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必 修 三,第60讲新文化运动,基 础 攻 关,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政治: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2经济:中国_得到发展。3思想:一方面,袁世凯掀起_;另一方面,西方_的传播,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_。二、兴起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后改名为_。2主要思想阵地:_。,民族资本主义,尊孔复古逆流,启蒙思想,民主政治,青年杂志,新青年,新青年,3主要活动基地:_以“_”为办学宗旨,使_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_,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
2、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以_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树立了“_”的大旗。_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攻击最为猛烈,对“吃人的礼教”的抨击即出自他的白话小说_。,蔡元培,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民主和科学,孔子和儒家学说,打倒孔家店,鲁迅,狂人日记,3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1917年,_在新青年上发表_一文,系统地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主张。_发表_一文,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_成为思想文化界的新潮流。2是辛亥革命在_领域里的延续,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_运动。3为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_的发生。,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
3、秀,文学革命论,文化平民化,思想文化,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1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2新文化运动的“四新”(1)新背景:“中华民国”招牌下的民主政治与专制独裁之争;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2)新领导:资产阶级激进派。(3)新内容:前期民主、科学;后期马克思主义。(4)新影响: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思想,推动了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易混辨析,图解识记,考 点 突 破,史料探究史料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
4、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主题,问题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的?提示:史料的第一句话认为儒家文化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导致了中国的危亡;第二句话认为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第三句话认为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第四句话主张彻底摧毁儒家伦理道德。,史料二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
5、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能相容”。问题2:谈谈你对陈独秀观点的看法。提示:陈独秀主张是要么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要么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二者不相容。 因此,陈独秀对东西方文化是持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孔子和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原因、影响(1)态度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他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学进行融合,宣传变法维新。 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
6、判。(2)原因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这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拓展深化,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帝制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这一时期对孔子和儒学的彻底批判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方面: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局限性: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本文
7、档仅为【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之一】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下载全套资料!,请点此到下载本文全套资料,对点训练,B,解析材料中“调和与附会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表现了传统文化面对着激烈的中西矛盾冲突而力求保全自身优越性的意向”体现的是在传播新文化中对旧的传统文化的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创新性和保守性,故A、C两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故D项错误。,D,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的道路,故A项错误;认为奴隶制和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中国的进步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陈独秀没有主张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说明陈独秀认为应该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