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四下三单元绿教学设计详案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展开想象,理解诗歌描述的景象。2.结合背景资料,初步感受本首诗的写作手法以及蕴含的情感。3.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歌、背诵诗歌。教学过程:一、朗读词串,引入课题1.出示词串,指名朗读。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看,老师带来了一组描写颜色的词。谁能来读一读?(依次出示三组词串,指名朗读。)雪白 翠绿 茄子紫 粉紫 青绿 蓝黑深红 淡绿 明黄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发现三组词语的构词规律分别是“事物+颜色”“颜色+颜色”“程度+颜色”,并拓展同类词语。2.积累词语,引入课题。师:原来描写颜色的词语其构成规律是如此丰富有
2、趣,自由读读这些词语,把它们积累下来吧!(生自由朗读词语)师:不同的颜色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白色纯洁、红色热情、绿色充满生机与希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颜色的诗,题目是绿。(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呈现各种各样的颜色词,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从而感知颜色的丰富和语言的奇妙,为进入诗歌做铺垫。)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初识作者。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出示艾青简介,略。)他从小酷爱画画,对色彩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他把自己对颜色的感觉写进诗歌里,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让我们首先通过朗读音频,进入诗人笔下绿色的世界。(师播放诗歌范读音频)2.初读诗歌。师:在诗人
3、的笔下有个神奇的绿色世界,在这首诗里,作者不仅写了他看到的景象,还写出了自己的感觉与感受。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找看哪些段落是写作者看到的景象,哪些段落是作者的感觉与想象。3.整体感知诗歌。(1)指名五位同学接力朗读诗歌,相机正音。(2)引导学生明确:第2小节是作者看到的大自然的景象,其他小节是作者的感觉与想象。相机形成板书:景象(看):色彩丰富感觉(想象):形态多变(设计意图:初读诗歌,初识诗人,初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三、细读诗歌,欣赏品味1.赏读第12小节,还原绿色世界。(1)圈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师:(出示第2小节)先来看这丰富多彩的绿。请你找一找,画一画,看诗人写到了
4、几种不同的绿色。引导学生画出 6个表示颜色的词,读好词语并关注省略号。(2)给颜色词语分类,读出绿色的惊喜。引导学生分析词语:哪些词是事物+颜色,哪些词是程度+颜色、颜色+颜色?如果按照构词方式分组,你会怎么分?思考:诗人的写作怎么毫无顺序?相机提示:自然界是不按规律排列的;惊喜的情况下会说话毫无次序。师总结:世界美丽的绿色让诗人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了。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读。提示:“这么多”要读重音;语速要稍快,一口气列举出来。(设计意图:这首诗出现了各种描写绿色的词语,丰富多彩的绿是学生感悟的重难点,也是进入诗歌世界的入口。抓住词语构成的不同,与导入环节相呼应,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5、。)(3)想象还原生活中的绿色。师:这些绿色并非墨水染成,而是来源于美丽的大自然。想想看,那墨绿的可能是什么?翠绿的可能是什么?淡绿、嫩绿、粉绿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配乐配图相机描述:是啊,当我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就能发现,原来这深深浅浅、明明暗暗的绿色背后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呢!那墨绿的是远处的山峦吧,那浅绿的是山间的溪水吧,那嫩绿的是小草吧,而这翠绿的应该是竹子,淡绿的是草地,这粉绿的是草芽。更奇妙的是那浓得变黑的绿,是不是某种千年古树呢?(设计意图:想象还原一系列绿色词语背后的自然世界,帮助学生明白作者真正歌颂赞美的不是各种各样的绿,而是这绿色背后美丽的大自然。)(4)想象还原作
6、者写作时的感受。教师补充背景:这首诗写于 1979年2月,作者来到广东迎宾馆,写下了这首诗。如果作者一直生活在岭南,看惯了一年四季的绿草如茵、树木葱翠,他还会如此惊喜吗?不会。他是从寒冷的北方来到广州采风。北方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作者自己曾经这样写道(出示诗歌北方旷野)不错,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艾青北方到处是一片土黄,暗赭,与焦茶的颜色的混合啊只有几畦萝卜,菜蔬以披着白霜的稀疏的绿色,点缀着这平凡,单调,简陋与卑微的田野。艾青旷野比较分析,再读第2小节,读出诗人的惊喜。(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想象还原作者写作
7、时的体验与感受。)2.赏读第3小节。(1)读读诗人满眼的绿。满眼的绿色让作者的感觉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他觉得(出示第3小节)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2)体会诗歌陌生化的语言。教师提问:风明明没有颜色,雨也没有颜色,流动的水通常是无色的,阳光是金色的。为什么在诗人的笔下,它们都是绿色呢?难道写错了?提示:因为诗人心里满是绿色带来的惊喜。(3)读写结合,创作一个绿色的世界。想象说话练习: 是绿色的, 是绿色的, 是绿色的, 也是绿色的。引导学生补充说话,相机板书“大地、星空、星星、房子”等词语,并放入原诗语境中与学生接读,形成新的诗歌。(设计意图:由读到写,通过创
8、编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意。)3.赏读第4、5小节。(1)创设情境,变身“绿色小精灵”。师:好一个梦幻的世界,感觉就像绿野仙踪里的翡翠城。大家想不想去到这个梦幻的世界里?想去的站起来,我们一起变成绿色的小精灵,在这梦幻的天地里游玩。我来问问,你是哪一种绿色?(生自由回答)(2)唤醒身体,体验动态“绿之趣”。出示字卡“集中、挤、交叉、重叠”,师生一起做“我说你来做”的游戏,体会绿色世界的和谐、美妙、充满生机。(3)诗画相比较,发现艺术的关联。师:绿这首诗,作者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文字呈现出新鲜生动的画面感。你知道吗,这是艾青诗歌的重要特点,评论者认为这与他年轻时在巴黎学习绘画,深受印象派画家
9、的影响有关。(出示两张印象派画作)看着就是印象派的代表画作,颜色与光线的运用,同样是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艺术相通,真是神奇有趣啊!4.变化朗读,背诵诗歌。(1)出示诗歌诵读编排,在部分重点词语处设计重复朗读。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合)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2)师生合作,有变化地诵读诗歌,尝
10、试背诵诗歌。(设计意图:本部分教学以读贯穿,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展开想象,唤醒身体认知,逐步触摸感受文字背后的生活世界。)四、补充拓展,理解情思1.揭示绿的独特性,引发思考。(1)师:当春回大地,百花盛开,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为什么作者唯独对绿色情有独钟?绿色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引导:绿代表清新、希望、安全、平静、舒适、生命、和平、宁静、自然、 环保、 成长、 生机、 青春(2)师:其实艾青被称作“忧郁诗人”,但绿这首诗却很特别,它丝毫看不见忧郁的影子,而是充满了喜悦、生机和希望。为什么呢?下面这段资料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2.补充资料,帮助理解。出示:艾青,1935年出版了第
11、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因此中断了20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因病逝世。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生默读资料,师提示:关注1个数字20余年,关注一个时间1979年。引导学生了解:在刚刚过去的冬天,不仅是自然界的冬天,也是作者人生的冬天。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社会焕发出蓬勃生机,艾青歌颂的不仅是自然界的春天,自己人生的春天,也是时代与社会的春天。这首诗是使人心灵完全解脱后酣畅的精神舞蹈。3.拓展阅读,结课留思。师:了解了作者生命的故事,我们再读这首诗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就像诗人所言 :“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坐端正,捧起课本,带着看到的、想到的、理解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再一次朗读诗歌。师结课:今天我们通过一首诗,认识了一位诗人艾青,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艾青的诗歌,可以读读艾青诗选。这是九年级的必读书目,现在也可以把书买来读。相信不同的年龄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收获,毕竟,好书是值得用一辈子来读的。(设计意图:第三次补充诗歌写作背景,层层深入,让学生通过一首诗,走近一位诗人,让学生体会诗歌的丰富与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