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苦与最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略读,把握作者观点。2. 树立对他人、社会及自己的高度责任感。教学过程:一、 导入我常常会听见有同学抱怨:上学真苦啊!难道不上学就不苦吗?又有多少人因为上不了学而痛苦。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沐浴幸福和快乐,也会经历坎坷和挫折。有的人把“升官发财”看成幸福和快乐;也有人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也有人认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忠于国家,为国献身才是幸福。那么在梁启超眼里,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呢?二、 基础讲解1. 字词讲解招揽、契约、监督、排解、循环、如释重负、海阔天空、悲天悯人、寨子、竹篾、简陋、修葺(复习上一课)形近字:驿路y、翻译
2、y、色泽z;扛着kn、杠铃n、水缸nln 、q 、d 、ji 、xn 、sh 、ku 、mn 、zhi 、mi 、lu 、q根据解释,说出相应的词语。1莫过于。( 莫若 )2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契约 )3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达观 ) 4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海阔天空 )5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心安理得 )6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任重道远 )7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死而后已 )8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仁人志士 )2. 作者介绍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
3、,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三、 整体感知1. 这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最苦与最乐2. 课文标题能不能改成苦与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改后的题目宽泛。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和极致表现。而且文章紧紧围绕“最苦和最乐”来阐述,并没有浮泛谈“苦与乐”。3. 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 人生什么事最苦?人生什么事最快乐?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4. 从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三个部分:1-3为第一部分;4为第二部分;
4、5-6为第三部分。作者是如何过渡衔接的?(用了两个过渡句:“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然则”)5. 细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应尽的责任未尽)6. 细读第4段,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7. 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往往是作者论述自己重要观点的部分,细读第三部分,思考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结论是什么?关系: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引用名言:孟子、曾子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人生当
5、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8. “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区别?“卸却”责任是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是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解除”责任是说尽了责任,再无负担。四、 讨论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体会本文语言流畅、凝练的特点。2. 掌握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3.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苦乐观。教学过程:一、 导入这是一篇议论文,也是我们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这类文体。那么通常议论文都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部分组成。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找出了这篇文章的论点,也就是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这节课将来分析一下剩下的两部分内容。二、 写法探究1.
6、我们先来看论据。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请同学们来找一找,文章哪里用了事实论据,哪里用了道理论据。事实论据:第2、3段;道理论据:第4-6段2. 论证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而论证方法主要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请同学们找一找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4、5、6段)。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第2、3段)。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三、 联系生活1. 在本文中,作者提出把万事当责任来尽,便得苦中真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的观点。那么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中体会到快乐了吗?2. 你知道哪些关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和名言警句。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罗曼罗兰:最难忍受的痛苦,也许是想干一件事情而又不去干。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财富或荣誉,而是来自于做了一些值得做的事情。四、拓展阅读享福与吃苦常存善念