的诗兴,十诗人运用巧妙的手法,多方面抒发竹轩引
46、起的诗兴,十分精妙。分精妙。4 4指明运用了什么手法,简析表达效果;分层作答。指明运用了什么手法,简析表达效果;分层作答。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全联视听结合,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发出发出声响声响,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梢影细从
47、茶碗入”生动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生动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叶声轻逐篆烟来”使用比拟使用比拟(拟人拟人)手法,形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诗句诗句妙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在静观当中,体会得非常细致。起诗人的诗兴。在静观当中,体会得非常细致。(5)(5)点面结合点面结合所谓所谓“点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描写;所谓描写;所谓“面面”,指的是对多个事物的,指的是对多个事物的()描写。点面结合就是描
48、写。点面结合就是()和和()相结合的描写方式。相结合的描写方式。答题示例答题示例2020:2014安徽卷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马子严马子严(生卒年不详生卒年不详),南宋文人,字庄父,自号古洲居士,建安,南宋文人,字庄父,自号古洲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今福建建瓯)人。马恤民勤政,长于文词,为寺碑,隐然有人。马恤民勤政,长于文词,为寺碑,隐然有排邪排邪之意;为仓铭,蔼然有之意;为仓铭,蔼然有爱民爱民之心。之心。详细详细概括概括详写详写略写略写 本词描写南宋都城临安的市民本词描写南宋都城临安的市民暮春游览西湖暮春游览西湖的情景。清的情景。清 明、寒食一过,百花逐渐凋谢,人们趁春光还未消逝,纷纷
49、明、寒食一过,百花逐渐凋谢,人们趁春光还未消逝,纷纷 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情游赏。然而春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情游赏。然而春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 用意,终于随着游人的船儿默默无言地归去了。词作抒写用意,终于随着游人的船儿默默无言地归去了。词作抒写惜惜 春、伤春之情春、伤春之情,构思新颖,读来别有一番韵味。尤其,构思新颖,读来别有一番韵味。尤其“番腾番腾 妆束闹苏堤妆束闹苏堤”句,句,“闹闹”字值得玩味,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字值得玩味,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 成好像有声音在喧闹,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有成好像有声音在喧闹,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有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50、传达出身临其境的美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传达出身临其境的美感。西西湖湖春春景景 审题审题:1 1题干要求题干要求“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从点面结合的角度”赏析词中描写的暮春之景,规定了赏赏析词中描写的暮春之景,规定了赏析的具体内容。析的具体内容。“点面点面”的含义要清楚,点为微观,面为宏观。的含义要清楚,点为微观,面为宏观。2 2“香红渐渐稀香红渐渐稀”是从是从“面面”上描写暮春的自然风光,上描写暮春的自然风光,“番腾妆束闹苏番腾妆束闹苏堤堤”是从是从“面面”上描写人们出城赏春的热闹场景。上描写人们出城赏春的热闹场景。“花褪雨花褪雨”“”“絮沾絮沾泥泥”“”“凌波寸不移凌波寸不移”等则是从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