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斑斑鸠调鸠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 本课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 念。歌曲斑鸠调是江西赣南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 中的一种传统“灯歌”。我将“灯歌”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作为本课的知 识点和动点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 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的动。使学生在动中体验,在动中愉 悦,从而真正了解江西灯歌的音乐与舞蹈特征。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对比欣赏法、视觉图像法、 参与体验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的特 点, 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主要通过“听”“唱”“看”“做” 等
2、要素, 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 演唱方式, 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 亲身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解接受。本课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 索、 去发现问题、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问题, 采用交流重于传授式教学。 并将难点教学融入兴趣中,与学生在反复对答演唱中,师生互动既提 高了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难点。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是经历了不断的思索与多次的修改。其中也 遇到了一些困难与困惑。初稿的设计中我将整堂课分为这样三个环 节: 一、欣赏不同风格的三首民歌,从调式、衬词、体裁等方面归纳 江西民歌特点。 二、学唱斑鸠调 ,以分组听录音的形式,从音乐基本要素分 析歌曲的音乐特点。 三、江西音乐,学生分为江西
3、音乐及江西文化组,分别以演唱、 朗诵等形式展现江西。 三个环节的重点放在教唱难点旋律,以及从音乐基本要素分析 斑鸠调的音乐特点上。 课改专家指导组在听完初稿设计的课之后, 肯定了师生对答式演 唱解决难点这部分的课堂设计,认为很独特、新颖,是本课的一个亮 点。同时指出课堂中讨论的问题是大多地方民歌共有的特点,没有体 现出江西音乐的特有风格。 并建议这堂课的指导思想应是挖掘江西地 方文化的特色。在听取了几位指导老师的意见下,我开始从歌曲的体 裁入手。 斑鸠调是一首江西灯歌,因此在第二稿设计中,我将分 组听录音的环节省略,并将“江西灯歌”作为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江西 的地方音乐特色。可是,在试教时却感
4、觉学生对“灯歌”的知识不能真 正理解并接受,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如何让学生直观感受并使学生 动起来成为我第三稿设计的主要方向。 “灯歌”是人们在农闲时自娱自 乐、载歌载舞的形式。在第三稿中我试图将载歌载舞的“灯歌会”引入 课堂,可是如何引导学生在“灯歌会”中跳起来呢,通过查找资料我得 知灯歌是赣南采茶戏的原始形式, 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灯歌的音乐及 舞蹈特点,我准备从赣南采茶戏入手。在第三稿出来的最后试讲中, 我在介绍完灯歌知识后,导入赣南采茶戏茶童戏主片段及赣南采 茶曲牌新唱斑鸠调的录相,让学生观察并学做里面的典型舞蹈动 作:矮子步、扇子花。学生的兴致突然大增,纷纷模仿舞蹈动作。“灯 歌会“环
5、节更是完全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音乐实 践活动中来,在课堂上完全“动”了起来,课堂此刻形成沸点。通过直 观感受、亲身体验模仿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真正理解、接受“江西灯 歌”这种形式的音乐与舞蹈特征。 经过几次的修改与试讲,我确定了最终的教学设计方案。 本课设计为四个环节:一、走进江西 二、感受江西民歌 三、学 唱江西民歌 四、展示江西民歌。 第一环节:走进江西。 从江西的人文导入,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介绍江西。体现人文、 学科的综合。 第二环节:感受江西民歌。 让学生欣赏三首江西民歌。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三 种不同风格的江西民歌:江西的人文歌曲、江西的革命歌曲、江西的 地
6、方特色歌曲。使学生了解和热爱江西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 第三环节:学唱江西民歌。 分为三部分 1、学生分组互相倾听、演唱并讨论歌曲的音乐基 本要素。2、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对答演唱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解决 音程十度大跳的难点旋律演唱。3、从歌曲的体裁挖掘江西地方音乐 文化的特色。将戏曲、舞蹈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这种教学过程与 方法,让学生感受、体验江西灯歌这种载歌载舞的民歌形式。 第四环节:展示江西民歌。 举行“江西歌曲联唱”,连续播放江西民歌音乐伴奏带,学生听过 后抢答说出曲名,并随伴奏演唱。学生在抢答、演唱延趣。给学生提 供了一个表现音乐的机会,同时也复习了所学的歌曲。激发了学生对 江西的热爱之情,将本课教学得以延伸。 最后是小结。总结与提升的过程。学生在江西大连唱的歌声 中离开教室。将情感升华,深化主题,体现课堂的情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